[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七)~D 1245经:本经叙述必须断除身口意三恶行。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577

  1245经:本经叙述必须断除身口意三恶行。

  佛陀对比丘们开示说:“舍身恶行者,能得身恶行断;不得身恶行断者,我不说彼舍身恶行。以彼能得身恶行断故,是故我说彼舍身恶行。身恶行者,不以义饶益安乐。众生离身恶行,以义饶益,得安乐故,是故我说舍身恶行;口、意恶行亦如是说。”

  对佛教大乘经典比较熟悉的人,倘若有机会接触到《杂阿含经》,可能一下子不太适应:经中的诸种小经很多,而且很多也就三言两语,有时让人摸不着头脑。但是我觉得,无论再精短的经文,基本上都是十分完整的。比如说本经很短小,前后加起来也就五句话。然而虽仅这些,却交待得很清楚,比如时间为“一时”,地点为“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人物为佛陀以及诸比丘,事件为佛陀为大家说法,内容为如何戒除三恶行,可以说在各方面均无懈可击。以我个人对阿含经的粗浅认识,以及我研讨阿含经六、七年的简陋想法,这些朴实无华、短小精焊的经文,正是阿含经的可贵之处。为什么这样说?因为这样的经文,正是佛陀在弘法布教的历程中的真实记录。我一再重申这样的观点:在佛陀住世期间,各种外部条件和内容条件都十分不理想,充满风险和波折,甚至佛陀本人都险遭外道的谋害。佛陀一生说法四十九年,足迹几乎遍及整个印度大陆架;也就是说,佛陀一生之中,绝大部分时光都在旅途的奔波劳顿中度过。当佛陀与众弟子感到劳累的时候,便到树荫下或者某个村落里稍作休憩。此时佛陀会利用这些时间,为大家作些开示。这些开示绝大部分是即席发挥,或者针对某一个问题,或者是佛陀由于某种事件而有感而发,或者是回答弟子们的各种有关修行的提问。佛陀的这些开示,在当时并没有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而是储存于弟子们的脑海中。当佛陀灭度之后的当年夏天,摩诃迦叶尊者让大家(据说是五百位上座长老)召集起来,进行经典汇编,然后大家口口相传,这便是最早的佛经结集。

  关于第一次结集的内容,目前观点并不完全一致。从阿含经中我们大体可以推测出,最早的结集重点分契经和戒律两大类,其中“契经”实际上也包括部分“论”(阿毗昙)。这里的“经”,重点便是指我们现在读到的《阿含经》——她是佛教最早的经典,记载了佛陀最富有人性化的、朴实的、随机性的教诲。一句话,阿含经是各种佛经的本母。

  本经谈到三恶行,即身、口、意三方面行恶。“舍身恶行者,能得身恶行断”,同理,“口、意恶行亦如是说”。一个人,如果能确保自己终生不为恶,十分不容易。能够舍弃身恶行,身恶行也就从此不存在了。就好像我们站在太阳下面,身后总有个影子;如果能让这个影子不存在呢?只要我们进入到屋子里就可以了。同理,要想让身恶行从此不复存在,唯一的办法就是让我们从此不再行恶。进一步说,我们为什么要让自己从此舍弃恶行?因为恶行会让我们很不饶益,没有半点好处,使我们片刻不得安宁。我们常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只有心中有鬼,才会有所惧怕,有所胆怯。倘若我们能够做到身行于善、口称于善、意念于善,那么必然是“以义饶益,得安乐故”,从此可以高枕无忧,“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这个目标虽然很高很大,但只要我们心怀惭愧,常行精进,就一定能够抵达实现的那一天。(2.16.)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七)~E 1246经、1247经:在此二经中,佛陀以淘金、冶金的过程来譬喻修行的过程。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七)~C 1244经:本经叙述烧燃法与不烧燃法。
 漫说《杂阿含》(卷八)~A 第188经(离喜贪经)、189经(离欲贪经..
 漫说《长阿含》(卷一)~A 一、大本经
 漫说《长阿含》(卷一)~D 神通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七)~K 1045经叙述相习近法,1046经讲蛇..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H 1281经:本经阐述这样一个问题:即对..
 漫说《杂阿含》(卷十六)~D 第419、420经(疑经):此二经阐述深..
 漫说《杂阿含》(卷五十)~H 1336经:本经叙述阿那律陀尊者不为天神..
 漫说《杂阿含》(卷十)~C 第261经(富楼那经):本经叙述取五受阴之..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三)~A 604经(阿育王因缘经)
 漫说《杂阿含》(卷十二)~L 第299经(缘起法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教与中国女学[栏目:太虚法师]
 每天都有一点点进步[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2年]
 《普贤行愿品》合刊编后记[栏目:济群法师]
 以佛法研究佛法 四、密教之兴与佛教之灭──『印度之佛教』[栏目:印顺法师]
 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3.释正见(5)应成派的独特优胜处[栏目:贺继墉居士]
 依止具德具缘导师,不能诽谤其他导师[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The Garden of Liberation - II[栏目:Santikaro Bhikkhu]
 第三章 般若中观和禅宗不是了义正法吗? 第二节 野心家的算盘[栏目:般若锋兮金刚焰]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一三一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佛教在商品浪潮中的反思[栏目:佛网文摘]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