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0经:本经是佛陀阐述四种之“最”。
一位天子在佛前说偈:“广无过于地,深无逾于海,高无过须弥,大士无毗纽!”
这是天子在佛陀面前述说对“广”、“深”、“高”、 “大”四种的认识。在该天子看来,世间再没有比大地更广、比大海更深、比须弥山更高、比毗纽神更伟大的了。大地之广、大海之深,对世间的我们来说,这都属于常识;须弥山又称为妙高山,其所以“妙”者,乃是由金、银、琉璃、水晶四宝所成;所以“高”者,据称高有八万四千由旬(一由旬约三十华里)、阔有八万四千由旬,为四大部洲最高之山。而将毗纽神视为诸大士之中最伟大者,在婆罗门教看来,似乎是天经地义(因婆罗门教将毗纽视为创造宇宙的最高神)。
佛陀回答天子的偈说:“广无过于爱,深于逾于腹,高莫过骄慢,大士无胜佛!”这里的“爱”,在前面我们已经多次讲过,这与关爱或慈爱并不完全相同,它是贪念的一种。人类的贪欲是无边无际的,即所谓的“欲壑难填”。广博的大地在贪爱面前,却显得无足轻重。大海再深,但是与我们的“腹”相比,那可谓是小巫见大巫了。这里的“腹”,其义并不是很明晣,但我觉得可以理解为“心机”或“心计”(未必正确)。而须弥山有八万四千由旬,而人的贡高我慢之心一旦发作起来,又岂是千万座须弥山所能比拟的?而佛陀号称人天之师,在广大的佛弟子眼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崇高地位。佛陀既是圆满觉悟的圣者,也是现实中充满慈悲与高度人性化的慈父。但是佛陀从来没有以“导师”自居,更不会鼓吹自己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不仅如此,佛陀在引导弟子们解脱的同时,还特地教诫弟子们说一定要“以己为洲”,而不能将自己的修行前途完全寄希望于他人。因此在三界之中,佛陀才是真正的至高无上的“大士”。(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