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如上知业决定增长、不作不得、作已不失等理,当先於业果之理如何生起决定,而佗作舍?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826
【第七三则】
问:如上知业决定增长、不作不得、作已不失等理,当先於业果之理如何生起决定,而佗作舍?
答:当知於一切善不善业,摄粗显为十(因不仅为十)。於粗显重罪,世尊摄其要者,说“十黑业道”。若断除彼十,大义之要,亦摄为十,故说为“十白业道”。应思杀生等罪性,依戒分五支,此间为四支:即事、发起、加行、究竟。应次第思杀生、不与取、邪淫、妄语、离间语、粗恶语、绮语、贪、瞋、邪见(每种详如明灯颂自释业果法门中)。不知则易犯,知则易遮止,尤以轻重差别,应细思维,方於取舍,有所抉择。知此则作善择其重者,於重罪则加意防护。知此则作善皆回向无上菩提(想),作善虽费事费力而不厌倦(加行),修行应无间断(即五,常时作业,力较大故)。地藏经说:“以此十善业道,当得成佛。若人乃至存活以来,下至一善业道,亦不护持,犹云我是大乘,我是求无上菩提者,此补特伽罗,最为诡诈,说大妄语。於一切佛前欺诳世间而说断灭。如其愚蒙,自作其死,必颠倒堕落。”言颠倒应知即一切恶趣之异名。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
十黑业道中之邪见,不外断常二见,然断常二见,共有多门,应如何差别其轻重?
下一篇:
以业不作不得,作已不失之理趣观之,应如何理解?
于前中士道已说三学.既已说戒,何以于此六度又重说戒?
应如何决定了知自性之我与蕴非异之理(即决定破除异品之要)?
增上意乐、菩提心,虽与七因果同,但应如何衔接而修?
何以修七因果言教,须先修平等舍心?
吾人于三恶趣,常存如隔岸观火之心,其故安在?应如何谛思使此心入道?..
何以须观显资粮田?
试言自宗所许不堕四生边际之理论?
皈依有何种胜利?因何而有如是广大胜利?
对于法源诸师,是否亦应如现依上师,观其功德而生敬?
依七因果言教,已能发起菩提心,何故再加自他相换法门?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教徒如何看待财权观
[栏目:万行法师]
禅林釆风录
[栏目:白云禅师]
25 金刚般若经依天亲菩萨论赞略释秦本义记(唐.知恩)
[栏目:04 经注]
床头书
[栏目:和自己竞赛·迷悟之间]
A Taste Of Freedom - On The Dangers Of Samadhi
[栏目:Ajahn Chah]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一)第一集
[栏目: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净空法师]
177.问曰:若佛法中一切法空,一切无有吾我,云何佛经初言如是我闻?
[栏目: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见山是山?不是山?
[栏目:禅门一念·传灯法师]
为老人祈愿文
[栏目:家庭·伦理篇]
药师法门修持课仪略录(弘一大师)
[栏目:药师佛·文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