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如上知业决定增长、不作不得、作已不失等理,当先於业果之理如何生起决定,而佗作舍?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048
  【第七三则】
  问:如上知业决定增长、不作不得、作已不失等理,当先於业果之理如何生起决定,而佗作舍?
  答:当知於一切善不善业,摄粗显为十(因不仅为十)。於粗显重罪,世尊摄其要者,说“十黑业道”。若断除彼十,大义之要,亦摄为十,故说为“十白业道”。应思杀生等罪性,依戒分五支,此间为四支:即事、发起、加行、究竟。应次第思杀生、不与取、邪淫、妄语、离间语、粗恶语、绮语、贪、瞋、邪见(每种详如明灯颂自释业果法门中)。不知则易犯,知则易遮止,尤以轻重差别,应细思维,方於取舍,有所抉择。知此则作善择其重者,於重罪则加意防护。知此则作善皆回向无上菩提(想),作善虽费事费力而不厌倦(加行),修行应无间断(即五,常时作业,力较大故)。地藏经说:“以此十善业道,当得成佛。若人乃至存活以来,下至一善业道,亦不护持,犹云我是大乘,我是求无上菩提者,此补特伽罗,最为诡诈,说大妄语。於一切佛前欺诳世间而说断灭。如其愚蒙,自作其死,必颠倒堕落。”言颠倒应知即一切恶趣之异名。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十黑业道中之邪见,不外断常二见,然断常二见,共有多门,应如何差别其轻重?
下一篇:以业不作不得,作已不失之理趣观之,应如何理解?
 应视师如佛,许多行者都知道,且口头上能道其理,然心中仍不能视为真佛之主..
 精进之差别?
 有疑业若常住,则犯过,应如何决疑?
 云何为相似菩提心?
 何得谓方便与智慧?
 七重因果言教之“七重因果”应如何解释?
 静虑差别?
 此正修观,乃已得止以后之事,何以尚须修止?
 何谓止观自性?经说三乘一切功德,皆是止观之果,应如何正解?
 何得谓世俗菩提心,及胜义菩提心?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国务院批转宗教事务局、国家建委等单位《关于落实宗教团体房产政策等问题的报告》[栏目:政策]
 平常心-行道 Normality-Walking The Path[栏目:佛教文章·中英文双语阅读 Buddhist Article · Bilingual Reading]
 杀生业报因果实录[栏目:因果报应]
 高等教育与佛教教育互助发展[栏目: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
 盛噶仁波切心得 友谊永在[栏目:盛噶仁波切]
 什么都可以放弃,唯有生命不能[栏目:活在当下·静心修行]
 只要我们都究竟解脱了,那苦海的众生是不是也都解脱了?[栏目:空海(惟传)法师·答疑录]
 转型[栏目:生活的层次·迷悟之间]
 大圆满前行讲义 第一章 大圆满及其前行的重要性[栏目:根让仁波切]
 第八十三回[栏目:自然的代价]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