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戒经(上)
七、戒经(下)
说法地点:祇园精舍
参加人员:舍利弗、诸比丘
经中大意:本经叙述佛陀告诉诸比丘们,有关于犯戒的害处,以及持戒的利益。舍利弗接着以树作譬喻,进一步予以阐述。
这部《戒经》也很简短,前半部分是佛陀自说,后半部分是舍利弗在佛陀基础上的一个发挥,这个与上面的《惭愧经》是一个意思。它的核心理念就一个,即强调了持守戒条的重要性——当然,所持的是什么戒,这里主要指的是比丘戒。至于比丘戒的内容,就无需我多费口舌了。佛陀在上半部分说,如果违犯戒条,那么将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哪些后果呢?自然是会损害到“不悔”乃至影响到我们最后的涅槃道路。相反,如果持戒,便会对修行很有帮助,自然是能够修行“不悔”,乃至“便习涅槃”。
同样,舍利弗在这个地方,对持戒作了一个譬喻。我们在前面的《惭愧经》中,比作一棵大树的“树皮”;而在这部《戒经》中,舍利弗则将持戒,比作一棵大树的“树根”。我们若分析一下,便可轻易地分辨出二者的不同,即一棵树的树皮被剥掉了,那么这个树将慢慢失去生机,最后慢慢枯萎,最后便无法再继续生长,自然也无法指望这棵树再次发芽、开花、结果。这是一个逐步的、缓慢的过程,它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够见到后果的严重性。可是们一旦把一棵树连根拔起,或者连根砍伐,那么这棵树将会在极短的时间内便枯萎,乃至最后死去。虽然舍利弗在这部经中没有将“树皮”与“树根”作细致的区分,但是二者所引起的后果则是相同的,无法取得解脱,并损害到我们走向涅槃的进程,甚至涅槃距我们越来越远,变得遥不可及;若犯戒十分恶劣,那将会彻底断送我们的涅槃之路。
为了更明白地了解本经大意,我再作一分解图:
反面:“若比丘犯戒,便害不悔、欢悦、喜、止、乐、定、见如实、知如真、厌、无欲、解脱;若无解脱,便害涅槃。诸贤!犹如有树,若害根者,则茎、干、心、节、枝、叶、华、实皆不得成”、“当知比丘亦复如是……”;
正面:“若比丘持戒,便习不悔、欢悦、喜、止、乐、定、见如实、知如真、厌、无欲、解脱;若有解脱,便习涅槃。诸贤!犹如有树,若不害根者,则茎、干、心、节、枝、叶、华、实皆得成就”、“当知比丘亦复如是……”。 (09.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