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中阿含》(卷十)~E 六、戒经(上)七、戒经(下)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552

六、戒经(上)

七、戒经(下)

  说法地点:祇园精舍

  参加人员:舍利弗、诸比丘

  经中大意:本经叙述佛陀告诉诸比丘们,有关于犯戒的害处,以及持戒的利益。舍利弗接着以树作譬喻,进一步予以阐述。

  这部《戒经》也很简短,前半部分是佛陀自说,后半部分是舍利弗在佛陀基础上的一个发挥,这个与上面的《惭愧经》是一个意思。它的核心理念就一个,即强调了持守戒条的重要性——当然,所持的是什么戒,这里主要指的是比丘戒。至于比丘戒的内容,就无需我多费口舌了。佛陀在上半部分说,如果违犯戒条,那么将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哪些后果呢?自然是会损害到“不悔”乃至影响到我们最后的涅槃道路。相反,如果持戒,便会对修行很有帮助,自然是能够修行“不悔”,乃至“便习涅槃”。

  同样,舍利弗在这个地方,对持戒作了一个譬喻。我们在前面的《惭愧经》中,比作一棵大树的“树皮”;而在这部《戒经》中,舍利弗则将持戒,比作一棵大树的“树根”。我们若分析一下,便可轻易地分辨出二者的不同,即一棵树的树皮被剥掉了,那么这个树将慢慢失去生机,最后慢慢枯萎,最后便无法再继续生长,自然也无法指望这棵树再次发芽、开花、结果。这是一个逐步的、缓慢的过程,它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够见到后果的严重性。可是们一旦把一棵树连根拔起,或者连根砍伐,那么这棵树将会在极短的时间内便枯萎,乃至最后死去。虽然舍利弗在这部经中没有将“树皮”与“树根”作细致的区分,但是二者所引起的后果则是相同的,无法取得解脱,并损害到我们走向涅槃的进程,甚至涅槃距我们越来越远,变得遥不可及;若犯戒十分恶劣,那将会彻底断送我们的涅槃之路。

  为了更明白地了解本经大意,我再作一分解图:

  反面:“若比丘犯戒,便害不悔、欢悦、喜、止、乐、定、见如实、知如真、厌、无欲、解脱;若无解脱,便害涅槃。诸贤!犹如有树,若害根者,则茎、干、心、节、枝、叶、华、实皆不得成”、“当知比丘亦复如是……”;

正面:“若比丘持戒,便习不悔、欢悦、喜、止、乐、定、见如实、知如真、厌、无欲、解脱;若有解脱,便习涅槃。诸贤!犹如有树,若不害根者,则茎、干、心、节、枝、叶、华、实皆得成就”、“当知比丘亦复如是……”。          (09.02.20)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中阿含》(卷十)~F 八、恭敬经(上)九、恭敬经(下)
下一篇:漫说《中阿含《(卷十)~D 四、惭愧经(上)五、惭愧经(下)
 漫说《杂阿含》(卷十二)~I 294经(愚痴黠慧经)
 漫说《长阿含》(卷二十二)十一、世记经·三中劫品
 漫说《长阿含》(卷八)~D 二、众集经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一)~H 891经名为“毛端经”,是佛陀以毛端之..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二)~O 1162与1163经叙述佛陀遇到一对老..
 漫说《长阿含》(卷十六)~B 坚固经
 漫说《杂阿含》(卷七)~G 177经:“头衣烧然尚可暂忘,无常盛火应尽..
 漫说《杂阿含》(卷十八)~E 第499经(石柱经):本经以大石山喻比丘..
 漫说《中阿含》(卷三十三)~A 一、释问经
 漫说《中阿含》(卷十)~J 十五、弥醯经;十六、即为比丘说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Forest Monks in a Kings Pleasure Garden (Pupils Wi..[栏目:Buddhist Tales For Young & Old]
 生活中的佛教 序[栏目:林克智居士]
 五盖与正念(方兰琴)[栏目:著述文集]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十 (5)[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XI. 第二组四法 The Second Tetrad[栏目:安那般那手册]
 什么是菩萨戒中的“所说过”?[栏目: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摄大乘论 增上慧学分第九[栏目:摄大乘论·白话文]
 帕奥禅师的禅法,是不是一代代的师父都是这样传的?[栏目:玛欣德尊者答疑]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五十九节课[栏目:大圆满前行广释]
 大日经 题解[栏目:大日经·白话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