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生活中的佛教 序
 
{返回 林克智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38

生活中的佛教

与时俱进是佛教缘起论的应有之义。佛法是不变的,又是随缘的。正信正行的佛教内在地具有能适应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的属性,故佛教必然是与时俱进的。由原始佛教到大乘佛教,由印度佛教到中国佛教,由诸宗竞起到诸宗融合,可以说,一部佛教史就是佛教与时俱进的历史。当然,不管如何发展演变,万变不离其宗,佛法的根本是不会变也不能变的,否则佛教也就不成其为佛教了。在当今世界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各方面的因缘条件发生迅速、巨大而深刻的变化的背景下,揭示佛教与现在社会的内在适应性,发掘佛教有益于净化现代社会、提升现代人生活质量的丰富资源,探讨佛教在坚持佛法根本的前提下,如何适应现代社会和现代人的需要而与时俱进,更加贴近现代人的生活等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的。不少有褒者是这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研究和探索,林克智先生即是其中有将佛学研究与佛教弘化有机结合起来的富有特色的一位。

林克智居士出生于佛化家庭,善根深厚,早就虔心向佛,且学修并重,对佛教尤其是净土法门和佛教文化,发表了不少论着,他的《香光居文选》系列着述在教界和学界都颇有影响。末学驽钝,到中年方始接触佛教文化,后来兴趣所致才由其他学科转向佛教文化的学习与研究,这过程中从林先生的论着及与林先生的交往中获益良多。可以说林先生是我学习研究佛教文化的善知识之一。林先生一直关注并思考佛教当代现实社会的关系,写过不少颇有见地的论稿,近来精选其中要文,编成《与时俱进的佛教》,即将付梓出版。林先生要我为之作序,末学实在愧不敢当。但林先生几番摧足,其一片诚心与厚爱,使我深受感动。而且末学有幸先睹先生的书稿,于中大受教益。故不敢拂逆林先生的好意,不揣鄙陋,略述数言,以表示对此书功德之随喜赞叹。

林先生告诉我,书稿最后定名为《生活中的佛教》。与时俱进的正信正行的佛教从来就是不脱离生活的,而且佛法大有益于净化生活、美化生活而增添生活的乐趣、提升生命的质量。相信读者通过阅读林先生的大作,一定会从佛教中获取不少关于宇宙人生的启示,从而使生活更加充实,使生命更有意义。

黄公元于杭州西溪自在居

2006年12月


{返回 林克智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生活中的佛教 前言
下一篇:生活中的佛教 内容简介
 生活中的佛教 内容简介
 《净土十疑论》浅讲 第七疑 易生兜率疑
 道济师与其独特的语录
 生活中的佛教 筹建“极乐世界苑”的设想
 忏法与圆顿止观
 祥和洒脱之路 后记
 金陵刻经处与近代居士佛教
 《净土十疑论》浅讲 第四疑 偏求一土疑
 “十大碍行”是真精进的动力
 莲池大师与云栖寺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谦虚恭敬自然融洽[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1年]
 《佛法,解决内心的方法》智慧的去生活 七、水德[栏目:太桥旦曾堪布]
 节欲主义[栏目:其它]
 突破逆境恶缘[栏目:大安法师·微教言]
 做人要厚道[栏目:佛网文摘]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四六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四集]
 佛遗教经讲记 四[栏目:净界法师]
 佛教慈悲理念溯源——兼谈当代中国佛教的慈善实践[栏目:荆三隆教授]
 慧能处世思想探究[栏目:荆三隆教授]
 唯识论善恶(上)[栏目:唯识简介]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