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中阿含》(卷二十三)~D 四、青白莲华喻经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697

四、青白莲华喻经

  说法地点:祇园精舍

  参加人员:诸比丘

  经中大意:本经叙述世尊告诉诸比丘:有的法乃从身而灭,有的法乃从口而灭,有的法乃从慧见而灭。所谓能修身、戒、心、慧,有如莲华为水生水长,出于水上而不着于水。

  有关“莲华”的话题我们可以谈得很多很多。我们知道,莲花味香色美,生于污泥,却能开出洁净之花。北宋的周敦颐的《爱莲说》,浓缩了我们对于莲花一切钟爱的缩影。文中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谓千古名句。周公对于莲花的嗜爱,可能与其崇尊佛理有着莫大的关联。实际上,印度古来即珍视莲花。据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所述,天地开辟之始,毗湿笯之脐中生出莲华,华中有梵天,结跏趺坐,创造万物;又毗湿笯及其配偶神皆以莲华为表征,或以莲华为多闻天的七宝之一。莲花还被视作现代印度的国花。佛教对于莲花的珍视更是不自待言,比如说佛菩萨大多以莲花为座;极乐世界的莲华“大如车轮”,九品莲华供众生修证;莲华亦常作为清净无染的表征,被视作供养佛菩萨的圣物。

  不过有一点需要说明,佛经中所讲的“莲华”,一般是指睡莲,与我们中国所讲的圆叶“莲花”还是有些差异的。它共分为五种,即:

  (1)波头摩,即红莲华。汉译佛典中,此词常被直译为“莲华”。

  (2)优钵罗,又译为优钵华,即青莲华。

  (3)泥卢钵罗,即青莲。

  (4)拘勿头,即黄莲华、白睡莲。

  (5)芬陀利,即白莲华,此为最上等、最殊胜的莲华。《妙法莲华经》中“莲华”即用此词。芬陀利依其开花的过程,名称也不相同。未开花时称为屈摩罗,即将凋谢时称为迦摩罗,而在盛开之时则名为芬陀利。故《涅槃经》说:“人中莲华,人中芬陀利华”。

  那么,在这部经中,佛陀用青、白二种莲华分别譬喻什么呢?比喻我们在凡尘里,通过摄持自己的身口意三业,最终可以证得无上的涅槃之清净境地。

  佛陀在经文一开始就对比丘们说:有的法从身而得以灭除,有的法是从口而得以消灭,有的法是从慧见(意)而得以消灭。这里所讲的,就是我们要抛弃恶法,而修习善法。在修行的过程中,有的法属于身业,有的法属于口业,而有的法则属于意业。有关身、口、意三业的内容,我们多有叙述。佛陀在这里重点讲了“慧见”,即我们的意业。有关意业恶法的内容主要有:增伺(贪婪)、诤讼、恚恨、瞋缠、不语结、悭、嫉、欺诳、谀谄、无惭、无愧,及恶欲、恶见,这些都是属于意业方面的恶法,需要从我们的意念上将之彻底根除,而不是从身、口两方面去灭除。实际上,有关意业的恶法最为顽固,也最难以除灭。这些恶法是从哪里产生的呢?就是无始以来的无明所使然,使得我们无法克制自己的种种欲望,而这些贪婪的欲望,又驱使我们再次去播撒邪恶的种子,结果便形成恶性循环,生生世生流转于生死苦海当中。那么怎么样才能把这个邪恶的轮回链条打断呢?第一步就是要克制我们的种种欲望,做到修身、修戒、修心和修慧,这样才能逐步灭除我们的贪伺。如果我们心不生贪念,口不言恶语,身为行恶行,那么我们就会很自然地反朴归真,做到“心不生恶欲、恶见而住”。

  因此佛陀对弟子们所作的譬喻说:“犹如青莲华、红、赤、白莲华,水生水长,出水上,不著水”,然后将其对应为世间之法与出世之法:“如是,如来世间生、世间长,出世间行,不著世间法”。为什么?因为“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出一切世间”。用水以及污泥来比喻世间,以各色莲华来比喻所修的果位(涅槃),这就是佛陀用莲华来作喻的真实用意。

那么,抵达涅槃的最佳方式是什么?还是那句话——染衣出家为上。因此佛陀在经文的最后对弟子们说:“若族姓子,剃除须发,著袈裟衣,至信舍家、无家、学道者,应当受此青白莲华喻经,善讽诵持”。就是说,出家为比丘,才是修证悟道的最佳途径,其他方式皆为方便之门——唯有出家最为殊胜。(2009.05.13)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中阿含》(卷二十三)~E 五、水净梵志经
下一篇:漫说《中阿含》(卷二十三)~C 三、周那问见经
 漫说《长阿含》(卷十八)~C 二、世记经·郁单越品
 漫说《杂阿含》(卷五)~E 第107经(长者经)
 漫说《杂阿含》(卷十一)~F 第281(萦发目犍连经):本经叙述外道游..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A 第537~545经:此九经皆叙述四念处,..
 漫说《中阿含》(卷三十一)~B (六)父母苦劝(七)与王相会(八)为王..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七)~B 第714经(火经):本经将欲喻为“火”..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C 1275经、1276经:此二经是天人向..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三)~E 1168经:本经以打麦为喻,诫诸比丘当..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H 1117经:天众修持八支斋戒
 漫说《杂阿含》(卷十)~L 第271经(低舍经):本经叙述低舍比丘修梵..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牛妈妈的爱[栏目:放生感应]
 信仰因果为第一[栏目:仁焕法师]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一)~E 第565经(婆头经):本经叙述戒、心、见、解脱等四种清净。[栏目:界定法师]
 278.问曰:应言礼,何以名头面礼足?[栏目: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人生之路何去何从 第一篇 堪忍阎浮 3 人生是苦[栏目:人生之路·宽运法师]
 面对生活[栏目:慈诚罗珠堪布·微教言]
 禅——心的效能训练 结语[栏目:郑石岩教授]
 03-086贫穷的富裕[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3年]
 法益&烦恼即菩提[栏目:清净的法流]
 别往自己的心里装垃圾[栏目:洛桑陀美仁波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