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慈悲为怀,不需理由
 
{返回 卢志丹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61
慈悲为怀,不需理由
节选自 卢志丹居士《结佛缘,好人缘》

   一座城市来了一个马戏团。有5个孩子穿着漂亮的衣服,牵着父母的手排在队伍中等候买票。他们不停地谈论着上演的节目,一个个兴高采烈,好像已经看到了台上的表演似的。
   终于轮到他们了,售票员问要多少张票,父亲小心地回答:“请给我5张小孩的和2张大人的。”
   售票员说出了价格。
   母亲的心颤了一下。转过头把脸垂了下来。父亲咬了咬唇,又问:“您刚才说的是多少钱?”
   售票员又报了一次价。
   父亲眼睛里透着痛苦的目光。他实在不忍心告诉他身旁兴致勃勃的孩子们:我们的钱不够!
   一位排队买票的男士目睹了这一切。他悄悄地把手伸进口袋,把一张100元的钞票拉出来,让它掉在地上。然后,他蹲下去,捡起钞票,拍拍那个父亲的肩膀说:“对不起,先生,你掉了钱。”
   父亲回过头,他明白了原因。他眼眶一热,紧紧地握住男士的手,感谢他在自己心碎、困窘的时刻帮了忙:“谢谢,先生。这对我和我的家庭意义重大!”
   那位热泪盈眶的父亲还看到,好心的男士的手腕上,戴着一串绿檀佛珠。男士的举动,体现的正是佛家的慈悲为怀的本质。
   《观无量寿传经》中说:“佛心者,大慈悲是。”所以,大慈大悲,是三世诸佛的本怀,大慈,予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
   佛陀说: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佛虽然施予一切众生以欢乐,但无所执著,离一切取舍分别,心无所缘,叫“无缘大慈”。
   佛如实了知心、佛、众生无差别,真如法身毕竟平等,故发大悲救拔之心,叫“同体大悲”。
   “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是大乘佛法修行的总纲。通俗地说,就是慈悲为怀,不需要任何理由。
   《般涅檠经》中说:修慈心者,能断贪欲;修悲心者,能断嗔恚。佛陀把“贪、嗔、痴”称为“三毒”,“三毒”是一切烦恼的总根源。所以,在当今这个五浊炽蛊的时代,修炼一颗慈悲心,就可以断除心中的“贪、嗔”二毒;“贪、嗔”既除,“痴”无所依。三毒尽净,就可以回归心灵的宁静与和谐,永得解脱与自在。
   俗言道:男戴观音,女戴弥勒。心怀大慈是弥勒,心怀大悲是观音。弥勒又称“慈氏”,是“未来佛”,普予众生未来之乐,所以号为“大慈尊”;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拔除众生今日之苦,所以号为“大悲菩萨”。现实中,无论是男是女,给予他人以快乐,就是修弥勒行;拔除他人的痛苦,就是修观音行。慈悲为怀待众生,就是与佛同在!


{返回 卢志丹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结怨不如结缘
下一篇:化缘度众,贵在化心
 得之不喜,失之何忧
 淡泊名利,清净自活
 不贪图美味,食如服药
 于顺违境,无爱恚心
 智者似水,因境而变
 自强不息勤精进
 欢喜忍受恶骂毒
 诚心忏,丑变妙——整容从心开始
 文殊在身边,菩萨在眼前
 天大的福,也有享尽的时候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为什么有福和尚,苦行僧?苦行僧是怎么来的呢?[栏目:明证法师·开示问答]
 众生世界生命的成因(南怀瑾)[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弟子规另解 第六课[栏目:弟子规另解]
 10、将这段话体会3次,每次5分钟,并记录下感受:“无实如幻”就像幻师以幻力加持手巾,好像有兔子显现..[栏目:益西彭措·深入经藏问答篇]
 万物皆有佛性[栏目:哼哈一如说]
 杂阿含经卷第九(二三六)[栏目:杂阿含经]
 亲友书 第十二节课[栏目:亲友书学习]
 科学佛学总是「心」[栏目:香·隆立嘉措仁波切]
 怎样进行七支水供?[栏目:藏传佛教•资料文集]
 功夫用在转念头[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六]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51La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