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中阿含》(卷二十八)~D 四、瞿昙弥经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300

四、瞿昙弥经

  说法地点:释迦族的尼拘类树园

  参加人员:大爱道(摩诃波阇波提)、阿难等

  经中大意:本经叙述佛陀的姨母大爱道,三次请求出家,佛陀曾三次止住她之念,后因阿难代为请求,佛陀乃说八尊师法(即八敬法),指出女人须遵守八尊师法才允其出家;并说女人不得行五事。

  这部《瞿昙弥经》在佛教史上占有着比较重要的位置,因为它记载了有关处理比丘与比丘尼关系的“八敬法”的详细来源情况。当然,对于“八敬法”的记载,像《十诵律》、《五分律》等律藏也有所涉及,但是我觉得还是这部《瞿昙弥经》记载得更为详尽。对于“八敬法”,当代教内已经很少有为提及,台湾佛教界甚至有些比丘尼,对“八敬法”是相当排斥,认为它是套在比丘尼头上长达两千多年的八条男女不平等条约。是不是不平等条约,或者它与现实的男女平等有什么冲突之处,这个似乎不是我思考的主要内容。对于八敬法,相信教内的为都很熟悉,我在这里只是将八敬法的来历大略叙述一下即可。在经中,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去深入思考,就是以女身是否可以成佛的问题。记得在《法华经》中,记载了龙女即身成佛的经过,而在这部《瞿昙弥经》中,佛陀则明确告诉我们:以女身不可以成佛。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在后面将会提及。

  故事发生在佛陀的故乡迦毗罗卫,此时佛陀带领大众在此尼拘类树园进行集体的“夏坐”,也就是夏安居。根据相关资料记载,佛陀此时距他成道也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大约是五十多岁的样子。有一天,佛陀的姨母——也是养母叫摩诃波阇波提(意译作大爱道,简称大爱),她来到佛的面前,试探性地问佛:“世尊!女为可得第四沙门果耶?因此故,女为于此正法、律中,至信、舍家、无家、学道耶?”大爱道前面的一句话问得有些技巧性,她问女为是否可以证得阿罗汉的果位。那么女人是否可以证得阿罗汉的果位呢?按照诸法平等、佛性平等的观点,从理论上讲,女人是完全可以证得四果罗汉的——这是个明知故问的话题,其用意落点于后面的一句话,即既然女人可以证得阿罗汉,那么女人为什么就不能够出家呢?

  佛陀并没有直接回答大爱道的前面一个提问,而是直奔主题,对大爱道说:“止!止!汝莫作是念:女人于此正法、律中,至信、舍家、无家、学道。”就是说,出家的念头你万万不可动。但是女人不能够出家,佛陀并没有说明。

  这里需要注意一点的是,佛的姨母大爱道为什么要跟随佛陀出家呢?我以前在相关资料中看过这样的一种观点,即在佛姨母请求出家的时候,世尊的父王即净饭王已经辞世,而佛陀的堂兄堂弟绝大部分都已跟随佛陀出家,因此摩诃波阇波提孤苦零丁,遂感到人生无常,产生了出家修道的念头。我想,这样的推测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从摩诃波阇波提前后要求出家的坚定信念来说,可以说出家修道算是一个最佳的抉择。当然,佛陀不同意,也有着他的考虑。大爱道见佛陀没有答应,于是就“稽首佛足,绕三匝而去”。在后来的许多日子里,大爱道也并没有再提出家的请求。

  按照惯例,当夏安居快要结束的时候,比丘们就要着手为佛陀缝制三衣,因为一旦安居过后,佛陀就要四处游历说法,不会止住于一处——就是说,等安居一结束,佛陀就要离开迦毗罗卫,行踪不定,四海为家。大爱道一听,心里自然是很着急,因为她知道,一旦佛陀离去,自己请求出家一事,恐怕就化为泡影。于是她再一次来到佛所,请求出家。但是结局正如我们想像的那样,佛陀再一次拒绝了大爱道的请求。

  眼看着安居结束的日子即将临近,大爱道心急如焚,她不顾被呵斥的风险,再一次到佛的面前,请求出家。但是佛陀依然拒绝了她。大爱道见前后三次请求悉数被佛陀拒绝,她感到绝望,她“涂跣污足,尘土坌体,疲极悲泣,住立门外”,她形色焦枯,披头散发,十分可怜。最后还是颇具人气的阿难动了恻隐之心,他问明原委后,就对大爱道说:“今且住此,我往诣佛,白如是事。”就是说阿难准备到佛陀面前,替大爱道求情。

  当阿难在佛陀面前再一次请求佛陀允许女人出家的时候,佛陀向阿难道出了他心中的顾虑。他说,如果一旦允许女人出家修道,那么很可能会“令此梵行便不得久住”。为什么不得久住?佛陀也没有细细交待。他只是举出一例:“犹如人家多女少男者,此家为得转兴盛耶?”就是说一个家庭之中,如果是女子多而男子少,那么这个家族便不大可能兴旺,因为女子总是要出嫁的,只出不进,如此一来家里人口便会减少;而男子只会将新娘迎娶进门,继而生儿育女,人丁兴旺自然代表着家庭兴旺。我们千万不能说佛陀的譬喻有失恰当,在当时生产力极其低下的社会背景下,男子就代表着劳动力,有了劳动力,便会创造财富。一个家庭中男子的多少,从侧面便可代表着该家庭财富的多寡。不仅如此,佛陀进一步将女人出家譬喻成稻田或麦田之中的“秽生”——禾苗患了“白叶枯”。倘患病的禾苗彻底拨除,那么整个庄稼地便无大碍,否则病菌便会扩散,从而影响到整个庄稼的收成。

  其实阿难也知道女人出家可能对正法有所影响,但是他真的很慈悲,请采取“感情投资”的方法,讲述了佛陀自幼失母,由姨母一手抚养成人的经历。没曾想这一招十分奏效,佛陀一听,顿时沉默了。许久,他才阿难说:“如是,阿难!如是,阿难!瞿昙弥大家多饶益我,谓母亡后,鞠养于我。”佛教里很重视报恩,所谓“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父母恩难以报答,继母的养育之恩同样难以报答。于是佛陀在不得已的情势下,终于答应了大爱道的出家请求。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第一,当初佛陀允许女子出家,请求出家的对象是他的姨母(继母、养母),这里面有报恩情的成份;第二,女子出家成功,阿难功不可没,所谓当今的比丘尼,莫要忘记阿难请求之恩。正是由于阿难从中斡旋,才使得女子出家成功。也正因为此,在佛陀灭度后,阿难受到正统派摩诃迦叶的排斥;第三,此时女子出家,并不是大爱道一人出家,据说五百位宫女也随之出家。如此一来,佛教历史上最早的比丘尼僧团应运而生。正因为要求出家的女子人数众多,佛陀才再三权衡,最后才作出艰难的抉择。第四,佛陀虽然勉强同意了女子出家,但是总是要给她们立下规矩,这个规矩就是所谓的“八尊师法”,即八敬法。它们是佛教史上最早的比丘尼需要遵守的八项戒条。针对这八项戒条,佛陀一再说“女人不当犯,女人奉持,尽其形寿”。这八敬法就好像水库的堤坝,女人一旦违犯,就等于是水库大坝决口,结局必将是洪水一泄千里,泛滥成灾!

  那么,所谓“八尊师法”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现摘要如下:

  1、比丘尼当从比丘求受具足(戒);

  2、比丘尼半月半月往从比丘受教;

  3、若住止处设无比丘者,比丘尼便不得受夏坐。

  4、比丘尼受夏坐讫,于两部众中,当请三事:求见、闻、疑;

  5、若比丘不听比丘尼问者,比丘尼则不得问比丘经、律、阿毗昙;若听问者,比丘尼得问经、律、阿毗昙;

  6、比丘尼不得说比丘所犯,比丘得说比丘尼所犯;

  7、比丘尼若犯僧伽婆尸沙(僧残戒,比丘十三条,比丘尼十七条),当于两部众中,十五日行不慢;

  8、比丘尼受具足虽至百岁,故当向始受具足比丘极下意稽首作礼,恭敬承事,叉手问讯。

  对于上述的八尊师法,历来颇多争议。在当今男女平等的社会大背景下,对之过分地主张也显得过于保守,毕竟佛教是与时俱进的,而不是僵化教条的宗教。对于八尊师法的详细分析评说,由于涉及到比丘尼戒律等较为敏感的问题,在此不多阐述。

  当阿难把八尊师法的内容转达给大爱道时,大爱道自然是万分欢喜,乐于奉受。

  随着时光的推移,原先那些初出家的比丘尼,后来都成为了德高望重、深为“王者所识”的长者上尊。这些老前辈们都是徒孙满堂,声明显赫。可是“八尊师法”中的第八条,规定比丘尼哪怕受戒一百年,也要向初受戒的比丘“极下意稽首作礼,恭敬承事,叉手问讯”,确实有些勉为其难——她们实在是很难为情。怎么办呢?于是诸比丘尼还是推举大爱道,请她到阿难那里去走一趟,请阿难转禀佛陀,能不能将第八条尊师法作些适当地修改。阿难是个爽快人,他二话没说,就跑到佛陀那里将情况作了如实禀报。但是佛陀并没有答应,他对阿难说:“守护此言,慎莫说是!阿难!若使汝知如我知者,不应说一句,况复如是说?”从这里可以看出,佛陀在对待女子出家一事上,是十分慎重的。那么女子出家此戒一开,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佛陀的观点是:正法原来可以住世一千年,可是正是由于女子的出家,使正法减少了五百年,只剩下五百年了——这是教内比较统一的说法,决不是我本人的杜撰。

  最后,佛陀谈到了女人不得行“五事”,即女人“五障”,它们是:

  1、女人不得作如来(佛);

  2、女人不得作转轮王;

  3、女人不得作天帝释;

  4、女人不得作魔王;

  5、女人不得作大梵天。

关于女人能不能即身成佛的问题,教内历来也有很多争论。持肯定的一方一般会列举出《法华经·提婆达多品》中关于龙女即身成佛的事例。如果《法华经》中有此论述,其观点岂不是与早期的正统佛典有所冲突?事实上不仅是我们这些凡夫,就是像舍利弗这样堪称智慧第一的大尊者,也同样表示疑惑:“女身垢秽,非是法器,云何能得无上菩提?”但是在《法华经》中,明确记载了龙女忽然之间就成男子方才成等正觉的事实。这就说明,以女人身还是无法成就佛道,必须要有一个女身转男的过程。因为在佛的三十二相中,有一相叫“阴马藏”,这一相是女人无法具备的,必须要转成男身,方能成就无上正果。这是个不争的事实,由此为此经所阐述的论点,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佐证。然而根据我个人的观点,龙女是真的成就佛道,还是作为说法权巧中的一种方便示现,尚不得而知。当然,从现实的角度看,龙女即身成佛,倒是为广大的女同胞们,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希望……(2009.06.13)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中阿含》(卷二十九)~A 一、柔软经
下一篇:漫说《中阿含》(卷二十八)~C 三、蜜丸喻经
 漫说《中阿含》(卷三十一)~A 赖咤惒罗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二)~C 582经(罗汉经)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七)~B 1024经述说尊者阿湿波誓比丘身染重病..
 漫说《杂阿含》(卷十三)~K 第331经(顾念经)、332经(覆念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三)~H 1171经:本经以六种众生来众生六根对..
 漫说《杂阿含》(卷十三)~D 第309经、第310经(鹿纽经)..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九)~E 从1084经到1103经,基本上都是叙..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三)~I 1172经(毒蛇经):本经中列举八种事..
 漫说《长阿含》(卷十五)~E 十六种事
 漫说《杂阿含》(卷十二)~N 第301经(迦旃延经):本经叙述何谓正见..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丧礼勿杀生[栏目:继程法师]
 僧人乞食[栏目:佛教故事选萃]
 12、烦恼[栏目:光明之旅·慈成加参仁波切]
 巨型建筑 共业所感[栏目:传喜法师]
 第六章 聚焦阿赖耶 第一节 假必依实不是理由[栏目:般若锋兮金刚焰]
 般舟念佛行法手册 第二十八 常系心取所缘相[栏目:般舟念佛行法手册]
 法句经 33 利养品[栏目:法句经·白话文]
 相应45经 无常经[栏目:相应部 22.蕴相应]
 杂阿含经选集 二十六、戒学[栏目:杂阿含经选集·新版]
 信箱[栏目:生活的情趣·迷悟之间]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