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拥护政府破除迷信
 
{返回 观念·圣开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22
拥护政府破除迷信
 
民国七十五年一月十四日的「自由日报」,第十一版有一则大字标题为「过分迷信,助长神棍作怪,精神生活,切忌走火入魔」的新闻,「省民政厅吁建立民众正确宗教信仰观念」。其报导说:
 
【中兴新村讯】台湾省民政厅,完成一项「建立民众宗教信仰的正确观念」研究,认为对民众宗教信仰,除政府以正面和严肃的事件处理,加以适当辅导外,各宗教团体也应健全组织,并予神职人员适当的教育,使他们能循正途从事宣导传教工作,才能建立民众正确的宗教信仰观念,提升人民精神生活的层面。
 
民政厅的研究报告指出,台湾民间宗教承袭闽粤大陆文化的传统,融合了儒、释、道及古代原始泛灵信仰而成,形成了多神的宗教,适合农业社会的需要,近年来工商业发展,物质生活已有显著的进步,但精神生活宗教信仰却未能随着进步,因此形成若干失调的现象,如有些善男信女过份迷信,给予神棍敛财的机会,甚至有的妇女人财两失;工商业人士赚了钱,认为是守护神的庇佑而捐钱建庙,却不知是政府的拓展外贸、低利贷款,及各项优惠措施所致,一般人民生活好转、安和乐利,归功于神灵的护佑而不知是政治修明、建设进步、经济繁荣使然,因此寺庙愈盖愈大,有些信众愈来愈迷信。为提升人民的精神生活,确有端正民间宗教信仰的必要。
 
民政厅这项报告,透过实地调查访问各界人士、参与观察各项宗教活动、分析有关文献等方式,历时一年完成。报告指出,台湾民间宗教信仰有下列特色:
 
一、在定义及功能上,民间宗教具有宗教的条件,却没有统一的组织与教义,主要是民间宗教是一种复合性的宗教,是从信徒信仰的观点来观察的缘故,而一般信徒既是道教徒,又是佛教徒、儒教徒甚至是原始宗教信仰者。
 
二、民间宗教的构成包容了古代的泛灵信仰、儒教、佛教及道教,信仰的对象也是多重性,包括道教的神、佛教的佛与菩萨、原始宗教的泛灵,乃至世界其他宗教的教主。
 
三、民间宗教的神灵都人格化,有神灵的组织与职能,民间主要祭祀的对象为天公、祖先、观音、关公、妈祖、灶君、王爷、土地公及有应公。
 
四、民间宗教具有浓厚的巫术性,包括模拟巫术与接触巫术,这种原始宗教的残存物却仍保留在现代的民间信仰中,而无觋与术都未经专业训练,职业道德低落,常城神棍,骗色骗财。
 
五、民间祭典仪礼一般均应简单隆重,现则流于世俗化,如迎神赛会中的电子琴花车。
 
研究报告强调,对民间宗教的改善,必须宗教团体、寺庙、神职人员、信徒及政府各方合作才能奏效。宗教团体与寺庙应强化组织,从事正规的宣导传教工作,并予神职人员以适当的教育与训练,提高其职业道德及专业知识;信徒则应以合理、合法与现代化的观念来信教,祈求达到真、善、美、圣、慧的人生境界。
 
在政府的辅导方面,研究报告建议采下列措施:一、加强教会团体的辅导。二、宗教信仰列为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三、训练神职人员。四、制定标准的仪礼。五、设立或指定示范寺庙。六、取缔不法神职人员。七、编印各种资料加强宣导。
 
所谓「棍」,乃是以木或铁来做成的棍子,是一种伤害人的武器,没有正当职业的无赖,也叫棍。如地棍、赌棍,利用迷信来愚民取利,欺诈良民,危害社会者,叫「神棍」。世界上凡是明智的政府,都会提倡正信,破除邪迷乱信,取缔神棍,而造福人群的。
 
我们推行「佛说人乘佛教」,首先就要拥护政府破除迷信。

{返回 观念·圣开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相非神像
下一篇:大学毕业再留美最好
 和平合作举笔代杯
 行车不可乱张贴
 小学生与副总统提倡公共道德
 不作担保
 三位一体
 贪心的观念不可有
 妖人政治世道可悲
 建造鬼神祠庙有福报吗
 人类应提倡优生
 世无定法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普贤行愿品讲记 第二十一卷[栏目:净空法师]
 在家弟子每天一般用什么时间、多少时间进行禅修比较适合?[栏目:玛欣德尊者答疑]
 伏虎—无明烦恼对治法·实修法 截至目前之所修[栏目:阿康仁波切]
 《欧阳竟无先生内外学》提要[栏目:王雷泉教授]
 佛堂讲话 第二辑 四、念佛与忏悔业障[栏目:道源法师]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八)~I 786~788经(向圣经)叙述若心向于邪,则会违背于法;而心向于八圣..[栏目:界定法师]
 永嘉禅法 第八章 入禅定之门[栏目:达照法师]
 瞠心净尽,不道人过[栏目:心念与命运·第2册]
 十住毗婆沙论 解题[栏目:佛书解题]
 一兔横身当古路,苍鹰才见便生擒;后来猎犬无灵性,空向枯桩旧处寻。[栏目:千江映月·星云说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