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僧伽禅修教育之未来展望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50

僧伽禅修教育之未来展望
——发表于中台禅寺座谈会

  我认为,禅与教即使在宗下也是不该对立的。从达摩祖师传来禅宗,就提出“藉教悟宗”,早期的《楞伽》到后来的《楞严经》、《圆觉经》,乃至《般若经》,都是禅宗重要的典籍。那么,我们为什么说禅宗是“教外别传”?根据我的理解,主要是宗门和教下在修行上都有其独到的方式。教下有很明确的次第,就是有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闻思修、戒定慧的系统。而禅宗不太讲究这些,唐代的大禅师们,譬如德山棒、临济喝、赵州茶、云门饼等,皆有非常独到的方式和风格,有别于教下的次第。发展到后期的禅宗,就以参话头将戒定慧融入一句话头来解决,这些都只是方法上的不同。
  但就禅宗跟教的关系来说,即使是祖师禅也有相通的地方,就是见地相通。禅宗讲到“不贵汝行履,只贵汝知见”,行是根据个人的根器而定,但知见非常重要。为什么唐代很多禅师不重视教理的学习?我想跟当时大善知识辈出有关系,如果能得到大善知识的指导,虽没有“教”,但大善知识的一举一动就是教,就可能直接契入。在我们这个时代缺少大善知识的情况下,假如没有教理,如同“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那是非常可怕的。所以我认为,禅宗和教下从一开始就没有矛盾,只是在入手处修行方法有差异,在知见上是一样的,就像禅宗开悟、教下的见道,是有相似之处的。
  惠空法师提出的几个问题,像禅定跟禅宗、念佛与参禅,刚才两位法师都从禅宗的角度去谈它。譬如,站在禅宗的角度,佛法是不二止观,这就是以禅去融净,或者是以禅宗的禅去融合禅定。如果换从整体佛法的修行上来说,其实禅定有禅定的修行方法,禅宗有禅宗的修行方法,我们知道禅定的修行是从六根门头摄一而入,是讲究心要有所住,而不是无所住;念佛观要把心住在念佛上,数息要把心住在数息上,而禅宗修行是以“无住”入手,要“心无所住”、“无门为法门”。两者不论在修行的形式上或用心上,都是截然不同的。当然站在禅宗的角度,当下这一念,历历分明,不为外缘所动,具有定又有慧,定慧不二,禅定与禅宗不二。念佛与禅也是一样,念佛以往生净土为目的,参禅以明心见性为目的;念佛的人重信、愿、行,禅宗的人重视当下的一念;一个信“他”、一个信“自”。但如果用更高的层次来看,又可得到契合与统一。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寺院组织与内修外弘
下一篇:佛教传统义解与现代学术之融合
 那些需要否定的
 佛法对人生问题的解决
 让修行提速,你也能
 青年僧伽应有的宗教情操
 一个根本,三大要领——关于汉传佛教建设的思考
 辩中边论探究
 道念的建立·僧格的养成
 为什么要发菩提心
 出家出什么
 如何进入佛法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错误不能一直下去[栏目:命运靠自己2·说好做好]
 慈悲 智慧[栏目:洛桑陀美仁波切]
 贪到何时方能休[栏目:人生智慧·济群法师]
 生活中的禅定(无庄)[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七九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二集]
 47.就像邮递马车的次第接力[栏目:阿含经故事选·原始佛教圣典故事选编]
 安居第九日(一):何为把身口意三业供养给阿弥陀佛[栏目: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
 诗偈法语[栏目:净土宗文集]
 禅林风雨 4.成佛之道──禅定偈颂讲记[栏目:果煜法师]
 皆大欢喜 我是佛[栏目:往事百语]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