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僧伽禅修教育之未来展望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99

僧伽禅修教育之未来展望
——发表于中台禅寺座谈会

  我认为,禅与教即使在宗下也是不该对立的。从达摩祖师传来禅宗,就提出“藉教悟宗”,早期的《楞伽》到后来的《楞严经》、《圆觉经》,乃至《般若经》,都是禅宗重要的典籍。那么,我们为什么说禅宗是“教外别传”?根据我的理解,主要是宗门和教下在修行上都有其独到的方式。教下有很明确的次第,就是有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闻思修、戒定慧的系统。而禅宗不太讲究这些,唐代的大禅师们,譬如德山棒、临济喝、赵州茶、云门饼等,皆有非常独到的方式和风格,有别于教下的次第。发展到后期的禅宗,就以参话头将戒定慧融入一句话头来解决,这些都只是方法上的不同。
  但就禅宗跟教的关系来说,即使是祖师禅也有相通的地方,就是见地相通。禅宗讲到“不贵汝行履,只贵汝知见”,行是根据个人的根器而定,但知见非常重要。为什么唐代很多禅师不重视教理的学习?我想跟当时大善知识辈出有关系,如果能得到大善知识的指导,虽没有“教”,但大善知识的一举一动就是教,就可能直接契入。在我们这个时代缺少大善知识的情况下,假如没有教理,如同“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那是非常可怕的。所以我认为,禅宗和教下从一开始就没有矛盾,只是在入手处修行方法有差异,在知见上是一样的,就像禅宗开悟、教下的见道,是有相似之处的。
  惠空法师提出的几个问题,像禅定跟禅宗、念佛与参禅,刚才两位法师都从禅宗的角度去谈它。譬如,站在禅宗的角度,佛法是不二止观,这就是以禅去融净,或者是以禅宗的禅去融合禅定。如果换从整体佛法的修行上来说,其实禅定有禅定的修行方法,禅宗有禅宗的修行方法,我们知道禅定的修行是从六根门头摄一而入,是讲究心要有所住,而不是无所住;念佛观要把心住在念佛上,数息要把心住在数息上,而禅宗修行是以“无住”入手,要“心无所住”、“无门为法门”。两者不论在修行的形式上或用心上,都是截然不同的。当然站在禅宗的角度,当下这一念,历历分明,不为外缘所动,具有定又有慧,定慧不二,禅定与禅宗不二。念佛与禅也是一样,念佛以往生净土为目的,参禅以明心见性为目的;念佛的人重信、愿、行,禅宗的人重视当下的一念;一个信“他”、一个信“自”。但如果用更高的层次来看,又可得到契合与统一。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寺院组织与内修外弘
下一篇:佛教传统义解与现代学术之融合
 用功的三个步骤
 莫使禅宗成残宗
 有情生命的四个阶段
 月亮还是那个月亮
 在修学中做事,在做事中修学
 认识的回归
 在家居士的律仪生活
 皈依——通向成佛之路的签证
 有与无的两害相较
 具足万法的自性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一个职业妇女修习准提法有感[栏目:准提菩萨感应篇·心行]
 真正的惭愧心[栏目:观念·圣开法师]
 共入弥陀愿海[栏目:大安法师]
 安禅制毒龙 禅七开示录(七)――第三日 大堂开示[栏目:性广法师]
 五台山朝圣 佛七开示[栏目:体慧法师]
 欲海回狂 跋[栏目:欲海回狂白话解]
 持戒的功德总说[栏目:益西彭措堪布]
 中国佛教人物(上册)[栏目:中国佛教人物]
 殊胜日大做功德谈感悟启迪自心—全食日座谈感想[栏目:传喜法师]
 发现[栏目:高处不胜寒·迷悟之间 ]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