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忍辱法门的修正(高铭)
 
{返回 忍辱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669

忍辱法门的修正
 
高铭

  忍辱法门与其他任何修持法门一样,仅仅在思想上有所认识或在理论上弄懂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我们要想真正从忍辱中得利益,非得亲自去实践不可。我们众生无始以来的恶习太重了,贪、嗔、痴三毒如影随形,无时无刻不在左右着我们的思想和行动。古人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诚哉斯言。如果我们在修习忍辱波罗蜜时没有一定的方便善巧,在实践的过程中要么走错道路,要么懈怠,得少为足。为了使我们在修习过程中少走弯路或不致误人歧途,诸大乘经典中对忍辱的修证方法颇有介绍。现略述于后:

  (1)认识嗔恚的过失

  忍辱在六度中的对治业是瞋恚,所以欲行忍辱,得先了解瞋恚的过失,心生厌离。
  嗔,梵语pratigha或dresa,三毒之一,亦是我们修学佛法的最大障碍之一。《大智度论》卷十四云:
  诸烦恼中,瞋为最重,不善报中,瞋报最大,余结无此重罪。
  又云:
  复次,当观瞋恚,其咎最深,三毒之中,无重此者;九十八使中,此为最坚;诸心病中,第一难治。瞋恚之人,不知善,不知非善,不观罪福,不知利害,不自忆念,当堕恶道,善言忘失,不惜名称,不知他恼,亦不自计,身心疲恼;瞋覆慧眼,专行恼他。
  《本生论》云:
  忿火能坏妙容色,
  虽布庄严亦无美,
  纵卧安乐诸卧具,
  忿箭刺心而受苦。
  忘失成办自利益,
  由忿烧恼趣恶途,
  失坏名称及利益,
  犹如黑月失吉祥。
  虽诸亲友极爱乐,
  忿堕非理险恶处,
  心于利害失观慧,
  多作乖违心愚迷。
  由忿惯习诸恶业,
  百年受苦于恶趣,
  如极损他来复仇,
  怨敌何有过于此。
  《入行论》亦云:
  千劫所施集,供养善逝等,
  此一切善行,一恚能摧坏。
  由于瞋恚有上述种种过失,从现前的方面来说,可使我们意识失调、行动失控、是非不分、善恶不辨,并在此基础上犯下种种恶业、造成种种恶果,如朋友离散、夫妻反目、兄弟不睦、父子失恩、后世受苦等,所以我们每一个人在碰到不顺心的事时,都要修忍辱行。古人云:“忍得一时气,免了百日忧。”是很有道理的。

  (2)认识称誉的过失

  对于一个世俗的人来说,很少有不喜欢美誉和受人夸奖与吹捧的,但是对一个佛教徒来说,名闻利养就象海市蜃楼和沙屋一样,既无现法利益,也无后世功德,只会使我们在生死轮回中越陷越深。《大智度论》卷十四云:
  利养疮深,譬如断皮至肉,断肉至骨,断骨至髓。人著利养,则破持戒皮,断禅定肉,破智慧骨,失微妙善心髓。
所以对于一个学佛的人来说,在名闻利养面前要保持冷静的头脑。

  (3)认识忍辱的功德

  俗话说“百忍成金”。忍辱的好处是数不胜数的,《瑜伽师地论》卷四十二云:
  诸菩萨先于其忍见诸胜利:谓能堪忍补特伽罗,于当来世无多怨敌,无多乖离,有多喜乐,临终无悔,于身坏后,当生善趣、天世界中。见胜利已,自能堪忍,劝他行忍,赞忍功德,见能行忍补特伽罗,慰意庆喜……如是菩萨修行忍苦,能自身于现法中得安乐住,不为一切恶不善法之所陵杂,能引后世安乐因缘,亦能令他修行种种现法、后法,安乐正行。
  在六波罗蜜中,忍辱波罗蜜能生余五波罗蜜。《大品般若经》六度相摄品第六十八云: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住羼提波罗蜜、取檀波罗蜜?”佛言:“菩萨从初发心,乃至道场,于其中间,若一切众生来瞋恚骂詈,若节节肢解,菩萨住于忍辱而作是念:我应布施一切众生,不应不与,是众生须食与食,须饮与饮,乃至资生所须,尽皆与之。持是功德与一切众生共之,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菩萨回向时不生二心:谁回向者?回向何处?是为菩萨住羼提波罗蜜、取檀波罗蜜。”“菩萨住羼提波罗蜜,观诸法若离相,若寂灭相,若无尽相;不以寂灭相作证,乃至坐道场得一切种智,从道场起便转*轮。是为菩萨住羼提般罗蜜取般若波罗蜜,不取不舍故。”
  忍辱的功德与利益不仅在佛经中广为论及,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随处可见。古今中外,凡是有所成就的人都经过艰苦磨练。古人云“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是对忍辱利益的通俗总结。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既然古之圣贤为了成就一点功名都要忍一时之困,作为了生死、出世间的佛弟子们则更要修忍辱行了。
                              
摘自《大相国寺》2013年第2期


{返回 忍辱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如理思维,对治瞋心
下一篇:平时忍辱是消业障(心戒法师)
 六忍——力忍、忘忍、反忍、观忍、喜忍、慈忍(黄念祖居士)
 忍气吞声与修忍辱行有什么区别?(如本法师)
 浅谈“忍辱” (印福)
 人事上的忍辱很重要(净空法师)
 忍辱勿嗔(佛遗教经)
 四十四招教你修忍辱
 忍辱入道 超越自我(见羲法师)
 世间委屈六事(星云法师)
 以忍为力(湛弘法师)
 知母念恩与忍辱的修法(德兰根迥仁波切)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修行八事[栏目:永海法师]
 学习佛法注重实行[栏目:宣化上人]
 度人如种田[栏目:永海法师]
 诸法之精要——皈依 四、皈依的学处 2.三所修[栏目:诸法之精要·皈依]
 佛说十善业道经-第131集[栏目: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净空法师]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17课 教养子女之前,父母应该先教养自己[栏目: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什么样的条件方能修学顿超[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学会征服[栏目:心静自然禅]
 信以为真[栏目:慈诚罗珠堪布·微教言]
 《法华玄义》的成就[栏目:沈海燕教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