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南北朝时期的戒德
 
{返回 黄夏年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80

南北朝时期的戒德
 
黄夏年

  东晋佛教界人士曾经译过《戒德经》一卷。最早记载这一经名的隋费长房的经录云:“戒德经一卷或云《戒德香经》。”该经由“孝武帝世,西域沙门竺昙无兰,晋言法正,于扬都谢镇西寺兰取世,要略大部出。”唐智升曰:“戒德香经一卷(或云戒德经,出增一阿含第十三卷异译。)”另一唐代经目家圆照又曰:“诫德香经一卷(或云戒德经)东晋西域沙门竺昙无兰译。右出增壹阿含经第十三卷地主品异译。”现存的《增壹阿含经卷》第十三之《地主品》系由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出,其内容由十个小经组成,讲述了十个小故事,突出供养的意义与灭贪嗔痴等佛教的思想。因经中有“世尊告曰:‘戒香、闻香、施香。是谓阿难,有此香种,然复此逆风香,亦顺风香,亦逆顺风香。诺世间所有之香,此三种香最胜、最上,无与等者,无能及者。犹如由牛有酪,由酪有酥,由酥有醍醐,然此醍醐最胜、最上,无与等者,亦不能及。此亦如是,诸所有世间诸香,此三种香最胜、最上,无能及者。’”故名《戒香经》。又佛陀指出,像外道提婆达兜名闻四远,戒德具足,名称悉备,乃能使阿 世王日来供养,实为荒唐。故他强调:“告诸比丘:‘汝等比丘,莫施此心,贪提婆达兜利养。所以然者,提婆达兜愚人造此三事,身、口、意行,终无惊惧,亦不恐怖。……设有比丘著于利养,而不获三法。云何为三?所谓贤圣戒、贤圣三昧、贤圣智慧而不成就。若有比丘不著利养,便获三法。云何为三?所谓贤圣戒、贤圣三昧、贤圣智慧。若欲成此三法,当发菩心,不著利养。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由此可知,这本《戒德经》实为说供养的事情,与道德所说的“戒德”没有关系。此外,在唐代还有以“戒德”为名的寺院,如“贞观中,涪州宋尚礼者,薄学有神明,好为谲诡诗赋,罢县还贫无食,好乞贷。至邺戒德寺贷粟,数与不还。”
  中国僧人对“戒德”使用最多的是在僧传里,这是用来表现高僧品质。在梁僧佑的《出三藏记集》有“僧伽跋摩,齐言僧铠,天竺人也。少而弃俗,清峻有戒德,明解律藏,尤精《杂心》。”梁慧皎《高僧传》里有“时蜀江阳寺释普明、长乐寺释道闇,并戒德高。”“跋澄戒德整峻,虚靖离俗。”僧佑的师父定林寺达法师,“亦戒德精严,为法门梁栋。”总之,在道宣之前,“戒德”的使用在僧人笔下并不频繁,说明这时僧人们是谨慎的,而且这里的“戒德”仍然还是沿用了过去说法,像僧伽跋摩“清峻有戒德”,释普明、释道闇“并戒德高”等,都是说明他们持戒精严,具有高超的水平。不唯比丘有戒德,就是比丘尼也同样有戒德,道宣说“洎如来晦迹,慧日潜晖,女人戒德,渐将讹替。”同样,比丘尼在寻找依止师时,也要考察戒德的情况,《四分律比丘尼钞》里说:“《伽论》云:凡欲依止人者,当好量宜能长善法者;及问余人,云此比丘尼戒德何似,能教诫否?眷属复何似?有无争否?若都无者,然后依止此律。”
                               
摘自《世界宗教研究》2013年第4期


{返回 黄夏年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怀念惟贤长老
下一篇:已经没有了
 宗教和谐与城市文明是发展的必然之路
 天台德韶与天台宗
 法显与小乘《大般涅槃经》
 当代中国佛教教育三题
 佛法本身最有科学精神
 从罗汉寺走出的一代大师——桂仑法师
 佛教与生态环境保护刍议
 新世纪佛教发展刍议
 石头希迁与《肇论》
 现代中国佛教界最早的出版物-《觉社丛书》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命运[栏目:悟演法师]
 最简单实用的解脱法门[栏目:杂阿含经选集]
 娑婆世界[栏目:境明·千里皆明]
 净土宗文献方隅录——南宋宗晓的《乐邦交类》与《乐邦遗稿》[栏目:陈士强教授]
 功德是清净行为的反作用力[栏目:雪漠]
 Questions & Answers at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栏目:Khenpo Sodargye Rinpoche]
 庄圆法师讲金刚经 第四章 如何开启求生净土 绝对如愿的大门 无妄之二[栏目:庄圆法师讲金刚经]
 观音菩萨是如何修成?(正如法师)[栏目:观世音菩萨专题文集]
 无为而治 1991.8.1~1991.8.15[栏目:星云日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