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圣者言教 第六课(七)何谓修行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680

圣者言教 第六课(七)何谓修行   

  有时候我们看到别人修行很清苦,就会赞叹他是一个很好的修行者。但怎样才算修行好呢?若仅仅外相上示现苦行,实际当中内心的烦恼并没有丝毫之减少,即便身边有多少人追捧敬仰,恐怕实际当中也难以将他称之为一个真正的修行者,因为他修行的方向已经完全搞错了。

  所谓修行并非指在山洞中呆过多少年。我们知道,我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些少数民族人数虽然不多,但几千年来一直居住在山洞之中。以前我在东北时,有个鄂伦春族的弟子对我说,他们的先人一直都居无定所,常常穴居为生。族人居住在山洞之中,不分彼此,只有几个人出去打猎,千百年来都是如此生活。虽然他们生生世世居于山洞之中,却从未听说有谁因此而获得成就。因此对一个修行人而言,生活在山洞之中说明不了什么。也许有人会说,某修行人在清净地处或深山古刹中呆过很长时间,他总算是修行人了吧?要记住,汉地有普陀山、峨眉山等四大名山,难道山上的所有人都是修行者吗?当然不是。往昔我曾在普陀住过一个晚上,由于到达时间太晚,天色已暗,因此没有看见南海观音像,但却看见了很多贩卖海鲜的饭店。所以,仅仅依据一个人在某地呆过一段时间、行持过一些苦行,并不能判断他就是修行者,是成就者。只有他内心的贪嗔痴烦恼逐渐减少,信心与慈悲心逐渐增上,我们才能称之为修行者。

  还有些人以谒见大成就者的次数作为判断修行好坏的依据。若真是这样,我相信世上再也没有比我们谒见成就者更多的人了。因为谒见过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与法王如意宝的大有人在,甚至平常大家也常常观想观世音菩萨、药师佛等本尊面容,但这些都只是一种外在形式,对修行者而言,最主要的还是观待内心的烦恼调伏得如何。若能如理如法行持,我想他就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修行者。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圣者言教 第六课(六)将佛法用于生活
下一篇:圣者言教 第六课(八)调心方能成办解脱
 圣者言教 第八课(二十)为何净观眷属为男女菩萨
 圣者言教 第十七课(十六)何谓四身
 圣者言教 第七课(五)为何说一切众生本具佛性
 圣者言教 第八课(三)如何理解快乐地修行
 圣者言教 第五课(二十)时时具足菩提心的修行才是正法
 圣者言教 第一课(十)修行密宗必须先圆满加行吗
 圣者言教 第七课(十)何谓密咒
 圣者言教 第九课(十)佛法需要创新吗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三课(十二)死时无定死处无定死缘无定
 圣者言教 第十九课(十一)祈祷上师时应避免的问题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法的利益来自于僧宝[栏目:传喜法师]
 过程[栏目:佛网文摘]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四十 (12)[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关于僧中授具足戒的“遮难”问题(真体法师)[栏目:律宗文集]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六十八集[栏目:阿弥陀经疏钞讲记·净空法师]
 <数息观>带修禅定前开示[栏目:傅味琴居士]
 家是极乐,家人是弥陀[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1年]
 文殊菩萨[栏目:手绘唐卡精品图集]
 心静入法循善缘[栏目: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人本的佛法与人本为中心的佛教(杨郁文)[栏目:印顺导师思想之理论与实践·学术会议论文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