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拾遗卷第八
 
{返回 智谕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431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拾遗 卷第八

【阿难如是众生一一类中。亦各各具十二颠倒。犹如捏。目乱花发生。颠

倒妙圆真净明心。具足如斯虚妄乱想。汝今修证佛三摩提。于是本因元

所乱想。立三渐次方得除灭。如净器中除去毒蜜。以诸汤水并杂灰香。

洗涤其器后贮甘露云何名为三种渐次。一者修习。除其助因。二者真修

。刳其正性。三者增进。违其现业。】

如是众生十二类生中,各各具有十二颠倒。十二颠倒者,即动颠倒,欲颠倒,趣颠倒,假颠倒,障颠倒,惑颠倒,影颠倒,痴颠倒,伪颠倒,性颠倒,罔颠倒,杀颠倒。

犹如捏目,乱花发生者,如圆觉经云,空本无花,瞪目发劳,妄见空花相。本是一月,捏目则妄见第二月。此十二颠倒性亦复如是,众生以虚妄无明故,于毕竟无中,见究竟有,乃成十二颠倒。

以颠倒故,于是颠倒其妙圆真净明心而成无明妄识。具足如上十二种虚妄乱想

,成十二类生。

汝今修佛三摩地,于这些根本原因,根本乱想,应予除灭。立三种方便渐次,方得除灭。

一者修习除其助因。二者真修刳其正性,三者增进违其现业。以下便分别说明三种渐次。

【云何助因。阿难如是世界十二类生。不能自全依四食住。所谓段食触食

思食识食。是故佛说一切众生皆依食住。阿难一切众生。食甘故生。食

毒故死。是诸众生求三摩提。当断世间五种辛菜。是五种辛熟食发淫生

啖增恚。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纵能宣说十二部经。十方天仙嫌其臭秽咸

皆远离。诸饿鬼等因彼食次。舐其唇吻常与鬼住。福德日销长无利益。

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萨天仙十方善神不来守护。大力魔王得其方便。

现作佛身来为说法。非毁禁戒淫怒痴。命终自为魔王眷属。受魔福尽

堕无间狱。阿难修菩提者永断五辛。是则名为第一增进修行渐次。】

段食,即分段食,入腹变坏资益诸根。古译抟食,团饭而食曰抟食。后以浆汤等不可抟,亦是变坏益根,故改译段食。

触食,六识对六尘而生喜乐,能资益诸根。鬼神触食,但取其气。

思食,即意思食,第六意识生希望意,而能资益诸根。亦名禅悦食,以禅思为食。

识食,以第八识执持诸根,如地狱众生,及无色界中识无边处天等,以识为食

五种辛菜亦名五荤,有辛臭味之菜也。梵网经云,五辛者大蒜、茖葱、慈葱、兰葱、兴渠。兴渠,中国所无。此五种辛菜,熟食发淫,生啖增恚。十方天仙嫌其臭秽,咸皆远离。诸饿鬼等,舐其唇吻。其人修三摩地,菩萨天仙,十方善神,不来守护。大力魔王得其方便,现作佛身,来为说法。非毁禁戒者,毁犯禁戒也。赞叹淫怒痴,命终后为魔眷属,福尽堕无间狱。

永断五辛,是第一修习除其助因。

【云何正性。阿难如是众生入三摩地。要先严持清净戒律。永断淫心不

酒肉。以火净食无啖生气。阿难是修行人。若不断淫及与杀生。出三界

者无有是处。常观淫欲犹如毒蛇如见怨贼。先持声闻四弃八弃执身不动

。后行菩萨清净律仪执心不起。禁戒成就。则于世间。永无相生相杀之

业。偷劫不行无相负累。亦于世间不还宿债。是清净人修三摩地。父母

肉身。不须天眼。自然观见十方世界。佛闻法亲奉圣旨。得大神通游

十方界。宿命清净得无艰崄。是则名为第二增进修行渐次。】

正性者,生死正业之性也。

生死正性,若观四弃八弃之文,淫杀盗妄皆为生死正业之性。

淫欲障道最重,故先言之。佛制比丘以火净食,勿啖生气。生气尚且不啖,何况杀生。饮酒乱性,食肉伤生,故皆戒之。

欲除生死正业之性,应严持戒律。如是清净人修三摩地,以此父母所生肉身,不须得天眼通,便见十方佛。见佛闻法,得大神通,宿命清净。

是名第二真修刳其正性。刳,音枯,剖破也。刳其正性者,破其生死正业之性也。

文中常观淫欲犹如毒蛇,应为「当」观淫欲犹如毒蛇。

【云何现业。阿难如是清净持禁戒人心无贪淫。于外六尘不多流逸。因不

流逸旋元自归。尘不缘根无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十方国土皎然

清净。譬如琉璃内悬明月。身心快然妙圆平等获大安隐。一切如来密圆

净妙皆现其中。是人即获无生法忍。从是渐修随所发行安立圣位。是则

名为第三增进修行渐次。】

现业者,六根攀缘六尘造诸现业也。

清净持禁戒人,心无贪淫。

即第二渐次中所谓「要先严持清净戒律,永断淫心。」如是持清净戒人,既已心无贪淫,则内六根于外六尘,不多流逸。不多流逸者,渐趋调伏也。

因不流逸,旋元自归。

既然渐趋调伏,六根不流逸六尘,于是六识心旋归于一性。既然归于一性,一性清净,自然不攀缘六尘。这时根不攀缘于尘,则六根无所偶对。六根无所偶对,则六根清净,根清净则尘清净。根尘清净,则六识清净。根尘识既已清净,于是反流逸而归乎一性,故曰反流全一。六用不行者,六根不贪六尘也。

根尘识清净,则十方国土皎然清净。因为十方国土,犹如空花,缘生无性,清净平等无碍也。譬如琉璃,内悬明月,净琉璃净明月,皆表无碍也。譬如琉璃表身无碍,内悬明月表心无碍,故曰身心快然。

妙圆平等者,色不碍空,空不碍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有不碍无,无不碍有,有即是无,无即是有,故曰妙圆平等。一切无碍,于是获大安隐。

一切如来,密圆净妙,皆现其中。

诸法性相,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空即无量,无量即空。一切如来彻证实智,则于无量知空。一切如来彻证权智,则于空知无量。于无量知空曰密,于空知无量曰圆。如是一切如来正遍知海,清净微妙,皆于如是方便渐次中现。

无生法忍,依仁王经于七八九地得。仁王经云有五忍,伏忍——三贤位。信忍

——初二三地。顺忍——四五六地。无生忍——七八九地。寂灭忍——十地至妙觉

。今云得无生忍者,表示修因已圆也。

从是渐修,随所发行,安立圣位。

若远言之,则是从一者修习除其助因,二者真修刳其正性,三者增进违其现业

。若近言之,则单指违其现业言。随如是方便之发行,安立一切圣位。是则名为第三增进修行渐次。

【阿难是善男子欲爱干枯根境不偶。现前残质不复续生。执心虚明纯是智

慧。慧性明圆莹十方界。干有其慧名干慧地。欲习初干未与如来法流水

接。】

此以圆教明干慧地,干慧地本系通教之名,此处系借通名圆也。以未会菩提,未得中道理水,故名干慧。据此经文,圆教干慧地,以在信位前故,约当五品弟子位。五品弟子位者,外凡也。未登圣位,心居理外,故谓干慧。五品弟子位者,一

、随喜品,二、读诵品,三、说法品,四、兼行六度品,五、正行六度品。(见法华经)在十信位以前,由干慧地历四十四心,而入地中,乃至等觉。

欲爱干枯根境不偶者,即第三渐次中之「持禁戒人,心无贪淫,于外六尘不多流逸,因不流逸,旋元自归,尘既不缘,根无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

现前残质,不复续生。

残质者,所余之幻驱也。圆觉经云,一切众生,皆以淫欲而正性命。今欲爱干枯,心无贪淫,故现前残质,不复续生。

执心虚明,纯是智慧。

分别我执与俱生我执二种执心,已渐虚明。虚明者,二种执心,已渐不生阻碍也。既已执心无碍,故纯是智慧。

慧性明圆,莹十方界。干有其慧,名干慧地。

仅由欲爱初干,执心无碍纯是智慧,而此慧性无碍故,所以莹十方界。不过此种智慧,仅是欲爱初干,尚未得如来法性水,故名干慧地。

【即以此心中中流入。圆妙开敷从真妙圆。重发真妙妙信常住。一切妄想

灭尽无余。中道纯真名信心住。】

以下言由干慧地心,念念妙契中道第一义,而圆满十信。今先言初信。

中中流入,犹念念流入,以念念不违中道故。圆妙开敷,以中道法性能圆满成就一切法性,故曰圆妙开敷。

因为圆教初信位,已能圆伏我法二执。于二执中之我执,已能除其分别俱生现行粗分。以分别俱生我执现行粗分不起故,所以从真妙圆之中道法性,发起大用,非起而起,起而非起,故曰重发真妙。

妙信常住者,如实信乎中道法性不变随缘,随缘不变。于此妙信,深信不移,故曰妙信常住。

初信位仅在成信,信乎中道,故妄想灭尽。以深信中道纯真,故名信心住。

【真信明了一切圆通阴处界三不能为碍。如是乃至过去未来。无数劫中舍

身受身。一切习气皆现在前。是善男子皆能忆念。得无遗忘名念心住。】

此是二信位,以真信中道,明了一切法圆通。一切圆通者,一切法无碍也。五阴十二处十八界不能为碍。因为于初信位中,已能除其分别与俱生我执现行粗分故

,所以阴处界不能为碍。

以现行粗分不起故,于是于过去未来无数劫,舍身受身一切习气,皆能现前忆念,无有遗忘。如是菩萨,名念心住。

一切习气,皆能现前忆念者,系忆念其习气,非忆念其事相也。

【妙圆纯真真精发化。无始习气通一精明。唯以精明进趣真净名精进心。】

妙圆纯真者,了达诸法契入法性体,亦即了达诸法合于中道。

真精发化者,由体起用也。至此无始来无明习气,化归中道性体,故曰通一精明。唯以中道之精明进趣真净,名精进心。

此是第三精进心住。精进心住者,以中道精明进趣真净也。

【心精现前纯以智慧名慧心住。】

心精现前者,智慧心明了现前也。故纯以智慧,无有迷惑。此是第四慧心住。

【执此智明周遍寂湛。寂妙常凝名定心住。】

此是第五定心住。若依贤首宗,五信位,于圆伏二执中,已除分别俱生二种我执现行细分。与小乘三果,大乘始教五地,大乘终教五住,顿教十信齐等。

慧心住中,已心精现前纯以智慧,故执持此智慧。执持者,明于此智慧尚属有功用行也。

周遍者缘起,寂湛者性空。缘起不碍性空,性空不碍缘起,故寂妙常凝,名定心住。至此智慧已得定水,所谓智慧虽尊,非定莫深也。

【定光发明明性深入。唯进无退名不退心。】

以智慧得定水故,所以定光起用而发智慧,智慧明性益法深入。以得定力故,于是唯进无退,名第六信不退心。

【心进安然保持不失。十方如来气分交接名护法心。】

第七信已除分别俱生我执现行尽,更除分别俱生法执现行。等于小乘四果,始教七地,终教七住,顿教初住。

此时精进心安然,保持不失。十方如来气分交接者,与佛冥通也。是名护法心

【觉明保持能以妙力。回佛慈光向佛安住。犹如双镜光明相对。其中妙影

重重相入名回向心。】

此第八信,觉明保持,能以妙力,回佛慈光,向佛安住。

此觉慧增明,保持不失,于是能回佛慈光,向佛安住。心、佛不二,冥合为一也。心与佛光互摄互入,犹如双镜相对,其中妙影,重重相入,名回向心。

【心光密回获佛常凝。无上妙净安住无为。得无遗失名戒心住。】

此圆教九信,圆教九信已伏分别俱生种子粗分。前现行尽,今种子粗分亦伏。与始教妙觉同,终教二行同,顿教七住同。

心光密回者,心佛冥通也。既已心佛冥通,故心佛常凝不动也。于是无上妙净

,安住于无为,得无遗失,名戒心住。

【住戒自在能游十方。所去随愿名愿心住。】

此第十信,圆教十信,已伏分别俱生种子细分。住戒自在,能游十方,所去随愿,名愿心住。以下接着明十住。

【阿难是善男子以真方便发此十心。心精发挥十用涉入。圆成一心名发心

住。】

此明圆教初住,圆教初住已能圆断二执,已除分别俱生种子粗分。前除现行曰伏,今除种子曰断。圆教初住,与终教初回向齐,与顿教初行齐。

以真方便,发此十心者,以中道法性之真方便,发此信位十种心也。此十心之用,互相涉入圆满成为一心,名初住发心住。

【心中发明如净璃。内现精金。以前妙心履以成地名治地住。】

此第二住。既已依中道发心,则心中发明如净琉璃,内现精金,无杂染也。

将前中道理性妙心,履者由信而实践也。履以成地,名治地住。

【心地涉知俱得明了。游履十方得无留碍名修行住。】

心智境地,互相涉知,即智、理契合俱得明了。游履十方,随缘不变,得无留碍,名第三修行住。

【行与佛同受佛气分。如中阴身自求父母。阴信冥通入如来种名生贵住。】

此四住生贵住。既经全性起修,故行与佛同,受佛气分,生于佛家。如中阴身求父母然,与父母冥然相通,故曰阴信冥通,生如来家,名生贵住。

【既游道胎亲奉觉胤。如胎已成人相不缺名方便具足住。】

此第五方便具足住。既受佛气分,游于道胎,亲承觉王胤嗣。如人入胎,六根不缺,名方便具足住。

【容貌如佛心相亦同名正心住。】

容貌心相同佛者,谓心、行同佛也。名第六正心住。

【身心合成日益增长名不退住。】

心行既已同佛,于是身口意三业清净,故曰身心合成,日益增长。此名第七不退住。

【十身灵相一时具足名童真住。】

菩萨修因证果,得圆满报身,十身者报佛所具。依楞严经义疏注经卷十五,十身者,声闻身,缘觉身,菩萨身,如来身,法身,智身,虚空身,业报身,众生身

,国土身。又如来身自具十种身,菩提身,愿身,化身,力身,庄严身,威势身,意生身,福身,法身,智身。

十身灵相,一时具足名第八童真住。

【形成出胎亲为佛子名法王子住。】

此第九法王子住。

【表以成人如国大王。以诸国事分委太子。彼剎利王世子长成。陈列灌顶

名灌顶住。】

此第十灌顶住,灌顶受职也。

于此位中,圆断二执,已除分别俱生种子细分,并兼伏习气。依贤首宗,习气较种子为细。若依唯识,则曰习气是种子异名。

圆教灌顶住,与终教四加行齐,与顿教十行齐。

此时表以成人,犹世间国王,可以国事分委太子,灌顶受职矣。

【阿难是善男子成佛子已。具足无量如来妙德。十方随顺名欢喜行。】

此下明十行,初欢喜行。

初行位,圆断二执分别俱生,现行及种子,更断习气一分。与终教初地齐,顿教初回向齐。

灌顶住已成佛子已,复具足无量如来功德,游行十方,随顺度化众生,名欢喜行。

【善能利益一切众生名饶益行。】

十方随顺,度化众生,能为一切众生作利益,名第二饶益行。

【自觉觉他得无违拒名无嗔恨行。】

既能利益众生,进而自觉觉他,导众生于佛道。于恶性众生,无有违拒,名第三无瞋恨行。

【种类出生穷未来际。三世平等十方通达名无尽行。】

随众生之种类出生而行度化。穷未来际,竖穷也,故曰三世平等。十方通达者

,横遍也。横遍竖穷者,菩萨宏愿,无量劫度众生也。是名第四无尽行。

【一切合同种种法门。得无差误名离痴乱行。】

合同于一切种种法门,不离佛道,故得无差误。是第五离痴乱行。

【则于同中显现群异。一一异相各各见同名善现行。】

同中现异者,由体起用也。一一异相各各见同者,用全归体也。是名第六善现行。

【如是乃至十方虚空满足微尘。一一尘中现十方界。现尘现界不相留碍名

无着行。】

全体起用,用全归体,则一切法无性无碍。虚空无性,不碍微尘。微尘无性,不碍虚空。一尘无性,不碍遍十方,十方无性,不碍在一微尘。如是不相留碍,名第七无着行。

【种种现前咸是第一波罗蜜多名尊重行。】

如是修于无着行,种种法现前,咸是第一无碍波罗蜜。是名第八尊重行。

【如是圆融能成十方诸佛轨则名善法行。】

如是圆融无碍,能成十方诸佛轨则,轨则者法也。是名第九善法行。

【一一皆是清净无漏。一真无为性本然故名真实行。】

第十真实行。圆教十行位,圆断习气十分,与终教十地同,顿教十回向齐。

一一皆是清净无漏,一真法界而无为,因为性本无性故,名第十真实行。

【阿难。是善男子满足神通成佛事已。纯洁精真远诸留患。当度众生灭除

度相。回无为心向涅槃路。名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

以下明十回向,初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圆教于此位中,断习气十一分,与终教等觉齐,顿教初地齐。

菩萨于此回向位中,度尽无量无数无边众生,而不取众生相,此乃回事向理也

【坏其可坏远离诸离名不坏回向。】

二向者不坏回向,圆教二向,圆断习气十二分。与终教妙觉齐,顿教二地齐。

坏者除灭也,除心不除法,故曰坏其可坏。远离诸离者,一真法界不可分别,可分别者皆是如幻。凡有所离,皆是分别。至无所离,方是一真法界,故远离诸离

一真法界不可坏,不除于法,远离诸离,皆是回向一真法界,故名不坏回向。

【本觉湛然觉齐佛觉。名等一切佛回向。】

本觉圆满不动,佛证之而不增,众生失之而不减。不增不减,故曰湛然。此是第三等一切佛回向。

【精真发明地如佛地。名至一切处回向。】

精真发明者,中道发明也。地如佛地者,始觉如本觉也。既契本觉,则如究竟觉,能尽佛境界,名第四至一切处回向。

【世界如来互相涉入得无罣碍。名无尽功德藏回向。】

世界者法界,如来者法身。换句话说,正报依报互相涉入,同为一真法界,得无罣碍。名第五无尽功德藏回向。

【于同佛地地中各各生清净因。依因发挥取涅槃道。名随顺平等善根回向

。】

同佛地者,同一中道理地也。地中各各生清净因,谓菩萨万行虽事有不同,然一道清净,契于如来密因。依如来密因发挥,取涅槃道。名第六随顺平等善根回向

【真根既成十方众生皆我本性。性圆成就不失众生。名随顺等观一切众生

回向。】

一切众生是佛法身,故十方众生皆我本性。何故众生是佛法身?以众生无性故

。以故中道法性圆成,不失众生。名第七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

【即一切法离一切相。唯即与离二无所着。名如相回向。】

诸法实相无相,故即一切法,离一切相。然实相无相,无相亦无,故即离二边无所着。所谓中道者,离边不住中也。

名第八如相回向(应为名真如相回向),因为真如随缘现诸相,诸相无相是真如也。

【真得所如十方无碍。名无缚解脱回向。】

此第九回向。

中道无二,一真法界无二,真如无二,为真得所如。无二则无碍,故十方无碍

。名无缚解脱回向。

【性德圆成法界量灭。名法界无量回向。】

此第十回向,圆教于此回向位,圆断习气二十分。与顿教十地齐。此时性德圆成,法界无界。以无界故,故曰法界量灭。是名法界无量回向。

【阿难是善男子尽是清净四十一心。次成四种妙圆加行。】

自干慧地起,历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是尽此清净四十一心,成四种加行。

【即以佛觉用为己心。若出未出犹如钻火。欲然其木名为暖地。】

圆教四加行位,于信住行向位时,已尽地前习气。今更伏初地习气。

以佛觉用为己因心,此大用将出未出。犹如钻木取火,热相已现,此火将出未出,欲燃其木。此时名为暖地。

【又以己心成佛所履。若依非依如登高山。身入虚空下有微碍。名为顶地

。】

以己因心,践佛所履。然佛心无住,犹如虚空,故曰若依非依。如登高山,虽身入虚空,然下有微碍。此时名为顶地。

【心佛二同善得中道。如忍事人非怀非出。名为忍地。】

因心果佛二同,同乎于中道。然此时尚须加功用行,故曰如忍事人,非怀非出

。名为忍地。

【数量销灭迷觉中道。二无所目名世第一地。】

数量者分别心也,数量销灭者,即无分别心也。对于迷乎中道,觉乎中道,亦不生分别,故曰二无所目。是名世第一地。

以上自初信以来,终四加行止,名四十四心。以下便说明十地。

【阿难是善男子。于大菩提善得通达。觉通如来尽佛境界。名欢喜地。】

圆教初地,圆断习气二十一分,与顿教等觉齐。

于佛无上菩提,善得通达。觉通如来尽佛境界者,与佛道同也。名初欢喜地。

【异性入同同性亦灭。名离垢地。】

二离垢地。圆教二地,圆断习气二十二分,与顿教妙觉齐。三地以去,顿教不知名目。

十法界无性归一法界,故曰异性入同。一法界随缘现十法界,故曰同性亦灭。随缘不染,即异性入同。不染而能随缘,即同性亦灭。名离垢地。

【净极明生名发光地。】

此三地发光地。净极者体也,明生者用也,由体起用名发光地。净者实智,明者权智。

【明极觉满名焰慧地。】

明极觉满者,权智不思议也。名四地焰慧地。

【一切同异所不能至。名难胜地。】

同者毕竟空,异者法界缘起。毕竟空即法界缘起,虽法性空寂,而法相宛然,故同不能至。法界缘起即毕竟空,虽法相宛然,而法性不动,故异不能至。名五地难胜地。

【无为真如性净明露。名现前地。】

法界缘起即毕竟空,诸法生而无生,灭而无灭,故名真。毕竟空即法界缘起,诸法无生而生,无灭而灭。虽现有诸法生灭,而同一法性不二不异,故名如。一切同异所不能至,故是无为。此无为真如,性净明露,名六地现前地。

【尽真如际名远行地。】

尽真如际名七地远行地。六地得般若智慧,七地得方便智,成就一切功德矣。

【一真如心名不动地。】

一真如心无有退转,名八地不动地。

【发真如用名善慧地。】

此九地善慧地。

【阿难是诸菩萨从此已往。修习毕功功德圆满。亦目此地名修习位。慈阴

妙云覆涅槃海名法云地。】

十地菩萨即同佛,圆断习气三十分。然菩萨至此虽修习功德圆满,但亦目此地名修习位。名十地法云地。

【如来逆流如是菩萨。顺行而至觉际入交名为等觉。】

此等觉位,圆断习气三十一分,进断佛地习气一分,即证妙觉。从初发心来,至等觉位,因地方圆。

如来得证究竟涅槃,不舍众生故,倒驾慈航再入生死,故曰逆流。等觉菩萨,犹取妙觉,故曰顺行而至。

觉际入交者,上自始觉已来,至此方入究竟觉,故曰觉际入交,名为等觉。

上自干慧地以来,皆属圣证次第。笔者愚凡,非其境界。随文由义,若有不当之处,望读者诸贤,一笑置之。

【阿难从干慧心至等觉已。是觉始获金刚心中初干慧地。】

经中有二干慧,从干慧心始,至等觉已,是觉始获金刚心中初干慧地。有云初干慧地,是金刚初心;至等觉位,是金刚后心。今观经文,前曰从干慧心,心有因义。后曰至等觉已,是觉始获金刚心中初干慧地,地有果义。以斯观之,似有因赅果海,果彻因源义,故曰始获金刚心中初干慧地。此说与金刚初心金刚后心之说,不谋而合也。至此方因圆果满也。

金刚心者,谓其智慧明利也。

【如是重重单复十二。方尽妙觉成无上道。】

此言妙觉佛果。妙觉位,圆断二执现行种子习气尽,得究竟觉,得如来纯净法界。过尽德圆,十号具足。

从干慧地来,历经干慧、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暖、顶、忍、世第一、十地、等觉、妙觉。其中干慧、暖、顶、忍、世第一、等觉、妙觉,七者为单。信位、住位、行位、向位、地位,五者为复。故曰如是重重,单复十二,方尽妙觉,成无上道。

【是种种地皆以金刚。观察如幻十种深喻。奢摩他中。用诸如来毗婆舍那

。清净修证渐次深入。】

是种种地中,皆以金刚慧,观察缘起如幻十种深喻。十喻者,若依大日经为一

、如幻,二、如阳焰,三、如梦,四、如镜中影,五、如干达婆城,六、如山呼响

,七、如水中月,八、如水上泡,九、如空花,十、如旋火轮。

奢摩他译曰止,毗婆舍那译曰观。止为体,观为由体起用,故曰奢摩他中,用诸如来毗婆舍那。

【阿难如是皆以三增进故。善能成就五十五位真菩提路。作如是观者名为

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三增进者,一、除其助因,二、刳其正性,三、违其现业。从是渐修,随所发行安立圣位。善能成就五十五位真菩提路。

五十五位者,十信,十住,十行,十向,十地,四加行,等觉。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当何名

是经。我及众生云何奉持。佛告文殊师利。是经名大佛顶悉怛多般怛啰

无上宝印十方如来清净海眼。亦名救护亲因度脱阿难。及此会中性比丘

尼。得菩提心入遍知海。亦名如来密因修证了义。亦名大方广妙莲华王

十方佛母陀罗尼。亦名灌顶章句诸菩萨万行首楞严。汝当奉持。】

文殊师利菩萨请示经名,佛予开示。

【说是语已。实时阿难及诸大众。得蒙如来开示密印般怛啰义。兼闻此经

了义名目。顿悟禅那修进圣位。增上妙理心虑虚凝。断除三界修心六品

微细烦恼。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大威德世尊慈音无

遮。善开众生微细沉惑。令我今日身意快然得大饶益。世尊若此妙明真

净妙心本来遍圆。如是乃至大地草木。蠕动含灵本元真如。即是如来成

佛真体。佛体真实。云何复有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天等道。世尊此道为

复本来自有。为是众生妄习生起。世尊如宝莲香比丘尼。持菩萨戒私行

淫欲。妄言行淫非杀非偷无有业报。发是语已先于女根生大猛火。后于

节节猛火烧然堕无间狱。璃大王善星比丘。璃为诛瞿昙族姓。善星

妄说一切法空。生身陷入阿鼻地狱。此诸地狱为有定处为复自然。彼彼

发业各各私受。唯垂大慈发开童蒙。令诸一切持戒众生。闻决定义欢喜

顶戴谨洁无犯。】

断除三界,修心六品微细烦恼,即欲界六品烦恼也。欲界有九品烦恼,二果断六品,名一往来。三果全断九品,名不来果。今阿难闻教断尽六品,证入二果。

若此妙明真净妙心,本来遍圆。如是乃至大地草木,蠕动含灵,本元真如,即是如来成佛真体……。

若此真心本来遍满,则大地一切乃至微细含灵,皆是真如(真心),而此真心便是释尊成佛之真体。佛此真体真实,无二无别,为何复有六道呢?

复次真心本具,本来遍圆,为何宝莲香比丘尼堕无间狱?璃王及善星比丘,堕阿鼻狱?此诸地狱为有定处为复自然?如果定有地狱为何复说真心本来遍圆?且彼彼发业,各各私受?

宝莲香堕无间狱事,经中已有说明。璃王乃波斯匿王子,嗣王位后,灭释种堕无间狱。(见琉璃王经)

善星比丘,传说是佛之子。起拨无因果之邪见,且向佛起恶心,堕无间狱中。

【佛告阿难快哉此问。令诸众生不入邪见。汝今谛听当为汝说。阿难一切

众生实本真净。因彼妄见有妄习生。因此分开内分外分。阿难内分即是

众生分内。因诸爱染发起妄情。情积不休能生爱水。是故众生心忆珍羞

口中水出。心忆前人或或恨目中泪盈。贪求财宝心发爱涎体光润。

心着行淫男女二根自然流液。阿难诸爱虽别流结是同。润湿不升自然从

坠此名内分。】

一切众生,实本真净,因彼妄见,有妄习生。

何故实本真净?以唯一真心故,一真法界故,清净遍圆故。实本真净而无诸染

,只因众生不如实知诸法缘起,虚妄取着幻相。因取相而生妄见,因妄相妄见而生妄想习气,以致落入六道轮回。

因妄想习气,而分开内分外分。内分者众生身内,情爱也。外分者众生身外之想也。爱为受根,想为见本,是为见思惑。申而言之其微细处,便是我、法二执。内分是我执,外分是法执,我执成烦恼障,法执成所知障。烦恼障障乎涅槃,所知障障乎菩提。所以众生以内分不出生死,以外分不得解脱。斯等皆由妄见妄习所生

内分属情爱,爱着犹水,水能润生,性本下沉,故润湿不升,自然从坠。

诸爱虽别,流结是同者,流者谓水性流润。结者谓水性湿下结缚也。

【阿难外分即是众生分外。因诸渴仰发明虚想。想积不休能生胜气。是故

众生心持禁戒举身轻清。心持印顾眄雄毅。心欲生天梦想飞。心存

佛国圣境冥现。事善知识自轻身命。阿难诸想虽别轻举是同。飞动不沉

自然超越。此名外分。】

次言外分。外分者,因诸渴仰,发明虚想,谓外分是想也。诸想虽别,轻举是同,自然超越。

先确定由妄见妄习,分开内分外分,由内分生情,由外分生想,由情想之根本

,而有六道之升沉。

【阿难一切世间生死相续。生从顺习死从变流。临命终时未舍暖触。一生

善恶俱时顿现。死逆生顺二习相交。】

一切世间生死相续,皆从妄见妄习而来。生则从顺习气,以众生莫不爱生恶死故。死者从其妄见妄习,变迁流转。既然生死皆从妄见妄习而来,故临命终时,未舍暖触之间,一生善恶习气,俱时顿现。所以死逆生顺,是情、想二种妄习之相交替也。

【纯想即飞必生天上。若飞心中兼福兼慧及与净愿。自然心开见十方佛。

一切净土随愿往生。】

睹此经文,念佛修净土行者,必须兼修福慧,并以清净大愿为自主张。否则纵然纯想,必生天上。

【情少想多轻非远。即为飞仙大力鬼王。飞行夜叉地行罗剎。游于四天

。所去无碍。其中若有善愿善。心护持我法。或护禁戒随持戒人。或护

神咒随持咒者。或护禅定保绥法忍。是等亲住如来座下。】

情少想多者,虽能轻举而不远。即如飞仙,大力鬼王,飞行夜叉,地行罗剎,游行不出四王天范围以外。如是四类,若有善愿善心护持佛法,或护禁戒及持戒人

,或护神咒及持咒者,或护禅定保安法忍。是等则能去佛不远,亲住如来座下。亲住如来座下者,生于佛世也。

【情想均等不飞不坠生于人间。想明斯聪情幽斯钝。】

情与想相等,则生人间。如果想明则聪明,情爱幽固则愚钝。

【情多想少流入横生。重为毛群。轻为羽族。】

如果情多想少,便生为畜生。横生者畜生也。毛群者走兽也,羽族者飞禽也。

【七情三想沉下水轮。生于火际。受气猛火身为饿鬼。常被焚烧水能害已

。无食无饮经百千劫。】

七情三想,处水轮之下,火轮之上,地近地狱,受火气分,常被焚烧,如焰口饿鬼等。水能害己者,饿鬼见水是火,故能害己。

【九情一想下洞火轮。身入风火二交过地。轻生有间重生无间二种地狱。】

九情一想,则向下洞穿火轮,入风火二轮相交之地。轻者生有间地狱,重者生无间地狱。

【纯情即沈入阿鼻狱。若沉心中有谤大乘。毁佛禁戒诳妄说法。虚贪信施

滥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十方阿鼻地狱。】

纯情无想,则堕阿鼻狱。若谤大乘,破佛禁戒,诳妄说法欺骗众生,虚贪信施

,滥承恭敬,造五逆十重,便更生十方阿鼻狱中。如地藏经所云,此方劫末坏时,转生他方。他方坏时,展转相寄。此方成时,还复而来。

【循造恶业虽则自招。众同分中兼有元地。】

这都是随其所造恶业,所受之果报。果报虽是自招,但是于众多众生同分业中

,实有地狱其地。

【阿难此等皆是彼诸众生自业所感。造十习因受六交报。】

虽本有地狱,皆是众生自业所感。造十习因,受六交报。以下分别申述十因六报。

【云何十因。阿难一者淫习交接。发于相磨研磨不休。如是故有大猛火光

于中发动。如人以手自相磨触暖相现前。二习相然故有铁床铜柱诸事。

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行淫同名欲火。菩萨见欲如避火坑。】

一者淫习因,二性交接,相磨发火。二习互相炽然,故有铁床铜柱诸事。是故十方诸佛,视行淫同名为欲火。菩萨不自生淫,畏淫欲如避火坑。

【二者贪习交计。发于相吸吸揽不止。如是故有积寒坚于中冻冽。如人

以口吸缩风气有冷触生。二习相凌故有咤咤波波啰啰。青赤白莲寒等

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多求同名贪水。菩萨见贪如避瘴海。】

二者贪习交计,贪求不足,互相计较。如是感有积寒坚冰于中冻冽。二习相侵陵,故有咤咤,波波,啰啰(寒冰地狱罪人受苦之声),青赤白莲(寒冰地狱罪人受苦之状)。是故十方诸佛,视多求同名贪水。菩萨不贪,见贪如避瘴海。

【三者慢习交凌。发于相恃驰流不息。如是故有腾逸奔波积波为水。如人

口舌自相绵味因而水发。二习相鼓故有血河灰河热沙毒海融铜灌吞诸事

。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我慢名饮痴水。菩萨见慢如避巨溺。】

三者慢习交相侵陵,互有所恃。以互相侵陵故,乃有腾逸奔波等事。

二习相鼓动,故有血河灰河热沙毒海,融铜灌吞诸事。是故十方诸佛,视我慢名饮痴水。菩萨不生我慢,见我慢如避巨溺。

【四者嗔习交冲。发于相忤忤结不息。心热发火铸气为金。如是故有刀山

铁橛剑树剑轮斧槍锯。如人衔杀气飞动。二习相击故有宫割斩斫銼

刺捶击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嗔恚名利刀剑。菩萨见嗔如避诛

戮。】

四者瞋习交冲击,由于互相忤逆。乃感刀山铁橛剑树剑轮斧槍锯等事。二习相击,故有宫割斩斫銼刺捶击诸事。是故十方诸佛,视瞋恚名利刀剑。菩萨不自瞋

,见瞋如避诛戮。

【五者诈习交诱。发于相调引起不住。如是故有绳木绞挍。如水浸田草木

生长。二习相延故有杻械枷锁鞭杖挝棒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

奸伪同名谗贼。菩萨见诈如畏狼。】

五者诈习相引诱,互相调弄。故感绳木绞挍,绞以绳逼,挍以木逼。二习相延诱,故有杻械枷锁,鞭杖挝棒诸事。是故十方诸佛,视奸伪同名谗贼。菩萨不欺诈

,见诈如畏豺狼。

【六者诳习交欺。发于相诬不止。飞心造奸如是故有尘土屎尿秽污不

净。如尘随风各无所见。二习相加故有没溺腾掷飞坠漂沦诸事。是故十

方一切如来。色目欺诳。同名劫杀。菩萨见诳如践蛇虺。】

六者诳习交欺,诳者欺骗也,发于互相欺。飞心造奸者,起心动念而设奸谋也。故感尘土屎尿秽污不净,乃有没溺腾掷飞坠漂沦诸事。是故十方诸佛,视欺诳同名劫杀。菩萨不诳佛,不诳众生,不诳自己,见诳如践蛇虺。

【七者怨习交嫌发于衔恨。如是故有飞石投砺。匣贮车槛瓮盛囊扑。如阴

毒人怀抱畜恶。二习相吞故有投掷擒捉击射撮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

来。色目怨家名违害鬼。菩萨见怨如饮鸩酒。】

七者怨习交嫌,怨者怨恨,嫌者嫌恶,皆发于衔恨。飞石投砺,以石投掷也。匣贮车槛,瓮盛囊扑(长水云应为字),此皆拘禁罪人之具。

二习相吞,互衔怨而相侵也。投掷擒捉,击射(长水谓应为挽字)撮,挽撮者系缚罪人也。如是等事,皆由二习相吞所致。是故十方诸佛。视怨家名违害鬼。菩萨不怀怨,见怨如饮鸩酒。

【八者见习交明。如萨迦耶见戒禁取邪悟诸业。发于违拒出生相返。如是

故有王使主吏证执文藉。如行路人来往相见。二习相交故有勘问权诈考

讯推鞫察访披究照明善恶童子手执文簿辞辩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

色目恶见同名见坑。菩萨见诸虚妄。遍执如入毒壑。】

八者见习交明,恶见互相争明也。

萨迦耶见,此云身见我见。戒禁取见,执取邪戒也。此是略说五种邪见,五邪见者,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取见。此皆发于违拒正见,出生相返(反)

。故感王使主吏,证执文籍诸事。二习相交争明,故有勘问权诈考讯推鞫察访披究照明,及善恶童子手执文簿辞辩诸事。是故十方诸佛,视恶见同名见坑。菩萨不生恶见,见诸虚妄遍计所执,如入毒壑。

【九者枉习交加发于诬谤。如是故有合山合石碾硙耕磨。如谗贼人逼枉良

善。二习相排故有押捺捶按蹙漉冲度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怨

谤同名谗虎。菩萨见枉如遭霹雳。】

九者枉习交加,枉者诬枉也。交加者,嫁祸于人也。此皆由互相诬谤所致。故感合山合石碾硙耕磨,硙者石磨也。如谗贼人逼枉良善,谗者谮害也。

二习互相排挤,故有押捺搥按等事。押捺捶按,蹙漉冲度,皆苦治罪人也。

是故十方诸佛,视怨谤同名谗虎。菩萨不枉屈于人,见枉如遭霹雳。

【十者讼习交喧发于藏覆。如是故有鉴见照烛。如于日中不能藏影。故有

恶友业镜火珠披露宿业对验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覆藏同名阴

贼。菩萨观覆如戴高山履于巨海。】

十者讼习交喧,讼、喧,皆互相诤辩是非也。如是诤辩是非,皆由于互相覆藏所致。故感业镜火珠,业镜者照罪人之宿业,火珠者照罪人之心曲。

是故十方诸佛,视覆藏同名阴贼。菩萨无有覆藏,观覆如戴高山履于巨海。

【云何六根。阿难。一切众生六识造业。所招恶报从六根出。云何恶报从

六根出。】

以下说明六报,众生六识造业,故六报从六根出,还须六根受。

【一者见报招引恶果。此见业交则临终时。先见猛火满十方界。亡者神识

飞坠乘烟。入无间狱发明二相。】

一者见报。此见业交者,业因业果交而相续,虽然造者受者同是一根,然由因成果丝毫不爽,故曰见业交。果报既现,则见猛火满十方界,亡者神识入无间狱。发明二相,即明暗二见。

【一者明见。则能遍见种种恶物生无量畏。二者暗见。寂然不见生无量恐

。如是见火。烧听能为镬汤洋铜。烧息能为黑紫焰。烧味能为燋丸铁

糜。烧触能为热灰炉炭。烧心能生星火迸洒煽鼓空界。】

一者明见,见诸恶物生无量畏。二者暗见,寂然不见生无量恐。如是见火烧听

,烧于听闻也。能为镬汤洋铜诸事。烧息,能为黑紫焰诸事。烧味,能为燋丸铁糜。烧触,能为热灰炉炭。烧心,能生星火迸洒,煽鼓空界。

【二者闻报招引恶果。此闻业交则临终时。先见波涛没溺天地。亡者神识

降注乘流。入无间狱发明二相。一者开听。听种种闹精神乱。二者闭

听。寂无所闻幽魄沉没。如是闻波注闻则能为责为诘。注见则能为雷为

吼为恶毒气。注息则能为雨为雾。洒诸毒虫周满身体。注味则能为脓为

血种种杂秽。注触则能为畜为鬼为为尿。注意则能为电为雹摧碎心魄

。】

二者闻报,招引恶果,谓其因也。此闻业交,则因果相交也。果报既成,则临终时,见有波涛没溺天地。亡者神识入无间狱。发明二相,一者开听,听种种闹,精神昏乱。二者闭听,寂然无闻,幽魄沉没。

如是闻波注闻,则能为责为诘。注见与注息二项,疑译者为文,似有错乱。

注味,则为脓血种种杂秽。注触,则为畜鬼粪尿。注意,则为电雹,摧碎心魄

【三者嗅报招引恶果。此嗅业交则临终时。先见毒气充塞远近。亡者神识

从地涌出。入无间狱发明二相。一者通闻。被诸恶气熏极心扰。二者塞

闻。气掩不通闷绝于地。如是嗅气冲息则能为质为履。冲见则能为火为

炬。冲听则能为没为溺为洋为沸。冲味则能为馁为爽。冲触则能为绽为

烂为大肉山。有百千眼无量食。冲思则能为灰为瘴。为飞砂击碎身

体。】

三者嗅报,嗅业因与业果交,临命终时,则见毒气从地涌出。亡者神识,入无间狱。发明二相,一者通闻,恶气熏心。二者塞闻,气闭不通,闷绝于地。

嗅气冲息,则为质为履。质者质碍不通,即塞闻也。履者畅通,即通闻也。冲见,则为火炬。冲听,则为没为溺,为洋为沸。冲味,则为馁为爽,鱼败为馁,臭味也。圆瑛大师谓,羹败云爽。冲触,则为绽为烂,为大肉山,有百千眼,无量蛆虫咂食。冲思,能为灰瘴飞沙,击碎身体。

【四者味报招引恶果。此味业交则临终时。先见铁网猛炎炽烈周覆世界。

亡者神识下透挂网倒悬其头。入无间狱发明二相。一者吸气。结成寒

冻裂身肉。二者吐气。飞为猛火燋烂骨髓。如是尝味。历尝则能为承为

忍。历见则能为然金石。历听则能为利兵刃。历息则能为大铁笼弥覆国

土。历触则能为弓为箭为弩为射。历思则能为飞热铁从空雨下。】

四者味报,临命终时,先见铁网猛炎,亡者神识,挂网倒悬,入无间狱。

一者吸气,寒冰冻裂。二者吐气,猛火燋烂。历尝则为承为忍,承者承受,忍者忍受。历见,则见焚烧金石。历听,能为利兵刃之铿锵。历息,能为铁笼弥覆国土。历触,能为弓箭弩射。历思,能为热铁从空雨下。

【五者触报招引恶果。此触业交则临终时。先见大山四面来合无复出路。

亡者神识见大铁城。火蛇火狗虎狼师子。牛头狱卒马头罗剎。手执枪

驱入城门。向无间狱发明二相。一者合触合山逼体骨肉血溃。二者离触

。刀剑触身心肝屠裂。如是合触。历触则能为道为观为厅为案。历见则

能为烧为爇。历听则能为撞为击为剚为射。历息则能为括为袋为拷为缚

。历尝则能为耕为钳为斩为截。历思则能为坠为飞为煎为炙。】

五者触报,临命终时,见山四面合,无有出路。亡者神识见大铁城,火蛇火狗

,虎狼师子。牛头马面,手执槍,驱入城门向无间狱。

一者合触,合山逼体。二者离触,刀剑解身。历触,则为道为观为厅为案,道

、观、厅、案,皆治罪人处,谓身历其境也。历见,则为烧为爇。历听,则为撞、击、剚、射。剚者,用刀刺入。历息,则为括、袋、拷、缚。括袋拷缚,皆刑治罪人具也。历尝,则为耕、钳、斩、截。为耕者,耕罪人舌也。历思,则为坠、飞、煎、炙。

【六者思报。招引恶果。此思业交则临终时。先见恶风吹坏国土。亡者神

识被吹上空旋落乘风。堕无间狱发明二相。一者不觉。迷极则荒奔走不

息。二者不迷。觉知则苦无量煎烧痛深难忍。如是邪思。结思则能为方

为所。结见则能为鉴为证。结听则能为大合石。为为霜为土为雾。结

息则能为大火车火船火槛。结尝则能为大叫唤为悔为泣。结触则能为大

为小。为一日中万生万死为偃为仰。】

六者思报,先见恶风吹坏国土,亡者神识,乘风入无间狱。一者不觉,迷乱奔走。二者不迷,觉知诸苦。结思,则为方为所,方所者,罪人受苦处也。结见,则为鉴为证,鉴证者,证实其罪也。结听,则为大合石,为冰霜土雾。结息,则为火车火船火槛。结尝,则为大叫唤地狱,为悔为泣。结触,则为大为小,如地藏经云

,狱中有大铁床,一人亦满,多人亦满。为偃为仰,一日之中万死万生。

睹斯经文,能不令人警悟!千万苦报,皆是自造,非关余物。为人切须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仰遵佛教也。

【阿难是名地狱十因六果。皆是众生迷妄所造。若诸众生恶业圆造。入阿

鼻狱受无量苦经无量劫。】

总结云,此是地狱十因六果,皆是众生迷妄所造。众生恶业圆造,应为众生恶业同造。

【六根各造及彼所作兼境兼根。是人则入八无间狱。身口意三作杀盗淫。

是人则入十八地狱。三业不兼中间或为一杀一盗。是人则入三十六地狱

。见见一根单犯一业。是人则入一百八地狱。由是众生别作别造。于世

界中入同分地。妄想发生非本来有。】

胪陈各种地狱,业因与果报。

见见一根,独一根单犯一业也。

于世界中,入同分地。同业共感,入同分地也。

是诸因果报应,皆众生妄想所致,非本来有也。故十法界因果,非本来如此,皆众生一心所造。

【复次阿难是诸众生非破律仪。犯菩萨戒毁佛涅槃。诸余杂业历劫烧然。

后还罪毕受诸鬼形。若于本因。贪物为罪是人罪毕。遇物成形名为鬼

。贪色为罪是人罪毕。遇风成形名为鬼。贪惑为罪是人罪毕。遇畜成

形名为魅鬼。贪恨为罪是人罪毕。遇虫成形名蛊毒鬼。贪忆为罪是人罪

毕。遇衰成形名为疠鬼。贪为罪是人罪毕。遇气成形名为饿鬼。贪罔

为罪是人罪毕。遇幽为形名为魇鬼。贪明为罪是人罪毕。遇精为形名魍

魉鬼。贪成为罪是人罪毕。遇明为形名役使鬼。贪党为罪是人罪毕。遇

人为形名传送鬼。阿难是人皆以纯情堕落。业火烧干上出为鬼。此等皆

是自妄想业之所招引。若悟菩提则妙圆明本无所有。】

罪人已受地狱果报毕,尚有余殃余报,所以入诸鬼趣。

非破律仪,毁破戒律也。犯菩萨戒,毁佛涅槃,毁谤大乘也。如是等罪,受地狱果报毕,受诸鬼形。此人若贪物为罪,地狱报毕,遇物成形,名为鬼(应为怪鬼)。

贪色为罪,地狱报毕,遇风成形,名为鬼(应为魃鬼)。

贪惑为罪,地狱报毕,遇畜成形,名为魅鬼。

贪恨为罪,遇虫成形,名蛊毒鬼。

贪忆为罪,遇衰成形,名为疠鬼。衰者,四时不正之气。

贪(傲)为罪,遇气成形,名为饿鬼。

贪罔为罪,遇幽为形,名为魇鬼。罔者,即诳习交欺。

贪明为罪,遇精为形,名魍魉鬼。贪明者,即见习交明。

贪成为罪,遇明为形,名役使鬼。

贪党为罪,遇人为形,名传送鬼。党者,朋党诤讼也。

是等人,皆以纯情堕落,在地狱中,业火烧干,出为鬼道。此皆妄想业所招,若悟菩提,则如是等报,本无所有。

【复次阿难鬼业既尽。则情与想二俱成空。方于世间。与元负人怨对相值

。身为畜生酬其宿债。】

鬼业既尽,情与想二妄俱空。此时报尽酬债,遇原负他债务之人,身为畜生还债。

【物怪之鬼物销报尽。生于世间多为枭类。风之鬼风销报尽。生于世间

多为咎征一切异类。畜魅之鬼畜死报尽。生于世间多为狐类。虫蛊之鬼

虫灭报尽。生于世间多为毒类。衰疠之鬼衰穷报尽。生于世间多为蛔类

。受气之鬼气销报尽。生于世间多为食类。绵幽之鬼幽销报尽。生于世

间多为服类。和精之鬼和销报尽。生于世间多为应类。明灵之鬼明灭报

尽。生于世间多为休征一切诸类。依人之鬼人亡报尽。生于世间多于循

类。阿难是等皆以业火干枯。酬其宿债傍为畜生。此等亦皆自虚妄业之

所招引。若悟菩提。则此妄缘本无所有。】

贪物为怪鬼,报尽作枭类。

咎征者,凶事之征兆,灾异之先应。

多为食类,可充人食之类。如猪羊鸡鸭之属。

多为服类,可供人骑乘曰服颣。

多为应类,即应时节之类,如候鸟晨鸡等。

休征,休者祥瑞,征者征兆。如麟凤之属。

多为循类,即驯顺之类。

如是等报,皆妄业所招,若悟菩提,则此妄缘,本无所有。

【如汝所言宝莲香等。及璃王善星比丘。如是恶业本自发明。非从天降

亦非地出。亦非人与。自妄所招还自来受。菩提心中皆为浮妄虚想凝结

。】

所以宝莲香比丘尼、璃王、善星比丘等诸恶业报,皆是自招。非从天降,非从地出,亦非他人所与。皆是自招,还须自受。菩提心中,皆为虚妄浮想。

【复次阿难从是畜生酬偿先债。若彼酬者分越所酬。此等众生还复为人返

征其剩。】

此乃业报循环之由。身为畜生偿债,若对方所求超过所欠,则此等众生,还复为人,返征其剩。讨还其超过所欠者。

【如彼有力兼有福德。则于人中不舍人身酬还彼力。若无福者还为畜生偿

彼余直。】

「彼」即被征之人。彼被征之人若有力有福德,便不失人身,于人道中偿还余值。若无福德,便还为畜生,偿还余值。

【阿难当知若用钱物。或役其力偿足自停。如于中间杀彼身命或食其肉。

如是乃至经微尘劫。相食相诛犹如转轮。互为高下无有休息。除奢摩他

及佛出世不可停寝。】

被征之人,或以钱物偿还,或以役力偿还,偿毕自停。如果索偿人,杀其身命

,则经微尘劫,互相吞食无有休息。除修奢摩他,及佛出世仗佛力故,方可停止。

【汝今应知彼枭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顽类。】

枭类者,生人道中,参合顽类。参合者,合杂也。顽类者,顽劣愚钝之类。

【彼咎征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愚类。】

咎征者,生人道中,参合愚类。

【彼狐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于佷类。】

狐类者,生人道中,参合佷类。佷者,佷戾自用也。

【彼毒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庸类。】

毒伦者,生人道中,参合庸类。庸类即庸鄙之流。

【彼蛔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微类。】

蛔类生人道中,参合微类。微末之流。

【彼食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柔类。】

食类生人道中,参合柔类。柔懦之类。

【彼服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劳类。】

服类生人道中,参合劳类。劳苦碌碌之类。

【彼应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于文类。】

应类生人道中,参合文类。略有文气也。

【彼休征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明类。】

休征者,生人道中,参合明类。聪明之类也。

【彼诸循伦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于达类。】

循类生人道中,参合达类。谙练世故之类。

【阿难是等皆以宿债毕酬复形人道。皆无始来业计颠倒相生相杀。不遇如

来不闻正法。于尘劳中法尔轮转。此辈名为可怜愍者。】

是等众生,皆无始世来一念不觉,恶业计着颠倒,相生而遇,相杀而索命。如果不遇佛闻法,法尔轮转,无有出期。法尔轮转者,以如是业,受如是报也。

【阿难复有从人不依正觉修三摩地。别修妄念。存想固形游于山林。人不

及处有十仙种。】

复有者,另有一类众生也。不依正觉佛道修定,别修妄念,妄图取其想相固其形骸,避世山居,则成十种仙。(十仙种,应为十种仙。)

何为依正觉修定?何为别修妄念?依正觉修定者,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别生妄念者,着相动念,以心取境也。

【阿难彼诸众生。坚固服饵而不休息。食道圆成名地行仙。坚固草木而不

休息。药道圆成名飞行仙。坚固金石而不休息。化道圆成名游行仙。坚

固动止而不休息。气精圆成名空行仙。坚固津液而不休息。润德圆成名

天行仙。坚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圆成名通行仙。坚固禁而不休息。

术法圆成名道行仙。坚固思念而不休息。思忆圆成名照行仙。坚固交遘

而不休息。感应圆成名精行仙。坚固变化而不休息。觉悟圆成名绝行仙

。】

坚固服饵者,服食丹药也。此成地行仙。未能轻举也。

坚固草木者,食松饮泉也。此名飞行仙。

坚固金石者,炼丹汞之类。此名游行仙。

坚固动止者,练气还神之类。此名空行仙。

坚固津液者,鼓天池,咽津液,固精华也。此名天行仙。

坚固精色者,采日月精华之属。此名通行仙。

坚固禁者,以咒禁成其仙法道术也。此名道行仙。

坚固思念者,系心着想出神之类。此名照行仙。

坚固交遘者,采阴补阳之类。此名精行仙。

坚固变化者,执着有法,穷其变化,以成其术。此名绝行仙。

【阿难是等皆于人中炼心不循正觉。别得生理寿千万岁。休止深山或大海

岛绝于人境。斯亦轮回妄想流转不修三昧。报尽还来散入诸趣。】

以上十种仙,皆不循正修行路,妄图存想固形,别得生理之寿。

如是等辈,存想固形,只求永生不灭。却不知高者必堕,生者必灭。佛道不教人求不灭,佛道说无生,无生则无灭,无生无灭是谓寂灭,寂灭者一道清净也。

所以十种仙,以妄想取妄想,报尽还来散入诸趣。

【阿难诸世间人不求常住。未能舍诸妻妾恩爱。于邪淫中心不流逸澄莹生

明。命终之后于日月。如是一颗名四天王天。】

不求常住,常住者,常住真心也。常住真心,不染不着,不生不灭,清净湛然

,不动无为。世人不求,只求爱着染淫,五欲之乐。

有一类众生,虽未能舍妻妾恩爱,但不起邪淫,于邪淫中,心不流逸,命终后生四王天。

四王天居须弥山腹,日月亦周行于须弥山腹,故曰邻于日月。

【于己妻房淫爱微薄。于净居时不得全味。命终之后超日月明居人间顶。

如是一类名忉利天。】

如果于自己妻室亦淫爱微薄,不生贪着。然于净居之时,间或犹起淫念,不得清净全味。此人生忉利天,超乎日月,居须弥山顶。

【逢欲暂交去无思忆。于人间世动少静多。命终之后于虚空中朗然安住。

日月光明上照不及。是诸人等自有光明。如是一类名须焰摩天。】

逢欲暂交,遇境暂行。然于淫欲,无有思忆。虽处欲界世间,然于欲念动少静多。如是一类,命终后生须焰摩天。

此欲界第三天,系空居天,故曰于虚空中朗然安住。须焰摩天,日月光明所不能及,此天天人,身自放光明。

【一切时静。有应触来未能违戾。命终之后上升精微。不接下界诸人天境

。乃至劫坏三灾不及。如是一类名兜率陀天。】

虽一切时静不动淫念,然有淫境来时未能拒绝。此人命终,上升精微,不接下界天人境,名兜率陀天。

劫坏三灾不及者,指兜率内院言。等觉菩萨将成妙觉,上升兜率,下生人间,圆满化缘。故三灾不及者,兜率内院也。

【我无欲心应汝行事。于横陈时味如嚼蜡。命终之后生越化地。如是一类

名乐变化天。】

自己虽无淫欲之心,然应对方而行淫事。于玉体横陈之时,味同嚼蜡。此人命终,生乐变化天。

【无世间心同世行事。于行事交了然超越。命终之后遍能出超化无化境。

如是一类名他化自在天。阿难如是六天。形虽出动心迹尚交。自此已还

名为欲界。】

已无世间淫心,然为同世间而行夫妇之事。于行淫事相交之际,了然超越,心无所动也。此人命终,生他化自在天。

遍能出超化无化境,第五天即化境,以下四天即无化境。

阿难!如是六天,渐渐离欲。不过其形虽渐出行淫之动,然淫心之迹,尚有交合。自他化自在天以下,直至地狱,名为欲界。

 


{返回 智谕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拾遗卷第九
下一篇: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拾遗卷第七
 佛七讲话 第五集 第二期 第一天 发之于心还之于心
 佛七讲话 第七集 第二期 第七天 心地光明于心无愧
 金刚三昧经一波记 总持品第八
 佛七讲话 第五集 第一期 第六天 计数念佛不起妄想
 佛七讲话 第八集 第一期 第四天 慈心不杀具诸戒行
 佛七讲话 第五集 第一期 第二天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缘起法泛谈 自序
 般若义理的探究 分别解说 二谛
 华严一乘十玄门探玄
 佛七讲话 第六集 第三期 第六天 随缘与染缘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学会调心非常重要[栏目:索达吉堪布·微教言]
 阎浮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栏目:梦参法师]
 开创佛教事业的新局面--庆祝中国佛教协会成立三十周年[栏目:明真法师]
 了义炬·第四章 圆成二资粮的献曼达 三、评注[栏目:塔汤仁波切]
 虚云和尚人间净土思想探微(海慧)[栏目:虚云禅师思想研究与纪念文]
 《入行论》之修行次第[栏目:索达吉堪布]
 众生有感 弥陀即应[栏目:大安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