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禅修开示 身念处 五、四界分别观
 
{返回 禅修开示·性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506

  五、四界分别观(Dhatumanasikara)

  巴利经典教导二种四界分别观的方法:简略法与详尽法。佛陀在《界分别经》、《大象迹喻经》教导详尽法;在《大念处经》中教导简略法。

  (一)辨识特相

  诸比丘!!比丘于任何姿势中,以各种界思惟观察此身,即:此身有地界、水界、火界、风界。

  如何修习呢?以四大的特相来观察辨识全身的四界,进而辨识单一色聚的四界。

  地界的特相是:硬、粗、重、软、滑、轻;水界:流动、黏结;火界:热与冷;风界:支持、推动,总共十二种特相。

  如何观察辨识呢?可以从容易辨识的特相开始,不论从那一个特相开始,必须逐一观察,直到能辨识所有十二种特相。

  若先观察推动,可从身体推动现象最明显的地方开始,如呼吸时头部中央的推动,胸部扩张推动。能清楚辨识后,再将注意力移至身体其它部位,直到能辨识从头到脚各部分的推动。一种特相从头到脚都辨识清楚后,再换另一种,直到十二种特相都辨识清楚。此时可依照佛陀教导的次第:硬、粗、重、软、滑、轻、流动、黏结、热、冷、支持、推动,一再重复辨识它们。

  如此修行时,有些修行者的诸界会失去平衡,有些界会变得过强而难以忍受,如硬、重、推动可能会变得非常强烈。若遇到这种情况,应将较多的注意力放在相对立的特相上,平衡诸界,继续培育定力。如:硬与软;粗和滑;重跟轻;热和冷;流动与黏结;支持和推动。

  诸界平衡,熟练辨识十二特相后,将它们分为地、水、火、风四组,不断重复辨识它们。在此阶段,可以同时遍视全身的十二特相。

  如此观察辨识观察四界而定力提升时,将见不到身体,只见到一堆灰色物。持续专注那灰色物中的四界,渐渐灰色物变成白色体。持续专注白色体的四界,它转为透明体,放射出明亮的光。持续专注透明体的空间,会发现透明体粉碎为许多色聚,接着观察单一色聚里的四界。

  诸比丘!犹如熟练之屠牛者,或屠牛者之弟子,屠宰牛只,并将其肢解成块后,坐于四衢道口。如是,诸比丘!比丘于任何姿势中,以各种界思惟观察此身,即:此身有地界、水界、火界、风界。

  屠牛者即比喻修行者,修习四大分别就如屠牛者,将牛一片片的支解。修行者观察分辨身体的四大,将身体一小片一小片分解、再分解,只有地、水、火、风,没有身体,修行者杀了我相、你相、众生相。

  巴利文“catumahapatha”意指二条大马路纵横交错的四衢大道,四衢大道比喻为身体行、住、坐、卧的四种姿势。身体的四衢路,每一衢比喻为一种姿势。简单地说,不论身体是在什么姿势,站着、走着、坐着、躺卧,在所有身体的威仪中,不断地观察分辨四大。渐渐的我相、人相消失,看不到什么我、人,只有四大而已。

  当你能专注于单一色聚里的四界时,是四界分别观止禅的最后阶段,同时也是修行观禅的开始。四界分别观是止禅法门,也是观禅法门。

  熟练于单一色聚里的四界后,应进一步观察色聚里的所造色,即:颜色、香、味、食素等。能观察到四界及所造色时,便可说已破除色法的相续密集、组合密集、作用密集,见到究竟色法。

  (二)观内外、生灭

  此处有色身与名身两种身,两种身都要观照内外、生灭,因为我们不只执着自己本身而已,也执着外在的他人。

  名、色法一生起之后就立即坏灭,名、色法的因缘也是生起之后立即坏灭,因此它们是无常的;因为受到无常的逼迫,所以是苦的;而生灭之间没有自主性,没有恒常的自我存在,所以是无我的。当能见到名色法时,便能清楚的观察到无常、苦、无我,这是它们的本质。佛陀教导我们照见这种本质,为什么?若能见到无常等本质,破除了密集的概念,常想与「我的父亲、我的母亲、我的宝贝..等」错误的想便会消失,对世间种种执着纠结的心就能放下。

  清楚的照见名、色法的生灭后,进一步应当不再注意生起,只专注于坏灭。渐渐的只见到坏灭,此时应观照名、色法的坏灭为无常、苦、无我;有时也观照修观之心为无常、苦、无我。当观智成熟时,便能以道智与果智来了知涅槃。道智会逐步的灭除烦恼,乃至灭除心路过程中的一切烦恼,能无所依而住,不执着世间的一切事物。

  此是佛陀在本经所教导四界分别观的修法,若依照佛陀的教导,在好的老师的指导下系统的修行,便能以此法门灭除烦恼,解脱自在。

  琲疟_贝..等」错误的想便会消失,对世间种种执着纠结的心就能放下。

  清楚的照见名、色法的生灭后,进一步应当不再注意生起,只专注于坏灭。渐渐的只见到坏灭,此时应观照名、色法的坏灭为无常、苦、无我;有时也观照修观之心为无常、苦、无我。当观智成熟时,便能以道智与果智来了知涅槃。道智会逐步的灭除烦恼,乃至灭除心路过程中的一切烦恼,能无所依而住,不执着世间的一切事物。

  此是佛陀在本经所教导四界分别观的修法,若依照佛陀的教导,在好的老师的指导下系统的修行,便能以此法门灭除烦恼,解脱自在。


{返回 禅修开示·性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禅修开示 身念处 六、墓园九相
下一篇:禅修开示 身念处 四、不净观
 禅修开示 身念处 三、正知
 禅修开示 总释四念处 七、四念处适合一切根性
 禅修开示 身念处 四、不净观
 禅修开示 总释四念处 十一、结语
 禅修开示 受念处 二、六种感受
 禅修开示 总释四念处 三、四念处是「唯一的道路」
 禅修开示 总释四念处 九、四念处共通的修习法
 禅修开示 法念处 二、五取蕴
 禅修开示 法念处 一、五盖
 禅修开示 总释四念处 五、四念处的核心——念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如何达到请法灵感[栏目:仁焕法师]
 踏上心灵幽静 第7章 为魔鬼命名 如何开始命名[栏目:杰克·康菲尔德]
 舍财求福[栏目:法音集·佛教典故]
 相应2经 尊重经[栏目:相应部 6.梵天相应]
 超然物外[栏目:法云法师文集]
 解读《金刚经》第五讲[栏目:佛光法师]
 那洛巴尊者传[栏目:圣者传记]
 万里灵泉寺楹联[栏目:惟觉法语]
 医生与病人喻:莫厌妄念多,应叹信心浅[栏目:净宗譬喻·净宗法师开示集]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五十四卷(1/3)[栏目:大智度论阅读笔记·学诚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