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禅修开示 受念处 一、比丘如何了知受?
 
{返回 禅修开示·性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38

受念处Vendanaanupassana

  修观的过程有色法与名法两种业处,修色业处、名业处才能够实践见道、修道,实现解脱的过程。许多经典中,佛陀教导色业处的禅修法门后,以五蕴中的受蕴来教导名法的禅修法门。平常佛陀说明先修色业处再修名业处,先修身念处再修受念处。不过也有例外,如《长阿含经》1 中,佛陀为天人们说法,因为天人们的受很明显,佛陀就直接教导受念处,不说身念处。

  一、比丘如何了知受?

  诸比丘!比丘经验乐受时,了知:我经验乐受;经验苦受时,了知:我经验苦受;经验不苦不乐受时,了知:我经验不苦不乐受。

  乐受(sukkha)指身、心快乐的感受。若以三受分别时,乐受包括身与心,若是用于五受时,身体的快乐称为「乐」(sukkha),心理的快乐称为「喜」(somanassa)。苦受(dukkha)也一样,以三受分类时,指身心的苦受(dukkha);分别五受时,身苦称为「苦」(dukkha),心苦称为「忧」(domanassa)。

  比丘的了知和一般人有何不同?像小婴儿依偎在母亲的怀里,喝着奶时,也知道正经历快乐的感受。比丘的了知与婴儿的了知不同,比丘以智慧观察感受,能去除众生存在的错误见解,能去除众生想,了知:「受」无常、苦、无我的本质,它是无常生灭的,没有不变的「受」存在,也没有真实存在的我、你、众生、男人、女人。如此了知既是禅修法门,也是培育念处的方法。如果只知道乐受是乐受,不算受念处的

  修行,只是一般人的感觉而已!

  注释书以三个问题来解释比丘的了知:(一)谁在感受?没有众生或人在感受。(二)感受是谁的?不是任何众生或任何人的。(三)为什么有感受产生?感受透过因缘而生起。如透过眼根、色尘和触生起,可意、诱人的所缘生起乐受,不可意、可厌的所缘生起苦受。因此,比丘了知受是某些可意的、可厌的所缘被身心领纳后生起,是缘生缘灭的,没有一个我在创造感受、领纳感受。经中说「我经验、我领纳」,是以世俗的表达方式来说明,所缘被身心领纳后体验到感受。

  注释书以一个很好的故事说明,在斯里兰卡的庄严山寺(Cittauiapabbata),有一位长老生病了,身体非常疼痛,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呻吟。

  他的弟子问他:「长老!您那里痛?」长老说:「并没有一个特别的疼痛点,由于有所缘、有触,执取色、受等特定目标,才会有疼痛的感觉。」长老快死的时候,弟子再来问他:「长老!怎么样?」长老说:「没有人,只有触,只有地、水、火、风。」那时,长老已经濒临死亡,伤痛到极点,却能完全放松,正念思惟,照见究竟名、色法,及其生起因缘为无常、苦、无我,实现阿罗汉果位,得四无碍解智,然后般涅槃。

  修习受念处,应以长老为榜样。只是乐受时知道乐受,苦受时知道苦受,不算修习受念处,了知受的生灭无常,才算是受念处的修行。当各种感受生起时,即能当下觉知,保持正念、明觉,觉知快乐的感受生起了,消失了;痛苦的感受生起了,消失了;不苦不乐的感受生起了,消失了。当觉知快乐的感受时,不能感受苦受、或不苦不乐受;感受苦受时,不能觉知乐受,及不苦不乐受。因为在一个心识剎那中,不能有两个心同时生起,不同的感受不断的转换、变化。了解这个道理,才能愈来愈清楚受的无常、受的有为性。


{返回 禅修开示·性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禅修开示 受念处 二、六种感受
下一篇:禅修开示 身念处 七、总结
 禅修开示 总释四念处 五、四念处的核心——念
 禅修开示 身念处 三、正知
 禅修开示 总释四念处 三、四念处是「唯一的道路」
 禅修开示 心念处 三、观心无常
 禅修开示 总释四念处 一、《大念处经》普受重视
 禅修开示 身念处 二、威仪
 禅修开示 总释四念处 七、四念处适合一切根性
 禅修开示 心念处 一、前言:心事难测
 禅修开示 受念处 六、结语
 禅修开示 总释四念处 九、四念处共通的修习法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不可著怕魔[栏目:佛法修行止偏法要·印光大师]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四一五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五集]
 澄观对“普贤”的诠解[栏目:吕有祥教授]
 The Early Years of Venerable Ajahn Chah[栏目:Ajahn Chah]
 说于相离相[栏目:刘先和居士]
 摄类学 六[栏目:摄类学讲记]
 九届:净慧大和尚传灯开示(净慧法师)[栏目: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
 86.病比丘的看护[栏目:阿含经故事选·原始佛教圣典故事选编]
 神通的真相[栏目:真理的价值·迷悟之间]
 佛法与生活[栏目:仁焕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