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禅修开示 受念处 五、以智慧观察受
 
{返回 禅修开示·性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64

五、以智慧观察受

  修习受念处时,无论是有爱染或没有爱染的感受都必须观照、了知它们,因为它们都是观智的目标。如何观照呢?首先必须先观照「门」,门是身心和外界沟通的管道,共有六个门:眼、耳、鼻、舌、身、意。如何能见到六门?可以修行四界分别观,直到看见色聚,分析色聚中的究竟色法时,便能照见六门。例如:要观照眼触生受,先辨明眼门中的眼净色与有分意界,注意颜色,那颜色同时撞击眼净色与有分意界,取色所缘为目标的眼门心路和意门心路过程就会生起。若如理作意,生起善速行的心路过程;若不如理作意,便生起不善速行的心路过程。受是遍一切心所,每一个生起的心都有受存在。应当观照依处色,也必须观照受及与受同时生起的相应名法,然后再观照它们为无常、苦、无我。

  受念处的修行,修行者不迷惑于受,用智慧了解受,用智慧了解内在的受,用智慧了解外在的受,用智慧了解内在、外在的受。

  以止智慧与观智慧了解受。若有止智慧,不会迷惑关于苦;因为有止、有定,有乐、微细的乐,因此不迷惑关于苦。若有观智慧,不会迷惑关于乐。因为观,了知无常的逼迫,了知无常的苦,因此不迷惑关于乐。

  修行者是用微细的受的了知,放下粗的受、五欲的受;用观的了知,清楚观察受的无我性、受的空性、受的缘起性,放下受的执取。

  若要解脱不只是观自己的受,也要观他人的受;有时观自己的,有时观他人的。接着必须观照因缘生灭与剎那生灭。如此,便能建立四念处的智慧,并以四圣谛的了解建立解脱的智慧。若能如此用智慧思惟受,与法念处的修行结合,超越爱、见与无明,舍离我的概念,解脱五取蕴;对于五蕴、世间,便不会去执着。

  此是用四念处的智慧,有系统地观照五蕴,观察感受生灭的种种情况,观智成熟便能证悟圣道,由受念处走向解脱。


{返回 禅修开示·性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禅修开示 受念处 六、结语
下一篇:禅修开示 受念处 四、思惟受为苦
 禅修开示 受念处 五、以智慧观察受
 禅修开示 身念处 四、不净观
 禅修开示 总释四念处 一、《大念处经》普受重视
 禅修开示 受念处 六、结语
 禅修开示 法念处 三、十二处
 禅修开示 法念处 一、五盖
 禅修开示 总释四念处 二、说法地点的殊胜
 禅修开示 总释四念处 十一、结语
 禅修开示 身念处 五、四界分别观
 禅修开示 身念处 二、威仪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学会忍让[栏目:闽南佛法学院·学僧园地]
 法尊法师与普化寺[栏目:温金玉教授]
 中国文化方法论(杨振宁)[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冥阳两界共同回归极乐[栏目:仁焕法师]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七(七三一)[栏目:杂阿含经]
 禅伏述要― 六祖坛经开讲绪言[栏目:成观法师]
 金刚萨埵意修前行注解[栏目:加行参考资料]
 勇于承担[栏目:如瑞法师]
 进入佛门的第一步是什么(释清净)[栏目:佛学小知识]
 相应31经 正觉以前经[栏目:相应部 14.界相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