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禅修开示 受念处 五、以智慧观察受
 
{返回 禅修开示·性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88

五、以智慧观察受

  修习受念处时,无论是有爱染或没有爱染的感受都必须观照、了知它们,因为它们都是观智的目标。如何观照呢?首先必须先观照「门」,门是身心和外界沟通的管道,共有六个门:眼、耳、鼻、舌、身、意。如何能见到六门?可以修行四界分别观,直到看见色聚,分析色聚中的究竟色法时,便能照见六门。例如:要观照眼触生受,先辨明眼门中的眼净色与有分意界,注意颜色,那颜色同时撞击眼净色与有分意界,取色所缘为目标的眼门心路和意门心路过程就会生起。若如理作意,生起善速行的心路过程;若不如理作意,便生起不善速行的心路过程。受是遍一切心所,每一个生起的心都有受存在。应当观照依处色,也必须观照受及与受同时生起的相应名法,然后再观照它们为无常、苦、无我。

  受念处的修行,修行者不迷惑于受,用智慧了解受,用智慧了解内在的受,用智慧了解外在的受,用智慧了解内在、外在的受。

  以止智慧与观智慧了解受。若有止智慧,不会迷惑关于苦;因为有止、有定,有乐、微细的乐,因此不迷惑关于苦。若有观智慧,不会迷惑关于乐。因为观,了知无常的逼迫,了知无常的苦,因此不迷惑关于乐。

  修行者是用微细的受的了知,放下粗的受、五欲的受;用观的了知,清楚观察受的无我性、受的空性、受的缘起性,放下受的执取。

  若要解脱不只是观自己的受,也要观他人的受;有时观自己的,有时观他人的。接着必须观照因缘生灭与剎那生灭。如此,便能建立四念处的智慧,并以四圣谛的了解建立解脱的智慧。若能如此用智慧思惟受,与法念处的修行结合,超越爱、见与无明,舍离我的概念,解脱五取蕴;对于五蕴、世间,便不会去执着。

  此是用四念处的智慧,有系统地观照五蕴,观察感受生灭的种种情况,观智成熟便能证悟圣道,由受念处走向解脱。


{返回 禅修开示·性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禅修开示 受念处 六、结语
下一篇:禅修开示 受念处 四、思惟受为苦
 禅修开示 法念处 四、七觉支
 禅修开示 法念处 五、四圣谛
 禅修开示 受念处 一、比丘如何了知受?
 禅修开示 心念处 一、前言:心事难测
 禅修开示 身念处 五、四界分别观
 禅修开示 总释四念处 二、说法地点的殊胜
 禅修开示 总释四念处 三、四念处是「唯一的道路」
 禅修开示 身念处 六、墓园九相
 禅修开示 总释四念处 八、四念处是一个过程
 禅修开示 总释四念处 一、《大念处经》普受重视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六祖坛经讲记 第66集[栏目:六祖坛经讲记·达观法师]
 人生也似听竹笛[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慧灯之光四 佛教的定义[栏目:慈诚罗珠堪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