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禅修开示 受念处 六、结语
 
{返回 禅修开示·性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94

六、结语

  「受」是很真实的经验,六根接触外境,时时都有种种感受生灭。因为「受」可引生不同层次的热烈情绪促使我们迷妄执取;但若能于觉受的当下保持正念、明觉,不去发动渴爱、贪染,也可能是切断生死轮回的契机。换句话说,于缘起的锁炼中,「受」是重要的关键5 ,心里过程应在「受」的阶段就结束,不再进一步发展为「爱」、「取」。具体而言,修行者应致力于不牵涉各人情绪,保持正念观察生起的觉受,从中认清「受」的无常、苦、无我性,乃至切断觉受与贪、瞋之间的习性反应,此即是出离轮回之苦的有效方法6。

  【批注】

  (1)D.21 Sakka-Panha Sutta ,相当于北传《长.第14 释提桓因问经》,《大正藏》册1 , 62 中。然二经内容不尽相同。

  (2)M.75 Meghanydia sutta ;相当于北传《中.第153 须闲提经》,《大正藏》册1 ,页670 上。

  (3)M.59 Bahuvedanniya sutta ;相当于北传《杂.第485 经》,《大正藏》册1,页123 中。

  (4)《杂.第473 经》,《大正藏》册2 ,页121 上。

  (5)「受」是渴爱、执着的潜在条件,是「苦集」的重要关键点,因「受」能引生多种形态的强烈情绪,所以可从「受」下手打破无明的锁炼。即当六入「触」外境之后,在「受」的阶段保持正念正知,不再往下发展,产生「爱、取」。参阅Nyanaponika Thera, The Heart of Buddhist Meditation, p.68 。附带一提,Gonika(葛印卡)所领导的禅修十分重视「受」的观察。

  (6)参阅何孟玲,〈《中部.念处经》四念处禅修方法之研究〉,页106 。


{返回 禅修开示·性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禅修开示 心念处 一、前言:心事难测
下一篇:禅修开示 受念处 五、以智慧观察受
 禅修开示 身念处 六、墓园九相
 禅修开示 受念处 六、结语
 禅修开示 身念处 七、总结
 禅修开示 法念处 五、四圣谛
 禅修开示 总释四念处 八、四念处是一个过程
 禅修开示 总释四念处 一、《大念处经》普受重视
 禅修开示 总释四念处 三、四念处是「唯一的道路」
 禅修开示 心念处 一、前言:心事难测
 禅修开示 总释四念处 二、说法地点的殊胜
 禅修开示 法念处 一、五盖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净土教言讲记(六)[栏目:益西彭措堪布]
 如何孝顺父母(星云大师)[栏目:佛教与孝道]
 自然是有相止趋入无相止之方便[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信仰 事业 职业[栏目:本性法师·禅思录]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四十四集[栏目:阿弥陀经疏钞讲记·净空法师]
 取自本心言下须见[栏目:六祖坛经说什么]
 人鉴[栏目:李圆净居士]
 深信业果 依法行持 12[栏目: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意供[栏目:供佛]
 上座部佛教的菩萨道思想(林欣)[栏目:佛学研究论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