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深信业果 依法行持 12
 
{返回 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93
 《深信业果 依法行持》
理念课要点(十二)
(9月4日  中) 
 
课堂笔记之十二 
五、复习前的心得分享 
    1、刚才法师讲有的人跟法师谈话觉得法师开始散乱了,觉得说的就是自己,自己很久没能跟一个人敞开心扉无话不谈了,所以有时很高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自己散乱了不要紧,怎么看法师好像觉得法师也开始散乱了?谈话结束了,心里还在想这个问题,有点观法师的过,但很快能调整过来,内心会有一种很感恩的心情。看起来有点散乱,实际上自己的心完全敞开了,在这种状态下法师会趁机讲出自己许多毛病,而自己接纳起来并不是特别困难,甚至会很欢喜,因为内心是开放的。
   2、通过这个境界体会皈依对改善我们生命的意义。有时候我们内心等流的状态非常粗猛、坚固,如果不借助外在的强大善法的力量,单靠自己的力量很难扭转,这时依止师友提升自己就变得非常必要,尤其是师长,这是我们最殊胜的功德田。当我们把所缘境常常锁定在师长身上时,凭借着师长强大的善业力量就能扭转我们宿生串习的等流。如《尊重五十颂》说:“金刚持自说,成就随轨范,知已一切事,悉敬奉尊长。”法师昨天上课讲本来想批大家的,来的路上内心一直在缘念师父,自己的身心得到很大的加持,慈心意乐油然而生,这就是法师的心相续与师父是相通的。而我们有多少时候缘念到师父、缘念到法师?
 
六、复习研讨
   (一)复习要点
    1、如何来体会根本无明的状态?可以通过认识梦中的状态来体会。每个人都做过梦,梦中完全是随着习气走。我们可以去观察我们做每件事时是在什么习气当中?
    2、我们造业怎样让业造得更完整,而不是只偏于教理、修行或者是做事。
    3、我们学法容易入魔道,为什么?师父讲了两种情况,一是福德浅薄、二是缺少慈悲心。我们要将这点印在心里,时时去观察自己。
    4、了解自己的心后就要让自己的心缘在光明面,而且要持续不断地这样做,善法的力量才会比较稳固。法师的很多开演也许都忘记了,但有些要点应像子弹一样打入自己心里,然后常常在生活中拿来思维深入。
 
(二)讨论问题:观察自己承担的事情中哪些是顺着自己的习气、哪些是逆着自己的习气?怎样去突破它?
   1、我们常常觉得自己是在作师所喜、承担师父建立教法的事业,但实际上不知不觉就会随着自己的习气走,作己所喜。记得师父曾经有教授:“不是做自己欢喜的事情,而是以一颗欢喜心做事情。”做自己欢喜的事情,就是在随顺习气做事;以一颗欢喜心做事,就是一种有正知正念的状态,内心能与法相应而欢喜。 
    2、观察自己的习气后的体会是,如果一直顺着自己的习气,会成为师友缘一直得不到加深的障碍。
喻一:发愿要好好学习理念课后,就一直努力做课程讲纲,共做了28次,法师开始一直赞叹,但做到后来,有一天法师说你不用做了,投入的时间太多了,很多事情都观顾不到了。当时听了觉得这怎么可能停下来了,自己做得正欢喜啊!而且也觉得法师是出于对自己的关心,因为经常熬夜,怕身体承受不了,就没有听法师的话,继续做。有一次正在做,又被法师看到,感觉法师的脸色有点不对头了,但还是没有太在意。有一次看到法师给同学们作业本的批语很精彩,就抄了一些下来。法师后来知道后,就有点生气地说:“你就喜欢在文字上下功夫,以后要多在具体的人事境界上磨练,否则,不会有太大的突破的!”法师语调不高,但字字像子弹一样打进自己心里。自己很快就意识到问题在什么地方了,后来就到法师房间里,欢喜地给法师说,自己以后不再做讲纲了。这件事情让自己意识到,当我们被自己的习气蒙蔽的时候,连别人的话很难真正地听懂。
喻二:对有的同行,会觉得他的文字表达怎么那么不清晰,而实际上他已经在认真地做了,只是因为自己在这方面稍微擅长一点,同行的功德就很难看到,被蒙蔽了,结果搞的对方很苦,自己也很苦。
 

{返回 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深信业果 依法行持 13
下一篇:深信业果 依法行持 11
 欲乐与法乐的省思 5
 深信业果 依法行持 21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十九讲 下篇
 突破个人中心主义 2
 细心体会佛法 4
 漫谈修学佛法的重要性 9
 从内心寻找苦乐源头 五、苦乐皆由自心生·心开智显三宝恩
 建立终极信仰的意义 1
 认识人生之三 3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十七讲 下篇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任何修法都不离上师相应法[栏目:达真堪布]
 第四章 六妙门与禅宗 第二节[栏目:六妙门修证全书]
 如何避免人性的猜疑心[栏目:惟觉法师]
 杂阿含经卷第十八(四九○)[栏目:杂阿含经]
 从三聚净戒论菩萨戒的时空适应 四、弹性的三聚净戒[栏目:菩萨戒指要]
 历史见证了佛陀[栏目:佛教徒信仰的是什么]
 渴爱[栏目:巴利语佛经选译]
 故去的老人皈依证怎么处理?[栏目:妙祥法师·开示问答]
 智慧的痕迹──佛子行三十七颂课程笔记(二)[栏目:乘宗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