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禅修开示 法念处 三、十二处
 
{返回 禅修开示·性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09

三、十二处(Ayatana)

  在此,诸比丘!比丘了知眼根,了知色尘,了知缘此二者生起之结缚。了知未生之结缚生起,了知已生之结缚坏灭,了知已坏灭之结缚,于未来不再生起。

  比丘了知耳根,了知声尘,了知缘此二者生起之结缚。了知未生之结缚生起,了知已生之结缚坏灭,了知已坏灭之结缚,于未来不再生起。

  比丘了知鼻根,了知香尘,了知缘此二者生起之结缚。了知未生之结缚生起,了知已生之结缚坏灭,了知已坏灭之结缚,于未来不再生起。

  比丘了知舌根,了知味尘,了知缘此二者生起之结缚。了知未生之结缚生起,了知已生之结缚坏灭,了知已坏灭之结缚,于未来不再生起。

  比丘了知身根,了知触尘,了知缘此二者生起之结缚。了知未生之结缚生起,了知已生之结缚坏灭,了知已坏灭之结缚,于未来不再生起。

  比丘了知意根,了知法尘,了知缘此二者生起之结缚。了知未生之结缚生起,了知已生之结缚坏灭,了知已坏灭之结缚,于未来不再生起。

   法念处的修行是靠「触」的了解,有「触」才有五盖、五蕴、十二处。

   「触」,就是内处、外处互相碰触,好像二根木头互相摩擦,产生热、火花。因此「根」(内处)、「所缘」(外处)互相碰触,产生身心的种种现象,有「触」才会生起所有的法。「触」的了解,是法了解的基础,有「触」才有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四圣谛、十二缘起。

   内处是指身心接触境界的门,即眼门、耳门、鼻门、舌门、身门、意门。我们的身心透过六门与外处(外境)接触,每一门有它相对应的外境,即眼与色、耳与声、鼻与香、舌与味、身与触、意与法等。

   一般所称的「眼」在《阿毗达摩论》里称为混合眼(sasambhAra-cakkhu),是各种不同色法的组合,其中一种是眼净色(cakkhu pasada),它是位于视网膜里的净色,对光与颜色敏感,作为眼识的依处与门。其特相是准备让色所缘撞击的四大种之净(透明性),或缘生于色爱(欲看颜色的缘)的业生四大种之净;作用是取色所缘为目标;现起是眼识的依处,它的近因是四大,同样一粒色聚里的四大。耳净色(sota pasada)位于耳洞里,它是对声音敏感的净色,以及作为耳识的依处色与门。鼻净色(gahana pasada)位于鼻孔,对气味敏感。舌净色(jivaha pasada)散布于舌头上,对味道敏感。身净色(kaya pasada) 散布于全身,对触觉敏感12。

   内、外处是有为法,是生灭变化,因缘和合而起作用,非人为的努力,亦非创作。因眼与色等不会如此思惟:「我们和合,令识生起;我们不和合,令识不生起。」眼与色等和合之时,眼识等生起,缘生缘灭,生起之前无所从来,坏灭之后亦无所去。生起之前无有自性,变化消灭后,完全破坏了自性,唯有在生灭的中间,与缘和合而起作用。我们对于它们完全没有自在,由于缘起,它们出现13。因此佛在《杂阿含经》中说,我们不能说它们是存在或不存在,十二处的经验不是靠我们的努力,不是被我们所创造的,我们不能决定要不要这个色、这个眼。

   眼根是内处,本来没有好色、不好色的分别;外处是五根所缘的外境,它们欺骗我们,让我们分别好色、不好色;好声、不好声。眼根等内六处如无人的村落,色等外六处如抢劫村落的强盗,因它们有害于内六处,让我们无法了解经验的真相。《杂阿含经》:「诸比丘!眼为可意不可意色所害。」14亦应视内六处如六种动物15;视外六处如动物们的活动境界16。外处真的是害我们的真凶吗?它们是无辜的代罪者,众生被密集概念所迷惑,无法看清内、外处的真实相,因此于内、外处相接触时,生起「欲染」;真正造成烦恼的罪魁祸首,不在于眼、耳、鼻、舌、身、意等内处,亦不在色、声、香、味、触、法等外处,而在于内处与外处相接触时,内心所生起的「欲染」,如绳结束缚我们,此才是我们真正的「结缚」。如此应以所见而知抉择,思惟内、外处为修行的法门。《相应部.处相应》:「眼非诸色之结缚,诸色非眼之结缚,两者为缘所生之欲染,才是结缚。」17 「了知缘此二者生起之结缚」,结缚(samyojana)即结、烦恼、不善法,烦恼束缚身心,使我们不得自在解脱。

   烦恼的分别有很多种,注释书里提到十结如何在取色所缘为目标时生起。若能明白此点,也就能了解十结如何在其他尘境中生起。所以,在此只解释十结如何取色所缘为目标而生起。

  (一)欲贪结(kAmarAga samyojana):取着于呈现于根门的可意尘境,生起欲贪结。

  (二)瞋结(paTigha samyojana):对不可喜、不可意的色,感到不快或生气,瞋结生起。

  (三)我慢结(mAna samyojana) :自傲自满,心想:「只有我能做」我慢结生起。

  (四)见结(diTThi samyojana) :见色,思惟它是常、乐、我、净,见结生起。

  (五)疑结(vicikicchA samyojana):当怀疑色是否是有情,或我的实质时,疑结生起。

  (六)戒禁结(silabbataparAmAsa samyojana): 如学狗、学牛等,以为如此修习,未来可以得到善果,戒禁结生起。

  (七)有贪结(bhavarAga samyojana):由于有福报的生命很好,欲求有福报的生命,有贪结生起。

  (八)嫉妒结(issA samyojana):不能随喜他人的成就;又嫉妒的想:「他有什么了不起,只是运气好而已!」嫉妒结生起。

  (九)悭结(macchariya samyojana):不想与他人分享所得,凡事吝啬行事,于是悭结生起。

  (十)无明结(avijjA samyojana):无明结与一切有漏法俱生,每当上述的结生起时,无明结亦随之生起。

   十结不能单独生起,必须与相应的心与心所一同生起。从知道眼、知道色,再者了解结缚依于眼、色二者而生起,乃至本来未生的结缚生起了,了知已生起的结缚灭除了,已灭除的结缚于未来不会生起。十结像火一样烧我们,让我们不得自在。如何离开这些结?通过如理作意与止观的修习,能够逐渐舍离十结。当修习止禅时,不论是安般念或不净观,专注于所缘时,十结暂时不能生起。当通过专注似相而安住于安止定一、二小时或更久,该安止定能暂时灭除十结。再者,若作意颜色为无常、苦、无我、不净修习观禅时,由于是如理作意,速行心中生起善法,此善法暂时灭除十结。若不断的修习,达到见道,证悟须陀洹道,就能灭尽见结、疑结、戒禁取结、嫉妒结、悭结,实现须陀洹果。斯陀含道灭尽粗的欲贪与瞋恨,实现斯陀含果。阿那含道灭尽细的欲贪与瞋恨二结,证得阿那含果。最后阿汉道灭尽我慢、有贪与无明三结,证得四果阿罗汉,完全舍断十结。证得圣道后,应该检查自己心中,缘取六尘时,还有什么不善法会生起与什么不善法已被圣道根除。若能如此知见,就是了知已被灭除的结,于未来不再生起。


{返回 禅修开示·性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禅修开示 法念处 四、七觉支
下一篇:禅修开示 法念处 二、五取蕴
 禅修开示 法念处 五、四圣谛
 禅修开示 受念处 六、结语
 禅修开示 总释四念处 九、四念处共通的修习法
 禅修开示 总释四念处 十一、结语
 禅修开示 受念处 一、比丘如何了知受?
 禅修开示 总释四念处 一、《大念处经》普受重视
 禅修开示 受念处 五、以智慧观察受
 禅修开示 总释四念处 六、为何佛陀只说四个念处?
 禅修开示 法念处 二、五取蕴
 禅修开示 身念处 二、威仪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提起觉性善念 探勘快乐活泉[栏目:禅林衲子心]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二0六集[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三集]
 大商通佛,小商通我[栏目:贤崇·贤宗法师]
 走近佛教 第七章 选择念佛[栏目:佛恩居士]
 《金刚经》系列开示 93[栏目:常福法师]
 《入行论讲记》第四册 第五品 正知正念 第六十九节课[栏目:入行论学习]
 深藏功与名[栏目:达真堪布]
 论玄奘译传有相唯识学的意义——唯识根本义理辨[栏目:肖永明居士]
 六十华严卷 21-25[栏目:01 六十华严]
 10 占察善恶业报经玄义(明智旭述)[栏目:02 经注]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