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法见 10 如实知见
 
{返回 向智尊者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25

如实知见

  即便只是思量浩瀚生命中的一小段,我们所面对依旧是一个笔墨难以描述的丰富、多样的生命型态。然而从微生物到人类,从最简单的感觉到创作天才的思想,每个生物都可以发现三个共通的基本特性:无常或变动(anicca);苦或不满足( dukkha);无我或空( anatt..)。

  二千五百多年前,具有「世间解」之称的佛陀,初次发现并有系统地陈述这三个基本特性。在佛教专有名词中,这三个基本特性被称为「三法印」( ti-lakkha..a),一切存在的永恒标记或符号,是烙印在生命真实面的「印记(signata)」。

  三法印中,第一特性的无常和第三特性的无我可以直接适用于一切有情无情,因为一切具体存在依其本质都是变化、没有实体的。第二个特性「苦」,当然只是有情生命的一个经验,但佛陀将这特质应用在所有缘起的事物:对有情而言,缘起万物都是经历苦的潜在原因,无论如何都无法获得永恒的满足。因此,这三者是真正放诸宇宙皆准的印记,甚至存在于一般认知领域之外。

  佛陀教导:只有理解此三个基本事实,才能真正理解生命。这种理解不但发生在逻辑思考上,而且也在面对自我的经验中。佛教最究竟的解脱要素「观智」,就在于将此三种特性的体验性理解应用于自己的身心过程,并在禅修中深化及成熟。

  如实知见事物,意指一贯地以此三特性来察觉事物。不依此方法观看事物或对事物的真实性和应用范围欺骗自己,就是无明的明显特征。无明是产生苦的强有力因素,它编织了虚幻妄想、不实际且有害的欲望、迷惑人心的意识形态以及扭曲的价值观和目标,种种捕捉人类的网络。

  漠视或曲解此三种基本特性,终将造成挫折、失意和绝望。但若能学习到看透虚伪的外相,辨识此三特性,将在日常生活和修行目标上产生很大的效益。在入世的层次,对无常、苦、无我彻底领悟,将使人对生命有更明智的观点,以此引领从不实际的期待中解脱,勇于接受苦和失败并免于被轻信的假说和信仰所引诱。对于出世间的追求,此三特性的理解不可或缺。所有现象的禅定体证与此三特性密不可分,它将会解开并且最终切断束缚人误认为生命的永存、常乐与实体的执着。随着智慧渐渐清澈明了,人将看见所有事物内在与外在的真实本性:不断地变异、苦的束缚、没有实体、没有永恒的我或是永住不变的本质。透过这样的知见,舍离将会滋长,使人从我执中解脱,达到究竟涅槃的境界,心得到最终的自由。


{返回 向智尊者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法见 11 佛教与神的概念
下一篇:法见 9 无我与涅盘
 古老的自由之歌
 破除渴爱、我慢、贪欲
 法见 7 三归依
 法见 16 受念处
 心的十六种染污
 以念与观断除不善根
 法见 10 如实知见
 无我与涅槃
 法见 中译出版序
 正念的力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怎样看待佛门的出世与入世?[栏目:济群法师新浪微访谈问答]
 相应129-130经 饿鬼天地狱等经[栏目:相应部 56.谛相应]
 心的净妄问题与能造诸法义(曾其海)[栏目:天台宗文集]
 《无量寿经》应以康僧铠之译本为准[栏目:普陀遗珍·印光大师开示精编]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三十一集[栏目:金刚般若研习报告·净空法师]
 经幡、风马旗、玛尼石,或隐藏的风景——画僧慧禅(史国良)印象记[栏目:菩提树下·马明博居士文选]
 菩提道次第略论第28讲[栏目:菩提道次第略论讲记]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一一0集[栏目:金刚般若研习报告·净空法师]
 瑜伽师地论 解说[栏目:瑜伽师地论·白话文]
 杨志明的异闻[栏目:煮云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