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宣隆大师传 27、法(Dhamma)的特质(开示)
 
{返回 宣隆古创迦韦大师·宣隆大师传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63

宣隆大师传:27、法(Dhamma)的特质(开示)

  为了禅修者的利益,宣隆大师讲解了如下之「法的特质(1)」。

  佛陀曾以下面的术语来解说法(Dhamma)的特质:

  Sandiṭṭhiko, Akāliko, Ehipassiko, Opaneyyiko, Paccattaṁ Veditabbo Viññūhi。

  让我来逐一解释:

  当禅修者作勤奋的修习,于禅修中生起道心(Path-Consciousness)前的四个速行心,即遍作心(Parikamma)、近行心(Upacāra)、随顺心(Anuloma)与种姓心(Gotrabhū),他自会了解 Sandiṭṭhiko,即法是可亲身体证的。他若能如是地四次洞悉四圣谛,他自会了解 Akāliko,即法是可产生实时(直接)效果的(指果智会在道智之后实时出现,无需时间等候)。

  Viññūhi 是一种像贤明君主所拥有的智慧。Opaneyyiko 像君主的顾问。Ehipassiko 的字面意义是:来观看(Come and See),指法是欢迎任何人前来观察与审查的;你若仔细对它视察,法就会随着你的成就(Paccattaṁ Veditabbo)而逐一为你揭示出真谛,你会发觉真的是闻名不如见面。那究竟是怎么回事?它让明智的人亲自清楚地看到:

  1. 这是名,这是色,这是心,这是心所。

  2. 这是苦谛,这是苦集谛 (苦因谛),这是道谛,这是灭谛;对此四圣谛的(第一次)

  洞悉被称为须陀洹道(Sotāpatti magga)与须陀洹果(Sotāpatti phala)。

  3. 这是苦谛,这是苦集谛 (苦因谛),这是道谛,这是灭谛;对此四圣谛的(第二次)

  洞悉被称为斯陀含道(Sakadāgāmi magga)与斯陀含果(Sakadāgāmi phala)。

  4. 这是苦谛,这是苦集谛 (苦因谛),这是道谛,这是灭谛;对此四圣谛的(第三次)

  洞悉被称为阿那含道(Anāgāmi magga)与阿那含果(Anāgāmi phala)。

  5. 这是苦谛,这是苦集谛 (苦因谛),这是道谛,这是灭谛;对此四圣谛的(第四次)

  洞悉被称为阿罗汉道(Arahatta magga)与阿罗汉果(Arahatta phala)。

  6. 这是有情世间、众生世间或五蕴世间,这是行法世间或行世间,这是物质世间、器世间或无情世间,此物质世间是前二世间的基础。那就是所谓的三个内在世间。

  7. 这是有情世间、众生世间或五蕴世间,这是行法世间或行世间,这是物质世间、器世间或无情间,此物质世间是前二世间的基础。那就是所谓的三个外在世间。

  (注:有关第 6 与第 7 段之说明,请参阅第 5 章 ── 宣隆大师的生平故事。)

  上述就是智者如何辨识地了解诸法,以及那些智能是如何显露出来的一些说法。

  禅修者感知到心、心所与色(肉身)皆在不断的生灭变化,这是对苦谛的了解,即对应该被彻底了解的东西的彻底了解(Ñāta pariññā)。

  当禅修者审察苦因时,他彻底地了解到苦因,那就是经过审察后的彻底了解(Tīraṇapariññā)。

  在审察时,他了解到原来渴爱是苦因,于是他舍弃渴爱,那就是对舍弃的彻底了解(Pahānapariññā)。

  了解到心、心所与色皆苦,是有关(苦)谛或真相的智慧(Sacca ñāṇa)。

  了解到要通过道智来消除苦,是对实践灭苦之道的智慧(Kicca ñāṇa)。

  了解到潜在的污染,如渴爱等已被道智所消除,以及了解到不再有那些因素去产生结果,是对应实践的灭苦之道已实践的智慧(Kata ñāṇa)。

  能见谛或真相的法是法眼(Dhammacakkhu,the Eye of Dhamma)。

  所见的法是四圣谛(the Four Ariya Truths)。

  知道或了解的法是(内观)智慧(ñāṇa,Knowledge)。

  应被知道或了解的法是四圣谛。

  消除苦的法是道智(Magga ñāṇa,Path-Knowledge)。

  被消除或舍弃的法是渴爱,那是苦的根源、集谛或苦因谛(Samudaya saccā)。

  已经灭尽的法(即一切苦因永灭)是灭谛(Nirodha saccā)。

  〔以上的开示是一个从录音带整理出来的记录〕


{返回 宣隆古创迦韦大师·宣隆大师传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宣隆大师传 28、石差当塔的酒鬼(开示)
下一篇:宣隆大师传 26、迦韦大师与被誉为三果的杜维邦女士会面
 宣隆大师传 27、法(Dhamma)的特质(开示)
 宣隆大师传 16、回答四位大师的提问
 宣隆大师传 2、礼敬大师
 宣隆大师传 13、在尼明达拉山上进行结界仪式
 宣隆大师传 42、宣隆大师的圆寂(般涅槃)
 宣隆大师传 宣隆大师法语
 宣隆大师传 14、回答觉遍大师有关「七清净」的提问
 宣隆大师传 43、轮回安息塔的建筑
 宣隆大师传 18、宣隆古创寺(迦韦大师定居之处)的缘起
 宣隆大师传 30、在家妇女都会清楚知道的五件事(开示)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人病人药治[栏目:本性法师·禅思录]
 《普门学报》与人间佛教(杨国平)[栏目:人间佛教]
 The Jealousy Of Devadatta[栏目:The Gospel Of Buddha]
 国主护法第九章(优婆塞卢荣章译 )[栏目:白话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向左转,向右转[栏目:济群法师]
 动中修静[栏目:开悟·证严法师的生活禅心]
 佛法精要开示——龙珠显密智光精舍放生、火供法会[栏目:四龙吞珠仁波切]
 把时间花到心灵上[栏目:淡定的人生从舍得开始]
 生命都有属于自己的精彩[栏目:心律法师]
 密咒演变之四阶段(太虚法师)[栏目:唐密文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