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轮回
 
{返回 佛教徒信仰的是什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09

轮回

  感官的不满足是造成轮回的最大原因。

  轮回对佛教来说,不仅是理论而且还是可证实的事实。信仰轮回成为佛教的基本教义。然而轮回的信仰不仅存在于佛教,在其它国度、其它宗教里,甚至以下自由的思想家里,都有信仰轮回的人。希腊的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能记得起他的前世,柏拉图(Plato)也能记起他好几个前世,柏拉图相信人能轮回十世。同时也会轮回到畜生界里。在古代的中国和挨及,一般都相信贵族和帝王能转世轮回。一名基督教权威奥里根(Orgen, 185-254)也相信轮回,他认为没有永远受苦的地狱。十六世纪的意大利哲学家果拉那.布鲁诺(Gorana Bruno),相信每一个人或畜生的灵魂都是由另一个众生的转世。在一七八八年著名的哲学家康德,批评了「永 久 的 惩 罚 」, 康 德 也 相 信 轮 回 于 其 他 天 国 的 可 能 性 。 另 一 位 哲 学 家 叔 本 华(Schopenhauer, 1788-1860)认为:「只要有生存的意志,就必然有生命,就是生存的意识令生命得以持续运转。」佛陀诠释这种「生存意志」为:对「生」的「执着」。

  要实际验证我们的过去世,是可能的,但并不容易。心的本质的转变,使大多数人无法记忆起他们的往世。我们的心被贪、嗔、痴、慢、疑五种障碍所左右,因为有这些障碍的存在,我们的「识」受了限制,因此无法识别往世。这有如一面镜子被灰尘蒙蔽,照不出影像一样。因此大多数的人不能回忆前世。白天,我们看不见星星,并不是星星不存在,而是太阳的光比它们还要强烈。同样的,我们无法回忆起我们的往世,是因为我们现在的「心」一直负荷过重,我们对每天遇到诸多的事故,生起了种种的思虑,因此,导致「心」的真性被蒙蔽了。

  思考于「我们在世间的寿命是短暂的」,将有助于我们培养正确的轮回观。如果我们考虑到生命的究竟意义和目标以及各种各样的人生经验时,我们就能推断在「人」的短短一生中,实在是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实现他所想要做的事。经验层次的范围非常大,只要因缘成熟,人体所拥有的巨大潜能就可以获得充分的发挥。知识是无限的,并以各种形态出现在我们眼前,特别是今日,我们只要稍加观察,我们都会发现我们自己拥有高度的抱负,但是没有时间去实现。同时,有一大堆激情、欲望、自私的动机和野心一直在我们的内心中交战,或与他人交战,这种力量必须去尝试、去征服、去压制和去利用。一次的生命,不够力量来达到我们的理想,如果说我们只拥有一次的生命,又要用它来完成这么多的事,那完全是不可能的。这无疑是开宇宙和生命的一个巨大而残忍的玩笑。

  佛教所阐述的轮回学说,应该和其它的轮回学说区分开来,佛教否定永恒的神创造存在的灵魂,也否定在无数的轮回中,有一个不变的实体。 没有「自我」或「灵魂」的存在,也由「因果」相对的不断循环而获得证实。因此,死亡后可以不通过「灵魂」的转世而获得重生。在生命中,每一个「念」都是生生灭灭的,严格的说,这种剎那间「念」的生灭,就是一种生死。因此,在我们一生中的每一秒钟,都经历了无数的生死。只因为一个肉体,在支撑着心理路程的延续, 因此,我们认为身和心的结合,就构成单独存在的「生命」。

  一般,我们以为「死亡」就是身体活动力停止作用。当身体失去了活力,它就不再支持意识的流动,可是,只要对生命有一点点执着,有一个想继续生存的贪念,那么,意识之流就不因为身体失去了活力而从此停顿。当死亡一发生,身体开始毁坏时,意识之流在渴望生存的驱使下,再度进入一个精子与卵子结合的生命体中,就这样,当死亡后,重生的现象就即刻发生,记忆之流或许中断了,感官意识也转变成另一个新的形态,而本质经验的累积却转入一个新的生命体中,生命的循环又找到一个新的起点。

  因此佛教认为:「死亡既非永生,也并非绝灭。」新的生命开始后,接着是成长、衰老,然后又是另一个死亡。

  当意识死亡之时,生理功能也跟着死亡。这就好像汽车松开了油门,引擎得不到新的动力而终止运作。同样的,业力的生起或运作是不依赖物质现象的。

  佛教不相信「生」是在幸与不幸这两个永恒点之中。也不相信死后有所谓的天使接送到永恒的天堂或地狱。佛教相信「生」是无数世间生命轮回中的一段小插曲。佛教相信只有业力留在「心的潜在意识」里。所有的众生都将因为自己所造的善业或恶业,在某段时间,轮回于某个生界。这里所提到的「心的潜在意识」,并不是现代心理学所提到的「潜意识」。


  什么是轮回缘起的因?

  佛陀说,轮回肇始于无明所缘起的欲望,欲望得不到满足就造成轮回,当所有的欲望都消失殆尽时,就不再轮回了。因此,要了断生死,必须先涤除欲望,要涤除欲望必须先消灭无明,当无明被消灭后,轮回就因失去了翼护而失去价值,因此,也就没有再「生」的需要了。

  无明导致人类以为生命只有这一世的错觉和不合理的观念。另一种无明所导致的观念,是以为死后将能得到永生或永灭。

  佛陀说,只有四圣谛才能消除愚痴和「苦」,一个人要消除愚痴,必须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学习一种包容性强的利他行法,在行为、学识和智慧要有同样的精进,同时,要降伏各种层次的欲念──包括个人的欲乐和自私心。

  轮回是如何产生?当身体不再具有活动的能力时,「生命源」并不与他同时消失,他会继续以另一种生命形态出现,业力可以使这生命形态转化为人类或其他众生。如果,一个人不全面的去发展业力,那么轮回就产生了。这种业力──包括贪、嗔、痴、慢、疑的存在,并不因为身体的死亡而消失,它们继续以不同的形态而重生,这就是轮回。

  今天,在很多国家里,不断的传出有人开发了前世的记忆,这些人的经验被完整的记载于新闻或刊物中。这些人,有些是从来都不相信轮回的,却因记忆起前世的琐碎、片断的生活经历而相信了轮回学说。很多资料显示,他们的回忆的确和过去世的经历相符。

  通过催眠术也能获得过去世的经验,有些人能透过催眠而唤醒对前世的记忆。

  轮回是一种循环性的自然规律,它不属于任何宗教的创造,因此,无论你信或不信有轮回的存在,都同样避免不了轮回的发生。只要心中渴望于生存,渴望于感官的欲乐或任何对心灵的执着,轮回就会发生,这种强烈的意志力,存在于宇宙间所有的生灵。如果冀求摆脱轮回,就必须做到不攀缘、不执着。在世俗的条件下,曾经看过或经历过不确定或不满意的生存经验后,聪明的人决定以正确的方法来排除轮回,而那些不能减少自己的欲念或执着的人,就必须面对永无休止的生死轮回。


  轮回是否与生死并存?

  另一个难以理解的事,就是轮回是否与生死并存?这是一个争论性的问题,有些学者认为人死后,轮回现象即刻发生,不需要任何中断。而有些学者却认为人死后,在重生前,以一种类似灵魂的形态存在一段时间。而另一种说法是,否认了灵魂的存在,认为人死后意识力或精神力继续存在于自己的贪欲或执着的支持下。无论如何,轮回是迟早要发生的事。转世为鬼类(Petas)是最不幸的,它们的精神生命不能持久,在短暂的生命结束后,继续轮回。

  另外一个很多人都不能理解的观念是:一个人或许转世为畜生,而畜生也可以转世为人类,人固然不可能在其生理形态变成畜生,但是,人类心理形态拥有畜生的本质,也有些人采取了畜生的生活方式,就这样,促使他转世为畜生。「心」和「行」的因缘,必须为来世负责,有些人,可能由于前世对某种「心识」的滥用,而导致今世轮回为畜生。而有些畜生因不造恶业而转世为人。我们都知道,有些畜生非常聪明和善解人意,这点清楚的显示它们倾向于人道的生命。


  临死前的片刻:

  在临死前的片刻,有三种潜在的意识(Vi¤¤àõa)在作用──联系于重生的意识、被动的意识和生命延续的意识。当意识与生命分离时,联系于重生的意识开始生起,产生三种不同的信息。

  一、联系重生的意识逗留在「识」的过程中,产生五种细微的意念,然后沉没于生命中,也就是这一世生命结束的时候。

  二、生命分离的意识生起,它中断了生命与意识,也就是在这一剎那间,结束了目前的生命。

  三、在一个生命结束之际,另一个联系于重生的意识生起于另一个生命之中,就在这一剎那,新的生命开始了。

  这是佛陀所阐述的生死轮回的过程,也只有在佛教里,才会对这种自然现象,做出如此详细的诠释。

  佛教徒面对死亡时,不认为是生命的危机,反而当作是一件正常的事,因为,他们知到有「生」必有「苦」、衰老乃至最后的死亡。有些人形容的很恰当:「每个人一出世,就拥有死亡证明。」倘若,我们对死亡的看法如此理性及明智,我们就不会攀缘和执着于生命了。

  佛陀说:「这是我的最后一生,我不再轮回了。」《转*轮经》


  涅槃

  涅槃是最高的境界,它是远离尘世的永恒幸福,涅槃的幸福,不是那些沉迷于感官欲乐的人所能体验得到的,涅槃是由宁静中获得。

  涅槃是佛教徒的终极目标。什么是涅槃?要知道涅槃是什么并不容易,要知道涅槃不是什么反而容易得多了。

  涅槃不是空洞的寂灭,否则佛陀离开家庭、王国以及四十五年的弘法生涯──整个都是空洞的。

  涅槃不是极乐世界,佛陀入灭后的几个世纪,有些佛教徒把涅槃形容成极乐世界。他们将涅槃与外道的天堂划等号,是为了吸引资质较差的信徒和坚定他们的信仰。结果,涅槃变成一个很美的地方,在那里每一件事都是美好的,每一个人都获得永恒的幸福,这种论调非常动听也非常吸引人,可是这并非佛陀原本所介绍的涅槃。

  佛陀住世时,并没有否定早期婆罗门教所向往的天堂观,但是,佛陀知道重生于天界,还是一样免除不了轮回,要获得解脱必须超越它。佛陀证悟的涅槃是超越天界的。

  如果涅槃不是一个地方?那么涅槃到底是什么?涅槃和火一样的存在,但是和火一样没有贮存的地方。当你用两块木头摩擦时,摩擦和热是火生起的因缘,同样的,当人涤除了心中本质的所有污秽,那么涅槃的喜悦将会出现。

  你能体会到涅槃,在你体会到涅槃的超越和真正的喜悦之前,你能推断涅槃到底是什么吗?如果有人坚持要从理论探索涅槃的真相,经典中也提供了线索,根据经典的记载,涅槃是超越尘世、真正幸福的状态。

  就涅槃本身来说,它是非常难以理解和难以说明的。就如黑暗,只能以其反面──光明来加以说明,静,也只能以动加以说明。同样的,涅槃等于消灭了所有的「苦」,这是一种反面说明,「苦」是众生在轮回中所必须忍受的。被黑暗占据的地方,就没有光明,在静的地方,就没有动。因此,涅槃是「苦」、「无常」和「不净」所不能存在的地方。

  一个受苦者,在抚摸伤口时,会觉得痛苦暂时得到舒缓,这种暂时的舒缓现象很快被伤口的痛苦所抵消,并导致病情加重,因抚摸伤口而得到的短暂舒缓现象和病情痊愈的舒畅现象,是完全无法相比的。同样的,满足于感官的欲求,也只能带来短暂的喜悦或幸福,无法脱离轮回。只有涅槃能根治轮回,涅槃是贪欲的结束,贪欲导致生、老、病、死、悲伤和苦恼,涅槃所带来的快乐,不是在短暂的轮回中,充满感官所带来的欲乐,所能相提并论的。

  揣测涅槃是什么?是一件危险的事。我们必须先要理解,达到涅槃所需要的因缘和条件,如何获得内在的平和?如何以清楚的思维导向涅槃?跟随佛陀的告诫,修学佛陀的教义,消除贪、嗔、痴等污染,过着道德持戒的生活,进行禅定的锻练,致力去弃除所有的私心和妄想。这样,你就能达到涅槃,达到涅槃后,你就能体会到涅槃到底是什么了。


  涅槃与轮回:

  根据巴利文三藏圣典:「轮回是说明四大、五蕴、十二处,或心识之源的完整不断的过程,而涅槃只是相对于身心因缘消失而言。」 然而,我们也必须承认,有人能在生死中获得涅槃的喜悦,但是,当它们一旦死亡后,这一切也跟着消失了。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涅槃已无因缘的存在,既不相对,也不相互依赖。如果说,涅槃之后还有什么?那就是「绝对的真理」。

  你必须学习远离所有的世间法,假如你执着或厌恶于任何人或事,你将永远无法证悟涅槃,因为涅槃是超越相对的执着或厌恶、喜欢或讨厌。当你获得那最究竟的境界,你就已充分的了解你现在所贪着的对象,你也将体会到所有众生的「苦」、「无常」和「无我」。

  没有任何一位老师或书本能传授你这种经验。你必须以正确的方法精进和努力,冲破重重困难去理解涅槃。你的梦觉醒了,空中楼阁消失了,骚动中止了,对生命的挣扎已成过去,自然的过程停止了,所有的忧伤、责任、困扰、负担和身心的各种情绪和烦恼都已经消散了,这就是获得涅槃后的喜悦境界。   

  要达到涅槃,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首先必须放弃对五蕴的贪着,贪着于五蕴,将使你蒙蔽,无法认清涅槃的真相。

  今生就证悟涅槃。这是所有佛教徒最崇高的理想。在今生以肉身所证悟的涅槃,叫做──有余涅槃(Sopadsesa Nibbàna),阿拉汉肉身还存在时,所证悟的是殊胜涅槃(Par Nibbàna),当肉身灭寂后,就进入──无余涅槃(Anupadsesa Nibbàna)。


{返回 佛教徒信仰的是什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缘起法
下一篇:业力
 自我拯救
 僧团的发展
 四圣谛
 自我囚禁
 佛教与悲观主义
 轮回
 佛陀对世间知识的态度
 禁食
 自己做
 传教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心生万法[栏目:太阳我的心]
 欲海回狂 跋[栏目:欲海回狂白话解]
 天狗食月[栏目:鬼道众生的故事-印度篇]
 那先比丘经 第三十八问 人有所作皆会忆念吗?[栏目:那先比丘经·白话文]
 大品第六 趣论[栏目:无碍解道·大品]
 加法减法[栏目:慈诚罗珠堪布·微教言]
 大乘的慈悲和声闻乘的四无量心[栏目:菩提道次第修学札记]
 做个宽容的人[栏目:法门寺佛学院·学僧园地]
 Letting Go[栏目:The Four Noble Truths]
 数珠功德[栏目:念珠]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