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U 1315经:此二经记述栴檀天子向佛请教如何做方能不堕于三恶道。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475

  1315经:此二经记述栴檀天子向佛请教如何做方能不堕于三恶道。

  在1315经中,这位栴檀的天子向佛请教:“问瞿昙大智,无障碍知见,何所住何学,不遭他世恶?”大意是一个人需要住止于何处,学习何法,方能后世不堕于三恶道?

  佛陀回答的重点放在三恶业方面,即“摄持身口意,不造三恶法,处在于居家,广集于群宾,信惠财法施,以法立一切;住彼学彼法,则无他世畏!”

  三恶法是指身口意三业均为恶行,身三为杀、盗、淫(或邪淫),口四为妄语、两舌、恶口及绮语,意三为贪、嗔、痴。此三恶法可以说囊括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从思想意识的动念起想到一切行为举止,都可以在三恶行中一一找到对应的位置。

  人生在世,如果不能止恶行善(或者说止恶本身就是在行善),那么就算是今生能够平安度过,也极难保证后世亦能如履平地般一路坦途。故佛陀在回答栴檀天子的提问中,明确地提出若想不堕三恶道,就必须在制止三恶行,需要做到“摄持身口意”,把握住六根门头,使自己无时无刻不处于自我的约束之中。这些是不堕恶道的必备条件。

  除此以外,还要为自己多多培植福德资粮。作为一名居家信士,除了做好本份工作以外,还要做到乐善好施,以自己的净心去惠施他人。行布施的方式未必局限于财施。我觉得佛弟子对他人的布施,最要紧的是将自己所学悟到的佛法毫无保留地与他人分享,让周围无数的人都能够获得佛法的教益,即“法施”。法施功德不可思议,所获得的福德果感也同样是不可思议。故为人宣说佛法,使佛法广为流布,其善行莫大焉!(5.16.)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V 1316经:本经叙述如果具足戒与智慧,并能正思惟,则能渡过生死流。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T 1314经:本经叙述以“爱”为因而引起的种种不良后果。
 漫说《中阿含》(卷十一)~E 五、频鞞娑逻王迎佛经
 漫说《杂阿含》(卷三)~G 第69经(其道经)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四)~G 968经(给孤独经):本经是给孤独长者..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二)~M 1160经:本经为佛陀向婆罗门讲述清净..
 漫说《长阿含》(卷十八)~A 一、世记经·閰浮提州品
 漫说《杂阿含》(卷十)~G 第265经(泡沫经):本经以种种譬喻,说明..
 漫说《杂阿含》(卷十八)~H 第502经(无明经):本经与501经内容..
 漫说《中阿含》(卷九)~B 二、瞻波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九)~B 802经叙述修习安那般那念
 漫说《杂阿含》(卷十二)~J 第296经(因缘经):本经主要叙述缘生之..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喜乐的曼达拉 弘法(七)[栏目:喜乐的曼达拉]
 为李勇居士上堂法语[栏目:明海法师]
 人生像一面镜子[栏目:法藏法师]
 《佛子行》短信讲法 第三十四颂[栏目:阿宗白洛仁波切]
 减少烦恼的两个原则[栏目:慧律法师]
 慈云垂护[栏目:传喜法师]
 浅谈西藏宗教文化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栏目:西藏佛教·观察与研究]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