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17集
文章来源: 宗瀅师
{返回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77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17集

  这一集接须深盗法一经。须深在听到佛陀说“不问汝知与不知,先知法住后知涅槃”时,须深虽来自外道,但他向于涅槃的求法之心,令他马上请佛为他开示如何先知法住后知涅槃。佛陀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他:是不是有生才有老死?不离生而有老死……佛陀让须深通过观察自己的生命,自己反思、验证:我们这所以会老死是不是因为有生?我们生而必死,生与死之间有必然关系,这并不需要很深的禅定就能知道,扭转了他及我们认为修行必须要有禅定的见解。我们正是要理智地探讨并发现生命流转有因有缘,而且这些因缘现象之间有必然的序列,因果之间有必然性;而这些流转的因缘的消失,才能切断后面果相出现的可能。这就是“有因故有果,因灭故果灭”的缘起。没有玄虚、神秘和想象,如此理智,如此现实,人人都处在这个因缘关系中,人人都有此生命,都可以体会观察。所以如法修行,人人都能知法住证涅槃,因果必然法则面前人人平等。任何偏离如实观察、如实了知生命缘起的现实,而依幻想、外求、推理等方式都成为非因计因的主观臆测和盲修瞎练。同样也因因果之间的必然性而再度导入缘无明有行乃至生老死纯大苦集的轮回模式。这先知法住后知涅槃的修行次第就成为我们不能不知的内容了。建立了知见,知道了生命流转与还灭因果间的必然性,只是理上知,还要专精思惟,不放逸住,离于我见,才能达到不起诸漏。所以,对因果确定明白,必须还要实际自己修习亲证,达到彻底断除我见,最终才能心善解脱。佛法的修学如此明确,不只是道理上明白,没有实践亲自检验,那都不是真正的知,而这一切都落实在是否离于我见上,以此为堪验的标准,清楚这些,就不会轻易自满、自夸、自以为是了。


{返回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18集
下一篇:《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16集
 摄大乘论 所知依分第二
 解脱道论·行门品第八·之三
 杂阿含经卷第九(二三一)
 圣人如何面对死亡
 杂阿含经卷第十五(三八五)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八(七八八)
 百喻经 35 宝箧镜喻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九(一三○六)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八(优婆塞卢荣章译)
 法句经 38 道利品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有求皆苦[栏目:圣凯法师散文随笔]
 慈济大爱志业[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持明前贤修规·老顽解脱行迹——印圆双运欢喜妙音 第三十六讲[栏目:阿秋喇嘛传记·讲记]
 发菩提心的深远意义[栏目:宋道发教授]
 魂受牛苦,悔过消业[栏目:心念与命运·第4册]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六九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二集]
 云在青天水在瓶[栏目:贤崇·贤宗法师]
 04-101生命之不可思议[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4年]
 呈行政院维护佛教寺僧[栏目:太虚法师]
 《盂兰盆经》[栏目:佛教典籍简介]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