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17集
文章来源: 宗瀅师
{返回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53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17集

  这一集接须深盗法一经。须深在听到佛陀说“不问汝知与不知,先知法住后知涅槃”时,须深虽来自外道,但他向于涅槃的求法之心,令他马上请佛为他开示如何先知法住后知涅槃。佛陀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他:是不是有生才有老死?不离生而有老死……佛陀让须深通过观察自己的生命,自己反思、验证:我们这所以会老死是不是因为有生?我们生而必死,生与死之间有必然关系,这并不需要很深的禅定就能知道,扭转了他及我们认为修行必须要有禅定的见解。我们正是要理智地探讨并发现生命流转有因有缘,而且这些因缘现象之间有必然的序列,因果之间有必然性;而这些流转的因缘的消失,才能切断后面果相出现的可能。这就是“有因故有果,因灭故果灭”的缘起。没有玄虚、神秘和想象,如此理智,如此现实,人人都处在这个因缘关系中,人人都有此生命,都可以体会观察。所以如法修行,人人都能知法住证涅槃,因果必然法则面前人人平等。任何偏离如实观察、如实了知生命缘起的现实,而依幻想、外求、推理等方式都成为非因计因的主观臆测和盲修瞎练。同样也因因果之间的必然性而再度导入缘无明有行乃至生老死纯大苦集的轮回模式。这先知法住后知涅槃的修行次第就成为我们不能不知的内容了。建立了知见,知道了生命流转与还灭因果间的必然性,只是理上知,还要专精思惟,不放逸住,离于我见,才能达到不起诸漏。所以,对因果确定明白,必须还要实际自己修习亲证,达到彻底断除我见,最终才能心善解脱。佛法的修学如此明确,不只是道理上明白,没有实践亲自检验,那都不是真正的知,而这一切都落实在是否离于我见上,以此为堪验的标准,清楚这些,就不会轻易自满、自夸、自以为是了。


{返回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18集
下一篇:《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16集
 佛說弥勒菩萨本愿经
 “因明入正理论”的内容特点及其传习(虞愚)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四(六○五)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九(一三二四)
 以因明论式来检验义理──佛教逻辑的应用
 杂阿含经卷第十六
 杂阿含经卷第三(七九)
 胜鬘经 14 如来真子章
 杂宝藏经白话 驼骠比丘被谤缘第十八
 藏传因明学中真因的分类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In The Presence Of Nibbana:developing Faith In The..[栏目:Ajahn Brahmavamso]
 The Eye of Discernment - From Craft of the Heart[栏目:Ajahn Lee Dhammadharo]
 欲求解脱勇士之心宝[栏目:修法仪轨]
 碛砂版大藏经[栏目:吕澄居士]
 中国一位有名望的法师说:“念佛保证不能往生,必须看大经大论。”请问对吗?[栏目:答疑解惑·净空法师问答]
 担当大师联集[栏目:佛教楹联集]
 内心的自由[栏目:慈诚罗珠堪布·微教言]
 法句经讲记(三十一)[栏目:传道法师]
 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 43[栏目: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傅味琴老师]
 本尊阿弥陀佛 第一章 众生慈父[栏目:清净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