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前行讲记 第一百一十六讲 普贤上师言教-轮回过患-人道之苦-怨憎会苦
 
{返回 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22
  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普贤上师言教》与《前行备忘录》合讲

  蒋阳龙朵加参尊者 传授
  阿松.桑昂丹增仁波切 传讲

  第一百一十六讲 2013年6月7日

  【原文】

  庚五、怨憎会苦:

  我们再来看看怨憎会苦是怎样的情形。很多人都是担心财产遇到怨敌的打劫而白天守护、夜间巡逻。大多数人为了养家糊口等终生忙忙碌碌地度日,可结果却无济于事,一切财产受用也会意想不到地落入仇人手中,白天土匪明目张胆地抢夺,晚上盗贼偷偷摸摸地窃取,有时豺狼猛兽等会不期而至恣意糟蹋,弄得一片狼藉。总之,无论何等的富裕,都同样免不了给人带来积累、守护、增长等无穷无尽的痛苦,诚如怙主龙树所说:“积财守财增财皆为苦,应知财为无边祸根源。”又如米拉日巴尊者所说:“财初自乐他羡慕,虽有许多不知足;中被吝啬结束缚,不舍用于善方面,乃为着魔之根源,自己积累他人用;最后财为送命魔,希求敌财刺痛心。应断轮回之诱饵,魔之财富我不求。”

  一个人,他拥有多少财产,就会有与之同等的痛苦。例如,拥有一匹马的主人也会担心它被敌抢走、被贼偷走、草料不足等等而整天顾虑重重,虽然只有一匹马,却给自己增添了许许多多的苦恼。同样拥有一只羊也会有一只羊的苦楚,甚至仅仅有一条茶叶也必定会有一条茶叶的痛苦。如云:“若无财产远离敌。”假设一个人清贫如洗,那么他绝不会有仇敌的骚扰,实在是一种莫大的快乐。所以,我们一定要追随往昔出世的诸佛、圣者前辈的足迹,根除对财产受用的贪执,像鸟雀寻找当天食物一样无牵无挂地唯一修持正法。

  对此以上道理,我们要认真思维,反复观修。

  ——《普贤上师言教》

  【正文讲解】

  顶礼大恩根本上师!

  祈祷大恩根本上师赐予意心相融之加持!

  愿尽虚空之际有情父母即生证得四身五智之金刚持果位,为此结合《大圆满龙钦心滴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与《前行备忘录》而宣讲。

  此前行分三:首义、论义和结义,首义已宣完,今天宣讲论义。论义乃大圆满龙钦心滴共与不共之前行,由吾等殊胜上师无谬口传所著之备忘录。论义分三:共同外前行、不共内前行、正行之支分捷径往生法,今天宣讲“第一、共同外前行”。共同外前行分为六个科判:暇满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业之因果、解脱利益和依止上师,暇满难得和寿命无常已宣讲完毕,今天宣讲“第三、轮回过患”。

  轮回过患分二:总的思维轮回之痛苦和分别思维六道各自之痛苦。总的思维轮回之痛苦已宣讲完毕,今天宣讲“第二、分别思维六道各自之痛苦”。六道之痛苦分为三善道之痛苦和三恶道之痛苦,三恶道之痛苦已宣讲完毕,今天宣讲三善道之痛苦。三善道分三:人、阿修罗和天人,今天宣讲人道的痛苦。人道的痛苦分为六个科判:三根本苦、生老病死四大瀑流之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和不欲临苦。三根本苦和生老病死四大瀑流苦已宣讲完毕,今天宣讲怨憎会苦。

  以四厌离心为基次第修行的必要性

  如果想成为一个表里如一、清净的修行者,并且希望此生修行圆满,应该按照此次所讲解的前行引导如如般如理思维四厌离心而修行。如是奉行称之为修法,如是奉行者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修行者。如果修行者未能将四厌离心纳入相续而熏修,缺乏四厌离心之基,无论修生起次第还是圆满次第、顿超或者直断,或者做广大的闻思,或者自称为成就者、舍世者,或者一生依止寂静之处而修行,或者登上无论多么高的法座讲解多么深的法,此等都无法成为一个真正的修行者。真正修行者的修行之基和根本是什么?必须具足四厌离心。

  本师释迦牟尼佛现证菩提以后,最初一段时间并未讲法,后来由帝释天和大梵天祈请,佛陀开始常转*轮。佛陀宣法之时首先宣讲的就是认识轮回痛苦,认知之后以此痛苦为基生起出离心。本师即是以此为基来宣讲法的。现今亚青所修之法是大圆满法,大圆满法分为前行和正行,前行分为外前行和内前行,修持正行之前要修持前行。首先我所宣之法为外前行之四厌离心,以此为基来引导弟子修行。

  比如说农夫种田撒下青稞种子,期望秋后得到果实,能享用糌粑。而撒种子不是重要的环节,撒种子之前田地要开荒,打土令土壤松软,之后撒下种子和肥料,最后得到果实。与此比喻同理,现今你们的相续如同此荒地般,必须以四厌离心熏修相续,这样你的相续才能生起信心、出离心和菩提心;并在此基础上修持直断窍诀,相续之道验才能如如般生起。因此,绝不能轻视四厌离心,应该重视以四厌离心调伏自相续。传承祖师们亦如是所宣:“调心调心,就是以四厌离心调自己的心;修心修心,就是以四厌离心修自己的心。”

  若口中自称自己是修行者,实际上内心没有断除世间八法而喜欢世间的权位、名誉和财物,一边修法一边掺杂世间八法,这样的修行者只是一个不如法的、形象上的修行者,无法具有实义。

  虽然有些人自称“我要修行”但没有修行,这样的人不能称之为修行者。比如有些人说:”我要修一个清净之法,但是今年我没有时间,明年再修。”或者说:“我要修一个清净之法,但是今年夏季我没有时间,冬季再修。”或者说:“现在我没有时间,以后有时间再修。”这样拖延时间修法,也无法成为一个真正的修行者。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一个真正的修行者相续应具有非常强烈的无常观。如果一个人被懒惰和懈怠所缚,会把修行拖延到今年冬天、明年或者后年,这样的人根本不是真正的修行者。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样的人没有如理观修暇满难得和寿命无常所致。

  有的人自称自己是修行者,但修法中对权位、地位、财物丰盛或富有之人存有羡慕和随喜之心,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样的修行者相续没有观修轮回痛苦所致。

  有些人口称自己是修行者,但并未谨慎取舍微细因果;也有些人自称为修行者,但对于行善断恶没有精进之心。为什么他们会具足此等过患呢?他们未能熏修轮回中的业之因果所致。

  上述此等状况中的修行者都不是真正的表里如一的修行者。唯有以四厌离心熏修相续,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修行者。

  熏修四厌离心以后,在此基础之上如理修行不共之内前行——皈依和发心,然后修行直断和顿超,这样才能如如生起相续中的道验。作为一个真正的修行者应该如是如理次第修行。

  以此四厌离心之暇满难得熏修相续,能断除、清净相续中的世间八法;以死亡无常熏修相续,你不会被懒惰和延误所缚,能迅速修成正法;以轮回过患熏修相续,你能清净、断除对今生的财物、财富、受用或者权威等等贪恋和羡慕之心;以业之因果熏修相续,能断除所断之十种不善业,奉行所取之十种善业,也能够详细如如辨别此生来世的所修和能修。以上就是熏修四厌离心的必要性和目的。

  依止上师之要点

  以四厌离心为基础而修行共同内前行、直断或顿超,应该如是依止具相具德之上师而实修。否则如同饿狗在路边四处寻食般随意依止上师,这样是不如法的。

  喇嘛仁波切大恩者曾经如是所宣:“一只没有主人的流浪狗,没有人给它们饮食,因此这些饿狗经常东奔西跑。不论遇到什么东西,都用鼻子闻一下;不论这个食物是好是坏或者是否干净,它都不加分别一口吃下去。”现今很多弟子都具有如是过患。他们口说:“我要修法!我要修一个正法!”然后不管东西南北四处奔波,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上师,根本不辨别上师是否具相,真假好坏也不加以区分,都跑过去闻法。这样的人跟四处寻食的野狗几乎没有区别。

  因此依止上师,首先要观察好上师。比如说观察自己对于所要依止的上师是否具足不共之信心,还要观察自己和所依止的上师有没有前世宿缘,并且观察这位上师是不是具德上师,上师的传承是否清净;如果依止这位上师,自己的身语意供养给上师后,上师金刚之身语意能不能迁移到自己的三门……此等都要观察,也可以通过打卦、看圆光、梦境或者外在缘起的显现等观察。

  举个简单的例子。今天你要依止某位上师。外出的时候你看见一个馒头,心里明白:“哦,今天这个缘起很好。”依止上师之前,都要如是般详细观察,不能像流浪的饿狗般这里停一下、那里停一下,也不辨别所依止上师的好坏贤劣,无论见到谁就轻易依止。并非这样,这是不如法的,不应该这样做。

  以前你们的行为如同流浪的饿狗般,由于前几年我经常如是提醒和教诫之故,现今很多弟子听话,也能知道其中理趣。修法并非是长期跑动,而是停留在一个地方依止一位上师而修行。观察好上师之后,修行之时要遵循上师的教言从前行到正行次第而修。现今很多人比以前好很多,能领悟到这一点,并如是奉行。当他们听到别人介绍一位上师或者听到别人自称为上师的时候,他们首先观察别人所言是否属实,而不是轻易依止。

  以前你们的行为根本不详细观察上师的习性,当听到别人自称为殊胜的上师或活佛,马上把自己的身语意供养给他。这样做了以后,又发现他的威仪中有不如法的现象之时,就马上开始诽谤说:“哦,现在我要收回以前的身语意供养。”并开始对以前的供养生起后悔之心。现今有些弟子已领悟“依止上师应具足理由”,并能如理观察上师了。

  信佛之前被迷乱所缚,此人身在浪费之中。现今相信佛法、进入佛门后,如果没有辨别清楚而依止一位假上师,这样也会浪费人身,因此应该详细辨别所要依止的上师。

  今天为什么要这样讲解呢?很多人轻视此四厌离心,认识四厌离心是小法而重视深法,认为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直断或顿超所修,这是颠倒的见解。我希望你们修法具足理由而如是宣讲。

  今天所宣的法是怨憎会苦。

  庚五、怨憎会苦:

  我们再来看看怨憎会苦是怎样的情形。

  很多人都是担心财产遇到怨敌的打劫而白天守护、夜间巡逻。大多数人为了养家糊口等终生忙忙碌碌地度日,可结果却无济于事,一切财产受用也会意想不到地落入仇人手中,白天土匪明目张胆地抢夺,晚上盗贼偷偷摸摸地窃取,有时豺狼猛兽等会不期而至恣意糟蹋,弄得一片狼藉。总之,无论何等的富裕,都同样免不了给人带来积累、守护、增长等无穷无尽的痛苦,

  此处所宣内容真的是这样,没有一个人不会遭遇轮回之种种痛苦,即使未曾遇见怨敌的人也会有这样的担心:“我会不会遇见怨敌?”处于提心吊胆的痛苦之中。

  现今很多人因拥有很多财产而成为富裕之人,其他人认为富人应该具足安乐,其实富人根本不具足安乐,仍然处于痛苦之中。同样富裕之人认为自己拥有财产就是安乐,但财产仍是痛苦之自性而不是安乐。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富裕之人并非因财产而心生安乐,他们经常担忧所拥有的财产白天会不会被人打劫?会不会遭到偷盗?晚上有没有人打劫?有没有人偷盗?怨敌会不会来?打劫的人会不会来?偷盗的人会不会来……他们白天要守护自己的财产,晚上也要四处巡逻,处于提心吊胆的痛苦之中。

  比如说牧区的牧民都有牦牛,最多的人家有两、三百头牦牛。此时别人会说:“哦,他们家最富有,他们家是最安乐的。”其实这家牧民比其他人更加痛苦,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具足轮回之痛苦。早晨天一亮他们就把牦牛赶到山上喂草,白天担心牦牛被豺狼所伤或偷盗者所盗取而细致守护,有些时候无法正常饮食;晚上将牦牛赶回自己牧场的牛圈以后,无法安心睡到房间里或者帐篷中,就在牛圈旁铺一个垫子睡在上面。为什么他们这样做呢?一旦他们听到狗叫的时候,他们可以马上起来巡视:“是不是豺狼到了?是不是小偷来了?”他们没有一点安乐而处于痛苦之中。

  虽然牧场上的牧民有很多牦牛,看上去很富裕,但是这些牦牛与豺狼或偷盗者同时存在,无论白天还是晚上都要感受担心被打劫、被偷盗或被豺狼所叼的痛苦,处于提心吊胆的痛苦之中。总之,无论何等富裕,都免不了给人带来积累、守护、增长等无穷无尽的痛苦。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两家人,一家只有一万元,另一家有一千万元,哪一家人家更具安乐呢?自然是拥有一万元钱的人家所具安乐会更多一些。为什么拥有一万元钱的人家会多一些安乐呢?这户人家拥有一万元,他的贪欲最多希望一万元钱再增加一万元或者五千元,所以具有这样一种贪欲之心所带来的痛苦;再比如说,他跟别人竞争,也是跟同样拥有一万元钱的人家具有竞争之心;他嫉妒别人,也是对同样拥有一万元钱的人家具有嫉妒之心;同样,他所守护的钱财也只有一万元钱。

  而拥有一千万元的人家呢?他们希望一千万元最后变为两千万元,他们与同样具有千万元钱的人家竞争或嫉妒,遭受如是贪欲之心所带来的痛苦。

  从担心被偷盗或盗窃的角度而言,拥有一万元钱的人家只有担心失去一万元的痛苦,拥有一千万元的人家具有担心失去一千万的痛苦。如果真心思维,拥有很多财富的人仍然处于痛苦之中。

  很多人认为“富有即为安乐”,如果真心思维,富有并非安乐,仍然处于痛苦之中。比如说你今天丢失一块钱,你并不是很伤心,痛苦也不是很大;如果你丢失了一百元,你就会很伤心,痛苦更加炽盛,应如是思维而修心。仅仅看外相会认为“富有即为安乐”,真心思维的话,事实并非如此,富有并非安乐,而是痛苦之自性。。

  以我来举例说明。以前我的汽车不是很昂贵,而是非常便宜的汽车。此时我的痛苦不大,非常安乐,为什么呢?因为这个车比较便宜,不管我把车开到什么地方,放在哪里没有任何担惊受怕之心,晚上睡觉也没有什么担心,如果被盗取也无所谓,也不会担心车被碰撞或者划伤,自然没有那么大的痛苦。而现今不一样,现今我的这个车非常昂贵,晚上睡觉的时候我都会担心:“会不会有人偷盗?放在那里,会不会被别的车碰撞?”“别人会不会在车的表面上留下划痕”……痛苦比以前更加炽盛。如果现在有人在我的车上划上刮痕,还不如在我的身上划上一个刮痕,如是具足痛苦。

  我就是这样低劣之人。虽然我为你们讲解:“不要贪恋财物!不要执著轮回!”,但我却是贪恋世间财物之人。现今我这样讲解,你们会取笑我,但我相信你们也有贪恋之心。虽然现今你们没有和我一样拥有昂贵的汽车,相信你们每个人都有一个高压锅或者一个碗,如果在你的碗上划一个口子或者高压锅爆裂,你们会心想:“还不如在我的身上划一个口子。”或者“还不如让我爆裂。”你们会有这样的想法。

  世间就是这样,大有大的痛苦,小有小的痛苦。比如说你们拥有自认为很殊胜的一个碗,别人打破这个碗的话,你们会非常生气地说:“你打破这个碗还不如打破我!”只要拥有财物和财产,都会具足痛苦。

  以前我和一个人到成都办事。从成都返回时,益呷活佛让我从成都带五十万元回亚青。当我把这五十万元带在身上时,我在途中连饭也不敢吃,路也不敢走,晚上睡觉也不敢睡,不管看见任何人都有疑心:“他会不会要抢劫我?”处于这样的痛苦之中。当时我认识到“拥有很多财产真的是痛苦之自性”,如果没有五十万元,我晚上自然睡觉很舒适,吃饭也很香,走路也很安稳;因为随身携带这些钱,无论走路、吃饭还是晚上睡觉,都在提心吊胆之中:“会不会被盗?会不会被抢劫?”处于如是痛苦之中。

  当时途经二郎山时,有两个人各自开着一辆轿车和我同路。一会儿他们的车在前面,一会儿在后面,一会儿把我的车夹在中间,这时我有些担心和疑惑,给友伴打电话说:“这个人是不是想抢劫啊?” 友伴也回答说:“也有可能是抢劫啊!”我处于这样的疑惑痛苦之中。后来这两个人的车跟其他车发生碰撞,而且他们中有人受伤,这样他们无法跟随我,我心里的担心也放下了,感觉很安稳:“再没有想要抢劫我的人跟着我了!”我不应该这样对待他们,作为上师看见别人碰车并受伤,应该生起悲悯之心,但因为身带财物担心被抢劫的缘故,我看到他们碰车反而觉得安慰,嗡班杂儿萨垛吽,我应该忏悔自己的过失。

  大众认为拥有财物是安稳的、快乐的,其实真心沉思的话,拥有财物并非安乐,仍然处于痛苦之中。

  诚如怙主龙树所说:“积财守财增财皆为苦,应知财为无边祸根源。”又如米拉日巴尊者所说:“财初自乐他羡慕,虽有许多不知足;中被吝啬结束缚,不舍用于善方面,乃为着魔之根源,自己积累他人用;最后财为送命魔,希求敌财刺痛心。应断轮回之诱饵,魔之财富我不求。”

  诚如米拉日巴尊者所宣般,开始拥有财物的时候,自己认为此是安乐;别人看到会羡慕你,也会发愿具足这样一种财富。但是欲壑难填,有十元钱就会贪求二十元、三十元、四十元……拥有再多的财物也无法心生满足;而且拥有财物越多,吝啬心会越来越重,舍不得饮用食物,也舍不得把钱财用来行持善法,无法做到上供下施。钱财越多,越不知足,吝啬心越重。

  在汉地大家见到这样有目共睹的例子。一个非常贫穷的打工仔,他到餐厅吃饭会大吃大喝,吃完以后扬长而去,不会打包剩余饭菜;但是一个富裕之人,吃饭的时候舍不得点很多菜吃,最后剩下的饭菜也会打包带回家,具足如是吝啬之心。

  我以前身上只有两三百元的时候,会带上很多道友或者朋友到餐厅里大吃大喝,用光所有的钱。现今就不一样了,现今吃饭除非没有办法必须带上友伴或者道友,否则都不会带;即使到了餐厅以后,我最多请道友吃个面条饱腹即可,最后饭菜所剩无几。现今我外出到甘孜或汉地办事,有些僧人很容易找到我;或者说两辆车一同外出办事,如果我先到,后面那辆车也容易找到我。为什么呢?因为我常在一个面馆吃面条。有一个僧众曾经跟随我外出办事,也曾和其他道友外出办事。他回来以后开玩笑说:“道友请我吃上等的食物,上师请我吃下等的食物。”拥有多少钱财,就有多重的吝啬之心。

  现今我的这些钱财不是干净的善款,而是亡者的亡财或活着的病人祈求救护之信财,此等钱财不应该随意滥用;而且现今喇嘛仁波切大恩者已示现涅槃,有些三所依的殿堂也需要钱财修缮,因此我具足吝啬之心,不会随意享用钱财。

  拥有财物以后,会被吝啬所缚而无法用到上供下施等善业方面,而且看到别人总是担心:“好像你来抢劫我,好像你要偷盗我。”没有安稳可言。如果没有财产,自然没有担心被偷盗或者抢劫所带来的痛苦。

  很多人积累财富以后,自己无法享用而被他人所用;有些人积累的财物成为断送自己命根之魔,因此米拉日巴尊者如是所宣:“希求敌财刺痛心,应断轮回之诱饵,魔之财富我不求。”

  一个人,他拥有多少财产,就会有与之同等的痛苦。例如,拥有一匹马的主人也会担心它被敌抢走、被贼偷走、草料不足等等而整天顾虑重重,虽然只有一匹马,却给自己增添了许许多多的苦恼。同样拥有一只羊也会有一只羊的苦楚,甚至仅仅有一条茶叶也必定会有一条茶叶的痛苦。如云:“若无财产远离敌。”假设一个人清贫如洗,那么他绝不会有仇敌的骚扰,实在是一种莫大的快乐。所以,我们一定要追随往昔出世的诸佛、圣者前辈的足迹,根除对财产受用的贪执,像鸟雀寻找当天食物一样无牵无挂地唯一修持正法。

  对此以上道理,我们要认真思维,反复观修。

  今天的法就讲到此。

  回 向

  【备注】
  此为弟子根据大恩上师讲法记录略作整理,更详细的内容请参考闻法录音。因时间仓促,恐有错谬。故于大恩上师及道友面前忏悔!
  愿大恩上师*轮常转!信众法喜充满!早证菩提!


{返回 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前行讲记 第一百一十五讲 普贤上师言教-轮回过患-人道之苦-死苦
下一篇:前行讲记 第一百一十七讲 普贤上师言教-轮回过患-人道之苦-爱别离苦
 前行讲记 第三十六讲 前行备忘录-五不持
 前行讲记 第四十五讲 前行备忘录-入座之前行
 前行讲记 第一百零五讲 普贤上师言教-轮回过患-地狱之苦10-饿鬼之苦..
 前行讲记 第一百三十八讲 祈祷传承祖师
 前行讲记 第一百六十三讲 普贤上师言教-依止上师-依师之次第-依止上师..
 前行讲记 第一百五十七讲 前行备忘录-业因果-所取修法-一切为业之自性..
 前行讲记 第一百九十八讲 前行备忘录-皈依-分类-僧宝-大乘-持明内僧..
 前行讲记 第一百零九讲 普贤上师言教-轮回过患-旁生之苦
 前行讲记 第二十九讲 普贤上师言教-六垢之傲慢
 前行讲记 第一百七十三讲 普贤上师言教-依止上师-依师之次第-修学上师..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What Is It That Is Reborn?[栏目:A Manual Of Buddhism]
 明心颂通解[栏目:照光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