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禅道与养生 第二章 禅道养生论 第四节 儒释道“三医”养生的辩证关系
 
{返回 印良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43

第四节  儒释道“三医”养生的辩证关系

  在前面三节里我们就“三医”养生的“持重点”做了简要介绍,毋庸讳言,本文是在宣扬禅道养生观,但就“三医”文化而言,不分伯仲,难辨高低,为什么呢?
  “三医”都是本土“特产”,中国人民劳动结晶。禅宗的发扬光大在中华,也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的产物,仍是中国的。“三医”共存共荣完成了“标本兼治”的任务,所以分不出孰重孰轻。
  他们之间的辩证关系构成了一条科学,严谨的“中华养生链”。
                 佛医安养的灵魂魄——调心。
                 道医安养的精气神——理气。
                 中医安养的肉筋骨——养身。
  一场中华养生的“双循环”就这样开始了。
  把“三医”放到儿童摇椅上,让我们“摇一摇”吧:
  顺着转,安养了灵魂魄便提升了精气神,也就加强了肉筋骨。反着转,加强了肉筋骨便提升了精气神,也就安养了灵魂魄。
  岐伯,中国传说中最有声望的医学家,有一次皇帝和他谈了一番话,就养生问题进行了一番“深入”的探讨,恭录于下有利我们这一节的讨论。
  黄帝问于岐伯曰: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血、脉、营、气、精神,此五脏之所藏也。至其淫泆离脏则精失、魂魄飞扬、志意恍乱、智虑去身者,何因而然乎?天之罪与?人之过乎?何谓德、气、生、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虑?请问其故。
  岐伯答曰: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
“天之在我者德也”,就是说不同的天德,即不同的天体运行轨道会对我们的生命产生一定的影响。天道的能量对人的影响大多是隐性的,它们悄悄地来到地球上,不为大多数人所感知。
  “地之在我者气也”,就是说不同的地气,即不同的地理、地区也会对我们的生命产生一定的影响。我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气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是很明显的。比如到了某个新地方,有人会水土不服,这就是地气不同造成的。另外,有的人到了某个地方后疾病会加重,有的换个地方病情会减轻,甚至多年的顽疾都会消失。
  总之,天德可以说是生命之性,地气可谓是生命之根。 “德流气薄而生者也”一句则是说由于天之德下流与地之气上升、天德地气上下交感,才使万物得以化生。
  由此我们可以推论,“三医“之间的辩证关系,往往需要做出由此及被、由近及远的推理,这是一个选择并决定未来行动的目的和方法的过程,也是根据禅理的要求完成养生的过程。
  总之,精气神,灵魂魄,肉筋骨表述的是一种能量的相互流动,相互转换的形制,描述了人的一个完整的思维意识过程,既是先天的,又是后天形成的。它们共同影响着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健康水准。


{返回 印良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禅道与养生 第二章 禅道养生论 第五节 禅道养生与舍利子
下一篇:禅道与养生 第二章 禅道养生论 第三节 中医养身安养——肉筋骨
 忠孝两全
 永不颠倒的真理——佛学四谛之集谛
 禅道与养生 结束语
 念力与愿力
 禅道与养生 第二章 禅道养生论 第二节 道教理气安养——精气神..
 改过以往“十诫”歌
 细雨轻音过莲华
 无我•忘我
 禅道与养生 第三章 禅道与养生 第三节 禅的养生观
 浅议佛学“十二缘起”之无明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净业行人如何受持菩萨戒[栏目:大安法师]
 庄圆法师讲金刚经 第五章 悟道的密码是什么 正道之四[栏目:庄圆法师讲金刚经]
 2.农夫的白日梦[栏目:海涛法师说故事]
 甘露丸之殊胜功德[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坛经讲座 忏悔品第六[栏目:贾题韬居士]
 净慈道济与后期禅宗[栏目:赖永海教授]
 密宗可以即身成佛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栏目:藏传佛教疑问解答300题]
 捷径法行[栏目:法音集·佛教典故]
 静坐实用手册 静坐法要[栏目:护法法师]
 极乐佛土[栏目:普寿寺僧众园地·修学体会]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