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圣者言教 第二课(一)时时对治分别心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33

圣者言教 第二课(一)时时对治分别心

  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因此在调伏内心而成办解脱之上,无论是何种佛教传承对此都不会有丝毫之疑义。

  但正如我等历代传承祖师无垢光尊者所言:“教法乘次无量,入乘之门众多,演说之词聚亦广大。”由于众生根机不同之故,故在成办解脱之路上,针对不同的根机,佛法会呈现不同之方便,并由此而形成八万四千之法门。因此,八万四千法门并非是指佛教有八万四千种教派,而是应众生根机不同之故,才具有八万四千种方便。

  例如两千五百年以来,已经有各种佛教教派传承至今,诸如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以及东传佛教等等不同的地域传承,以及汉传佛教之中也有唯识宗,天台宗等诸多教派,即便是密宗的传承,也曾经在唐朝有过唐密等教派等等。但各种教派传承众多并不代表佛教本身就有如此众多之教法,而是应众生根机不同而呈现不同之方便道。若要是对此道理能有所认识,就会对修行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如今有许多信众,正是对此不理解之故,内心时时被分别心所束缚。无论是选择信仰藏传佛教、汉传佛教,还是东传佛教或者南传佛教,一旦选择其中一种教派,就会对其他教法有所排斥。这就充分地告诫我们,这不是真正的信仰佛教。因为调伏自己的分别心而达到平等之境界,这才是是信仰佛教的终极目标。

  由于无始以来习气烦恼沉重之故,因此我们本身的分别心已经非常沉重。现前由于我们宿世善因而得到暇满人身,并且已经进入佛门开始修学,但若在信仰佛教的过程中,仅仅以分别心去修行,这只是在往昔的分别心上再加个分别心而已,并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反而会成为解脱路上的一个大障碍。

  大乘教法从一开始就讲解如来藏,凡是一切有情众生都有佛性,但是我们不能令佛性呈现的最大障碍是什么呢?就是由于分别心。因此往昔我们由于分别心而不能赤裸心之本性,如今在修行路途之上再加一个分别心,岂不是更加遮止了心的本性?

  我们信仰佛教的目的是为了成办平等心,而没有平等心就是我们业障沉重的表现。所谓的业障并非是一个如影随形的具体实物,而是与正法相违的一切思想与行为都称之为业障沉重。如今许多人都自认为对佛法的信心以及自己的见解等多方面条件都很成熟圆满,但只要张口闭口之间,还是喜欢说什么教派不好,某位导师不好等等。这种时时都在分别心之中的见解,并不是究竟圆满之见解,而是业障沉重之表现。因此即便自认为自己的修行有多么出色,名声有多么广大,实际当中内心还是与庸俗同道。所以这样的修行并非是一件好事,我们在以后在修行的过程中要时时铭记这个道理。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圣者言教 第一课(二十一)对初学者的叮嘱
下一篇:圣者言教 第二课(二)对治分别心方能成办解脱
 圣者言教 第十课(十二)万法摄为调心之上
 圣者言教 第二十九课(十八)修行者如何观待流言是非
 圣者言教 第十五课(八)简述龙萨派传承历史
 圣者言教 第五课(三)实修的重要性
 圣者言教 第三十课(六)外障饿鬼与内障饿鬼
 圣者言教 第十课(二十三)以菩提心摄持一切善法
 圣者言教 第十七课(二)如理祈祷才能得到普遍之加持
 圣者言教 第十二课(十二)依止具德且具缘之导师的重要性
 圣者言教 第十三课(十六)应珍惜闻法因缘
 圣者言教 第六课(十二)如何理解显密差异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受戒,学戒,持戒与犯戒(宏通)[栏目:持戒]
 第三回 近恋亲守身尽孝 远从师落发归宗[栏目:济公活佛传奇录]
 我的出家生活——福建丛林生活漫谈[栏目:坐看云起·济群法师访谈录]
 印光大师说故事 35、大悟之后 归心净土[栏目:灵岩故事]
 华严宗 贰、华严宗所依经论[栏目:华严宗简介]
 藏传佛教的三根本[栏目:噶玛天津仁波切]
 毗钵舍那讲记 第十四讲[栏目:毗钵舍那讲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