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启慈用慧 悲智双运
 
{返回 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677

启慈用慧 悲智双运
  
大家修学佛法,都是为了要能体会佛心,入佛境界,这是我们大家的目标,但是要入佛境界,体会佛心,我们必定要先在人间中:


于人间中
觉有情者 成等正觉
于众生中
启慈用慧 悲智双运
拔诸世间 难堪忍苦
 

这就是佛心,常说发菩萨心,就是觉有情者,人间多苦难,灾难偏多,我们必定要了解,世间苦的根源在哪里?众生无明,共业所成,如何才能使这世间的苦难减少,那必定要从人心调适。

人心若调和,天下四大就是能调和,四大调和,人间平安无灾难,人间若能到达这样,救心、救世,这就是觉有情者的工作。

菩萨修学佛法要到达,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境界,那就是(无上)正等正觉了,菩萨行者,若没有到达正等正觉,世间这么多的苦难,境界那么多,自己若不先觉悟,心,就被境转去了。

所以我们必定要立下决心,向这个觉道精进,所以要到不退转的程度。

在我们修行中,佛教中有分成,大、小乘的行者,大乘,自利兼利他,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但是初发心的时候,有这样的心,我用功,我了解,我把我所了解的,再转教给他人,这条康庄的大道我自己走,我还能带人一起走。

不过众生难度,有时候众生的习气,若是无法上轨道,度人的人这念心容易失,叫做退失,就让他去,自己往前走,这就是小乘行者。

所以我们必定修学,我们的心要坚固,所以成等正觉于众生中,必定要入人群中,不能弃厌众生,要修菩萨行,若有退失,或者是弃舍众生,这样独善其身,就无法在人群中。

所以说,我们要于众生中,启慈用慧,我们要启发我们的慈心,菩萨的心就是在慈,期待众生人人得救,人人有福,人人平安,这就是菩萨的心,所以要启慈,我们慈悲希望他能够得度,但是他的习气,我们要用慧,所以「启慈用慧、悲智双运」。

看众生的苦难,我们要长养慈悲,众生那种的习气杂乱,我们要用我们的智慧,所以「启慈用慧、悲智双运」,「拔诸世间、难堪忍苦」。

娑婆世间是难堪忍的世界,虽然难堪忍,菩萨也要有勇猛的精神,要在这个人群中,入最苦难处,最堪忍的地方,处群入众,就是为了要救度众生,这样才叫做菩萨,有这个菩萨的心,才能体会佛的心,才能够到达佛的境界,这就是我们要学佛的功夫。
 

于人间中
觉有情者 成等正觉
于众生中
启慈用慧 悲智双运
拔诸世间 难堪忍苦
 

所以要有这么坚切的心,无论何时都在人群中,时时运用慈悲智慧,为苦难中的众生救拔,所以人人都认得,所以名称普闻无量世界,这就是菩萨在人群中,总共有八万菩萨在这里面,所以有菩萨代表。
 

其名曰
文殊师利菩萨
观世音菩萨
得大势菩萨
常精进菩萨
不休息菩萨
宝掌菩萨
《法华经序品第一》
 

「智慧」代表者大家都知道,大智文殊师利菩萨,意译为「妙德」,那是具足深妙智德,是大智慧者,文殊师利菩萨。


文殊师利
译言妙德
具足深妙之智德
是为大智
 

「慈悲」的代表者呢?应该大家也知道,大慈大悲观世音,人若是遇到苦难,有困难的境界,不由自己就赶快念,称观世音菩萨的名,因为观世音菩萨是,慈悲的代表者。

能观一切世界音声,他用他的耳闻,闻世界哪一个地方有苦难,循着声音去救济,其实念观世音的名,顾名思义,希望观世音这念心,是在我们的心,所以以大悲心救度众生,这叫做大悲,观世音菩萨的名称,就是大慈悲,观听众生的心声,有困难他必定随时现身度化。

有的人会觉得,我求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就来了,其实我们求观世音菩萨,让我们的心定而静下来,所以重重的难关,在定与静的心境里,容易解开困难,所以我们要心中时时有佛,时时有菩萨。

若是事情想不通,称念「大智文殊菩萨」,环境有困难,赶快就称念「大悲观世音菩萨」,这是我们众生,时时都有那种依赖、依靠。


观世音菩萨
能观一切世界音声
以大悲心救度众生
是为大悲
 

再来得大势菩萨,得大势菩萨,也是大势至菩萨,他是修净土法门,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叫做西方三圣,这位得大势菩萨,就是具足大威势力,度十方世界众生,成就大威势力,就是悲智双运。

所以这位菩萨,他的心力,为救度众生也是有威德,所以称为大势至菩萨。
 

得大势菩萨
具足大威势力
救度十方世界众生
成就大威势力
是为悲智双运
 

再来常精进菩萨,常精进,我们行菩萨道,必定时时,分秒向前精进,救度众生绝对不停歇,自己用功,绝对没有停息的时刻,所以他就是内发三心,三心就是戒、定、慧,修戒、修定、修慧,这是内心。

戒、定、慧,就是这尊菩萨内修持的力量,外修万行,同样在人群中,以人群的习气,他去应众生机,所以众生有千万的习气,他就要发挥无量数的智慧,去应众生机,所以应机逗教,这也是一种修行,所以:
 

常精进菩萨
内发三心
外修万行
于己不足
于物不倦
勤求佛智
自利利他
名常精进
 

自己常常感觉,我这样还做得不够,我这样修行还不够,所以常常鞭策自己,还是没有停息,所以我们要不断不断勤求佛智,佛陀的智慧,和我们的距离还有多长,我们必定要往前前进,要很勤,不只是顾自己,我们还要顾及他人,这样我们才能精进,我们才不会懈怠掉。

再来是不休息菩萨,真的不要休息,时间不够用,我们时时都要想到来不及,来不及,不要常常想到要休息。


不休息菩萨
在因不自为圆
在果不自为满
唯精进不息
勤求佛智
自利利他
无有疲倦
为不休息
 

这和前面说,常精进菩萨的意思一样,一直觉得,自己的人格尚未圆满,我所修的还不是很具足,自己都有这样的想法,我在因地修行,我一定要让它很圆满,在果地,已经所现前出来的,还觉得尚未圆满,所以生生世世,每世为因,每世为果。

因果,所以不休息菩萨在生生世世,都是「因」要很谨慎,所以常常跟大家说,我们要种福因、结善缘,福因做得完吗?做不完,因为世间世界无尽,众生无量,发菩萨心要度众生,所以时时因地,时时未完,那就是不休息。

所看到的境界,众生还有很多要教育,要度化,所以在果不自为满,就像地藏菩萨的「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所以芸芸众生还那么多,在「果」上尚未圆满。

所以说起来,生生世世,不断为「因」,不断为「果」,生生世世修行,就是在因果中,所以我们必定,在因不自圆,在果不自为满,不能自满,所以我们应该要有,这种因果观,不断要精进。

在因要精进,在果还要不休息,所以这是菩萨的德,我们是学佛者,真的要向每一尊菩萨看齐。

再来宝掌菩萨,宝掌菩萨就是掌握化机,他这样把握住,要度化众生的机会,再来是接物利生,不断地要付出,众生苦难偏多。

有的在芸芸众生中,有的人是受灾、受难、受贫、受困,这样的人需要要及时济度,及时拯济,看这个根机,现在所需要的有形的物质,或者是无形精神的引导,对众生所需要的根机,他掌握得很准确。

所以把握机会随机逗教,接物利生,就是利用世间的物,在人事中他不断地付出,不断地布施,什么样的众生,什么样的根机,什么样的需要,在他的掌握中随机付出,这就是布施。

布施要双手付出,所以叫做宝掌菩萨,他可以普济众生,从掌中出宝,就是他所付出,全都是宝,不管是财施、法施、无畏施,都是普济众生,能与众生身心安乐,他就让众生身与心能能够安乐,身体需要物质,赶快给他物质。
 

宝掌菩萨
谓掌握化机
接物利生故
又掌中出宝
普济众生
能与众生身心安乐
 

这就是菩萨应众生所需要,应环境所需要,他不断去肤慰,不断去帮助,众生有了菩萨在身边,或者是现前,他的身和心就能安稳快乐。

各位同修,也是菩萨,我们学佛必定要,将佛的境界为我们的目标,我们不可以在这中间休息,不要在这个中间存有自满,我们要知道,菩萨是为了众生而倒驾慈航,目标就是要和众生,和我们一起到佛的境界,所以在人间中觉有情,我们要觉悟之后,要度化众生,叫觉有情。

必定要向前前进,才能成等正觉处群入众,我们必定要,「启慈用慧、悲智双运」,才能在人间中,拔诸世间难堪忍的苦。

所以现在的世间,很需要菩萨在人间,人人发大心要修大行,才能称为大士,各位,我们要时时多用心啊。


{返回 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菩萨度生觉有情
下一篇:菩萨悲智双运
 灭八大苦得无上觉
 虔心行供养
 因缘果报本末究竟
 仰学圆满究竟之觉
 当愿众生行深妙道
 自利利他 心得自在
 了彻生死大事
 究竟实相
 菩萨悲智双运
 妙法甚深 随机契理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0一五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一集]
 狮面空行母灌顶开示(二) 堪布仁津多杰[栏目:密乘之门·灌顶开示选]
 名人面对面:释永信方丈谈少林[栏目:永信法师]
 临终或亡者没有见过阿弥陀佛、不认识怎么办?[栏目:念佛实用问答·净宗法师]
 八关斋戒的受持与功德[栏目:法增法师]
 前行讲记 第一百六十七讲 普贤上师言教-依止上师-依师之次第-修学上师之意行1[栏目: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The Meaning Of Wesak[栏目:Buddhism for Children]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