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大圆满前行 第四章 思维暇满难得 第一节 5 十圆满——五他圆满2
 
{返回 大圆满前行·普贤上师言教集释义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769

第一节5:十圆满——五他圆满2 

◎教住——正法住世的圆满

释迦牟尼佛降临后,所弘扬的教法,存在世上只有五千年的因缘。五千年过后,教法会消失,那时的人就没有机会接触到佛法,我们现在正好是在这五千年之内,佛法还在人世间流传,就是具足「正法住世的圆满」。

1.果位期一千五百年

在佛陀教法五千年中,早期为一千五百年的果位期,也称为普贤密意的圣教期。在果位期中,有很多的成就者开悟,得到罗汉和菩萨的果位,得到其它方面成就的人也不少。

2.修行期一千五百年

一千五百年果位期的时代结束以后,接着是修行期的一千五百年。所谓修行期的一千五百年,成就者不如果位期那么多,但都以修行为主,修习止观,修「戒、定、慧」。这时期的修行人,很少人破戒,都恪守戒律,修习真正的禅定,观修空性,也就是般若。

3.言教(阿笈摩时期)的一千五百年

前面时代的人,除了讲解经律论以外,还会从闻、思中,做完整的实修,并且从实修中得到果位。接下来的言教时期,是以讲解经律论为主的时代,实修的人越来越少,得到果位的人更是稀有。

我们现在正处言教(阿笈摩时期)一千五百年的晚期。在这浊世中很多人不持守戒律,有些出家众对于二百五十三条的比丘戒律,沙弥戒的三十三条戒律,都只是会背诵而已,已经很不容易守住了,能不破主要的誓条,就已经很难得了,其它细微的破戒,就只能靠每隔十五天作一次的忏悔来清净。以前只要是出家众,超过四位以上的话,必须每隔十五天忏悔一次,只要忏悔就会清净,但是现在连忏悔的次数和时间也渐渐减少了。但是在西藏和印度的僧团中,这个传统还保留着。

事实上,言教时期也快要过去了,已经没有太多的人真正在讲解经律论,但是现在毕竟还是属于言教时期之中。

4.执着外相五百年的末法时代

一千五百年的言教过去以后,还有五百年执着外相,象征性修行的末法时代。在这五百年中的出家众或在家众,就像现在很多的佛教徒一样,只是在表面上学法和修法,自称是佛教徒,却不知道佛法的教理,我们现在已经很接近这段末法时代了。

经过这些阶段以后,因为没有因缘再传扬佛法,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会随着无常消失。虽然我们现在身处五浊恶世中,遭受战乱、瘟疫、饥荒等等痛苦,但是佛陀的言教和证教还存在,所以算是非常幸运的。

5.五浊恶世

什么是五浊恶世呢?五浊恶世包括了劫浊(时间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和寿命浊等五浊。

²      劫浊

劫浊(时间浊)来临时,站在时间上的观点来讲,我们的财富会慢慢减少,所用的物质,品质会慢慢变质,不管是食物也好,衣物也好,所住的环境也好,一切会随着时间逐渐退化。比如,我们这个时代很多东西已经失去了大自然原本的精华,所以现在很多人要去找所谓的健康食品、有机食物。过去古人所吃的天然食物,里面包含人体所需要的一切,只要吃一些,营养就足够了,不需要太多的种类,现在我们需要吃很多很复杂的东西。

随着人类的聪明才智,许多本来一个月之内完成的工作,现在可以用比一天更少的时间去达成,表面上科技文明带来了进步,但是最后导致时间的运转规律都改变了,以至于人类本身和大自然也连带在退化中。时间本有的规律被破坏,往相反的方向逆转,造成一切现象都在变质,这就形成了劫浊,也就是时间浊。

²      见浊

见浊是见地方面的混浊。当人们特别执著种种身见、边见,远离了正见和真理,邪见外道充斥时,就是见浊的出现。为什么会有见浊呢?因为过去出家的法师,会在寺庙受佛法的熏陶,精进实修,用功探讨真实的义理,将佛法教义传授给信众,延续佛法法脉,保持了清净的传承。依照古时候的传统,出家众肩负维系正法法脉,荷担如来家业的角色和责任;在家信众则负责提供经济上的护持力量,帮助需要帮助的众生,包括办学校,盖医院等等社会慈善项目,现在则是反过来了。现在有些出家众,和很多在家众,着重于如何用世俗推广佛法,却很少深入经律论深奥的义理,也极少人引领众生趋向究竟解脱之道,导致于对佛法的认知退步,缺乏正知与正见,心性无法提升净化,而产生见解上的质变。

²      烦恼浊

烦恼浊中,众生的贪、瞋、痴、慢、疑等等烦恼,越来越粗重。因为人在见地上,缺乏智慧修身养性,无法解决心中的问题,不管生活是富有或贫困,多半不知满足,烦恼与日俱增,没有止息,心永远不得平静,永远觉得痛苦。人类的贪瞋痴越来越猖狂的时候,就是烦恼浊的现象。

²      众生浊

众生被时间浊和见浊的变化支配,被烦恼所控制时,福报就会慢慢消失减少,世道人心逐渐沉沦,体质和体力也不如以前的人强壮,所感受的痛苦会越来越深,这是众生浊的现象。

²      寿命浊

当众生浊产生的时候,众生的寿命会减短。在佛陀降临世间的时代,人的平均寿命是一百岁,现在人的平均寿命是六、七十岁,虽然有些人可以超乎寻常的长寿,但那是属于个人的福报,一般人是无法控制自己的寿命。人类用自以为是的聪明,不断破坏大自然,让自己存在的星球产生不正常的生态变化,带来很多以前没有的天灾人祸,对人类和动植物,都造成很大的杀伤力,对众生的寿命也构成极大的威胁,这是寿命浊的现象。

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和寿命浊等五浊现象,同时出现并存的时代,就是五浊恶世。身为佛教徒的我们,身处五浊恶世,应积极恢复传统本有的佛法伦理,出家众应续佛慧命,教化众生善恶因果,出离轮回之法;在家众应护持佛法,协助佛法的延续,净化人心。如果人人知福惜福,回归简朴的身心,恢复人类与大自然本有的和谐,才有办法改变这一切现象,这是佛教徒们应有的共识。

从前面所说的果位期一千五百年、修行时期一千五百年,到现在已经是第三个一千五百年的言教时期,快接近徒具学佛外相的末法时代,所以才会有五浊恶世的情形出现。这些现象在佛陀时代就已经预言过了,但是现在却活生生地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啊!这么想来,我们还有机缘接触到如此殊胜的妙法,对我们来讲,还是很幸运啊!

 

◎法随转——因缘的圆满

虽然佛法的言教和证教还存在世间,但是如果自己没有因缘进入佛门,佛法的存在对我们也是毫无意义的。就好像太阳出来了,对于两眼看不见的盲人,一点帮助都没有;又好像你带着一位口渴的人到河边喝水,他只是站在河边看着河,不去喝水一样。我们要有机缘接受佛法的熏陶和教化,佛法才会利益到我们。如果为了追求世间人天福报而学习佛法,虽然已经进入佛门,但这只算是修习善法而已。我们要明白,世间一切都是无常,为出离轮回而学佛,这才算是真正进入佛法之门,具备修行上“因缘的圆满”。

Ø       学佛动机

虽然很多人具足了暇满人身,有机会接触佛法,但是因为学习佛法动机的不同,对学佛的真实意义不清楚,所以没有办法得到正法的妙用和生命最终究竟的解脱。

1.为求助庇护、恐怖害怕而学佛

有的时候,我们因为遭遇到苦难、病痛和障碍等等,才开始发出离心,寻找佛法来寄托。但是,这种为了想脱离病魔苦难,或是深怕未来堕入地狱而学佛的动机,是一种「求助庇护、恐怖害怕」的恐惧心理。这种动机不是不好,在学佛过程中属于初期的阶段。这种人将学佛的定义局限得太小,受益有限,如果练习将心量放大,就会更加受用。

2.为祈求人天福报而学佛

有些人学佛,是为了追求现世衣食住行的满足和快乐,或是事业和工作上的顺利,甚至是为了来世的人天福报而学。这种祈求好报的心态,不是不好,只是不究竟。

3.为自他出离轮回究竟解脱而学佛

我们知道,人世上没有一个永恒存在的人事物,世上的生老病死和荣华富贵,本是无常。无常来得很快,所有一切都会变化,我们不要只是为了暂时的人天福报而学佛,也不要只为了脱离苦难和病痛来修行。当然,没有痛苦的话,大多数人也不会来学佛,就是因为有痛苦才会学佛,祈求脱离痛苦是很自然的。我们有时反而要感谢病魔和苦难这个大因主,让我们有机会进入殊胜的佛门。但是我们要知道,人生还有生老病死种种的束缚。只要这约束存在一天,一定还会继续在轮回六道中受苦。我们希望自己能根本脱离这一切的痛苦,也希望所有受苦的众生得到解脱,这样为了自他究竟解脱而学佛的人,才算是真正进入大乘佛法之门,才是真真实实的大乘佛教徒。

◎遇善士摄受——增上大悲的圆满

佛法浩瀚无边,通说有八万四千法门,初学者无从修起,必须要依靠善知识将所有修行法门的精华诀窍,归纳起来讲解,传授实修的经验。如果我们很幸运有因缘进入佛门,但却缺少善知识引领的话,就算具备了以上各项暇满条件,也无法抓住修行的窍门,甚至会因为无知而偏离正道,这是很危险的事。有些人从小就随着父母信佛,有些人从年轻时代就接触佛法,可是究竟有多少人能遇到真正的善知识,体悟佛法的真实义呢?

在《汇集经》中,佛陀说:「所有一切法,必须依赖善知识,一切殊胜之主为善知识。」要了解佛法深奥的道理,必须靠善知识来引导。凡是告诉我们善恶取舍,修行正法的良师、益友,都是我们的善知识。善知识是带领我们进入正法,脱离轮回最重要的要件。如果有福报能遇到善知识摄受,就是修行上的「增上大悲圆满」。

1.阿底峡尊者对上师诀窍的箴言

阿底峡尊者到西藏弘法的时候,他的三个大弟子枯、哦、种请示他说:「如果修行想要获得解脱,得到遍知一切的佛果,是修习经律论三藏比较重要呢?还是接受上师善巧的妙法比较重要?」阿底峡尊者当下就回答:「当然是接受上师善巧的妙法比较重要。」

他们接下来问:「为什么呢?」他回答说:「纵使你能念诵佛经,讲解佛理,对所有佛法的义理都很擅长,对外在事物也处理得很恰当,可是在修持上,没有依靠善知识的诀窍来实修,那么你所行的一切会和正法背道而驰,所以,依靠上师的教授非常重要。」

现在很多学佛的人非常聪明,可以讲出很有深度的大道理,有的还会讲经说法,可是讲出来的道理,自己都做不到,甚至言行都偏离正法,就是因为没有依善知识的诀窍来修持的缘故。这是修行者必须自我检视的。

接着,他们又请问阿底峡尊者:「如果将善知识所传的诀窍归纳起来实修,包括了三种律仪,以小乘的别解脱戒、内在的大乘菩提心戒,和密法的三昧耶戒,约束自己身口意三门,精进修持善法,这样就可以了吗?」阿底峡尊者回答说:「这样还不够!」

弟子们觉得不太能理解,尊者就回答说:「虽然身口意很清净地持守律仪,如果对生死轮回没有厌离,没有真正发出出离心的话,所修的一切,都还是进入轮回之因;纵使每天日夜精进修行,学习经律论三藏,如果最后没有回向正等正觉的话,所作的功德将会被颠倒的分别妄想所销毁;虽然很努力修学慈悲和智慧,可是如果心没有舍弃世间八法,那么,所修的一切功德,只会对今生的安乐有所帮助,最后仍不能究竟解脱。」

依靠善知识的诀窍教授是如此重要,而出离心更是修行中不可缺少的。当我们守了戒律,身口意都很精进修持,如果没有具备出离心,所得到的果报都成熟在人世的享乐上;因为你没有为圆满菩提作回向,一切功德会颠倒成熟在世间法上,比如名利、财物等等,所修的功德,会被分别妄想所污染。因为真正学佛的人,是为了脱离轮回,究竟解脱的,所以学佛一定要具备出离心。

2.祈求上师

虽然我们好不容易具足了以上的十八暇满,但它还是随时随地会在无常中变化消失,现在都只是短暂的拥有而已。这个时代,有那么多变化莫测的天灾人祸,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会死亡;死亡后,又不知道下一世会轮回流转到哪里,很难确定再有暇满具足的人身,让我们学法修行。死亡时,会因为生前所作的善恶因果,决定我们投生的地方。如果行善多,死亡以后,比较容易转生到天道或人道,更殊胜的是往生西方净土。可是,作恶多端,或是一生修行不如法的话,有可能堕入到地狱、饿鬼或是旁生道。到那时,想再找寻善知识来听闻一次的佛法,都很难啰!我们现在不珍惜暇满人身的福报,不好好修行,真是个大过失喔!所以说,「八暇十满我虽已圆具,然而灾多无定舍寿已,将又投生前往他世间,愿转心念向法莲师知,不置卑劣谬道遍智主,二无分别具恩上师知。」

因此,我们祈祷,不论何时,当寿命因种种因缘消失时,遍知一切的上师,您是我们唯一的依靠;临命终时,心系莲师,希望不要投生到恶劣的三恶趣中!恳请龙钦巴大师,消除我道上种种的错乱障碍,让我的心和上师的密意,合而为一,无二无别,证悟无分别的胜义;我们祈请,遍知一切的莲花生大师、龙钦巴大师和具德根本上师,引导我们走上修行的正道。


{返回 大圆满前行·普贤上师言教集释义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大圆满前行 第四章 思维暇满难得 第一节 4 十圆满——五他圆满1
下一篇:大圆满前行 第四章 思维暇满难得 第二节 1 十六违缘
 大圆满前行 第三章 起修 第一节 2 毗庐遮那佛七支坐法
 大圆满前行 第六章 因果不虚 第四节 2 七种不善业的特许
 大圆满前行 第一章 关于大圆满法 第一节 2 关于大圆满前行
 大圆满前行 第九章 皈依 第四节 1 观想皈依境 1
 大圆满前行 第三章 起修 第一节 3 九节佛风
 大圆满前行 第七章 六道轮回之苦 第四节 旁生道之苦
 大圆满前行 第二章 听法 第一节 三要行
 大圆满前行 第一章 关于大圆满法 第二节 2 共同前行
 大圆满前行 第七章 六道轮回之苦 第六节 阿修罗道与天道之苦
 大圆满前行 第八章 依止善知识 第一节 最初抉择上师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入出息念 第八节、关于禅相[栏目:玛欣德尊者]
 为何古人修行,皆能证道;今人修行,少见明心。[栏目:印光法师·问答汇编]
 禅意尽在不言中[栏目:圣严法师]
 学而不厌[栏目:人生的阶梯·星云大师]
 开发直觉智慧 译者方兰琴的问候[栏目:开发直觉智慧·透视身心的本质]
 Grasping is Suffering[栏目:The Four Noble Truths]
 阿含经题解(今津洪岳)[栏目:阿含思想研究]
 福德日记8月2日-你认识佛陀吗?[栏目:福德日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