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译者前言
 
{返回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6122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宗萨钦哲仁波切

  目录
  译者前言
  序 自我的观点

  第一章 正确的见地
  第一节 见地
  第二节 两种见地
  第三节 自我及自我的见地是错误的概念
  第四节 空性
  第五节 四圣谛
  第六节 佛性
  第七节 业力
  第八节 转世再生
  第九节 轮回与涅槃
  第十节 见与道

  第二章 道
  第一节 道的选择
  第二节 出离与虔诚
  第三节 善知识
  第四节 心的训练
  第五节 禅修
  第六节 止观
  第七节 慈、悲、菩提心和菩萨道的善巧方便
  第八节 金刚乘
  第九节 上师、灌顶及象征
  第十节 次第与证悟

  译者前言

  在中文世界生活的人,对佛教是既熟悉又陌生的。
  一方面,佛教是大家周边最烂熟的现象,例如众多的佛寺、佛堂、满街碰到的出家人、流行文化里的佛偈禅理、武侠小说中用佛教名相改编的武功招式和变成日常用语的佛学术语,如“方便”、“缘起”、“因果”、“化身”、“无常”……,几乎每个人都会认识一些佛教徒,或碰到手腕系着佛珠链的人——佛教就在大家的身旁;但是,佛教却不一定是大家生活和文化的一部分。大多数中文世界的人,对佛教的接触都是偶发的、片面的,对佛教的理解也是被动的、零碎的。
  所以,另一方面,我们可以说,大多数中文世界的人并不是生活在佛教文化里(不像泰国、西藏等地),大家都知道很多佛教的资讯,但是并不能有条理地说出佛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有人鄙视佛教;有人好奇;有些人对佛教没有深究,却有自己的见解;也有人觉得与佛教互不相干,认为佛教是那些佛教徒的事,是异国情调;也有人想学佛,但却不得其门而入。
  学佛的途径有万千种,其中一种补充的方法就是看书——佛教不认为文字能说明一切,但是并不排斥文字。
  书和人一样,是要讲缘分的。在书海中,哪一本书你会真的看进去呢?
  我们找来了一本好书,一本深入浅出、精简而全面的佛教通论,我们觉得这本书——《佛教的见地与修道》,既适合初学者,也能使资深的佛教学者感到惊心动魄、充满挑战;非佛教徒的读者,看了也可以激荡脑力。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的作者——宗萨钦哲仁波切,是一位出色的老师,禀承藏传佛教里最优良的传承和教育,享誉世界,他以自己浅白的文字和编选角度,将佛教扼要地作出说明,使读者很快地进入状况,对佛教的义理、历史和各种传承有一个精确的综观。
  如果你只想好好地看一本佛教入门的书,请考虑选择本书,你不会失望的。
  如果你认为自己对佛教已经有一定的成见,说不定本书会让你对佛教完全改观。
  如果你是佛教徒,请以本书印证你的修行。
  陈冠中

 


{返回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序 自我的观点
下一篇:已经没有了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译者前言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第一章 正确的见地 第二节 两种见地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第一章 正确的见地 第九节 轮回与涅槃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第二章 道 第一节 道的选择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第一章 正确的见地 第四节 空性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第二章 道 第八节 金刚乘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第一章 正确的见地 第七节 业力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第一章 正确的见地 第五节 四圣谛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第二章 道 第三节 善知识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第二章 道 第九节 上师、灌顶及象征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金融海啸中反思:假如佛陀是个CEO[栏目: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
 真理的价值[栏目:真理的价值·迷悟之间]
 一天的修行[栏目:慈成加参仁波切·微教言]
 禅对现代人的重要性[栏目:惟觉法师]
 烦恼即菩提[栏目:公案100]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0一一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一集]
 同姓、香火、香火妇、知识妇为何意?[栏目:学佛学经·净空法师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