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讲放下执著,佛也讲发大愿,请问堪布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矛盾?
{返回 希阿荣博堪布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18
问:佛讲放下执著,佛也讲发大愿,请问堪布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矛盾?
答:佛教说的“执著”是指执幻为实,具体又分为人我执和法我执。“我”是指实有自性。把色、受、想、行、识这五蕴幻妄身认作自己的身心,妄执为我,名人我执。把一切事物、现象、观念、习气认作实有,名法我执。法我执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法”包括有情、外境、无边、二边、非二边,即把人我包括在内,而狭义的法我不包括人我。人我执产生烦恼障,障碍众生证得暂时解脱,细分不可计数,归纳起来为贪、嗔、痴三毒。狭义的法我执产生所知障,障碍众生证得佛的一切智智,归纳起来为二取、三轮执著和习气。
佛教所说的发大愿,主要指发菩提心,发愿为了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究竟解脱而证取无上正等觉。圆满觉悟须断除一切执著、习气。认为自己有所证得,是一种极微细的执著。修行者首先要断除的是粗大的执著,现量见到空性后,由一地到十地,微细的执著习气层层清净,十地最末断尽最微细的习气,此时入妙觉证得佛果。
通常情况下,断除执著是一个渐进漫长的过程,不能一开始就说:“为救度众生立誓成佛”是一种执著,所以要放下。像有智有得的微细执著,是证悟之后才谈得上断与不断的。初学者面前,有多得数不清的、远比这粗大的烦恼执著需要去断除。不踏踏实实清净自己当前境界中的烦恼执著,却担心更高境界中的微细执著,就像低年级的学生不好好完成自己的功课,却操心高年级的功课一样。
佛教说发大愿,是为救度众生立誓成佛;而断除一切执著,方能证佛果。不努力去放下执著,所谓“发大愿”难免流于空谈。
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词汇的含义会发生改变。比如现在人们日常生活的语境中,“执著”有时候是指坚持不懈、决心坚定地去做一件事,这并不是佛教所说的“执著”。在佛教中,以欢喜心坚持不懈地行持善法,称为“精进”。
{返回 希阿荣博堪布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
不动己心,何来慈悲之心?不乱他心,何以传播佛教教义,普渡众生?
下一篇:
为什么要消除痛苦呢?我觉得痛苦和快乐一样,都是生活的组成部分,都值得去体验,不经历苦难的人生是不够丰厚的。
遇到捕杀放生动物的人,怎么办?
提到放生,很多人都不屑一顾,为什么?
跨越时空的因果对现世有什么意义?如何起到断恶行善的警示?
如何才能往生极乐净土呢?念佛做得到吗?
怎样观察选择好的放生环境?
为了赶时间,我经常一边提着放生的动物飞奔,一边念仪轨,而袋子都没打开,..
放生时因条件所限,能否请别人替我放生?
为什么不发愿继续在娑婆世界积累资粮护持佛法呢?
修行时应如何循序渐进?应该经过哪几个步骤?要点分别是什么?
集体共修放生的意义?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不再到外面去找原因
[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2年]
六祖坛经讲记 第45集
[栏目:六祖坛经讲记·达观法师]
十二届:明海大和尚坐禅开示(明海法师)
[栏目: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
第三只眼看台湾佛教
[栏目:王雷泉教授]
菁华语录
[栏目:星云日记]
福德日记10月3日─要「抱佛脚」!
[栏目:福德日记]
《金刚经》释义 第二十三品、净心行善分
[栏目:法界法师]
用心念佛(清虚)
[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法空恩师讲《广论》104讲
[栏目:广论·法空法师]
佛法的妙用
[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11年]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