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讲放下执著,佛也讲发大愿,请问堪布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矛盾?
 
{返回 希阿荣博堪布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94
问:佛讲放下执著,佛也讲发大愿,请问堪布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矛盾?

答:佛教说的“执著”是指执幻为实,具体又分为人我执和法我执。“我”是指实有自性。把色、受、想、行、识这五蕴幻妄身认作自己的身心,妄执为我,名人我执。把一切事物、现象、观念、习气认作实有,名法我执。法我执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法”包括有情、外境、无边、二边、非二边,即把人我包括在内,而狭义的法我不包括人我。人我执产生烦恼障,障碍众生证得暂时解脱,细分不可计数,归纳起来为贪、嗔、痴三毒。狭义的法我执产生所知障,障碍众生证得佛的一切智智,归纳起来为二取、三轮执著和习气。
佛教所说的发大愿,主要指发菩提心,发愿为了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究竟解脱而证取无上正等觉。圆满觉悟须断除一切执著、习气。认为自己有所证得,是一种极微细的执著。修行者首先要断除的是粗大的执著,现量见到空性后,由一地到十地,微细的执著习气层层清净,十地最末断尽最微细的习气,此时入妙觉证得佛果。

通常情况下,断除执著是一个渐进漫长的过程,不能一开始就说:“为救度众生立誓成佛”是一种执著,所以要放下。像有智有得的微细执著,是证悟之后才谈得上断与不断的。初学者面前,有多得数不清的、远比这粗大的烦恼执著需要去断除。不踏踏实实清净自己当前境界中的烦恼执著,却担心更高境界中的微细执著,就像低年级的学生不好好完成自己的功课,却操心高年级的功课一样。

佛教说发大愿,是为救度众生立誓成佛;而断除一切执著,方能证佛果。不努力去放下执著,所谓“发大愿”难免流于空谈。

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词汇的含义会发生改变。比如现在人们日常生活的语境中,“执著”有时候是指坚持不懈、决心坚定地去做一件事,这并不是佛教所说的“执著”。在佛教中,以欢喜心坚持不懈地行持善法,称为“精进”。

{返回 希阿荣博堪布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不动己心,何来慈悲之心?不乱他心,何以传播佛教教义,普渡众生?
下一篇:为什么要消除痛苦呢?我觉得痛苦和快乐一样,都是生活的组成部分,都值得去体验,不经历苦难的人生是不够丰厚的。
 为什么不发愿继续在娑婆世界积累资粮护持佛法呢?
 放生一定要按照仪轨来进行吗?
 不起疑,我认为不足信。疑了,然后求证,体证了,然后才能信。但是佛家又讲..
 如何才能往生极乐净土呢?念佛做得到吗?
 我们放生的时候经常会多照顾一些大肚子的鱼妈妈(尤其春天),这样会不会是..
 跨越时空的因果对现世有什么意义?如何起到断恶行善的警示?
 不动己心,何来慈悲之心?不乱他心,何以传播佛教教义,普渡众生?..
 有的动物在放生过程中死掉了,怎么办?
 放生的意义是什么?
 如果有轮回,为什么世界比以前多了那么多人口?多出来的那些是哪里来的?..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因是子静坐法 方法篇[栏目:蒋维乔居士]
 清净道论 第八 说随念业处品[栏目:觉音尊者]
 用不着消除烦恼[栏目:洗心禅·指引人生的创意佛]
 孟子尽心[栏目:达观法师·名言解义]
 七月三十日是鬼门关,真有这么一回事吗?[栏目:海涛法师·佛学问答]
 第七章:处界根谛缘起─慧地之二 第五节:缘起[栏目:清净道论导读]
 相应10经 解析经第二[栏目:相应部 48.根相应]
 原始佛教业论的教育意义(徐燕玲)[栏目:原始佛教理论]
 地球是否有消失的那一天?[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0四一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一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