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讲放下执著,佛也讲发大愿,请问堪布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矛盾?
{返回 希阿荣博堪布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11
问:佛讲放下执著,佛也讲发大愿,请问堪布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矛盾?
答:佛教说的“执著”是指执幻为实,具体又分为人我执和法我执。“我”是指实有自性。把色、受、想、行、识这五蕴幻妄身认作自己的身心,妄执为我,名人我执。把一切事物、现象、观念、习气认作实有,名法我执。法我执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法”包括有情、外境、无边、二边、非二边,即把人我包括在内,而狭义的法我不包括人我。人我执产生烦恼障,障碍众生证得暂时解脱,细分不可计数,归纳起来为贪、嗔、痴三毒。狭义的法我执产生所知障,障碍众生证得佛的一切智智,归纳起来为二取、三轮执著和习气。
佛教所说的发大愿,主要指发菩提心,发愿为了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究竟解脱而证取无上正等觉。圆满觉悟须断除一切执著、习气。认为自己有所证得,是一种极微细的执著。修行者首先要断除的是粗大的执著,现量见到空性后,由一地到十地,微细的执著习气层层清净,十地最末断尽最微细的习气,此时入妙觉证得佛果。
通常情况下,断除执著是一个渐进漫长的过程,不能一开始就说:“为救度众生立誓成佛”是一种执著,所以要放下。像有智有得的微细执著,是证悟之后才谈得上断与不断的。初学者面前,有多得数不清的、远比这粗大的烦恼执著需要去断除。不踏踏实实清净自己当前境界中的烦恼执著,却担心更高境界中的微细执著,就像低年级的学生不好好完成自己的功课,却操心高年级的功课一样。
佛教说发大愿,是为救度众生立誓成佛;而断除一切执著,方能证佛果。不努力去放下执著,所谓“发大愿”难免流于空谈。
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词汇的含义会发生改变。比如现在人们日常生活的语境中,“执著”有时候是指坚持不懈、决心坚定地去做一件事,这并不是佛教所说的“执著”。在佛教中,以欢喜心坚持不懈地行持善法,称为“精进”。
{返回 希阿荣博堪布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
不动己心,何来慈悲之心?不乱他心,何以传播佛教教义,普渡众生?
下一篇:
为什么要消除痛苦呢?我觉得痛苦和快乐一样,都是生活的组成部分,都值得去体验,不经历苦难的人生是不够丰厚的。
母鱼肚子里的鱼子有没有生命?
什么是放生?
如果动物放生以后,活不了很久,要不要放?
所谓诸法空相,那极乐世界这些花语妙香、金沙宝树又有什么可向往的呢?..
为了赶时间,我经常一边提着放生的动物飞奔,一边念仪轨,而袋子都没打开,..
放生的意义是什么?
您怎样界定出家人和在家人的概念?
我们放生的时候经常会多照顾一些大肚子的鱼妈妈(尤其春天),这样会不会是..
"常有相续轮"观点佛法是恒时存在的,又怎会有八无暇中"佛不出世"这段时..
如何才能往生极乐净土呢?念佛做得到吗?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时间及空间的位移现象
[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福慧滋长]
慧净
[栏目:僧诗句集]
净宗修行路上的八种歧途
[栏目:达照法师]
入菩萨行论 第十一讲(第5品)
[栏目:入菩萨行论讲记·雪歌仁波切]
惠能和他的佛教思想(李富华)
[栏目:禅宗思想研究]
The Worn-out Skin Reflections on the Uraga Sutta
[栏目:Nyanaponika Thera]
《金刚经》中的人生智慧
[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比丘记事(之八)
[栏目:比丘记事]
十义量 净土义第八
[栏目:韩清净居士]
什么是佛学(7)
[栏目:量子佛学]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