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行愿才能满愿
 
{返回 万行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802

行愿才能满愿

师:南方潮湿,你们好多人来自北方,没问题吧?

众:没问题,挺好的。

东华寺虽然历史悠久,但是毁于明清战乱,这次是重新开山。老遗址在一公里之外的地方,被一村庄占领,考虑到搬迁的麻烦和政府协调的艰难,我便放弃了老遗址,请政府同意我在这里建寺。东华寺从初建至今,历时十年,仅初期的准备工作——办手续、做规划、勘探、设计、筹集资金等,就花了五、六年的时间,真正投入建设也就两、三年。目前大型土木工程已经可以告一段落了,下一步就是我刚说的,要开始“建人”了。刚才这位老菩萨说东华寺好,她只是看到表面的好。

众:内心也好。

师:看任何问题都要看到实质,学佛也是这样,你会学,就能把根本的东西学到手,否则你学到的都是一些表面的、形式上的东西。比如有相当一部分人学佛,他诵经、拜佛、烧香,头头是道,一些规矩也很懂,但如何真正地生起慈悲心和愿力,如何进入禅定,都不知道如何下手。学佛之人,如果不能深入禅定,想开智慧是不可能的,更不要说了脱生死、成佛了。多数人学佛只是培养一点福报、种点善根而已。

我们凡夫学佛为什么那么慢、那么艰难呢?大家都知道,我们凡夫的佛性和佛的佛性是一样的,既然凡圣的佛性都是不多不少、不增不减,那为什么人家是佛,我们还是凡夫呢?尽管你也承认自己的佛性和释迦牟尼佛的佛性是一样的,为什么人家得大自在了,我们没有呢?释迦牟尼佛是因为发了大愿、起了大悲心——菩提心,他才得以修行成就。至于说释迦牟尼佛是再来人,我们在坐的每一位,今生能够闻到佛法,说明我们也是再来人。所以你又怎么知道你不是经历了三大阿僧祇劫、这一世就是来成佛的呢?我们今生能够六根具足,生在太平年代,闻到佛法,都说明我们成佛的功德、福报和种种资粮具足了,只要我们敢直下承担,勇于去做,就能成佛。

俗话说“成功由细做”,凡是成功的人都是通过深耕细作取得成就的。富贵虽然由命,但这个命也不是由谁在主宰在给我们分配——谁该贫穷,谁该富贵,这个命是我们累生累世一点点修炼、累积下来的。命的确是掌握在自己手里,但是这个命的结果往往不是这一生,这一世就能马上开花结果的。就像栽棵树苗,也得等两三年后才能开花结果。只要我们发了菩提心、能坚持不懈地修下去,都会离佛越来越近,因为我们本身具足一切,只是因为我们没有承担,没有发心,所以万事具备,只欠东风。这个东风就是指我们的菩提心,你有了这个菩提心之后,承担啊、奉献啊、一切都不是问题了。

学佛者的根本下手处,就是要生起菩提心,菩提心说白了就是要勇于承担,敢做敢为,不计个人得失,不考虑个人利益。你在家庭里,就考虑家庭的利益;你在企业里,就考虑企业的利益;你在国家机关,就考虑国家的利益。实际上,国家有利益、企业有利益、家庭有利益,你个人的利益就有了保障。但是,有几个人能有这么大的智慧和气魄先考虑对方的利益呢?多数凡夫都比较自私,都是先考虑自身的利益,而不顾及周边的环境,结果你把一大块利益拿到你自己手里,周边的人都没有,你想想,你的利益你能够拿得稳吗?你把外部环境及其利益都考虑到了,使之有了保障,你自己的利益也就得到了保障。佛法讲自利利他,这个自利,不是先考虑自己,而是先考虑他人,只有这样,自己的利益才能保障,要想自利就先利他。

学佛的人不仅应该相信因果,相信命运,更应该相信一切事一切结果都是人为的。如果你不用心去努力、去作为,你想等待,在当今这个时代,任何事情都不是等来的,各行各业都有竞争,很多人都在做,你想在这个领域里出类拔萃靠什么呢?就靠深耕细作。不仅要用心做一件事,而且要持久用心去做。常人能做的,我们也能做,那我们还是常人;常人能够做到的,我们要比他做得还要精、还要好,这样你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人的生命有限,人人具足智慧,但是你不用,过了这个期限,就会衰老、死亡,你不及时发挥智慧的力量更待何时?一个人真正能够做事的时间也就是三十至六十岁之间,你努力也是三十年,不努力也是三十年。你如果努力做事,就会功成名就功德圆满,也不枉来世间一场,也不枉得此宝贵人身。我们凡夫来此娑婆世界,都想为这个世界做点贡献,生而为人,能够让更多的人从我们身上受益,就没有白活一场。

很多人整天说有烦恼,实际上大多烦恼来自于没事干——无事才会生非。如果事情一个接一个,根本就没时间让你胡思乱想,你哪来的烦恼?可是我们每天任凭头脑胡思乱想,也不主动生起正知正念。当你主动生起正念后,就会有正确的行为,有了正确的行为,烦恼自然就生不起来了。我们的头脑,或者说我们的心,每天都需要工作,你不给它树立正确的理念,它自己就会主动找事情,它主动找的就会让你生烦恼,你主动生起正见正念去占领头脑和心灵空间,你就没有烦恼了。烦恼是怎么来的?烦恼就是一些邪知邪见占领了我们的心灵空间,就如同这个会议室,你不把好的家具搬进来,打扫干净,那些虫子、杂物就会进来,心灵的空间也是这样,需要经常打扫。

在座的有谁读过六祖那首“菩提本无树”的悟道偈?偈中说我们人人佛性具足,一切都是清净圆满的,六祖讲的是果,而神秀讲的是因,他说我们心灵的空间需要经常打扫,经常开窗透气,我们要经常看住它,否则烦恼就会生起来。我们的恶习是怎么产生的?就是因为你没有天天看住你的心,没有经常打扫,结果接收到的都是些不好的信息,于是就被这些坏信息转变了。如果我们经常看住自己的行为,看住自己的起心动念,不让那些不好的现象和理念左右我们,时刻保持一个清净、正念的心,你不仅没有烦恼,智慧也会随之慢慢打开。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的每一件事,如果你会善加利用,它都是来成全我们的,让我们的心更细,让我们的心量更大,让我们更有耐心和承受力。如果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每一件事你都回避,或者说置之不理,那么你到任何一个环境里都会碰到同样的人和事。如果你天天回避,你的一生离开了人,离开了事,还剩下什么呢?所谓丰富多彩、圆满的人生,一旦离开了人与事,你又如何去丰富、去圆满你的人生呢?

所谓的功成名就,那也是历尽人事沧桑,不回避、真心面对的结果。我们只有面对它,处理它,才能超越它。人之一生,任何时候都是面对、处理、超越,最后就是成就。可是我们受错误理念的指导,很多人把放下理解为回避、不管,于是任何事都采取回避和放下的态度。古人说放下,是处理完后才放下,不再留于心,不再惦记。事情不处理完就放下是不负责任,你是放不下的,只有处理完了,你才能放下,处理它的最好办法就是面对它。

拥有人身需要具足种种因缘。人是有记忆的,因此做任何一件事都会留下痕迹——你做了好事,会留下好的记忆;做了坏事,会留下坏的记忆。坏事做多了,就对坏事回忆的多,好事做多了,就对好事回忆的多。回忆坏事时,你的心灵就会受到谴责,就会不安,回忆好事时,你的心灵就会平静、喜悦。

每个人闻到佛法的因缘不同,有的人年纪轻轻就闻到了佛法,有的人步入老年才遇佛法。如果你很幸运,你早早的就闻到了佛法,那么在你的一生当中,你都会受益于佛法,佛法包罗万象,会告诉你怎么为人,如何处事,怎样看待社会和这些自然现象。如果你在老年才闻到佛法也不晚,你现在就可以把佛法作为为人处事的理念。学佛不分先后,也不分老少,只要你的悟性好,人家学十年、三十年、五十年,也许你一念间就可以赶上,并非谁学得久,功夫就深。佛法讲究悟性,如果大家不理解这个“悟”,我们就拿记忆做个不恰当的比喻,比如说自己三十年前做的事情,现在都忘掉了,怎么想也想不起来,那么你和过去的信息就是短路状态,但是你一旦想起来,一念之间就可以和三十年前的信息接通了。这个悟和记忆很相似,尽管这个比喻不太恰当,但能说明一个道理——你学佛三十年不开悟,就是你和过去的信息依然未接通。开悟是在一念间达成的,就像电线一接通灯就亮,否则再怎么弄,灯也不会亮。你三十年都没接通是枉自徒劳,人家一分钟就接通了。所以,学佛不是你学得久功德就大,也不是你学的时间短就没功德,或者说就没有功夫。就如同回忆往事、接通电源,你接了三十年,苦思冥想了三十年,我只能说你很辛苦,很用功,很努力,但是做事是要有结果的,没有结果,那只能说很遗憾,很可怜。你有慧根,一念之间就回忆起来了,就接通了。所以在坐的老菩萨们,你们不用着急,一念之间,你就赶上我们这些年轻菩萨了。

老年人学佛有老年人学佛的好处,心态比较稳定,年轻时大家都是为了家庭、为别人而活,大半生都给了丈夫、给了老伴、给了孩子,到了中老年,责任义务都尽得差不多了,孩子也成家立业了,剩余的时间——晚年这一、二十年,你就应该理直气壮地说,这晚年的时间就留给我自己用了!干什么呢?好好地学佛,好好修行,为回家做准备,回到源头,回到佛的国土,与佛同一体。如果到了晚年,你还继续为你的儿孙忙活,那么返回我们源头的时间恐怕就不够了,就没有保障了。孩子已经成家立业,你还抓住不放,你所谓的关心,实际上是在干涉他们的生活,他们也会烦恼。他们听你的吧,又觉得父母的思想落伍了;不听老爹老妈的话吧,传出去,人家说不孝。所以说孩子孝与不孝,往往是父母造成的。你给孩子出的点子太多,孩子要是不听,就是不孝。你不要给孩子提那么多要求,他已成人,怎样生活,如何生存,由他自己来决定,这样孩子在你心中、在外人眼里自然也就孝顺了。

既然我们闻到了佛法,就要从内心深处去改变,要完全地接受佛的思想,用佛的思想来武装自己。只有思想改变了,你才能脱胎换骨;只有转变了思想和心态,我们的整个人生才能改变。凡夫与圣人的区别就在于思想境界、观念和心态的差异。我们说一个人很俗,是不是从他的为人处事上看呢?指导并支配他为人处事的,难道不是他的思想观念吗?假如他的思想观念超凡脱俗,那他的行为所表现出来的,当然不会落俗。为什么我们都崇敬佛?大家知道吗?

答:因为他开悟了。

师:开悟是个什么样子啊?是个什么东西呢?怎么表现呢?佛开悟了和我们有什么关系?我们崇拜他什么呢?人家发财了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呀?我们崇拜一个发财的人干嘛呢?

答:因为他至高无上,无私奉献。

师:这个老菩萨说对了。他思想崇高和我们没关系,他开悟了也和我们没关系,我们是崇拜他的行为,他的行为让社会、让民族、让三界内外的众生都受益了。我们认可一个人首先是认可了他的思想和行为。你说他开悟了和我们有什么关系?一个人发财了和我们有什么关系?一个人的人格崇高和我们有什么关系?他之所以和我们有关系,是因为他做的很多事情和我们有关系,他的行为和我们有关系。如果他的行为不表现出来,他再开悟、再成佛、再有人格魅力,也和我们人类没有关系,只有他做出来了才和我们有关系。

我们追随一个人、推崇一个人、认可一个人,就看他的行为,不是听他口头上讲思想。谁都有思想,谁都会说,但是不去做,不让众生从你这里受益,众生怎么会认可你呢?所以,你想成佛,也要从行为上下手,想要社会认可你,让你的家庭认可你,也要从行为上下手。来到东华寺,想叫万行认可你,也是从行为上下手。你说你有智慧,有思想,人品好,你开悟了,那都是你的东西,和我没关系,和这个单位没关系。钱财揣在你口袋里,和我有什么关系呢?你把钱财拿出来让众生用才和众生有关系,众生才会认可你。所以我曾讲过一个观点,大悲大智大愿,没有大行,前面的三大都是空话,都是唱高调的,只有一个是真家伙——大行。你们说是不是?光耍嘴皮子有什么用呢?一切都建立在大行上:行愿成就第一功德,行愿成就一切。改革开放也不是吹出来的,都是每一届领导实实在在地带领人民群众干出来的,是大行出来的!

很多人喜欢用心说、用心想,但他不用心付诸行动,那都是妄想,说的好听一点是理想。理想也好,妄想也罢,没有行动,不落实又有什么用呢?尽管释迦牟尼佛六年苦行开悟了,他如果没有后来四十九年的行愿,到处奔波,到处游说,到处做大家的思想工作,他怎么能成就无上功德呢?弘扬佛法不就是做思想工作吗?不就是游说吗?不就是与人沟通吗?不就是为人处事吗?是不是啊?与其说你在弘扬佛法,不如说你是为人处事。当我对你的为人处事不认可时,你推销佛法给我,我会接受吗?我为什么接受你的佛法,不接受他的佛法,那是因为我对你的人认可了,我才会接受你的思想——你手中的佛法。

所以说你要推销你的佛法,首先要推销的是你自己。你把自己的人品、人格、能力推销出去了,人家认可你了,才买你的东西。同样一个产品,两个推销员都在推销,为什么我买这个推销员的,不买另一个的呢?因为我首先接受了这个人,我才会买他的产品。所以与其说传播佛法,不如说推销自己,传播自己。只有把自己完善了,成为一个完美的人,人家才会接受你手中拿的这个东西。

为什么我们有时会接受一个坏人及其思想理念?会接受他派给你的某项工作呢?那就是因为他很会推销自己,你先接受了这个坏人,然后你才会接受他的“产品”。有很多好人,拿着好的东西,推销好的思想,为什么不被别人接受呢?因为他自己首先做的不到位,没能把自己推销给你。你明明知道他手里拿的是个好东西,但你看这个人不顺眼,所以就不买这个人的东西,而买另外一个人的同样的产品。所以万事万物都建立在人的基础上,离开了人,你什么都做不起来。所谓的人,就是你的人品、人格、人性。如果这三点你做的不到位,你手里就是拿着黄金给人,人家也不要,还以为你的黄金是糖衣炮弹呢!所以大家做任何事情,首先要完善自己,把自己武装起来。自己的人品过硬,能力过硬,加上你手里又有好产品,哪有推销不出去的道理!

当今社会有一种现象,产品包装得很好,但里面的东西却名不符实,他只能让我们上当一次。好产品不仅里面的内容要好,外面的包装也要好。佛法到了我们手里,佛法就是产品,我们的人品、人格、人性就是包装,我们就是佛法的包装袋子、包装盒。可是现在我们手里拿的产品——佛法,本来是很好的,为什么推销不出去呢?就是你的人品、人格、人性不被对方接受,所以再好的真理人家还是不要。

我们学佛受益之后都会生起慈悲心,都想把佛法传播给我们身边的人,让我们的亲朋好友也都受益,由于我们自身不够完善,手里拿着再好的东西想与人分享,人家还是不要。人生最有意义的事情莫过于为众生服务,即我们所做的事能让众生受益。所谓受益,是指导并引领众生朝好的方向发展,让他的灵魂得到提升,让他活得越来越开心,越来越阳光、越来越洒脱。做任何事情,首先你的身子骨要硬朗,这样你做事才能事半功倍。

就学佛而言,为什么有的人学佛以后变得轻松、自在、开心,而有的人却烦恼不减?因为后者还是在用自己的思想观念学佛。既然你学佛,就要内学佛的思想、境界、心态、观念,外学佛的行为举止,只有内外同时下手,我们才能真正地脱胎换骨,只有把佛的思想学到手,以佛的行为来要求自己,这样才能真正地学好佛。我们是先学佛的人,就应该让后学佛的人、不学佛的人在我们身上看到佛的影子。他不信佛是因为不了解佛,只能先通过了解我们来了解佛。我们是佛的化身、佛的工具、佛的代表。你们想想,我们现在的这个样子,就是佛的化身,就是佛的样子,就是佛的代表,就是佛的工具,你说老佛爷看到我们这样,他是高兴还是不高兴呢?难道老佛爷就是这样的吗?

我们传播的不是佛的思想,是我们个人的观点,在我们身上所体现的,也不是他的形象,而是我们个人的形象。因此,众生不仅不能从我们身上受益,反而由于我们所传播的一些错误的理念和自己的不好的形象,给他们带来了负面的影响。我们闻到佛法,学到佛法,并传播佛法时,我们做的好与坏,对与错,的确代表了老佛爷。所以,事情做得越多,法讲得越多,就越不敢做,不敢讲了,越是用心学佛,越了解佛,再反观自己,就发现自己离佛太远了,自己的心念无法与佛同步,自己的观念和心态也无法与佛相吻合,外在的行为举止也无法达到佛的标准。我们现在只是凭着一股热情,当然也很难得,这个热情还在!既然我们这个热情是有增无减,作为佛的代表、佛的工具,我们就要系统地去阅读,去学习佛的思想。

现代人学佛的确比古人方便多了,也容易多了,古人拜访一个明师都是走路,可能要走好几年,而现在要拜访一个明师,天南海北当天就到了。现在条件好了,闻到佛法的人也多了,成佛的人应该越来越多才是。

刚才讲到我们凡夫的佛性和佛的佛性是一样的,不增不减,那么为什么我们还要苦苦修行呢,我们究竟修什么呢?既然佛性是一样的,本来面目是一样的,或者说灵魂是一样的,那大家还要修什么呢?

答:修无始劫以来的这些臭毛病和坏习气。

答:我们原本的面目被遗忘了,找不回来了。

师:为什么我们遗忘的东西找不回来了呢?

答:遗忘的东西被压得太深了。

师:被什么压得太深了?

答:被一些旧的习气压得太深了,打个比喻,就是灰尘堆积的太厚了——其实是欲望……。

师:大家回答的都非常好!说得非常好!我们的习气太深了、想法太多了、欲望太多了。你想想我们的脑袋,是不是被塞得满满的?谁能十年、二十年,或者说三十年就保持一个理想、一个愿望、一个想法,恐怕这样的人很少。

答:这样的人没有,只有傻子。只有先学傻,才能悟道。

师:不过,当一个人修到某个阶段,从外表看是有点木讷、呆滞,因为修到这个阶段后,头脑比较简单、比较单纯了,外面的杂念进不去,他会处在一种状态里。到了这个阶段,修行才有希望,因为他已经忘我了。如果我们能让自己身上的习气减少一点,我们就会活得轻松一些,就会表现的比较有智慧、比较脱俗。所谓的“俗”,就是你内心装的俗事太多,世俗观念太重,所以你就“俗”。如果你内心充满高尚的理念,一心为了你的家人、你的单位、你的民族,那么你就是一个高雅脱俗的人,一个能代表佛的人。佛处处体现的是无我,无我就是不计个人得失,不考虑个人的利益和荣辱。凡夫做任何事都是先考虑自己的利益,这就是我执,这就是自私,这就叫庸俗。

头脑里装的东西太多、想法太多的人,就是一个四分五裂的人。如果你用单纯心执着于一念不放,就一个想法、一种理念、一个愿望,那么你自然就是一个完整的人。一个四分五裂、力量分散的人,他怎么能有力量做人做事呢?比如说我既当和尚,又想升官发财,还想拥有爱情,那你说我是不是一个四分五裂的人呢?既然我当了和尚,就不再想爱情,也不想升官发财,就想成佛,那你说我是不是一个完整的人?

众:是。

师:我就是一个完整的人,一心只想成佛,所以自身的力量也是全然的。

众:是!您就是一块大磁铁,把我们都吸引过来了。

师:如果我什么都想,我就不是一个整体了。有的人为什么会说:“我没力气,干活累得要死!”,答案就在这里——他不是一个完整的人。还有一种人,壮的像头牛,从来不知疲劳,的确也不会疲劳,因为他是一个全然的、完整的力量,他里面就一个念头、一个想法,或者说就一个欲望:要成佛!升官发财我不感兴趣,也不闻不问,至于说爱情,我更没兴趣听,就一个念头、一桩事,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哪有不成就的?就是不成就,只要能保持一股全然的力量,他的能量场就会很大,因为他的心单纯、单一,或者说很单调,就一根筋,所以他的身体壮的像头牛。而一个四分五裂的人哪来的力气呢?——被成佛的心分一股力量走了,被升官的心分一股力量走了,被发财的心分一股力量走了,他哪里还有力气做事?一件事也成不了!

我时常“孤芳自赏“:十六岁出家一次,三个月就被父母亲找回去。十七岁再次出家,一个月又被父母找回去。十八岁出家,终于一举成功,从湖北跑到南方福建,父母亲不再找了,他们知道即使把我找回去,我还会跑,所以干脆不找了。出家后还是一根筋,傻呼呼的就知道读书,佛学院期间经常被同学骂,说我是个傻子、白痴。当时我心里想,你才是个白痴!因为我知道自己没有什么文化,没有知识,于是我就一门心思读书,别的事一概不感兴趣。对别的事,我不仅耳朵迟钝,头脑迟钝,眼睛也迟钝,我停留在自己的世界里,除了读书,就是思考书里的问题。上完四年佛学院,我就把自己关进山洞,一关就是七年,也是一根筋,就知道闭关,书基本上不读了,只是偶尔遇到一些境界、身体上有些反应不知何因需要找答案时,才翻一翻书,查一下资料,以解心中之疑惑,闭关期间几乎是不看书的。七年闭关结束后,再也不想闭关了,不去考虑它了。

2000年,在当地政府和信徒的大力说服和挽留下,我开始着手恢复东华寺,那年我30岁。十六、七岁出家,之后读书、闭关,我从来没做过事,30岁出来要做事,真不知道如何下手。所以,仅就前期准备工作,我足足用了六年时间,从两千年开始着手办前期手续——规划、设计、勘探、筹集资金,一直到零六年九月,东华寺的复建才正式破土动工,零八年主体工程告一段落,举行了落成庆典。从06年至今,东华寺的工程几乎没有停止过,但都是一些配套工程,只是落成庆典后,由于我累得快趴下了,就停工休息了一年半,接着才又开始陆续兴建养正堂、兜率天、执事楼,最近三年一直都在搞建设,建寺期间我仍然是一根筋,就是一门心思地建寺庙。现在寺庙的建设全面完工了,我又开始一根筋的转到阅读大藏经上,我计划用十年时间在兜率天阅藏。无论做什么,我都是一根筋,因为我给自己的定位就是个笨人,我不敢啥都想,啥都做,我没有能力前后左右上下都兼顾,我只能兼顾一面,所以只能一件事一件事地做,至于十年以后干什么,也许弘扬佛法,也许包个农庄做庄主,都有可能,连我都不知道十年后干什么(众笑)。你们别笑,我说的是真的,我的确没有计划十年后干什么,但是这个十年,我会一根筋地活在当下——阅藏,研究大藏经。一个人如果活在未来的世界里,必然会错过当下,总是回忆过去就意味着你活在过去,落在过去,就会错过当下。你计划未来,渴望未来,你就活在未来。如果你认为自己很有本事,你把力量一分为三,让它均匀地分布、幅射——同时想过去,想现在,想未来,有没有这种人呢?我想,这种人很多,但是他什么都做不好。

只有当你的观念转变了,你才能超越,才能提升,才能转变,才能脱胎换骨。就像我那个侍者,他说“我爷爷很好”,我问:“你爷爷好在哪里?他是对你的家庭好了?还是对单位好了?还是对老百姓好了?还是对国家好了?他说:“他啥也没做,他也没对我们家庭做贡献,也没对单位做贡献,也没对国家做贡献。”我说:“他啥都没做,你怎么说你爷爷很好呢?”他说:“反正我爷爷在我们心目当中、在我们世俗的观念当中,一个人不做坏事就是好人。”我说:“废话,人本来就不应该做坏事,不做坏事是我们的天职,是我们本性,是我们应该做的”。难道一个人不做坏事就是好人吗?好人是因为做了很多好事才是好人,坏人也是因为做了很多坏事才是坏人,是不是这样啊?你从来没做过坏事,我凭什么说你是个坏人;你从来没做过好事,我又怎么能说你是个好人呢。他说他爷爷是好人,我说你爷爷做了哪些好事,是不是给生产队干活不要工分了、不要粮食,不要钱财了?他说没有。我说是不是你爷爷不吃饭,都给你们吃了?他说也没有。我说是不是你爷爷为了挽救国家的损失奋不顾身,流血流汗了?他说也没有。我说你爷爷从来一件好事都没做过,怎么能说他是个好人呢?他说那我爷爷是个什么人?我说,只能说你爷爷是个人,不能说他是好人,也不能说他是坏人,是个普普通通的人

他说:“怎么我过去所有的观念到你这里就都被推翻了,都被否认了?令我百思不得其解。”我说这就是你的观念和理念出了问题。你说万行坏,万行坏在哪里?他从来没做过一件坏事,你怎么能说万行坏呢?你说万行好,万行一件好事也没做过,你又怎么能说他好呢?所以,如果你们想做好人,就先做好事,如果没有好事这个载体衬托你,想当好人是不可能的。你说你能干,也得把事情做好了摆在这里才算数。如果东华寺你建了三、五十年还没建好,你说你能干,傻瓜才会相信。因此,给一个人定性全看他的行为。

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叫器世间,器表示工具,也是物质的意思。既然此娑婆世界是由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组成,那么评论一个人,给一个人定性,也要通过他做出的事情——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来定性。什么时候你修行好了,通过禅定到达色界、无色界的时空里(四维、五维、六维空间),那个地方评论一个人,评价一件事,就是根据起心动念来下结论,来给人定性。他不需要看你的行为结果,只看你的起心动念,因为在五维、六维空间里,即无色界的空间里,你只要动个念头,就会转变成一种力量,就我们的肉眼而论,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果你能通过禅定上升到五维、六维、七维空间里,用灵眼就看得到,这个力量也是一种物质,可以转移,可以给予,可以拿来,也可以送出去。你再继续修行,就会和整体融为一体——我就是你,你就是我,万事万物、我们大家都是一体的。真的就如佛所说:“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在圣位上没有增加,在凡位上也没有减少,不来,也不去。只要回到我们的源头,就是不增不减。你要是越往下走,分别心就越重,越往下走,就意味着往外走,往外走就是四分五裂。只有往内走,才会越来越单一,单一到最后就只是一个整体,一个全然的力量。大家都回到这个整体的力量上后,我们就像这个大堂里的几百个灯泡,都连接到一根主线上,不管有多少条分线,用的都是同一个电源。所以我们回到源头,就意味着融为一体了,只有往外分裂时才会千差万别,才会产生无数个个体,往内走就只有一个整体。

修行就是要暂停我们的头脑,改变头脑以往的观念,把它们都删除掉,把佛的理念输入进来,用佛的思想武装我们的头脑和我们的心。佛法今生能够让我们闻到,退一万步来讲,你就是不成佛,成个菩萨应该可以吧!菩萨成不了,成个罗汉应该没问题吧!有没有这个信心呢?

众:有。

师:哎呀!好得很!(众笑)。反正我是要成佛的!因为不仅我自己想了脱生死,等我成佛了,我还想度众生,所以我必须成佛。至于说来世成佛,我没有兴趣,来世是否还能闻到佛法、得到人身,是没有保障的。我从来不把希望寄托在来生,就这一世!如果你还把希望寄托在来生,我敢肯定,来生你也不会成就,因为你是一个凡事寄托在明天的人,你把所有的事情都推到明天、明天……一旦你学佛,也会把成佛的愿望推到来世、来来世。由于你是这种把所有的事情都放在明天的人,所以到了明天你也不会有成就,也不会有收获的,来世到了,你还会把愿望推到来世。一个在世间法上功成名就的人,绝不会把他的理想推到明天,今天的必须在今天实现,到了明天,还有明天的事要完成。只有持这种理念学佛,你今生、乃至今天才会成就。

下面我把大家写的问题解答一下。有人问,具备什么条件,上师带领我们修行三年才能开悟成佛?

刚才说过,成佛不能用时间来衡量,你的心念转变了,你过去的记忆唤醒了,就是佛经说的“十地顿超,不历僧祇”。何谓不历僧劫?佛教里讲,成佛要经过三大阿僧祗劫。你的思想观念转变了,你过去的记忆唤醒了,就如同电接通了,灯一开,黑暗了千年、万年的屋子霎那间就亮了,黑暗即刻便消失了,开悟就是这样的。你没有找到开关,你就是找三大阿僧祗劫,屋子里还是黑的,如果你找到开关一按,叭哒一声灯亮了,三大阿僧祗劫的黑暗瞬间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哪里还要经过一步功开悟、二步功开悟,三步、四步最后才究竟开悟啊。开悟不是这样的,开悟是一开彻底开,一悟究竟悟,没有次第,没有阶梯。如果有人说开悟是今天开一点,明天开一点,那都是外行,就像开灯,难道还要今天开一点、明天开一点的吗?

问:不是说开三千小悟才有一次大悟吗?大悟还要三回吗?

师:那是理论,是思想观点,是心态转变的过程,今天我的心态转变一点,明天转变一点,那是指概念上的开悟。概念上的开悟是有时间、分步骤的。而功夫上的开悟——明心见性的开悟,就如同开灯,一开永开,一悟永悟。而思想上、理论上的悟,即是明白的开悟、文字的开悟,也称之为知见开悟,它是有区别、有台阶、有步骤的。而功夫上的开悟就如同灯泡,打开就打开了,打不开,那就慢慢地熬吧——在黑暗的屋子里找开关,永远找,直到找到开关。所以我说你们老菩萨和我一模一样,我们现在是一个等级,你们不要认为自己老了,时间不够了,这些都不存在!我找了三十年,也才找到了开头(屋子),你找三天,也许比我还先找到开关,你先找到开关,我也沾个光。我们心灵这个按钮,找到了,当下一按,霎那间就亮了,找不到,慢慢找,不要着急,没关系。

我们现在有佛经,生在太平年代,可以随时拜访明师,这个开关我们随时可以找到,所以说我们今生当下成佛,是绝对有把握、有希望的。今生要想有希望开悟成佛,平时我们就要尽力做一些利益众生的事情,让众生受益得越多,我们的善缘就越多,我们的功德、资粮、福报就越多。何为福报,什么叫资粮?福报资粮是哪来的呢?就是我们平时行善行出来的。就像我那个徒弟说他爷爷很好,被我一问,他说他爷爷从来没做过好事。我说既然如此,他肯定不是个好人,他就没有大福报,没有资粮。他如果做了很多好事,他才是个好人,才能累积很多的福报和资粮,将来他做事时,就会有很多善缘,有很多贵人来帮助他。那么他学佛的时候,就会有很多护法神拥护他,为他护法。为什么有人做生意,随便就赚到钱了,发财了,而我们做生意反而还赔钱呢?就是我们的福报、资粮不够,没有护法,缺乏善缘。人家碰到都是善缘,我们碰到的都是恶缘。佛教讲未成佛,先结众生缘。你拿什么结众生缘呢?我们现在闻到的佛法,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你就拿佛法和众生广结善缘。佛法能引导你的灵魂和思想往上走,使你生生世世不会偏离前方的那盏灯塔,生生世世你会闻到正法,会跟随明师,会追随佛陀,不会落入迷途。你能做这样的工作才是最大的功德,最大的福报,这样你才是修到了,做到了。佛法是真理,令众生受益最大的莫过于让他在真理上受益。给他一点钱财,他会花光,给他真理等于给他智慧,给他了一个工具,他手里有了这个工具,他要赚钱就能赚到钱,要赚官也能赚到官,他要“赚”佛还能“赚”到佛,是不是呢。在世间做任何事我们都在赚,你锻炼身体也是为了赚个健康,所以,我们既然想赚(笑)那就来赚个大的,是不是啊?

问:说有人找师父看病,我怎么理解师父?

师:既然人家信任我们这些出家人,找到我们,无论我们会不会做,还是能做到多少,我们都会尽力而为。因为我们深知,离开了众生,离开了人,你什么都不会有。你的功德、你的智慧、你的福报都是建立在人的基础上,包括你想在世间法上有所成就,你想升官发财,也不能离开人。脱离了人,别说你当不了官,发不了财,就是当了官,发了财,手下没有兵,没有人让你服务,当官又有什么意义,手里的钱又有什么价值呢?只有为众生服务,你的存在才有价值,才有意义。所以,人家找到我们了,尽管我们不会看病,但我们会用心力,会在内心为他黙黙祈祷,静静观想——观想宇宙的能量飞到他的身上,观想佛光降到他的身上加持他了,让他更健康,更有智慧。这是一种观想的力量。你越单纯、越单一、越专注,你观想的力量就越大。比如人家拿个佛珠来让我们开光,我们会捂在手里观想佛的能量全部过来,到了这个佛珠上,从此他的这个佛珠就会有佛的信息和能量。

过去的圣人开光,只要动个念头,宇宙的能量马上就附在木头佛像、石头佛像上,它就不再是个简单的东西了,它就被赋予了灵性和生命力。开光就是把宇宙的大灵和信息通过观想接通过来,附在木头佛像上,他就“活”了。只有真正能和宇宙大力量接通的人,才能把宇宙的能量拿过来,放在这个佛像上。而现在有好多人开光,他连基本的程序都糊里糊涂的,更别说观想的力量了。懂一点的行家还知道要观想,能否把宇宙的力量观想过来,要会观想才行。过去的祖师爷开光,他动个念头就把宇宙的力量拿过来了,这才是真开光、真灌顶。现在的人功夫达不到了,只能把程序变得越来越复杂,时间越来越久,这种开光,时间再长也没用。开光就像开关,你找到了开关,开光就一秒钟,找不到开关,开光三十年都没用,所以说开光和找开关的道理是一样的。你们来到东华寺,我也观想给你们开光,至于能不能开到光,我想和你们结善缘,我黙黙地观想宇宙的大力量——佛光降临到你们身上,让你们健康长寿,能够早一天与佛同一体(众掌声),这也叫广结善缘。

我们在座的都是佛子了,如果我们碰到一个顽固的众生,他不学佛,甚至和你对抗,你怎么办呢?你就不要和他的头脑理论,不要当面和他辩论想击败他,头脑是说服不了头脑的。所以你们出去弘法,当别人不接受你这个人,不接受你的思想观点时,你不要烦恼,不要生气,你还要赞叹他。之后,你转个身背对着他,或者晚上回到家里,你从内心用灵魂跟他说话,你夸奖他,你赞叹他,你说我手里拿着佛的书,这是好东西啊!你咋不接受呢?你就看一看嘛,过两天,他真的要找你要书了,这是一个很好的沟通方法。

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系统,一个是头脑,即肉身系统。还有一个是灵魂系统,佛教不说灵魂,说本来面目,说自性或者佛性。为了让世俗人懂,我就用世俗的专用名词。如果当你和对方的头脑系统不能沟通时,你就不要和他沟通了,你就打坐,用你的本来面目和他的本来面目沟通,用你的佛性和他的佛性沟通,因为你、我、大家的佛性都是一体的,很容易沟通。当我们用佛性在私下、背后沟通了,明天你再和他的头脑系统沟通时就容易多了。所以回到家里,吵架时,千万不要吵了。他要和你吵,你就赞叹他,你就说你爱他,然后私下里,你想叫他做什么,你就在打坐的时候告诉他——你给我洗衣服、做饭吧。他明天真的会给你做饭、洗衣服。头脑固执得很,所以你就不要和他的头脑沟通,因为只有开悟的人才能把两个极端合而为一、变成一个整体——你和我的头脑沟通就是和我的灵体沟通,和我的灵体沟通也是和我的头脑沟通,他已经不再是两个系统,而是一个系统——一个全然的力量。所以,无论信徒找到我们出家人求什么,我们做不到,就用心为他祷告、为他祈福、和他结善缘,一旦和他结了善缘,再见面时,他就很容易接受我们,无论我们说什么,他很容易就相信了,就会去做,一做他就受益了。

下面这个问题是:六祖坛经里讲,六祖到五祖那里求法,拿到衣砵后就跑了,五祖的好多弟子都在追杀六祖。佛门里怎么也会这样呢?难道佛门里野心还这么大?都想拿衣钵当六祖吗?六祖慧能已经开悟了,干嘛还要去争夺这个衣钵呢?

佛门里是有这种情况,但它仅限于没有开悟的人会这样,开悟的佛弟子就不会为争夺衣钵打打杀杀了。学佛的人没有开悟,就会拉帮结派。开悟的人,我肚子吃饱了,我还要叫你印证,叫你证明我肚子吃饱了吗?你怎么能证明我吃饱了?同样,我肚子饿,你怎么证明我肚子饿呢?只有我自己知道吃饱没有。所以说,凡是去追杀六祖,夺衣钵的人,都是没有开悟的人。开悟的人已经回到整体里,他的心灵已经饱和,不再向外追求,他怎么还会去夺衣钵呢?

所以,看我们的行为,就知道我们内在的境界有多高,就知道我们证果证到哪个层次了。如果你一心想着弘扬佛法、普度众生,那你当下就是菩萨,你心中只有众生,你就是菩萨。佛门里说,存菩萨心,做菩萨做的事,你就是菩萨。如果你不存佛菩萨的心,你也不做佛菩萨做的工作,你就是凡夫,即使你有了神通,开悟了,那也是魔!佛和魔,他们的力量是一样的。你不要小看魔,魔也是到达一定境界才是魔,佛也是到达这个层次才是佛啊。他们俩个都可以挑起100斤,只不过一个是光做好事,我们说他是佛,另一个是光做坏事,我们就说他是魔。所以佛和魔是一个境界、一个层次(能量级),很难区别他们谁高谁低,他们同时都拥有了全然的力量,都和整体融为一体了。只是因地上,无量劫以前,发心不正而导致佛魔有别:魔获得了宇宙的大力量后就去损害众生;悉达多获得宇宙的大力量后是利益众生。悉达多在无量劫前,在因地发了愿——我得到全然的力量后,我要普度众生,让众生从我这儿受益。而魔在因地上发愿时说——我获得宇宙的力量,我就要当皇帝,我就要升官发财,我要摧毁这个地球,破坏这个宇宙。所以,当这个魔果然获得了宇宙的大力量后,他就会破坏这个宇宙。而佛要保护宇宙,保护众生,所以才引起了佛魔大战。只有等这个魔什么时候从他的灵魂里把这段不好的记忆,即因地上发的愿播放光了,释放掉了,他也会回到佛位上来,他也会弃魔从佛。他必须把这个阶段的信息播放掉,播放光了他就好了。比如说我们身边就有一种人,总喜欢打打杀杀,可是到了某个年龄段,他就不再打打杀杀,而是弃恶从善了。所以他必须通过打打杀杀把他过去某一世储存的信息释放掉,佛教称之为种子现形,即种子曝发。

如何消业障?你让这个种子现形、爆发,业障就消了。你不让种子现形,不让它爆发,封在密封罐里,埋在土里,它是消不掉的。消业障,先让业障爆发,让它现形,业障现形了,爆发了,才消掉了。所以有些人生病,开悟的人会说:“他不是在生病,是在消业障。”外行会说,明明这个人在生病,干嘛说人家在消业障。没错,开悟的人看到他生病的确是在消业障,因为他看到的是生病的本质,而你们看到的是他在生病的现象。实际上,他生病就是在把他过去的信息消掉,就像手机消磁一样,这就是消业障。你要消业障就要让业障现形,业障不现形怎么消呢?但是你如果碰到了开悟的明师,他就有力量把你的业障在梦中消掉,不让它发生在你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问:请问师父,请您解释一下金刚经里破四相。

师:金刚经中讲的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这四相你只管一相,前面的三相不管自破。之所以有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是因为你还有我执、我相。如果无我了,哪来的人者相、寿者相、众生相呢?先无我就是金刚经讲的如何破四相。任何人,无论他是做世间之事还是出世间的事,要想成就,必须忘我,无我,否则,你做的事情要么做不成,要么即便做成了,你也很俗!因为你是为自己在做,不是为众生而做,所以你很俗。世间和出世间的事业之所以获得成功,都是因为建立在无我的基础上。一个人,如果没有我执、没有私心地做事,他的护法自然就多,拥护的人也多,善缘就多,成功的机率就高,或者说肯定会成功。你是为众生做的,众生怎么会阻拦你呢?学佛首先要学无我。

众:师父,金刚经里前几句总说的四句偈,究竟指哪四句?

师:四句偈是:“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关于四句偈在佛教里是有争论的,还有人说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还有说“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也是四句偈,所以金刚经里佛究竟指的是哪四句,祖师们众说纷纭,有的说是这一句,有的说是那这一句,实际上不管这三句的哪一句,都是金刚经的核心。在这里,万行和尚又加了一句——“善护念”,就不是四句了,而变成五句了。我个人认为,金刚经的核心就是“善护念”三个字。“善护念”就是时刻护住自己的身口意,护住自己的念头,如果你不能时时刻刻提起觉照,看住自己的念头,护住自己的身口意,你学什么都学不好,做什么都做不成。一个功成名就的人,一个能把握住自己的人,就是一个时时刻刻都能看住自己的起心动念,并能善护自己的行为举止的人,这种人就是值得信赖的人。所以我说金刚经的核心,应该是“善护念”三个字,而且我个人也是得益于“善护念”三个字,时刻看住自己的起心动念和行为举止。

问:感恩上师,佛法如灯塔,做善事如航行,渐修渐行,这是很关键的。看您的三次闭关纪实,上面谈到接收频道、密码,还有接收的设备与装置,这个接收密码需不需要明师指点?我们每个人在修行过程中,就像摸开关,做善事是需要我们去摸索,去积累。但是找开关的过程,是否需要师父指点?

师:非常需要!为何说遇不到明师就很难把佛法修正确,或者说很难成就。何谓明师?明师是过来人,是曾经按过开关的人。所以在修行佛法的路上,成就不是你想像的,也不是你的悟性好就可以成就的。悟性好是当你到了某个阶段,你一想就对,如果你低于这个阶段,你一想就错,悟到的也都是邪知邪见。只有到了那个层次,你悟到的才都是正知正见。所以,想像与悟到必须达到一定层次,你才能够想像,才可以悟道,若低于这个层次,你想的、悟的,全是偏离方向的。明师就是从这个层次把你送到那个层次的人,而后你就再也用不上明师了,就得独自完成了,明师只能送你到此。佛门讲的“无师智”就是指从这个层次到那个层次后就不需要老师了,因为你自己的智慧打开了,证到无师智了。一旦证得无师智,你就自修、自悟、自证、自圆满了,但是要达到这个层次全靠老师带你,就如同幼儿园启蒙离不开老师一样,而当你到了某个年级之后,你就可以自学成才了。明师是非常必要的,包括释迦牟尼佛,之前他也拜了很多明师,即当时印度很有代表性的几大教派,佛门里称六师外道。外道是指不究竟之道,这个外道不是我们说的青面獠牙、吐着大舌,这不是外道,这叫魔道。外道是指偏离了主道的教派。外道并非教人做坏事,有很多外道教人做好事、与人为善,也劝人做功德,修福报,只是就了脱生死而言,它偏离了方向,走得不够正确,不够圆满。

金刚经讲,一切贤圣,如果和无为法(究竟法)相比,他们都不究竟、不圆满,都有差别。如果不和究竟法比,可以说他们也是圆满的。所以说,和究竟法比,“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如果不拿无为法比,就没有差别。比方说我们在坐的,可以说都发财了,但要看和谁比,和比尔盖茨比我们都是穷光蛋,和乞丐比我们都发财了。每个月都有几千块钱的收入,能够养家糊口,还有房子住,有个小车开,那不都是发财了吗?所以说和穷人比我们都发财了,和富人比咱们还都是穷人。因此,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你这样理解就不会错。不见到佛,你不知道你不圆满,只有见到佛,你才知道,哎哟!我不圆满!

问:我们在家修行,还要上班,我一直很羡慕您闭关的过程和修行的层次。那我们可不可以效仿?用闭关方式在家修行?

师:完全可以。

问:在家修行要注意哪些事情。

师:我一直主张,我的弟子——跟我学佛的人,在家里学佛,每天最低不能少于一个小时的禅坐,最好保持两个小时,就像烧水,你每天两个小时打坐就能保持锅里的水不会凉,如果少于一个小时,刚烧热,不烧了,又凉了,你明天还得从凉烧到热。如果你天天保持两个小时,锅里的水永远不会凉,这个道就永远不会间断,而低于一个小时,这个道就断掉了,刚接上又断了,刚接上,又断了(我们的心链又断掉了),实在不能保持两个小时静坐,就一个小时。你诵经也好、打坐也好、持咒、冥想都好,都是为了对治我们的散乱心,你只要是坐禅,那一刻你的心念与道是接通的。一天24个小时,你坐两个小时,这两个小时你就在道中,还有22个小时不在道中,但是由于你每天能够坚持两个小时的静坐,就可以保持锅里的水不凉,你天天坐,就会离道越来越近。

问:我们在禅坐的过程中能不能出现您闭关时出现的那种状态?我们在家,很难把握和控制这种状态,比如说身体的不适。我们怎么样能够顺利地度过这种现象。比如说我们上班,我今天坐的身体都不行了,都工作不了了,怎么能不影响工作呢?

师:坐禅修道不会影响工作,我一贯主张在工作中修行,在修行中工作,借事炼心,借人检心。一个修行人离开了人,放弃了工作,把自己关起来,固然修行到了某个阶段需要这样,但不是整个修行过程都这样。闭关——回避人、回避事,只是阶段性的。如果是说修行100步为圆满的话,那么回避人,回避事,完全把自己封闭起来,它只是99步修行方法中的一步,闭关只占了一步,还有99步是通过其他的多种形式达成的。比如说,出去和人吵架也是一种修炼,锻炼自己的心态,人家挖苦我们正好看我们的承受力,我就经常挖苦身边的徒弟们。在我身边我不挖苦他,他出去以后别人会挖苦他,我比别人的力量大,我用100斤的力量挖苦他,他能够承受,到了外面,别人80斤的力量挖苦他,他肯定无所谓了,就像挠痒痒一样,是不是呀!(笑)所以,在我身边的弟子,我经常跟他们开玩笑说,我的“酷刑”你都能受得了,在外面那都是挠痒痒了(笑)!

释万行2013.04.22


{返回 万行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法门不是道
下一篇:利益众生才是正道 记得上次有一堂课我向大家提问,请想成佛的和想成人的举手,结果是想成人的举手的比较多,想成佛的不多。为什么我们学佛的人不敢成佛呢?学佛的目的不就是为了成佛吗?人做得再好,最终还是人。即使你是一个最好的人,如果不发愿,不发成佛
 降伏其心 二 万物皆是同一体
 降伏其心 三 师承与法脉
 德不配位
 法门不是道
 降伏其心 一 自序
 降伏其心 三 佛法的起落处
 “心动不如行动”在宗教中如何运用?
 精气神与化身的关系
 行动才有说服力
 心中月 下 论明师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圣者言教 第十八课(二十四)课后嘱咐[栏目:圣者言教]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十一划之二[栏目: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在他人身上发现错误时的正确思维[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4年]
 生命 生活 生死[栏目:普寿寺僧众园地·修学体会]
 (三)祥瑞[栏目:禅学的黄金时代]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