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看见轮回过患,行为更有智慧
 
{返回 关于这颗心·阿姜查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85
看见轮回过患,行为更有智慧

  因此,修行已久且熟练的老师,在言行上可能会显得没有什么作为,但他守护自己的心,他是安定的。看见其外在的表现,你可能会想模仿,畅所欲言,不过那是不同的,你们并非在同一个水准上,而是来自不同的地方。虽然阿姜可能只是坐在那里,但他并非漫不经心,他与事物同在,但不为所惑。

  我们看不到这点,因此不能只根据外在现象做判断。当我们说话或行动时,内心也随之起伏,而有修行的人做事或说话是一回事,他们的内心状态则不同,因为它安住在法与律上。

  例如,有时阿姜可能会对弟子很严厉,说的话听起来粗俗而随便,行为也很粗鲁。但我们只能看到他身、口的行为,而看不到他安住在法与律上的心。信守佛陀的教导:"不放逸是无死之道,放逸则是死亡之道。"(《法句经》)深思这句话,别人怎么做都不重要,只要不放逸。

  想想经上所说:"比丘是乞士。"若只从外表如此定义比丘,我们的修行形式就会很粗糙。若了解佛陀定义的比丘是"看见轮回过患的人",就会深刻许多。

  看见轮回过患的人,就是看见过失与世间苦难的人。这世间有这么多过患,但大多数人都未看见,只看见欢笑与快乐。什么是轮回?轮回之苦是势不可挡的,令人难以忍受。快乐也是轮回。若未看见轮回的过患,当有快乐时,我们便执著它而忘记痛苦。我们对它毫无所知,犹如小孩不知火的危险。

  若我们如此了解佛法的修行--"比丘是看见轮回过患的人",将这教法牢牢地根植于生命中,则无论行、住、坐、卧或身在何处,都能厌离。我们将能反省自己,且不放逸,即使轻松地坐着也有相同的感觉。无论做什么,都看见这个过患,因此我们是处于一种非常不同的状态。这样修行,即称为看见轮回过患的人。

  一个看见轮回过患的人,既活在轮回中,也不活在其中。换句话说,他们既了解世俗概念,也了解它们的胜义。这种人无论说的、做的或想的事,都和普通人不同,他们的行为更有智慧。

  所以我才说:"是迎头赶上,而非模仿。"愚蠢的人会抓住每样东西,你千万不能那样做!别忘记自己。


{返回 关于这颗心·阿姜查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当老师去世,弟子就各自四散
下一篇:修行在于心,而不是外表
 修行在于心,而不是外表
 不肯断恶,永远求不到功德
 跟着心走,永远不能领悟法
 教法最重要的元素就是正见与戒
 上座部的传承
 阿姜查强调修行的实用性
 每件事物皆可用来修行
 修行的果报将会生起
 保持离欲心,正确地了解戒律
 修行的成果完全取决于自己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杂阿含经卷第十三(三三七)[栏目:杂阿含经]
 就需要这样的劲头[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2年]
 药师佛琉璃光明照我身[栏目:药师佛感应录]
 由自心起观照破痴业[栏目:药师山·紫虚居士]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一三一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二 1 佛菩萨为何具有庄严相[栏目:宽见法师]
 How many types of meditation are there?[栏目:Good Questions, Good Answers on Buddhism]
 《入菩萨行论》讲记(二十三)[栏目:入菩萨行论讲记·达真堪布]
 观想出来的金刚萨垛为什么有能力帮众生消业?[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我们有六大烦恼[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六]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