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对于平时世间生活就很幸福的人而言,如何令其生起出离心?
 
{返回 柯日密咒洲·佛法答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95

问:顶礼仁波切!我觉得对于一个不幸的人来说,在遇到灾难时往往更容易生起出离心,而对于平时世间生活就很幸福的人而言,对解脱反而就没有什么兴趣。因此我想请教仁波切,在与他们交流之时,是否能以简短的话语就概括出解脱的殊胜之处,让他们听闻之后就能生起对因果的畏惧心或者是触发他们的善心,不用长篇大论,都能去追求解脱,这一点如何才能做到?

答:你问的这个问题,我想也是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在印度传讲佛法时候的希望。世尊传讲佛法就是希望所有人都能遵从释尊的教言,得到更多的快乐,但是当时信仰佛教的又有多少呢?我们从历史记载当中也可以了解到,这样的人并不多。因为信仰佛教本身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们时时都在讲解人身难得,若要是人人都能信仰佛教,并且在听闻一两句教言之后就能改变自己的心态,那么人身也就不难得了,因为信仰佛教太容易了,是吗?

但要记住,想要得到暇满人身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能对佛法生起信心者,往昔是一个持戒的人。无论是三皈依戒、小乘别解脱戒还是大乘菩萨戒乃至密宗的誓言,他都能清净地守持。第二、前世已经行持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六度波罗蜜,第三、宿世发愿能在未来的时候获得十八种珍宝人身。如果不具备这三个因,今生是很难获得十八珍宝之人身的。

当然我们内心都希望世上所有人都能信仰佛教,能消尽自己的烦恼获,都能成办解脱,获得快乐。但实际当中,有时候可能目光短浅的人,只能看见眼前的景象,只要物质条件稍微丰盛一些,就觉得自己已经很快乐了。因为他的眼光好像近视眼一样,只能看得到这么远,再远一点就看不见了。这时候想要改变他的心态,可能要具备多方面的条件。因此,这时候可以为他多讲解一些轮回过患等理趣。

但我想,恐怕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听得进去这些道理。即便它是真理,但是在有些人面前,他可能就不觉得是真理,如果人人都能接受这些见解的话,我相信世上没有一个不信仰佛教的人。

佛教诞生于亚洲,往昔由于通讯不发达缘故,西方有谁知道什么叫做佛教吗?近代的时候,爱因斯坦曾经在他的论文当中赞扬过佛教,认为佛教是很珠胜的。但即便是大家都认为爱因期坦的大脑是非常历害,也敬佩爱因期坦,但爱因期坦说出来的这些话,所有人都相信吗?不,当然不是所有人都会相信。原因是什么?信仰佛教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到的事情,需要具备多方面的因缘。


{返回 柯日密咒洲·佛法答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如何运用不同的方便去调伏不同的烦恼,善巧运用非常重要
下一篇:感受苦果的时候,还会产生很多痛苦以及痛苦之因...恶业如何才能消尽?
 能观的意识和能感知的意识是不是两个意识?
 什么是强制往生法?没见过上师的人是否可以修?
 有的人觉得只能依止一位上师,内心有时会排斥听闻其他具德上师的教言,这样..
 为什么三宝是我们皈依的唯一对境?
 吃素持戒对修法有什么益处?
 初步修行有相止时,眼前观想上师的法相总是不断变化,此时是否应该重新观想..
 请于实修中体会持风的正确方法?
 打坐期间,腿疼,怎么办?
 何谓具德上师?
 “将所修善法之一切功德回向三界六趣一切众生”是否即为圆满回向?作为次第..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密勒日巴尊者道歌──《六种问》[栏目:创古仁波切]
 皈依三宝求解脱[栏目:传喜法师]
 看《米勒日巴尊者》后有感(胜行)[栏目:福建佛学院·学僧园地]
 比丘尼传 3 宋 南永安寺慧琼尼[栏目:比丘尼传·白话文]
 女人外遇[栏目:叮咛·圣严法师谈天下事]
 六度[栏目: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
 去贪则清凉[栏目:慧律法师]
 禅与绘画艺术[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大音希声 一、元音老人书信 答肖建仁居士[栏目:大音希声]
 大音希声 二、徐恒志老人书信 答永城李智田居士[栏目:大音希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