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对于平时世间生活就很幸福的人而言,如何令其生起出离心?
 
{返回 柯日密咒洲·佛法答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06

问:顶礼仁波切!我觉得对于一个不幸的人来说,在遇到灾难时往往更容易生起出离心,而对于平时世间生活就很幸福的人而言,对解脱反而就没有什么兴趣。因此我想请教仁波切,在与他们交流之时,是否能以简短的话语就概括出解脱的殊胜之处,让他们听闻之后就能生起对因果的畏惧心或者是触发他们的善心,不用长篇大论,都能去追求解脱,这一点如何才能做到?

答:你问的这个问题,我想也是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在印度传讲佛法时候的希望。世尊传讲佛法就是希望所有人都能遵从释尊的教言,得到更多的快乐,但是当时信仰佛教的又有多少呢?我们从历史记载当中也可以了解到,这样的人并不多。因为信仰佛教本身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们时时都在讲解人身难得,若要是人人都能信仰佛教,并且在听闻一两句教言之后就能改变自己的心态,那么人身也就不难得了,因为信仰佛教太容易了,是吗?

但要记住,想要得到暇满人身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能对佛法生起信心者,往昔是一个持戒的人。无论是三皈依戒、小乘别解脱戒还是大乘菩萨戒乃至密宗的誓言,他都能清净地守持。第二、前世已经行持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六度波罗蜜,第三、宿世发愿能在未来的时候获得十八种珍宝人身。如果不具备这三个因,今生是很难获得十八珍宝之人身的。

当然我们内心都希望世上所有人都能信仰佛教,能消尽自己的烦恼获,都能成办解脱,获得快乐。但实际当中,有时候可能目光短浅的人,只能看见眼前的景象,只要物质条件稍微丰盛一些,就觉得自己已经很快乐了。因为他的眼光好像近视眼一样,只能看得到这么远,再远一点就看不见了。这时候想要改变他的心态,可能要具备多方面的条件。因此,这时候可以为他多讲解一些轮回过患等理趣。

但我想,恐怕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听得进去这些道理。即便它是真理,但是在有些人面前,他可能就不觉得是真理,如果人人都能接受这些见解的话,我相信世上没有一个不信仰佛教的人。

佛教诞生于亚洲,往昔由于通讯不发达缘故,西方有谁知道什么叫做佛教吗?近代的时候,爱因斯坦曾经在他的论文当中赞扬过佛教,认为佛教是很珠胜的。但即便是大家都认为爱因期坦的大脑是非常历害,也敬佩爱因期坦,但爱因期坦说出来的这些话,所有人都相信吗?不,当然不是所有人都会相信。原因是什么?信仰佛教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到的事情,需要具备多方面的因缘。


{返回 柯日密咒洲·佛法答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如何运用不同的方便去调伏不同的烦恼,善巧运用非常重要
下一篇:感受苦果的时候,还会产生很多痛苦以及痛苦之因...恶业如何才能消尽?
 如何护持这种轻松愉快的状态?
 依止恶知识的过患是什么?
 回向分为几种?各具备何种功德?
 初步修行有相止时,眼前观想上师的法相总是不断变化,此时是否应该重新观想..
 每次在念诵结合观想皈依境时,总是观想不起来...
 每天观修四厌离法,必须逐一观修吗?
 关于念诵莲师心咒——莲师心咒的意义
 初步修行昏沉严重,该如何调整?
 有时候我的脾气很大,请问这是否是前世带来?能彻底改掉吗?
 我一直没有孩子,如何能生一个孩子?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针对现代生活解释的五戒[栏目:一行禅师]
 杂宝藏经白话 刖手足人感佛恩而得生天缘第八十四[栏目:杂宝藏经白话]
 玄奘精神 第22节:第四章 将倔进行到底(1)[栏目:玄奘精神]
 欲学佛修持者应知净土法门宗旨[栏目:普陀遗珍·印光大师开示精编]
 品味孤独(演仁)[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唯识三字经释论 四、唯识三字经讲录(十四)历史及结论[栏目:唯识三字经释论]
 平等的心态,平等的恭敬[栏目:达真堪布]
 无门直指 第五十二节 知之一字众妙之门[栏目:程叔彪居士]
 做人的佛法 学会宽容,收获一生[栏目:做人的佛法]
 痱子水与洗面奶[栏目:戒嗔的白粥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