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入菩萨行论·善解义海 第八章 静虑品(下)
 
{返回 入菩萨行论·善解义海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859

癸三、结论,有二:

子一、正行,子二、断诤。


子一、正行

    苦故应弃除,何须作决定?何故遮诸苦?谓毋须此诤。

    若遮一切遮,否则如有情。

既称“痛苦”,则他人之痛苦亦应弃除,类此遮除己之苦,不遮除他人苦之抉择,又何以决定?欲遮除自身之痛苦者,明知无“痛苦与痛苦者”,何故遮除诸痛苦?乃毋须诤论。倘若遮除己之苦,则亦应遮除一切有情之苦,以此理比测,若不遮除他人之苦,则己之苦亦应如其它有情不作遮除。上述说法亦通用于“安乐”。


子二、断诤

    慈悲引众苦,何故勤生慈?若思众生苦,云何生诸苦?

    若一己之苦,能除他众苦,具慈而受苦,为利自他故。

    庄严妙花月,虽知王害心,不除自痛苦,止尽诸痛苦。

若谓:我以慈悲力排除他人之一切苦,则自身将产生极多之痛苦,故何须激发慈悲?曰:若思惟地狱等众生相之诸多痛苦,观待之下,云何慈悲引生痛苦?应不生极多痛苦。虽有少许痛苦,若慈悲者一人之痛苦,能转化他人诸多痛苦,因具慈爱,此痛苦能利乐自他;故庄严花月比丘明知国王有杀害心,然而并不弃除自己之痛苦,依然抵达受害处,因而止尽无数有情之痛苦。

《三昧王经》云:“宝月莲华如来对圣王开示:五浊恶世时,所谓庄严花月比丘,于普贤森林与七千位菩萨相聚一处,以神通观照得之:‘若前往勇施国王之宝宫殿说法,诸多有情将获得三善道和究竟解脱,若不说法,则不能获得。’了悟后,既知将遭国王杀害,亦毅然前往。七天中不托钵进食,夜间绕行供奉如来指甲之佛塔,白天前往皇宫演说法义,植下千万众生之菩提心后,为国王杀害;其后国王亦生后悔,为其尸骨设立塔庙而供养之。”


壬二、利德

    如是修自心,喜灭他人苦,如鹅趣莲池,无间亦趣入。

    有情若解脱,云何喜乐海?此喜犹不许,欲解脱何为?

    故虽求利他,无骄矜胜他,唯一喜利他,不求异熟报。

如是修习自他平等心,喜乐止息他人之痛苦,现见他人之方便,犹如白鹅欣悦趣入莲池,菩萨亦愿趣入无间地狱。倘若解脱──大喜乐,乃唯愿自己解脱,利他之喜乐非大乐,何能喜欢趣入无间地狱?若诸有情能从痛苦解脱,岂不承许其无边喜乐之众海会?唯观待一己之解脱,远离喜乐法味,欲许自己解脱有何用?所谓:“远离法味之喜乐有何用?”此乃诸注释者之明示。

“故‘解脱’乃随附而获得,任一众生自性证现量,如来性亦当随附产生,由汝依他起性诸功德,唯乃诗歌者少分赞颂。”因此,作利他事,无骄慢心与胜他心,唯有喜欢利他,故亦不求异熟之果报。


辛三、结论

    如微言不逊,我亦善守护,如是护他心,慈悲心亦然。

    他人之精血,本无实之体,熏习故执取,精血聚为我。

    如是于他身,何不执为我,我身换他身,是故亦不难。

自他平等心,极微小不待言说,我亦善守护,如是,他人之守护心与慈悲心,亦等同待之。若说不得如法成办?试问,父母之精血结合,本非我之身体,因无明熏习之妄执,误认精血和合为我,如是熏习,他人之身体为何不能等同我身而守护,应能守护。此乃《入行论大疏》之主张。如是,我能守护他身,我身换他身无困难,乃出自《入行论大疏》,摄于平等心之范畴,而自他互换之说为善天论师之主张。


庚二、自他互换,有二:

辛一、教义,辛二、详说。


辛一、教义

    自身过患多,他身功德海,知已当修习,弃我执爱他。

因此,“自身”或“执取我”具诸过患,“他身”或“爱护他身”具诸功德海,了知此道理后,当修习尽舍我执,关怀他人。


辛二、详说,有二:

壬一、定义,壬二、自他互换之作用。


壬一、定义,有五:

癸一、关怀他人,癸二、舍弃自爱,癸三、关爱自他主要功避之区别,

癸四、不自他互换之逆缘,癸五、结论。


癸一、关怀他人,有三:

子一、实践关怀他人为合理,子二、舍弃关怀他人不应理,子三、结论。


子一、实践关怀他人为合理。、有四:

丑一、关怀之合理,丑二、能够关怀他人,丑三、关怀他人之功德,丑四、关怀他之教诫。


丑一、关怀之合理

    尽如人认许,手等是身肢,如是何不许,有情众生分。

思惟诸多相异之众生,唯仅守护自身岂合理?是合理的。尽如手脚等诸多肢,是身体之支分,认许其属于同一身;如是诸有情为众生之支分,谓诸众生。耽着诸有情为同一体后,何不认许(诸有情为众生)同一体之取舍?道理应相似。


丑二、能够关怀他人

    尽如无我身,修习生我心,如是于他身,何不生我心?

纵使道理相似,由于个人执着不生类此自他互换之心,尽如无我之身躯,修习我执,故孳生我之心识;如是修习关怀他身,何不落实于我心识?原因相类似。


丑三、关怀他人之功德

    故虽作利他,不生骄矜气,如人自喂食,不希望酬报。

如是我于他身孳生关怀心识,即使作利他事,亦不生骄矜傲慢之心,喻如自己喂食,并不希望产生喂食之酬报,同理,不寄望利他行之果报。


丑四、关怀他人之教诫

    尽如微少言,逆耳亦守护,如是当修习,守护与悲心。

    怙主观世音,以大慈悲心,弃除众怖畏,圣号得加持。

因此,自他互换既是合理,且能达成。实有功德,诸如微小恶言,虽然逆耳,我亦善守护,如是修习对他人之守护心与慈悲心。《入行论注释》云:“慈悲,即救度与守护之慈爱心。”尽其修习慈悲心,怙主观世音菩萨将以大慈悲力,帮助无间地狱之众生,弃除畏惧心;仅听闻观音圣号之有情,能得救护之加持。《华严经》云:“三次忆念我之名字,愿无轮回之畏惧心。”


子二、舍弃关怀他人不应理

    知难不应怯,如是修习力,闻名且胆怯,失彼竟寡欢。

思惟自他互换之功德殊胜,然而极其难行;虽知难行不应退怯,修习后,易于达成关怀他人。如是修习与他人相处,则往昔听闻任一他人之名字亦感畏惧者,当无他人共处之际,终至成为不喜乐。


子三、结论

    若人欲速疾,救护自与他,当修自他换,秘密正法行。

任何人欲迅速从一切痛苦中,救护自己和他人,非具足自他互换之根器者,当趣行此秘密正法。


癸二、舍弃自爱,有二:

子一、舍弃此生所生之畏惧为合理,子二、舍弃后世所生之痛苦为合理。


子一、舍弃此生所生之畏惧为合理

    贪恋自身故,小怖亦生畏,此世畏惧身,谁不瞋如敌?

云何贪着自己之身体?若于小畏怖处亦生畏惧,则对于产生一切畏惧之自身,具智者谁不瞋之如敌人?


子二、舍弃后世所生之痛苦为合理

    欲调养自身,饥渴疾病等,捕杀鱼鸟兽,俟时劫财行。

    为求利侍候,乃至弒父母,盗取三宝物,此乃无间业。

    善巧者有谁?欲供护此身,谁不视如敌,不轻蔑此身。

诸欲调养自身者,解除自身之饥渴、疾病等方法,乃以捕杀鱼、鸟、野兽等,甚至于道途中伺机劫夺他人财物。此色身云何为自己利益,承受他人之侍候、敬事,进而弒害父母,盗取三宝之财物?此将是堕落无间地狱受狱火焚烧之因。善巧者有谁欲喜欢此身,供养与守护此身?谁不将此身视同仇敌而轻蔑?应视如敌人般诋毁才合理。


癸三、关爱自他主要功过之区别,有二:

子一、相之差别,子二、果报之差别。


子一、相之差别

    若施岂能享?自利饿鬼道。自享岂能施?利他升天法。

倘若布施他人,自己岂能享受?唯仅思惟自利者,乃饿鬼之行为。倘若自己享用,岂能布施?思惟利他者,乃妙善菩提行,为升天之法。


子二、果报之差别,有三:

丑一、各个述说,丑二、结论,丑三、譬喻。


丑一、各个述说

    为自利损他,将受地狱苦,损己以利他,将得诸圆满。

    欲求自高者,堕恶趣卑愚,若欲举荐他,渐得三善道。

    为自役他者,终尝奴仆等,役自为利他,将封王侯等。

若为自利而伤害他人,将遭受地狱等痛苦。若为利他而损及自己,将获得诸圆满。欲求自己比他人高位者,将堕于恶趣或色身种性丑恶、愚痴。若欲推荐他人,不仅将得善道,且依次提升乃至解脱。若为自利而使役他人,将尝受奴仆、工人之阶位。若为他人而劳役自己,将获封王侯等或成为其眷属。


丑二、结论

    所有世间乐,皆从利他生,所有世间苦,皆从自利生。

总之,尽所有世间之安乐,皆从欲许利他而生;尽所有世间之痛苦,皆从欲许自利而产生。


丑三、譬喻

    何须多叙述,凡夫唯自利,世尊唯利他,观待二差别。

何须叙述诸多缘由,世俗凡夫唯求自利,世尊唯作利他,惟观待此二者之差别。


癸四、不自他互换之逆缘,有二:

子一、不自他互换之正行,子二、断除不自他互换缘由之教诫。


子一、不自他互换之正行,有三:

丑一、不可现见之逆缘,丑二、可现见之逆缘,丑三、结论。


丑一、不可现见之逆缘

    自乐与他苦,若不真互换,不能修成佛,轮回亦无乐。

若不能真实以自己之安乐,替换他人之痛苦,则不仅不能修成佛果,于生死轮回中,亦无法获得善道之安乐。


丑二、可现见之逆缘

    岂得至彼岸?不作奴仆事,雇主不惠施,不成今世义。

不自他互换,不能获得彼岸之安乐(涅槃)何须说?若不从事于奴仆等工作,雇主不给付薪资,亦将不能成办今世所须之衣食。


丑三、结论

    修“见、不见”乐,尽舍诸安乐,害他痛苦因,愚者受剧苦。

愚昧于苦乐之因,修习现世可现见逆缘和舍弃后世不可现见之安乐因,却舍弃自他互换,抛弃一切圆满安乐,伤害他人招致痛苦,将遭受可现见与不可现见之剧烈痛苦。


子二、断除不自他互换缘由之教诫

    世间所有诸灾害,尽诸怖畏与痛苦,皆由我执而产生,我执大魔有何用?

    若不舍我执,不能除诸苦,犹如不弃火,不能除灼伤。

世间所有之灾害、畏怖与痛苦,皆由我执而产生,此一切伤害之大魔——我执,有何用?理应舍弃。倘若不尽舍弃我执,则痛苦必相随,犹如不舍弃火焰(苦因),无法断除灼伤(苦果)。


癸五、结论,有二:

子一、愿自他互换心,子二、行自他互换心。


子一、愿自他互换心

    为止息自害,及灭除他苦,施舍自于他,守护他如己。

    意汝定当知,我所属于他,除利诸有情,今汝莫思余。

缘取我爱乃伤害自、他与造成诸多痛苦之因,所以为止息一切伤己和害他之痛苦,将自己施舍于他人,并对他人如同爱护自己般而守护着。如此,我即为他有情所属;汝亦应如是了知,现时,唯思惟诸有情之利,而不思惟其余。


子二、行自他互换心

    不应以他根,成办自利益,复不以眼等,颠倒于利他。

    当尊敬有情,见尽己身物,彼彼皆取出,广利诸众生。

如是具思惟之补特伽罗,其眼等六根之行为,不应成办自利,因自身已属于其它有情。此处所谓“眼根”,《注疏》云:“手足”之叙述。

〔有  法〕:彼诸眼或手足等。

〔所立法〕:不应颠倒于利他──自利。

〔因  支〕:因自己已施舍于他人故。

源于以有情为尊,现见自身所拥有衣饰等实物,皆布施以利益众生。


壬二、自他互换之作用,有二:

癸一、愿自他互换,癸二、自他互换之加行。


癸一、愿自他互换,有三:

子一、教义,子二、详说,子三、结论。


子一、教义

    卑等我所为,移自易为他,以无疑虑心,调伏妒竞慢。

为断除所谓“嫉妒他人位高,对与自己同等地位者生竞争心,对卑于自己者生我慢心”等三种过失,以及对治调伏“察觉他人比自己卑劣而生我慢等三种心态”,思惟他人亦可能如是生我慢、竞争、嫉妒等三种心理而体谅之。以毫无疑虑之心,对治因他人卑于我而对我引生之嫉妒心、同等间之竞争心、位高者对我引生之我慢。


子二、详说,有二:

丑一、正修习方法,丑二、自他互换之合理。


丑一、正修习方法,有三:

寅一、嫉妒,寅二、竞争,寅三、我慢。


寅一、嫉妒,有二:

卯一、世间法之嫉妒,卯二、功德法之嫉妒。


卯一、世间法之嫉妒

    彼受敬非我,我不如彼得,彼受赞非我,彼乐我受苦。

    我作诸正业,彼住于安乐。

菩萨受世间之尊敬,凡夫之我非如是,不仅不如菩萨受敬仰,而且菩萨受人赞叹,我受人毁谤,菩萨住于安乐,我处于痛苦。我操劳于诸多事业,菩萨享受安乐。他人嫉妒,我以“自他互换”对治之,值此之际,一切“自、他”之名言应知如上例。


卯二、功德法之嫉妒

    世间共誉彼,我卑无功德。

    无才有何用?我具诸功德,彼尊成为卑,我卑变成尊。

    戒见退失等,惑力而非我,尽力济拔我,害我自领受。

    然我未获济,何故轻侮我?彼虽具功德,于我有何益?

    不慈悲众生,危陷恶趣口,外夸己功德,欲弃诸智者。

菩萨之殊胜功德称扬于世间,而我实卑劣无功德,既无功德有何作为?不承许如是故,我遍学一切法,具诸功德,自性功德具足如来藏,我非无功德故。复次,观待尊卑之理论,任何具大功德之菩萨,亦可能成为卑劣(实有超越他之人)。任何卑劣之人亦可能转成尊贵,故尊卑非决定永不变,此诠释乃出自《入行论大疏》。然而若固执于自我之卑劣性,如何转成尊贵?云:虽无比一切卑劣更卑劣者,然而自我忆持唯卑劣之心态而修持,此时观待成就故无过。

若由于戒律、见解等退失之方武,诸菩萨因此卑视汝?为恢复戒律之废弛、见解之丧失等愁困,此乃烦恼力所生,而非自己促成。藉汝慈悲者之愿力,尽力救护我之衰退困惑,若菩萨挽救我,则我欣然领受“恢复退堕”──即戒律废弛、邪见等苦行所受之损害。然而,我若非菩萨所能救护──菩萨无法救护我,何故菩萨自享安乐而轻视我?即使菩萨实有功德,若不能救护我,其功德于我何用?菩萨有自性功德,却无助于我。复次,因罪恶力堕于恶趣边缘,处于毒蛇、野兽诸口之众生,缺乏慈悲,不仅不承认过失,尚向外骄傲自己之功德,欲诋毁诸善巧者,乃不合理。嫉妒实无功德,又具诸多过失。


寅二、竞争

    观等同我者,尽为自优渥,纵诤亦定得,名利与恭敬。

    尽显自功德,名扬遍世间。任何他功德,谁亦不令闻。

    覆藏我之过,受供而非他,现我善获利,受敬而非他。

    我喜乐旁观,他人久遭难,受众生嘲讽,竞相共责难。

观待等同我之众生,尽其所有名利,皆为优渥自己超胜他人,甚而诤辩,势必夺取他人,作为自己名利与承侍之获得。无论如何,我之功德显赫名扬世界,且压制他人功德,不使他人听闻。我隐藏诸多过失,揭露他人过失;我受众生供养,而他人不得供养;我善得名利,他人却不可得;我获得恭敬,他人却不得。我喜乐旁观他人长久受难,受众生羞辱、耻笑,而成为大家竞相责难的对象。


寅三、我慢

    听闻彼卑徒,欲与我相争,彼闻慧才貌,种性岂如我?

    彼闻我功德,名扬遍世界,毛竖生欢喜,融入安乐中。

    若彼有名利,而为我办事,唯予资生酬,我力取其余。

    令彼失安乐,恒常嫁祸害。

执取自我之优势后,听闻卑劣者──令人烦恼,亦欲与我相抗衡,难道他个人之见闻、智慧、相貌、种性、财富能和我相比?如是思惟:令他听闻我之功德,比他自己名扬四海更为殊胜;众生共同宣扬我,他自然毛孔竖立,心生欢喜,处于安乐中,纵然他欲尽力阻止亦无法办到。倘若他亦实有名利,又无我慢,能为我办事,我仅给予他生活所须之酬薪,其余皆为我占取。令他丧失安乐,并经常伤害他,令他痛苦。


丑二、自他互换之合理

    我执于轮回,百般损害我。

若谓:为何如此瞋恨我执?因为我执于生生世世之轮回中,任何时间、任何情境百千次地伤害我。


子三、结论,有三:

丑一、不修习自他互换之逆缘,丑二、修习自他互换之利德,丑三、自他互换之教义。


丑一、不修习自他互换之逆缘

    意汝欲自利,然经无数劫,如是大辛劳,汝获唯一苦。


汝之心意唯自利,故往昔历经无数劫难;如是修自利之大辛劳,唯获苦果,故舍弃自利为合理。


丑二、修习自他互换之利德

    是故当决心,尽力行利他,世尊无欺语,后见此功德。

    若汝自前世,修行此事业,除获成佛乐,必不类今苦。

如是决心以修习自他互换之方法,尽力修行利他事业。世尊之教诫无欺──真实叙述,自他互换之功德,后时当得圣果。若于前世修行互换之事业,除获圆满佛位之安乐外,必不受类似现阶段之苦。


丑三、自他互换之教义

    故汝于他人,一滴精血聚,既可执为我,于他亦可习。

是故依于他人一滴精血之聚合,既然可执着为我,而谓:“我之身体。”如是,亦可对其他有情之身体,修习为我之身体。


癸二、自他互换之加行,有二:

子一、修习加行之方法,子二、加行调御心。


子一、修习加行之方法,有三:

壬一、所作利他事,壬二、断除自我珍爱,壬三、结论。


丑一、所作利他事

    应利他潜行,己身任何物,一一皆尽取,以作利他行。

我为利他,秘密探求──不为他人所知尽其观察,将自身所喜之任何财物一一取出,用以利益他人。


丑二、断除自我珍爱,有三:

寅一、思惟自我嫉妒,寅二、加行具痛苦,寅三、自他二者皆为卑劣之心念。


寅一、思惟自我嫉妒

    自乐他不乐,我高他卑下,自利而他无,何不自嫉妒?

如果我自己快乐,而他人不快乐,或我得高位,他人卑下;或我为自利而行善业,他人则不能如是,为何不自我嫉妒?


寅二、加行具痛苦

    我当离安乐,取代他人苦。

愿我能离安乐,承受他人之一切痛苦。


寅三、自他二者皆为卑劣之心念

    尔时我何为?观察己过失。他人作罪过,转为己之过。

    自作微小过,众前诚忏悔,极称他名誉,压抑己名誉。

    我如卑劣仆,勤役诸众事,此身本具通,不赞瞬间德,

    故当隐己德,虽有佯不知。

尔时短暂人生中,所作任何罪恶,理应观察思惟其过失。虽然他人犯过,亦应转为自己之过失。即使自己仅犯微小过失,亦应于众人前忏悔,愿承诺:“我实有此过。”特别宣扬他人之功德与名声,而沉潜自己之功德,不让显现。我犹如他人;最卑劣之奴仆,无具我慢而勤作众生之事。我本具诸多过失,瞬间人生,虽有少许功德,亦不赞扬,无论如何,尽力掩盖之,纵有功德亦愿佯装不知。


丑三、结论

    往昔为自利,汝何尽害他,今后为利他,苦害悉归我。

    不令汝自身,粗暴顽强相,犹如新嫁娘,羞畏极谨慎。

总之,往昔为自己之利益,为何尽力去伤害他人?诸如此类之祸害,今后发心为利他,苦害愿皆归于我。严守自身不粗暴──即顽强之性格,如初嫁新娘,羞愧地谨言慎行,畏惧犯错,谨慎守护而不犯。


子二、加行调御心,有三:

丑一、对治力,丑二、断除邪见,丑三、善巧于对治之方法。


丑一、对治力,有二:

寅一、教义,寅二、详说


寅一、教义

    安住利他行,自利汝不作,思其对治力,道此当制止。

思惟利他之加行,而不作意愿、行为、自利三者,依此思惟之对治力,任何违越此取舍之信念,以对治力来调制此心。


寅二、详说

    然如是教诲,汝心犹不为,汝依诸过失,唯当受惩罚。

    汝何毁坏我?昔时为他念,现见往何处?悉摧汝骄慢。

    且舍此心念,实为自利益,汝已售他人,莫哀应舍弃。

然而经如是教诲后,汝心仍不作利他事业,仍犯诸过失,则应当受惩罚。若汝思惟不至于如此?汝心仍自利,伤害他人之时,即可现见汝之罪过,唯仅此时不见“昔时其它”之罪过。现今,我现见汝之自性与罪过,汝欲逃何处?无处可逃,故调伏一切自利心之骄傲。愿抛弃自我及尚存之自利心。慎记已将“自利”售予他人,不再存有“利他”之忧悔,惟舍下自利心。


丑二、断除邪见

    倘若稍放逸,汝未施众生,是故定将我,付与诸狱卒。

    如足汝屡次,令我历久苦,现忆诸苦怨,摧汝自利心。

倘若随汝心所欲之力,转成放逸心,未施予其它众生,定将付与诸地狱之狱卒。如是,宿昔多次遭汝心(自利)出卖,而长久地领受痛苦,现今忆及以前痛苦之怨恨,誓必摧毁(汝)自利之心。


丑三、善巧于对治之方法,有二:

寅一、教义,寅二、详说。


寅一、教义

    若我欲自乐,不应为自乐。若我欲护己,当恒时护他。

倘若终究喜欢自己、欲求安乐,则应改变贪着自我之喜乐。如是,欲守护自己免除痛苦,应时常爱护他人。


寅二、详说,有二:

卯一、断除耽着己身,卯二、守护他人之法。


卯一、断除耽着己身,有二:

辰一、耽着己身之逆缘,辰二、耽着己身不合理。


辰一、耽着己身之逆缘,有二:

巳一、正行──耽着己身,巳二、随附叙说知足之功能。


巳一、正行──耽着己身

    极尽爱此身,圆满之守护,如彼过守护,彼愈趋脆弱。

    彼身堕欲增,大地诸事物,亦无法满足,谁能满彼欲?

    无法满足故,生惑与沮丧。

思惟尽其爱惜、守护此身,转而圆满地保护此身,因为过于照顾──此身愈脆弱,倘若稍嫌不足,则将陷于极大痛苦。若作是念:成办一切彼所需欲求,岂不生痛苦?曰:何必欲求堕落之邪见,此欲念之一切所须,既无法圆满,则成办此身之一切欲求,谁能达成?“地上诸谷物、金、牛、无病者,不集诸一身。”或如我乳转轮王四大洲曾与帝释天共半宝座犹不满足之说。如是既无法成办之事而仍强欲求成就,则将产生烦恼、困惑、瞋恨之言行、沮丧颓志──求不得苦、不满足──意不安乐等。


巳二、随附叙说知足之功能

    若人无所求,功德无穷尽,不令有机会,增衍身欲求。

    若人不爱财,即为美妙财。

任何人若不欲求安住己身之一切财物享受,则其富裕安乐无穷,故慎防增广己身欲求之机会。任何人不特别执爱可意悦之财物,则其享受之财物容易成办,而且远离耽着边见──不生痛苦;是为美妙财。《亲友书》云:“家中财物应满足,极为殊胜能仁说。愿皆知足晓知足,虽无财物真实财。”


辰二、耽着己身不合理,有二:

巳一、卑劣之想法,巳二、不知利害故耽着己身不合理。


巳一、卑劣之想法

    可怖不净身,不动须他引,终究成骨灰,何故执为我?

    无论生与无,幻身有何为?何异于泥土,何不除我慢?

    侍奉此身故,无义集诸苦,此身相似树,随贪瞋何为?

若作是念:不贪着享受财物,而贪着己身应合理?不应理,此身终将成为骨灰,死时不能动弹,须待他人牵引,此可怖不净之身,为何执为我?无论生或死,此虚幻身对我有何作为?与泥土等有何差别?此身为“我”或“我所”之我慢思想,为何不弃除?依于侍奉己身,不仅无意义,且积集诸多苦恼,此身相似于(无情)树,随附此身之贪念与瞋恨,有何功用?此身乃非贪着与瞋恨之对象。


巳二、不知利害故耽着己身不合理

    我如是养育,终为灵鹫食,无贪亦无瞋,为何贪着身?

    何侮辱瞋恨,何赞扬喜乐?若不知彼性,勤辛苦何为?

    若人爱此身,乃为我亲友,一切爱自身,云何不爱彼?

我身如是珍爱而养育,或为灵鹫、野兽等食物,若对此二种情境无贪亦无瞋,为何贪着此身是我?任何侮辱性之瞋恨,或赞扬性之喜乐,倘若不知其结果(终究无益),为何对己身汲汲于赞扬、侮辱等辛苦地作取舍,故均无意义。倘若不了解毁赞自身为无意义,将任何喜爱转成可意悦身(如为悦己者容),将此身视同我亲友而喜欢此色身?一切有情皆喜爱各自之身体,我为何不关怀他人?理应喜爱,道理相似。


卯二、守护他人之法

    故我无贪着,为利生舍身,此身虽多过,行善故守护。

贪着己身实有诸多过患,故我不再贪着,为利众生故,施舍此身为众生之奴仆或财物。因能利益他人,此身虽有诸多过患,然而为行善业,仍须善加守护。


庚三、共通之事相,有二:

辛一、蠲弃教义之所障,辛二、勤于对治。


辛一、蠲弃教义之所障

    恶习岂容世?我随行圣者,正念不放逸,遮除闇与眠。

务必修习自他平等或自他互换!现今,岂可贪着世间凡夫无意义之行为?确认无实义故,我追随善巧圣者诸佛、菩萨,修习菩提心。修习菩提心之方法,于本论第四、七章,以及《菩萨学集》等叙述不放逸、具诸正念、遮除昏闇与睡眠等禅定之五障。《亲友书》云:“掉举害心与昏闇,睡眠欲贪与怀疑,应知此五种障碍,盗夺善法财恶贼。”务必遮除诸恶习。


辛二、勤于对治

    如诸佛菩萨,慈悲安忍行,日夜不勤修,何时出苦边?

如诸慈悲之佛、菩萨,既遮除诸过患,成为不退转之种性,并且修习善业之忍辱行,如是日夜精勤不断,假若我不精勤,何时能究竟解脱无边之痛苦?乃不可能。


己三、修习胜义菩提心

    为除诸障故,回心避邪道,于真实所缘,恒常修禅定。

基于前述之原因,故弃除贪欲等烦恼障,和非烦恼性之分别心──所知障,从贪欲之分别邪见等,转化成真实善行之所缘,恒常不断地修习禅定。


{返回 入菩萨行论·善解义海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入菩萨行论·善解义海 第九章 智慧品(上)
下一篇:入菩萨行论·善解义海 第八章 静虑品(上)
 入菩萨行论·善解义海 第九章 智慧品(上)
 入菩萨行论·善解义海 第六章 忍辱品(上)
 入菩萨行论·善解义海 第十章 回向品
 入菩萨行论·善解义海 第九章 智慧品(下)
 入菩萨行论·善解义海 第五章 护正知
 入菩萨行论·善解义海 第四章 不放逸
 入菩萨行论·善解义海 第二章 忏悔罪恶
 入菩萨行论·善解义海 第七章 精进品
 入菩萨行论·善解义海 第六章 忍辱品(下)
 入菩萨行论·善解义海 第三章 受持菩提心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 三上 十二 太子救了一群羊[栏目: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
 觉者的生涯 第十一章 住在豪华的楼房或狭窄的马棚,对我并没有什么分别。[栏目:觉者的生涯]
 您平时非常非常繁忙...您怎样更好地调节身心,以勇猛精进地去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教育是人生的希望[栏目:静思法语·释证严]
 菩萨修行之道[栏目:修行笔记]
 佛教与生态[栏目:魏德东教授]
 捷径法行[栏目:法音集·佛教典故]
 佛眼观生死 第一章 解读生命 悟思[栏目:佛眼观生死]
 39、为什么要长养感恩意识?[栏目:居士学佛100问]
 79 平等的世界[栏目:智海浪花·历程]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