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教丛林观 第一章 丛林清规 第四节 丛林制度 五、普茶
 
{返回 佛教丛林观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71

  五、普茶

  普茶是佛寺中一项基本的集众喜庆活动。丛林里逢春节期间,或特定法会活动之后,方丈和尚为慰劳住众的辛劳,会举行“普茶”仪式(如今日之茶会),请大众喝茶、吃点心、相互谈心,在年终的普茶聚会上,住持和尚通常会对僧众一年来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同时对大众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有时方丈和尚还会要求大众对丛林的发展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由于每个寺院的实际情况不同,各寺院普茶的时间、地点、形式稍有差异。

  普茶来源于佛教僧侣的茶文化。早期的僧侣们经常在寺内举行茶宴、坐谈佛经,有时一些高僧还和文人学士举行茶会,相互切磋诗艺,谈佛论道。以后渐渐形成了佛教的茶道。佛教最早的普茶仪式,是由唐代的百丈禅师首创的饮茶仪式,当时僧侣“禅农并重”,即一边修行,一边从事种茶等农业生产,十分辛苦。新年之际,僧众会聚一堂,品尝自己生产的茶叶,共贺新春,是一大乐趣。在佛教史上有名的径山茶宴先由住持法师亲自调茶、以表敬意。尔后命近侍一一奉献给赴宴僧侣品饮,这便是献茶。僧客接茶后先打开碗盖闻香,再举碗观色,接着才是启口“啧!啧!”尝味,一旦茶过三巡,便开始评证茶品,称赞主人品行,随后的话题,自然少不了论佛颂经、谈事叙谊。

  近代的普茶仪式,在《金山规约》里曾有记载:维那临上殿时,预命一位悦众师在堂内照应,摆放桌子、座位、茶叶以及香花灯果等。大众师的普茶,皆须预备装好。普佛下殿时,维那在殿云:“外寮诸师,请至禅堂吃普茶。”

  大众回堂候外寮师到齐,维那预先请班首知客和僧值陪候和尚。悦众鸣引磬,迎请和尚进堂,问讯至座。维那云:“大众师顶礼和尚。”尚云:“不为礼。”

  办事人散茶点。待至吃毕,维那招呼:“大众师送和尚回方丈。”和尚云:“免礼。”维那又云:“外寮师将手巾取出来,吃不了的点心带回去慢慢吃。”然后大众依次离开禅堂回寮房。


{返回 佛教丛林观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教丛林观 第一章 丛林清规 第四节 丛林制度 六、贴单
下一篇:佛教丛林观 第一章 丛林清规 第四节 丛林制度 四、普请
 佛教丛林观 第一章 丛林清规 第三节 丛林组织 五、称谓 五 七众弟子..
 佛教丛林观 第四章 僧人服饰 第三节 僧人日常服饰 四、僧鞋与僧袜..
 佛教丛林观 第三章 丛林法会佛事 第二节 丛林日常佛事 一、朝暮课诵..
 佛教丛林观 第二章 丛林法器 第三节 供养具 二、手炉
 佛教丛林观 第二章 丛林法器 第二节 庄严具 三、幡
 佛教丛林观 第一章 丛林清规 第三节 丛林组织 五、称谓 三 佛门俗称..
 佛教丛林观 第一章 丛林清规 第三节 丛林组织 五、称谓 一 丛林一般..
 佛教丛林观 第二章 丛林法器 第三节 供养具 三、花瓶
 佛教丛林观 第一章 丛林清规 第四节 丛林制度 六、贴单
 佛教丛林观 第二章 丛林法器 第五节 警策法器 一、禅杖与禅镇..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要明确学法的目的和方式[栏目:智敏上师]
 三P原则[栏目:普献法师]
 第六章 聚焦阿赖耶 第二节 与神我共舞[栏目:般若锋兮金刚焰]
 略论印顺法师对《华严经》之成立的研究[栏目:印顺导师思想之理论与实践·学术会议论文集]
 禅修的主要途径 五 修定的过程是排除昏沉与掉举[栏目:传明法师]
 星月菩提[栏目:林清玄·菩提系列全集]
 深心信念归佛心[栏目: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喜欢大海的人[栏目:超然法师·岁月枯思]
 第三届禅七开示 培养信心[栏目:净慧法师]
 菩萨行与大乘胜解[栏目:太虚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