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了彻法身,保任于惺惺寂寂
“故长久护养、了彻于后得,是为尤要。”
所以长久护养、了彻于后得智,在境界上保任磨练,尤其显得重要。那么怎样长久护养、了彻于后得智呢?
“此无他法,只不离本定法身见,无‘能所、是非’分别,自然任运,保任于惺惺寂寂。此为无分别智止观、无为俱生法尔之自相、一切行持之心要。”
认识到法身本定,本是不来不去、无有动摇的。这个正知见谓之“本定法身见”。契入这个正知见,便无“能修之人”,无“所修之法”,无是非,无分别,腾腾任运,任运腾腾,惺惺然而不乱,寂寂然而大定。大道无形,自性寂寥。法身如如不动,乃大定之体,非关你信不信,或是作不作入定功夫也。
怎样长久护养、了彻于后得智呢?这没有别的方法,只有不舍离“本定法身见”,时时刻刻安住在本性上,于事境上磨练自己,不要着相,不要有“能与所,是与非”等等分别,这是最重要的。人总是妄想纷飞,对什么都去分别,这个好那个坏,这个是那个非,这个真那个假……在那里分别不休。你若能时时刻刻离开“能所、是非”等等分别,不住相、不粘境,一切都不可得,不可得也不可得,那就是本性时时朗然现前,就是时时不离“本定法身见”啊!“佛法无多子”,说起来很容易,但这不是听一听明白了就算数的,要落在实处。必须时时刻刻这样做功夫,才能落在实处。要“自然任运,保任于惺惺寂寂”。寂寂者,一念不生,有“不动”义,不动就是定;惺惺者,了了分明,有“观照”义,观照就是慧。保任于“一念不生、了了分明的灵知”,即是定、慧双融,定中有慧,慧中有定。慧中没有定是狂慧,定中没有慧是死定。所以,下机渐道凡夫只是闭关修定还不行,出关后还要在事境上磨练,以长久护养、了彻于后得智。“自然任运”就是随缘;“保任于惺惺寂寂”就是不变。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发了大财无所谓,穷得叮当响也无所谓;有粥吃粥,有饭吃饭,不起分别、取舍、攀缘之心。古德云:“惺惺寂寂是,惺惺妄想非;寂寂惺惺是,寂寂无记非”,这是“长久护养、了彻于后得智”的绝妙口诀,不但慧中寓定、定中寓慧,而且还防止了死定和狂慧。
“此为无分别智止观、无为俱生法尔之自相、一切行持之心要。”这里讲的止观,并非天台宗的“摩诃止观”,或者别的什么止观法门,而是“无分别智止观”——没有分别的智慧所行的止观。寂寂就是止,惺惺就是观,止即是定,观即是慧。“无为”就是廓然无造作,“俱生”就是森罗万象,“法尔”就是本来如此。无为、俱生、法尔三个词,活泼泼地烘托出法身的无相之实相。“一切行持之心要”就是一切修行法门的核心。所有的修行法门都离不开惺惺寂寂、都离不开定慧交资、都离不开止观。念佛的人把心缘在佛号上,就不起别的念头了,这就是止;佛号听得字字分明、清清楚楚,这就是观。参禅的人,疑情笼罩全身,无暇生起妄念,这就是止;提起一句话头,了了分明,这就是观。我们修心中心法也是这样,结印、持咒摄住了身心,这就是止;心念耳闻,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就是观。大手印教我们“自然任运,保任于惺惺寂寂”,寂寂就是止,惺惺就是观。
明朝末年,密云圆悟禅师住持宁波天童寺。当时,天童寺外围有很多茅蓬,供精进参禅的和尚居住专修。有一年冬至时节,密云禅师令侍者给茅蓬里的和尚送棉衣。有一位茅蓬老宿对侍者说:“老僧自有娘生褂,不用寒衣。”侍者将此话汇报给密云禅师。密云禅师说:“此僧似有悟处,恐未实,更于语下搜看。”就令侍者再去问:“娘未生前着何衣?”老宿答不出来了。密云禅师就嘱这位老宿参究“娘未生前着何衣”这个话头。三年后,这位老宿圆寂了,并没有参破话头、没有道出一句转语。火化后,舍利无数,好多人都惊叹:这么多舍利,这位老宿修行得很好啊!密云禅师说:“舍利十斛,不及转语一句。尔等试代答看。”不仅赞叹舍利的人答不出,当时天童寺里的五百和尚谁也没有答出来。密云圆悟禅师叹道:“习道恒沙无一悟。”答不出,那是没有契入“无为俱生法尔之自相”的缘故,若契入如是实相,不用思索就答出来了。不妨答他:“才谢桃李嫩,又添菊梨新。”嫩嫩的桃花、李花刚刚凋谢,新鲜的菊花、梨花又相继开放了。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和盘托出“无为俱生法尔之自相”啊。我们前面讲过无情说法、讲过“万法归一,一归何处”,一归何处啊?时时处处不离法身、时时处处不离自性。这些花卉都是无情,无情也能说法,这都没有离开我的法身啊!自性如如不动而又变化无穷,如如不动称为法身,变化无穷称为报身、化身,三身原来是一身。有的人总认为只有变化出很多人身才是化身,他不知道森罗万象、万象森罗都是我们的化身。日月星辰、山河大地、鸡鸭狗猫、桌子板凳、饮食起居、男女老少,都是“无为俱生法尔之自相”,都是从一真法界流出,都是我们的化身。只因你妄想执着、刻意分别,才无端生出“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从而把一尊大好天真佛埋葬在六道里,从无六道处幻现出六道轮回,从无苦处幻现出无边苦海。现在,只要你痛下决心、精勤修法,把无始劫来形成的执着、分别之习气去掉,便可当下成就、当处解脱。
“如以分别心,入有作为之网者,无有解脱时也。”
有的人把神通作为成道的标准,以为有了神通才有作为,老在那里分别猜度:某某有神通,某某没神通。你自己有神通吗?你没有神通怎么能分辨别人有没有呢?更重要的是,神通并不能作为解脱的标准。鬼神都有神通,难道它们都解脱了吗?如果它们都解脱了,为什么还作佛事超度它们呢?求神通就落在网中,落入了有作为之网。一旦以分别心落入网中,那就没有解脱的时候了。
念佛也是为了保护我们本来光明的自体,也是为了去掉分别心。如果你在那里分别念佛遍数多少,疑来疑去的,我一天念三百遍是不是太少了?我才念了一年,能不能生西呀?这些都是分别心。念佛念得好不好关键在质量,憨山大师说:“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亦枉然”,质量不好,遍数再多也没用。要把分别心去掉,分别心最坏,有了分别心,就落入有作为之网,不能生西了。念佛生西,尽管生而没有生,尽管去而没有去。这是无为法,无为而无所不为,没有去尽管去,没有生尽管生。所以净土宗的大祖师说:“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有生有灭、有来有去,都是分别心。佛法是无为法,应该去掉分别心。念佛须要深信、切愿、力行,不需要分别心。更不能争强斗胜,诽谤其他法门,那是更强的分别心,不但落入有作为之网,不能解脱,而且还招来谤法之咎。
“此即法身自住之赤露智,本未曾迷之觉性心,须决定护持相续。”(以上是第二密义)
上面所说无分别的止观,就是法身本来如是、无住之住的智慧。它不从外来、不从人得,完全是自性所开显的本有功德,一点也不曾遮盖,本来就赤裸裸地显露着,所以称为“法身自住之赤露智”。如果认真按照这无分别止观的法门,精勤修习,长久护养这“法身自住之赤露智”,一切大的神通不求而自得;如果有追求神通之心,就落入了有作为之网,不但不能解脱,就连神通也发不出来了;倘若你追求神通的分别心被精灵鬼妖所乘,引它附体的话,那就更不堪设想了。
这“法身自住之赤露智”,就是“一念不生、了了分明的灵知”,就是本来没有迷悟的觉性心。“开示悟入出十界,万象天真无迷悟”,日月星辰、山河大地、男女老少、事事物物,都是天真自然,都具有佛性,法尔如是,没有迷也没有悟,故称之为“本未曾迷之觉性心”。觉性本不曾迷,也不存在什么悟,入佛界而不增,历地狱而不减。但因无明覆盖、妄执妄取,使佛性不能开显,假名为“迷”。只要努力修道,打破无明,在事上锻炼,除去对境生心、妄执妄取的习气,就能恢复自性天真,假名为“悟”。迷和悟都是假名,只要我们把无明打破,那么迷也不可得、悟也不可得。佛性不属迷悟,即使为无明包裹,本性光明也依然存在,不曾增减一丝毫。“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修道人要损减的只是无明习气,天真佛性不曾迷悟、不曾增减。
修行不成功,就是没有护持好这天真佛性。所以说“须决定护持相续”,这极为重要。决定,就是痛发大愿、下大决心;护持,就是不随念转、不为境迁,行住坐卧,不离这个,秒秒不离自性;相续,就是时时刻刻不能间断。假如断断续续地修,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进一步退两步,不能相续不断,就不能成道了。譬如我们修心中心法,若每日一座,才两个小时,还有二十二小时。若二十二小时放野马,只有两小时修定,时间比例还不到十分之一,那怎么能成道啊?更若今天修修、明天停停,那就更不能成道了。所以我们说,观照是正行、打座是助行。观照就是不随念转、不为境迁,以使自性秒秒不离,这就是为了护持相续啊!修净土也是如此,大势至菩萨教我们念佛方法:“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相继就是相续,净念,是指念佛功夫纯熟,能念之心与所念之佛一时脱落,无能无所、无净无秽,天真佛性朗然现前,这才堪称“净念”。有的人弄错了,以为能够连续不断地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净念相继了,其实差得很远。须知“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亦枉然”啊!净土宗不是要求低,而是要求很高。现在有的人偷懒,不肯用功,马马虎虎地念几句佛号不“至心”,等于没念,就幻想生西。若不能生,那是阿弥陀佛的过错。还指示别人,不需要一心不乱。唉,一个竖穷三际、横亘十方、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的大好净土宗,被他误解成这个样子,怎不令人痛心之至?
决定护持相续,这是第二密要义。那么第一密要义是什么?就是前面讲过的“见宗”。大手印就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我们的天真佛性,它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森罗万象、万象森罗都是它的变现。先要见性,才能护持,若不见天真佛性,那你护持个什么呀?简要言之,第一是明心见性,第二是绵密保任,这就是第一密要义和第二密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