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教丛林观 第二章 丛林法器 第四节 生活用具 五、锡杖
 
{返回 佛教丛林观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23

  五、锡杖

  锡杖为僧侣所持的用具,为比丘十八物之一。又作有声杖、声杖、禅杖、鸣杖、智杖、德杖、金锡、杖。锡杖是由锡、木柄、錞三部分组成。杖头附有大环,亦悬数个小环,摇动时,则发出“锡锡”之声,故锡杖又称“有声杖”,为比丘行于道路时,应当携带的用具,用于驱赶毒蛇、害虫等;或于乞食时,振动锡杖,使人闻声而知。后世则为法器之一。

  关于锡杖的由来,在《毗奈耶杂事》中说是为了比丘托钵时,不惊吓到施主家所为:“比丘乞食入人家,作声警觉,拳打门扇,家人怪问。佛言:‘应作锡杖。’苾刍不解,佛言:‘杖头安镮,圆如盏口,安小环子。’摇动作声而为警觉。……至不信家,久摇锡时,遂生疲倦,而彼家人竟无出问。佛言:‘不应多时摇动,可二三度摇,无人问时,即须行去。’”锡杖的形状分三部分,上部即杖头,由锡、铁等金属制成,呈塔婆形,附有大环,大环下亦系数个小环。摇动时,会发出锡锡声。中部为木制;下部或为錞、鐏、铁等金刚所造,或为牙、角造。《南海寄归内法传》卷四中说:“西方所持锡杖,头上唯有一股铁卷,可容三、二寸。安其錞管,长四、五指。其竿用木,粗细随时。高与肩齐,下安铁纂,可二寸许。其镮或圆或偏,屈合中间可容大指,或六或八,穿安股上,铜、铁任情。”

  锡杖除了作为生活所需之外,还有深刻意义。在《佛说得道梯隥锡杖经》中说:“佛告比丘:‘汝等应受持锡杖。所以者何?过去、未来、现在诸佛皆执故。

  又名智杖,彰显圣智故。亦名德杖,行功德本故。圣人之表帜,贤士之明记,道法之正幢。’迦叶白佛:‘何名锡杖?’佛言:‘锡者轻也,倚依是杖,除烦恼,出三界故。锡,明也,得智明故。锡,醒也,醒悟苦空、三界结使故。锡,疏也,谓持者与五欲疏断故。’”而依锡杖的不同形状,也象徵不同的意义。同经中说:

  锡杖有三錞,代表忆念三涂苦恼,则修戒、定、慧;念老、病、死三灾,则除贪、瞋、痴三毒等等。而四股者,则是断除四生(胎生、卵生、湿生、化生)之轮回,或表苦、集、灭道四谛。十二环者,表十二因缘,通达无碍,三重四股,以念如来七觉意法,通錞钻八,用念八正道,二股是迦叶如来所制立也,令诸众生记念二谛:世谛、第一义谛,以立其义。

  关于锡杖的功用可分两种:

  (一)用于驱遣蛇、毒虫等物:如《四分律》卷五十二说:“诸比丘道行见蛇、蝎、蜈蚣、百足、未离欲比丘见皆怖,白佛。佛言:‘听捉锡杖摇。’”《十诵律》卷五十六中说:“佛在寒园林中住,多诸腹行毒虫啮诸比丘,佛言,应作有声杖驱遗毒虫。”这是说佛陀在世时,有比丘行于路上时,见到蛇、蝎、毒虫等物,心中怕怖,甚至有比丘被咬伤,于是佛陀说,应做有声的锡杖来遣散毒虫。

  (二)比丘于街上行乞托钵时,用来警觉施主或预防牛犬:如《有部毗奈耶杂事》中说:比丘到他人之舍乞食,不可打门,应摇动锡杖作声,以为警觉。又,《南海寄归内法传》卷四<亡财僧现>条中说:“言锡杖者,(中略)元斯制意,为乞食时,防其牛犬。”

  关于持杖的方法,有如下一些规定:持杖不得入众,日中后不得持,不得担于肩上。见到佛像不能使锡作声,不能用杖指人,不能用杖在地上写字等。

  锡杖又名智杖、德杖,爱持锡杖可以“彰显圣智”、“行功德本”。出家人云游时皆随身执持锡杖。因此,高僧挂单某处,便称为住锡或卓锡,即立锡杖于某处之意。诸山禅师法祖,更以振锡举杖,启示玄机、指点妙义。现在的传戒,更以锡杖为圣物,新戒们轮流扶持锡杖,这已经成为传戒法会中不可缺少的一种仪式。


{返回 佛教丛林观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教丛林观 第二章 丛林法器 第四节 生活用具 六、拄杖
下一篇:佛教丛林观 第二章 丛林法器 第四节 生活用具 四、如意
 佛教丛林观 第四章 僧人服饰 第二节 袈裟的种类及功德 一、袈裟概述..
 佛教丛林观 前言 目录
 佛教丛林观 第一章 丛林清规 第四节 丛林制度 十、榜状牌示
 佛教丛林观 第一章 丛林清规 第三节 丛林组织 五、称谓 五 七众弟子..
 佛教丛林观 第二章 丛林法器 第四节 生活用具 一、钵
 佛教丛林观 第一章 丛林清规 第三节 丛林组织 一、五大堂口
 佛教丛林观 第二章 丛林法器 第二节 庄严具 七、佛坛
 佛教丛林观 第二章 丛林法器 第五节 警策法器 四、香板
 佛教丛林观 第二章 丛林法器 第五节 警策法器 五、竹篦
 佛教丛林观 第四章 僧人服饰 第二节 袈裟的种类及功德 三、袈裟的功德..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法修学概要 四[栏目:佛法修学概要·净界法师]
 去处经[栏目:巴利语佛经选译]
 The Dhammapada - Chapter X. Punishment.[栏目:The Dhammapada and The Sutta Nipata]
 佛教礼仪的信仰内涵[栏目:仁焕法师]
 相应159经 阿难经[栏目:相应部 22.蕴相应]
 幸福与安祥[栏目:找回内心的平静]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栏目:人生智慧·济群法师]
 慧品第六 示导论[栏目:无碍解道·慧品]
 十六届:禅茶一日 一(游祥州教授)[栏目: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