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教丛林观 第四章 僧人服饰 第二节 袈裟的种类及功德 一、袈裟概述
 
{返回 佛教丛林观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147

  第二节袈裟的种类及功德

  一、袈裟概述

  袈裟、又称解脱服、福田衣。发心出家求解脱的行者,身被袈裟,安然无畏,不为外道邪魔所扰,三业持修,进趣菩提、证解脱道,非白衣居士所能披,故称解脱服。

  福田衣,是袈裟的德名,借田说法,譬喻持戒比丘,精进不懈,为人世福田,能令众生广植福,如世间的稻田能长稻禾,资养色身。故比丘所着割截衣,形如田相,称之为福田衣。而三衣为出家之服,应法而作,又称法服。沙门之衣,是贤圣标志,佛令诸僧尼,如法护持,非白衣所能披。此僧伽黎、郁多罗僧、安陀会三衣,又称三事纳,即五条、七条、九条三种纳。袈裟也称法衣,是表法之衣的意思。包括三衣:安陀会、郁多罗僧和僧伽黎,在三衣之外加上僧羯支和覆肩衣,即“五衣”。安陀会是五条衣,在佛陀时代是比丘贴身而穿的内衣;郁多罗僧是七条衣,穿在五条衣之上,是比丘平常穿的法衣;僧伽黎是九条到二十五(单数)条衣,穿在最外面,是僧人的正装衣,又称为“庄严衣”,是僧人的礼服,在讲经、说法、见尊长、国王召见或列队上街托钵乞食的时候必须穿的。

  袈裟又称“福田衣”,因为袈裟的外形像长方形的水田,内在含义是田畦贮水能生长嘉苗,养形养命,法衣如是制作,亦能增长僧人心中的善苗,以培养法身慧命。所以如法的比丘也叫“福田僧”,众生向他们布施,如种福田,能得福报,能生善法。

  汉传佛教受具足戒的比丘才有资格穿七条衣,有时在放焰口和参加水陆法会时穿九条衣,所以九条衣也称忏衣;二十五条的大红色袈裟,我们称为祖衣,在寺院里的早晚功课上,一般只有方丈或住持才有资格穿着,在重要佛事活动和法会上,主法的僧人一般是要穿祖衣的。还有一种缦衣,是用大块整幅布料制成,是给在家佛教男女居士所穿的。

  “袈裟”是梵语,到了晋朝葛洪撰写字苑,才把它改成“袈裟”了。“袈裟”又叫做“袈裟野”、或“迦罗沙曳”,义译是“浊、坏色、不正色、赤色”或“染色”之义。

  “袈裟”是僧尼们的“法衣”,它是从衣的“色”而立名的;所以也可以把它叫做“坏色衣”或“染污衣”。又因为“袈裟”的缝制方法,必须先把布料剪成一些碎块,然后缝合起来;所以又可以把它叫做“杂碎衣”或“割截衣”。又据四分律第四十和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说:“袈裟”是由阿难尊者奉佛指点,模拟水田的阡陌形状缝制而成。世田种粮,以养形命。法衣之田,长养法身慧命,堪为世间福田;所以又叫做“田相衣”、“福田衣”。

  “袈裟”的制式,也有它的一些原因和含义的。第一,印度地点处于热带,人们多着白衣。佛教为了僧俗有别,所以规定衣服染色。第二,白色俗装,比较亮丽;法衣坏色,不求美艳。第三,割截缝制,能以杜防典卖,且无法移作他用。

  第四,染污杂碎,能除爱美心理。第五,割截染坏,可息盗贼夺衣之念。

  “袈裟”虽然是以“色”立名,但是它的颜色如何,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现在我们且把其中的基本的、主要的说法,介绍于下:

  袈裟在颜色上规定不得用黄、赤、青、黑、白五大正色,要用坏色;并且新衣要“点净”,即刻意染上别的颜色,以破除人们对新的华丽的衣服的贪着,表示“毁其形好,僧俗有别”。不过在阿育王时代就已经有僧侣穿黄色或赤色的袈裟了。佛教初传汉地的时候,如《牟子理惑论》所载僧人即“被赤衣”。后来又有青褐色的。唐宋以后,朝廷赐高僧以紫衣、绯衣。明朝皇帝朱元璋分寺院为禅(禅宗)、讲(天台、华严、法相)、教(律、瑜伽,从事祈福消灾丧仪佛事)三种类别,朝廷明令规定禅僧穿玉色袈裟,讲僧、教僧穿浅红色袈裟。现在,一般寺院清众都穿茶褐色袈裟,方丈、首座穿大红色袈裟。四分律第十六说:有三种坏色:或青、或黑、或木兰色,可随意染。十诵律第十五说:或青、或泥、或茜,三种坏色。

  另据五分律第九、摩诃僧只律第十八、毗尼母经第八、萨婆多毗尼毗婆沙第八、有部毗奈耶第三十九、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第九等典籍,也都说是三种坏色。三种色是:青色、黑色(或作“泥色、皂色”)、木兰色(或作“茜色、栈色、赤色、干陀色、不均色”)。这三种色,是“袈裟”的如法之色。

  所谓“坏色”,有一种解释说:“青、黑、木兰”皆属“坏色”。比丘着其任何一色,都算是“如法、如律”。又有一种解释说:必须把“青、黑、木兰”混浊一起,才能算是“坏色”。更有一种解释说:必须把“青”等五色混合一起,才算是“坏色”。——如法藏大师梵纲经菩萨戒本疏说:“‘袈裟’此云‘不正色’。

  谓将青等五色,相互混合,染成不正之色,名为‘坏色’”。另据毗尼母经第八说:

  “诸比丘衣色脱褪,佛听用十种色染:一者泥、二者陀婆树皮、三者婆陀树皮、四者非草、五者干陀、六者胡桃根、七者阿摩勒果、八者法陀树皮、九者施设婆树皮、十者种种杂和之色”。

  总而言之,佛制“袈裟”染色,主要用意在于“毁其形好,僧俗有别”。如梵纲经卷下说:“无论在何国土,比丘服饰,必须与其国人俗服有别”。

  裁制“袈裟”用的材料,叫做“衣体”或“衣材”。关于这一项,佛制也有一些规定。据善见律毗婆沙第十四所举示的。有“驱磨、古贝、句奈耶、钦婆罗、娑那、婆兴伽”等六种材料。十住毗婆沙论第十六所举示的,有“劫贝、刍摩、憍絺耶、毳、赤麻、白麻”等六种材料。摩诃僧只律第二十八所举示的,有“钦婆罗、劫贝、刍摩、俱舍耶、舍那、麻、牟提”第七种材料。更据四分律第三十九所举示的,有“拘舍、劫贝、钦跋罗、刍摩、叉摩、舍 、麻、翅夷罗、拘摄罗、嚫罗钵尼”等十种材料。

  另外十住毗婆沙论第十六及四分律第三十九曾经提到过“粪扫衣”之名,这种衣服,在阿含部藏经说:它是从旷野间拾取包里尸体用过的布块,或是其它破旧布缕,洗净之后缝合而成的。


{返回 佛教丛林观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教丛林观 第四章 僧人服饰 第二节 袈裟的种类及功德 二、袈裟的种类
下一篇:佛教丛林观 第四章 僧人服饰 第一节 僧服的历史渊源
 佛教丛林观 第一章 丛林清规 第三节 丛林组织 五、称谓 四 佛门谦称..
 佛教丛林观 第三章 丛林法会佛事 第二节 丛林日常佛事 四、普佛..
 佛教丛林观 第二章 丛林法器 第五节 警策法器 六、签
 佛教丛林观 第三章 丛林法会佛事 第一节 丛林常用法会 一、开光法会..
 佛教丛林观 第二章 丛林法器 第六节 报时法器 一、钟
 佛教丛林观 第三章 丛林法会佛事 第一节 丛林常用法会 九、佛教葬礼..
 佛教丛林观 第二章 丛林法器 第二节 庄严具 七、佛坛
 佛教丛林观 第一章 丛林清规 第三节 丛林组织 五、称谓 六 佛教称谓..
 佛教丛林观 第二章 丛林法器 第五节 警策法器 五、竹篦
 佛教丛林观 第二章 丛林法器 第五节 警策法器 七、戒尺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四种缘起[栏目:月悟法师]
 谈负责[栏目:高明道老师]
 Food for Thought - Food For The Mind[栏目:Ajahn Lee Dhammadharo]
 宇宙万有本体论(11)[栏目:慧律法师]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三)法教篇 一○、因明学的重要规则[栏目:慈航法师]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网络上众说纷纭的修行方法?[栏目:济群法师新浪微访谈问答]
 二、乘着彩虹而来(10)[栏目:盛噶仁波切自传]
 命运可颠覆[栏目:看开]
 在家女子可以讲经吗[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六]
 佛教的道德价值奠基于意图与意志力 Buddhist ethics are based on inte..[栏目:佛教徒信仰的是什么 What Buddhists Believe?]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