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故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
 
{返回 蔡礼旭老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853
  故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
  所以『格物致知』的功夫,都应该从哪里下手?『自求诸』这个「诸」是自于的意思,下手的地方应该是在对自己的这颗心,求自于自己的起心动念处。而我们看「格物」,格是格斗,格斗就是非常大的决心,不能迟疑的,然后格去物欲。这个就是一般我们的烦恼障碍,有了这些欲望,就会产生很多的欲求,求不得,烦恼就来了,求不得,习气就现前,贪、生气,种种这些习染就产生了。所以首先得要格去物欲,这些烦恼少了,智慧才透得出来。所谓「息灭贪瞋癡」,这些贪瞋癡慢起来的时候,人的心就不正了,人的心就被贪心给障碍住了,贪名、贪利、贪色。欲望现前,欲令智迷,遮住眼睛了,利令智昏,情生智隔。我们看人对于这些物欲不能够懂得节制,可能很多行为都控制不住。
  我们看历代很多陷害忠良的人,他们也都读过圣贤书,调伏不了自己的名利心,最后才会做出糊涂的事情。或者很多读书人,立名于一生,也很努力在成就自己的道德、成就自己的事业,但是女色现前,把持不了自己,那可能一失足成千古恨。这个都是格物的功夫不够。也包含我们好面子,智慧出不来,心也不正了,看事,其实也看不清楚。好面子,就只想自己,我好不好受,哪能够体恤大局,哪能够无私无我!所以首先要有格物的功夫。格物了,我们的这些自私自利,这些习气愈淡,自己都会感觉到那个时候脑子比较清楚,智慧长了。所以智慧说实在的,不是外来,去要来的,人本有的,只是被这些习性,这些烦恼障碍住,就好像太阳被乌云给遮住了,太阳还是在放光芒,只要把乌云拨开,拨云就可以见日。
  人能够去这些私欲、习气,这个「致知」也可以说是致良知,人的良知、良心就透出来了,意就诚,心就正,这是一个说法。另外有一个说法,这个致知是人有烦恼的障碍要格物,也有对事物认知的错误,叫所知障,我们怎么样去掉所知障,契入正知正见,所有的认知都跟真理相应。这是致知另外一个说法。障碍人的诚意正心,障碍人的本善,包含烦恼障跟所知障。烦恼障是执着,所知障是分别。分别都是自己对,别人错。而格物致知的功夫,都要回到常常观照自己的心,心有没有起邪念、有没有起烦恼,赶紧「圣狂之分,在乎一念」,把它转过来。包含不能都是顺着自己的意思,觉得自己是对的。跟古圣先贤学习,要达到致知,就要时时是随顺圣贤的教诲,不可以随顺自己的想法、看法。孔子都说他「述而不作」,圣人都时时以经典、以古圣先贤教诲来对照自己的心,来要求自己。我们的德行差孔夫子差得远,结果我们学的时候,还常常都是顺着自己的见解,那就很难提升自己了。所以这个格物致知都是时时以经典、圣贤教诲来调伏自己的错误心态,还有言行,才能达到格物致知。

{返回 蔡礼旭老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道人善即是善 人知之愈思勉
下一篇:唯正己可以化人
 反求诸己的精神
 现代人求学问容易贪多
 正确引导孩子面对考试成绩
 人生最大的福是能够接受智慧的教诲
 夫妇关系要慎于始
 夫妻相处不好怎么办?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学得多孩子抱怨多
 父母的教诲要恭恭敬敬领受
 教育的核心就是在启发心地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阿弥陀经要解》略注 正宗分 二[栏目:智随法师]
 漫说《杂阿含》(卷五十)~F 1331经:此经叙述诸天神精勤护持比丘修习佛法。[栏目:界定法师]
 信仰因果为第一[栏目:仁焕法师]
 人间佛教的经言祖语(九)王法政道[栏目:人间佛教的经言祖语]
 什么是道风?[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32.宝海童子——修缮供养佛塔,感得俱生宝藏[栏目:藏传百业经故事集]
 假期归来[栏目:闽南佛法学院·学僧园地]
 31、中阴[栏目:光明之旅·慈成加参仁波切]
 法空恩师讲《广论》75讲[栏目:广论·法空法师]
 学佛人是以后比现在好,后世比今生好[栏目:洛桑陀美仁波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