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行愿品是加行还是正行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69

行愿品是加行还是正行

  在藏地,通常是将七支供作为前行。在汉地的早晚功课内,《行愿品》也是作为大忏悔文出现,依然是起到前行的作用。但我觉得,仅仅将《行愿品》作为前行,其中深意并未得到完全开显。

  为什么说,《行愿品》是一种正行呢?因为它是建立在华严见地之上的行门,是普贤菩萨成佛的途径。普贤菩萨就是按这一方法修习菩萨道并成就的,自然就是正行了。如果十大愿王只是前行,那么,普贤菩萨的正行是什么呢?《华严经》中,并未说到普贤菩萨还有另一个正行。

  以往,我们所理解的菩萨道的正行,通常是指六度、四摄,又可归纳为慈悲和智慧的修行。事实上,不论运用什么法门,菩萨道的修行内容都不外乎是悲、智两大内容。

  那么,《行愿品》本身是否包含慈悲和智慧的修行呢?如果它在这两方面不完整的话,就没有资格称为正行。我在学修过程中发现,《行愿品》不仅包含慈悲和智慧的修行,且独树一帜,手法高超。其中,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等观修,是直接以佛陀品质为临摹对象,在模拟过程中完成智慧的修行。换言之,是直接立足于果乘的修行,直接将我们的心行向佛菩萨心行靠拢。相对而言,六度的修行则是从因到果,是立足于因乘的修行。因而,我将《行愿品》总结为两句话,即“菩提心的无上观修,佛陀品质的临摹方法”。通过临摹,逐渐向佛菩萨贴近,乃至合二为一。当我们的心进入无限状态时,不是佛菩萨的智慧,又是什么呢?而恒顺众生、普皆回向,则侧重于慈悲的修行。当然,在十大行愿中,有些既包含慈悲的修行,也包含智慧的修行,虽各有侧重,但不能截然分开。

  由此可见,《行愿品》本身就是无上的正行。但这种修行须以华严见地为基础,如因陀罗网般,事事无碍,一多相即。若无这样的见地,很难直接将《行愿品》作为正行。

  即使只是以此作为前行来修习,《行愿品》也堪称积集资粮的捷径。当我们以无限的心做每件事,当下就能成就无限功德。反之,若以有限的心去做,再多有限加在一起还是有限。而佛陀功德是无限的,不可能通过有限的心行来完成,这在因果上是说不通的。

  《行愿品》的观修,直接帮助我们获得这种无限的心。但这并不是说,我们要刻意培养一种无限的心。事实上,心本来就是无限的,只是要将那些有限的设定取消,回复心的本然状态即可。所以,从有限到无限,不是去完成某种无限的境界,而是通过特定方法突破有限的障碍。若有相应见地为基础,这些方法都是可以操作起来的。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内在美的最高境界
下一篇:供的是他人,养的是自己
 解深密经讲记
 找到自己的向导
 那些需要否定的
 供养的三大收益
 学佛是消极的选择吗
 西园寺五百罗汉后记
 解深密经要义说
 人心和人生
 永远的学习榜样
 慈善的精神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医生说他只能活三个月[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十一]
 为什么“找到和依止一位根本上师”很重要?什么是 “智慧的信心”?[栏目:丹真绒布仁波切]
 梦幻观初探[栏目:惠空法师]
 ‘无漏’的智慧光明[栏目:宣化上人]
 五蕴皆空[栏目:月溪法师]
 千年古剎对我的啟示[栏目:香·隆立嘉措仁波切]
 智度海神[栏目:布施]
 学佛重在修心——法堂看《明月》开示[栏目:传喜法师]
 不说四众过[栏目:善护口业]
 小儿科[栏目:生活的层次·迷悟之间]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