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我对佛教宗教师的一些建议
 
{返回 药师山·紫虚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88

我对佛教宗教师的一些建议

药师山紫虚居士

  壹、前言

  近年来由于人道主义盛行,临终关怀的理念已在先进国家中受到广泛的重视,目前参与此项工作的人员除了医师、护理师、心理师、社工人员之外,宗教师的重要性也渐受重视。宗教师一般泛指各宗各派受过此方面训练的专业人士,例如天主教的神父、修女、基督教的牧师等。过去佛教徒对临终者的关照大多只在助念与死后的超渡上,对临终照顾有关的复杂问题并不了解也很少注意,直到最近几年才有少数佛教界人士在提倡佛教宗教师的问题。依笔者的看法,佛教宗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如何使一个信仰佛教的患者,在面临死亡时能不生恐惧害怕,能在佛法的照顾下安详解脱。为达到此目的,一个佛教宗教师就必须具备一些条件,此中包括一些必备的知识,且最好他本身是一个真正有修证的佛教徒,如此才比较有可能使往生者得佛力的加被而蒙受利益。本文是笔者对佛教宗教师的一些建议,也是笔者认为作个「佛教」宗教师所必备的条件。

  贰、佛教宗教师必须具备的条件

  以下几点是笔者的意见:

  一、要有大悲心与大愿力

  要投入佛教宗教师的工作,本身就要有大悲心,对众生的病苦与心苦要感同身受,若没有大悲心,就会沦为「职业性」的关怀,这种只是表面的关怀或表面的善意,对临终者的帮助比较有限,尤其对一个刚往生的人,其神识很容易会查觉到是否对他是真心的关怀。伪装或不诚心的关怀也许会引发亡者神识的不满,如此对亡者的投生会有障碍。具有大悲心的人就不会显得很冷酷,很多佛教徒自以为很「理智」,对生死「看得很开」,而完全不能体会亡者及家属的伤痛,这是不对的。一个菩萨必能知众生的苦,以众生病为己病,当然,他也知道这些苦与这些病都是如梦幻,就如电影中的悲欢离合,虽然知道这是一场戏,但菩萨很入戏且善于演戏,其对剧中人的苦乐都能了然清楚而真心想助他们了脱。除悲心外,要做一个宗教师必须有大愿力,要有大愿让众生离一切病苦,有大愿力才能无怨无侮的去做关怀病患的工作,否则也许一阵子热度过去后就不再做,或「职业化」了(悲心与热情都不见)。

  二、要具备现代的知识

  这项知识包括基本的医学常识、现代科技或人文各方面的知识。因为做为一个宗教师所要面对的是各种不同层面的人,包括患者及其家属,且在患者往生之前,也许会有很多机会要与他们相处,若能有广泛的学识做背景,则你的看法与意见较容易得到他们的认同,尤其若你所面对的是一个现代知识很丰富的患者,若他说什么你都不知道,他问什么你都回答不了,则你如何取信于他,他如何会听从你的建议去做某些事,甚至去信某些宗教。例如,佛经上面说中阴身要看到男女在作爱才来投胎,那对试管婴儿或者如「桃莉羊」这类的生命该如何解释?你若回答不了,也许对方就不会相信你苦口婆心要他相信的佛教!

  三、要知道佛的正法

  也就是说一个佛教的宗教师必须知道真正的佛法,尤其与死亡有关的佛法。以下是笔者认为最先要知道的:

  (一)要知道一般人所说的死亡在佛法上的意义是什么?

  以佛教的观点,众生的生死只是一场梦幻,这是由于无始以来的无明所引发的,众生的本体由于「无明」想生存,于是就产生如梦幻的境界,长时间的执着此种境界为实有,于是有三界六道的众生,由于心的状况不断在变化(呈连续性)于是就有六道不同相状的众生以表达其各种「心」之需求。众生「心」的改变也算是一种生死,可以说属「变易」性的生死,而人在此生肉体死亡后,就会投生到另外一种不同的状态。例如再为人或为其他道的生命,由死后到再投胎之前的这一段生命叫中阴身。中阴的状况好坏会影响神识的未来,因此一个高级的佛教宗教师应该把关怀的范围扩充到中阴的领域,佛教告诉我们,众生在肉身死后都要落入六道轮回,除非你已是个了悟生死的解脱者。

  (二)要熟悉肉身死亡的过程

  依佛教的观点,人的第八识在确知脑的状况已不能再恢复以表达神识之愿望时,它就决定放弃此肉身,而后就有四大、气身及五蕴身的分解过程,详细请看西藏渡亡经或笔者所著的「谈死亡问题」(见药师山通讯第十二期)。此外,对西方心理学家、超心理学家及一些精神科医师五十多年来所搜集及归纳的「濒死现象」也要详加研究,这也有助于我们对死亡过程的了解,详细请参考李安立教授所著「生死之间」及笔者所著「以佛法阐释濒死现象」(见药师山通讯第二十二期)。除知识性的了解之外,若佛教宗教师能自己去修行,例如能修禅定到「二禅」以上或修佛教密法到一定层次,则自己可以印证到这些神识的中阴现象,有了实证工夫,渡生就更有把握了。

  (三)对世间各种现象的无常及肉身的苦空无我必须有很深刻的体会,如此才能以无常、苦、空的道理来开导一个已没有希望的病患,佛教宗教师若自己能对无常观及空观有真正的修行,那开导的能力就会更大。

  (四)要熟悉佛教的净土法门,包括净土的殊胜及往生净土的方法。依据一般观察的了解,一个自知已没有生存可能的人,他(或她)大多会求助于宗教。佛教的很多修行法门需要发长时间并得善知识的教导才能成就,对一个平日不是很有修持的人而言可能有困难,而依「愿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方法是最简便,因此,一个佛教宗教师应多加利用,藉此以解除病患对未来不可知的恐惧以及对死后落到不好的去处的害怕。

  (五)要有能力帮助临终病人化解因果及消除业障。这是属高层次的佛教宗教师才有的能力,依佛教的观点,很多临终者由于过去生有积欠他人的因果债务(例如杀人性命、盗人财物等),临终可能有「债主」前来而使其受苦不得善终,此外,一些业障的出现,如累生的杀业,亦会导致临终者更大的痛苦,若佛教宗教师自己有修持,能有这方面的能力,能「圆满」化解这些问题,则对临终者痛苦恐惧的减少将大有助益。

  (六)要修习中阴超渡的各种方法

  这也是一个高层次佛教宗教师的工作,在患者往生之后,对其神识的救渡比什么都重要,因为肉身之苦是短暂的,但神识的沈沦却是长期的,一个佛教宗教师应修习各种神识超渡法以渡众生。

  参、要熟悉死亡之前与死亡之后的处理过程

  这方面的工作最好与心理师、社工人员、护理师等配合协调进行,但佛法应该是指导原则。详细请参考笔者所写的「谈死亡问题」。

  编者按紫虚居士相关著作:

  谈死亡问题(中阴救度) ----------药师山通讯12期

  以佛法阐释濒死现象-------------药师山通讯22期

  我对生死学研究的一点意见----药师山通讯22期


{返回 药师山·紫虚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浅谈梦境与佛法
下一篇:以佛法阐释濒死现象
 关于「加持动作」的问题
 谈佛教的菩萨道
 定业是可转还是不可转?
 以佛法观点看天灾的问题
 发爱心行善与佛教不能画等号
 佛法中的众生世界与佛世界
 「去后来先主人翁」的观念是否正确?
 佛教的命运观
 是否供养佛菩萨或出家人的福德较多,而布施给贫困者福德较少?
 药师山的修行概要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忠言心之明点》忏悔要义颂 第三讲[栏目:忠言心之明点·忏悔要义颂]
 修行让人脱胎换骨──圆觉宗的产出[栏目: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大乘攻略:前学 四、周遍分之唯心如来藏:诸佛本源[栏目:清净法师]
 梦中梦因果问答 24 父亲有什么因缘,起初很富裕,但后来被控告...[栏目:梦中梦因果问答-泰国高僧]
 北传大乘佛教的起点(赖鹏举)[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中国佛教解经方法的演变(李霞)[栏目:佛教历史文化研究]
 《前行笔记》第二部分 前行修法:一、共同外前行(一)暇满难得 2(上)[栏目:希阿荣博堪布]
 高僧传卷第六[栏目:高僧传]
 初期瑜伽行派之止观要义─“七觉分”的完满开展(上)[栏目:昭慧法师]
 略论中道义的逻辑特质[栏目:胡晓光教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