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论学佛者应打破贪心
 
{返回 明真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62

论学佛者应打破贪心

明真法师

窥观今之世道所以日坏,人心所以不古者,其病虽非一端,而推其致病之由,实由于贪之一字。故贪为三毒之魁,五盖之首。其贻害也至酷,其造祸也实深。举全世界上,无论何人,几无不受其害而遭其祸。上至军政长官,所谋者权位,所喜者财币,因为贪所溺,而相夺相侵矣;下至农工商贾,所欲者货利,所好者金钱,亦为贪所役,而作鬼作蜮矣。此其大较也。更有在社会服务,为国家效忠者,当其初,非不正正堂堂,俨然为一表名人。及一登舞台,而丑态百出,或借公渔利,或倚势害人,或枉道干荣,或衔玉求售,固卑卑不足道也。尤有甚者,逐日蝇营,终朝狗苟,不顾廉耻,只贪利名。故一身有利,卖国敢为。一已有名,杀人不恤。致令黄帝后裔,十死九生;锦绣河山,四分五裂。呜呼!人格之贱,恶业之重,一至于此。尚何颜以立于光天化日之下耶?虽然,此乃不讲修心者耳,无足贲也。奈何以学佛之人,身着如来之衣,口食如来之药,超然世外,迥脱尘中,作释迦之宗亲,为弥陀之眷属,视名利为水月空花,视贪爱若机械枷锁,而亦昏昏焉,昧昧焉。贪龟毛之小利,爱蜗角之虚名。不体地狱之极苦,不求佛国之极乐。且用种种方便,以期得一住持,作安身享乐之所。饱满私囊,填平欲壑。小之为个人计,次之为子孙计,大之为二寺一庵计。而于佛家之公益,佛子之义务,卒悠为忽焉,漠不注意。揣其心,以为佛教而公众之佛教,而非一人之佛教也。我体口何口。口有一二明达之士,告以佛教岌危,口出面维持整顿,不可缩退不前。故佛教有灭亡之患,而彼声闻之,不口不能依行,反乃掩鼻而笑,张口而贱也。若细考其所以致此者,实因贪心未打破耳。今欲有以打破之,其道无他,亦惟观无常而已。良以彼之所以悭贪不舍者,皆不明乎无常生灭之法。口亦思三寸气绝,一息不来。万金带不去,惟有业随身也。口四大色身,尚非我有,况区区之外物,又焉能与我永久不离耶?了乎此,虽贪心似海之深者,亦安有不翻然醒悟,作正常之生活,而打破此首恶也。首恶既无,则以此转凡,何凡不转?以此作佛,何佛不作?是贪者,人生死之婴门;而破贪者,体涅槃之极乐也。且我辈既为佛徒,当学佛事。佛事者何?即破贪是也。口我佛修头陀行之时,日中一食,树下一宿。衣钵之余,分寸不吝。以佛之道德高重,神通广大,鬼神钦崇,人天瞻仰,何所求而不得?犹且节省如此,况今人不及佛之万万者乎。乃今之僧人道德不贪,学问不贪,而惟名利是贪,声色是贪,可慨也夫。古人咏地狱门前僧道多者,盖有见也。嗟嗟!悭贪为诸若之本,布施为大度之先。众圣惺惺,群迷梦梦。故众圣十种德号,沙界齐闻,名莫名于是矣;获大法财,众生普济,利莫利于是矣。人奈何不打破凡夫有害无益之贪,而实行诸佛可尊可贵之施也。噫!

(原载《弘法社刊》一九二八年第五期)


{返回 明真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论僧尼皆宜急力求学
下一篇:论僧人宜多办佛教杂志以普及佛化
 续《身非是“我”论》
 佛法蠡测
 《大乘百法明门论》臆测
 波斯匿王的“梦”
 “想”的探索
 论研究佛教必须会归自心方得实益
 致虚云老和尚函
 《相宗络索》管窥
 佛陀的日常生活
 圣水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观雨亭[栏目:戒嗔的白粥馆]
 如何断除对此生的贪着(噶当十秘财)[栏目:果硕仁波切]
 心性论--佛教哲学与中国固有哲学的主要契合点[栏目:方立天教授]
 禅修指导 禅修中应注意的事(助缘)[栏目:道澄尊者]
 罗睺罗忍辱的故事(圣开)[栏目:忍辱]
 谈南传的佛灭年代[栏目:吕澄居士]
 和死亡赛跑[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1年]
 禅与现代生活 嘉兴石佛寺桃花节奘师开示[栏目:明奘法师]
 《劝修净土诗》序[栏目:大安法师]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第三十五回 拜喜目夜神[栏目: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