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看看你能对号入座吗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28

看看你能对号入座吗

  学佛者的发心往往存在两种误区。一是从开始发心就不对,是带着某种贪著开始学佛。深究起来,可能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是以此作为起点。

  有些人是被寺院庄严的环境所感染,走入寺院后觉得非常安详,因而发心前来学佛,觉得住在寺院享享清福就是人生的至高境界,其实他只是贪著于方外之地的氛围。有些人是被清净的梵呗和僧人的念诵所打动,学佛之后天天跟着唱念,以为这就是最好的修行了,其实他只是贪著于梵呗。也有些人贪著于佛教高深的哲理,觉得研究佛学很有深度;还有些人贪著于佛教辉煌的艺术,觉得佛教的艺术殿堂中有丰富的宝藏……等等。若是缘于对某种境界的贪著而发起学佛之心,那么在学佛过程中,贪著往往也会随之增长。

  如果把佛教当作学术来研究,到最后写文章、出成果就成为学佛目的了。一旦有了成果、出了专著、评了职称之后,就会觉得学佛的任务已经彻底完成,人生的问题已经完全解决。还有很多人把佛教当作纯粹的哲学来考察,对佛教哲学的兴趣远远高于对解决人生问题的重视,这一类也大有人在。民国年间支那内学院的研究,基本上都落入哲学式的研究,而不是基于对生命的关怀。甚至还有些人是奔着佛教的利益而来,把寺院当作谋生场所,就更是错误的发心了。

  仔细分析起来,绝大部分人都是由类似的因缘走入佛门。真正感悟到人生无常,为寻找生命出路,为了生脱死,为成佛作祖,为利益一切有情而学佛的,实在是少之又少。如果在发心之后继续缘于对一些外在现象的贪执,没能在目标上有更高的提升,最后成就的可能都是贪著之心、我法二执。这是在发心中的第一种误区现象。

  当然,从贪著入门也并非绝对不可。《维摩经》曰:“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也就是说,先以某种方便使人们对佛教产生兴趣,然后逐步对其进行引导。比如澳洲的一些道场,便免费为大家提供素食。很多人到寺院来并不是对佛教有兴趣,是奔着免费素菜而来。但他们到寺院的次数多了,渐渐对佛教产生了感情,然后听听讲座、读读佛教书籍,认识也会有所提高,最终转入正确的发心。所以说,如果不是停留在贪著的基础上,而能通过闻思经教来树立正见,并以正见为指导,“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那么,尽管是从贪著开始,最终却能放弃贪著,同样可以成就解脱。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关于对号入座的续......
下一篇:从王子到沙门——为了什么
 我的判教观
 脱凡胎,换俗骨
 慈悲的广度、力度和纯度
 把握修学普遍规则的重要性
 无益苦行与少欲知足
 佛教与人生
 掌握八个修行核心
 如何依止善知识
 传灯,在世间传递光明
 七日禅开示之四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护法要知法,供养要如法[栏目:清净法师·都市茅棚]
 中国佛教史话 《俱舍论》与俱舍师[栏目:中国佛教史话]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七十四集[栏目:阿弥陀经疏钞讲记·净空法师]
 义姑弃子,齐军退兵[栏目:心念与命运·第4册]
 不同的水果供佛有特别的含义吗?[栏目:海涛法师·佛学问答]
 准提净业卷之三(谢于教)[栏目:明清居士名家文集]
 在佛法弘扬方面,您对自己及弟子们有什么期待和展望?[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宁玛派的故事[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第四篇 生活的指引 - 新时代的工作态度[栏目:人间世]
 学佛心要[栏目:王骧陆居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