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策励】:
——那么我们怎么样来在无常、有限的人生的过程当中,真正认识到自我,认识到真我,真正的自己,体会我们生命的内涵和品质,那么这就需要我们对佛法有用功,有认识。
3、置换名言法转心·无常洞彻世间相
【如法思维】:
——佛法说我们的身体是五蕴和合而成的。
——所谓五蕴和合,就是假相。
——因为我们认识到,自己是五蕴和合而成的,所以我们眼耳鼻舌身意所看到的种种现象,它仅仅是现象而已。
——那我们不能把这些现象就当成人生(原稿:人身),就当成是真实的,就当成我们要下一步造什么业、下一步怎么去对待的一个标准。
【对比思维】:
——哲学上谈现象、谈本质,我们佛法的谈法又不一样,佛法谈“相”。
——当然是“象”跟“相”,一个是大象的“象”,一个是“相”。
——我们佛教谈境界,所有东西都谈境界。
——为什么谈境界呢?因为这些是我们六根六识所缘的境,所以它就成了境界了。
——对我们自己来讲,就是境界,我们自己的境界。
【如理认识】:
——那我们修行,就是要把六根六识所缘到的客观外在的这些色声香味触法的尘埃去掉。
——这些尘埃都是不对的,因为这些尘埃布满了我们整个的心。
——然后我们要种下的都是佛法的清净的种子,无漏的种子。
——那我们要把这些尘埃去掉,要把这些种子去掉,首先我们要断绝污染源,就是我们不能再去种有漏的种子。
——这样的话,也就是需要(我们)用佛法的观点来认识世间,以佛法的观点来认识人、事、物,我们才有办法转心,才有办法调伏烦恼。
【指斥问题】:
——如果我们是一个佛教徒,我们一样用一套世间这样的名言、概念、逻辑来看待人、来看待事,那么我们的心怎么能够得到转化呢?烦恼怎么能够得到调伏?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喻]:就如我们看到木头、我们看到砖头、我们看到瓦片、我们看到桌子,那么不学佛的人也是看到木头、也是看到瓦片,也是看到桌子,也是看到椅子,一样的道理。但是,我们也可以用另外一个看法,觉得这木头、砖头、桌子、椅子是我眼睛、眼根所缘的境,那么这些境对我们自己,对道场、对佛教、对大家,它有作用。椅子可以坐,桌子可以写字,砖头可以拿来垒墙,它(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要能够把它们当成一种法。什么法?当作色法。
——“色法”,佛教的名言;“物质”,世间的名言。
[喻]:甚至我们很简单的事情,比如,“眼睛”,社会的名言;“眼根”,佛教的名言,
——但是我们只有读佛经的时候,才觉得这是佛教的什么名言,世俗生活当中这些名言,我们套不过来,我们转化不了。
【如法观察】:
——那用佛教的话来讲,世间上面所有的一切物质有两种:一种是显色,一种是形色。
——显色就是颜色,形色就是形状。
——就是我们看到的实际上是看到这种颜色跟形状,你能够把它辨认出来,就是因为它有颜色、有形状。
[喻]:比如说我们这个讲堂,我们这个人如果全部都是白的,那么你就分不清楚什么是什么。这个花,这个桌子,这个天花板全部是白色,你就很不好辨认。
——所以我们看到的实际上面不是事物的本身,我们看到的只是事物的表层,表层的形状和颜色而已。
【分别执着】:
——但是我们很容易把事物表层的形状、以及表层的颜色就当成事物本身的体性,那肯定是不对的。
——实际上,你没有看到木头,砖头也没有看到,也就是你只看到外在的它的形状和它的颜色。
——然后,你在这些形色和颜色上面下定义的,来比较,来评判,这个比较大一点,这个比较小一点,这个颜色深一点,浅一点。
——你喜欢深一点,你就说这个深这个好;你喜欢浅一点的人,(就说)这个好,那其他东西也是一样的,有些人喜欢小的东西,(就觉的)这个越小越好,有些人说这个大的好。
——但实际上,你说的“大、小”,“好、不好”,它跟这个物质的本身、跟这个东西的本身没有任何的关系。
——只是说,随你自己的心里认为它好就好,你认为它不好就不好。这都是人为的一种心情。
[喻]:你如果不需要的的话,别人送你一个东西,你说赶紧拿走,放在这里一种累赘,占地方,都不想有这种多余的东西,无关的东西。
【依法自省】:
——人的心情就是源于人的认识,对物的认识,对人的认识,对事的认识。
——我们如果没有佛法的智慧,那肯定用烦恼来认识,用世间的名言概念来认识,那我们怎么能够解脱呢?那肯定解脱不了,还跟原来一样。
——我们要把世间上面的这套(名言)转化过来,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修行指要】:
——所以佛教告诉我们,要修无常,要修无我。
——因为无常、无我,空性,它们是诸法的共相,一切法都是无常的。
——你可以用无常来观待一切法,那么你就好观察,好用功,就不会被这些诸法迷惑住。
——那你如果一样一样来分析,那你这个脑筋整天还怎么能够学佛法呢?这还了得的事情!
[喻]:就是分析说这个有什么坏处,那个有什么坏处,这个花有什么坏处,这个水有什么坏处,里面有污染,里面有毒,里面有添加剂,有什么东西,这个地方有没有灰尘,有没有毒,那还了得!你这天天都来不及(分析)了。
——你只要概括——无常!
『附录·思考题』:
1.烦恼的远离和烦恼的转化有什么不同?我们是怎么对待自己的烦恼的?
2.为什么断除烦恼先要对自己有个正确的认识?那该如何去正确认识自己呢?
3.我们该如何认识自己的五蕴和合之身呢?
4.我们该如何去除内心的尘埃,种下佛法清净的种子呢?
5.如何用佛教的名言来认识世间的一切物质呢?那我们平常实际看到的都是什么呢?
6.你能体会自己是如何被世间名言所绑缚的吗?
7.我们该如何用佛教的道理智慧善巧观察世间诸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