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道德才能让社会进入良性循环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48

道德才能让社会进入良性循环

  佛教的道德观是以因缘因果为依据,从因果规律中体现道德行为的价值所在。和人本思想一致的是,佛教也肯定人类追求利益的合理性。从缘起的角度来看,世间万物的存在都是由条件所决定。有情在世间的生存,离不开衣、食、住等生活资粮,离开这些基本物质条件,生命将无法延续。所以说,追求利益有它的合理性。

  那么,道德与利益又是怎样的关系呢?佛法认为,真正的利益和道德是相辅相成的。在佛经中,对善的定义是:能给自己带来现世和未来利益安乐的白净法。也就是说,善的行为和利益是互为因果的。善的行为不仅能使我们在现世得益,更能惠及未来的生命。而完整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理解佛教道德观的内涵,则需透过三世因果来分析。通常,人们因不了解生命的过去和未来而怀疑因果的必然性,只顾及眼前利益,只是以暂时的得失来衡量行为价值,不知行善必得乐果,行恶必得苦果。所以才会觉得行善是吃亏的表现,对待他人和社会只求索取,不讲奉献;只希望获得权利,却不顾及应尽的义务。或许大部分人都不会反对道德,可一旦道德规范与他们的现实利益发生冲突时,如何取舍就能充分体现出一个人的智慧。假如人人都能深信因果的必然性,我想人人都会乐于行善,而不愿造恶。如何才能深信因果?只有通过对佛法的学习。整个佛法都是建立在因缘因果的基础上,这正是佛陀以圆满智慧所证悟的宇宙人生的发展规律。唯有了解到这一点,我们才能以此作为参照,指导我们的一言一行。

  佛教的因果思想还揭示了自利与利他的统一性。凡是真正对自身有益的行为,必然不会危及一切众生的利益。否则,至多只能为我们带来短暂的眼前利益,却因此招致更大的恶果。利人才能利己,损人必然损己,只有在“我为人人”的前提下,才能真正实现“人人为我”,其过程虽为利他,但得益却在自身。所以说,善行才是究竟的自利行为。

  佛教从缘起的角度看世界,揭示了世界是无我、平等而相互依存的。就这个意义来说,个体生存和社会发展是一体的,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是一体的。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佛教的道德观是建立在互利互惠的前提下,因而能更好地协调他人与自我的双方利益,协调集体与个人的双方利益,使整个社会的运转进入良性循环之中。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愿为如来使
下一篇:不仅仅是不做什么
 我的西园之缘——西园寺纪念画册后记
 僧伽禅修教育之未来展望
 生命的回归
 修学佛法的基本认知
 金刚经解决什么
 生命健康发展的交通规则
 皈依三宝——真的一个都不能少
 真善美
 一肩烟雨过江南——之问法西园寺
 学佛的重点是在内心而非书本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五 (11)[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精神分析与佛学——相关的一些概念(张天布)[栏目:佛教心理学]
 弟子平时按老法师的教导修学,但为亡者助念时,可否参照密宗的中阴身救度法?[栏目:临终助念问答·净空法师]
 问41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怎样才能做到专注?[栏目:宣隆内观禅修法问答]
 在仰光大学演讲会答某大学生问[栏目:太虚法师]
 014 云门匡真禅师广录(宋 守坚 集)[栏目:04 语录]
 我们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阿罗汉?Where could we meet an arahant?[栏目:一问一智慧 Buddha-Dhamma for Students]
 慧灯无尽 在家学佛的第一本书 第九章 入世出世两不误——佛教世间的作用[栏目:体恒法师]
 佛之知见[栏目:衍慈法师]
 色蕴[栏目:正果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