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从终点又回到起点
 
{返回 人生智慧·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00

从终点又回到起点

  如果将一个人的出生作为人生旅途的起点,那么,从他来到这个世界开始,每时每刻都在接近旅途的终点,在奔向他的末日。正是由于我们的生,带来了无法回避的死亡,正如一位哲人所说的那样:每个生命的经验均以死为方向,这乃是生命经验之本质。

  那么,生从何来,死往何去?依唯物论者的观点:生从父母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妈妈生下我,我就有了。而生命的结束,就意味着一切的消失——人死如灯灭。死亡作为个体生命的结束,充分体现了人生的有限。

  依一般宗教的普遍看法:人在肉体之外,还有独立的灵魂。人的肉体固然会在几十年后败坏,会受到时间限制,会退出历史舞台。但超然于肉体之外的灵魂是不死的,并将在另一个世界继续得到延续。基督教的教义正是建立在这种对永生的期待上:受到限制的尘世生命在上帝的拯救下,分有上帝的生命而获得不灭的新生。在他们虔诚的祈祷中,死亡作为通向天堂的门户,又意味着新生的开始。

  唯物主义者认为生命是物质的产物,形散则神灭,属于断灭论、一世论。虽然他们以科学为标榜,但科学只能对外部世界进行研究和改造,对于人类自身的认识却显得力不从心。相对唯物主义者的结论,宗教家所提倡的两世论,认为生命中有独立不变的灵魂,又落入了常见,同样是不究竟的。

  佛教依据缘起的智慧考察生命现象,提出了三世论,认为生命是相似相续、不常不断的。生命不仅包括了我们的现在,还有着生生不已的过去和未来。我们这一期的人生仅仅是生命延续中的一个片段。生命像流水,从无穷的过去一直延续到无尽的未来;生命又像铁链,一环套着一环。我们现有的生命形式,仅仅是其中的一片浪花、一个环节。

  从唯物论的角度出发,人生的确很短暂。可是通过对佛法的修学,我们会发现:人其实是不会死的。所谓死,只是一期生命的结束,只是生命形式的改变,但同时也是下期生命的开始。所以,一个学佛的人,不仅仅要关心现实人生的幸福,同时还要关心未来生命的幸福。正是基于对生命的整体关怀,佛陀在获得究竟圆满的解脱后,为娑婆世界的众生开示了有关现世乐、来世乐和涅槃究竟乐的原理。


{返回 人生智慧·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找寻存在的感觉
下一篇:点石成金者的悲哀
 名言与真实
 知足、惜福、环保
 点石成金者的悲哀
 知识使人复杂,智慧使人单纯
 有限和无限的界限
 为人民服务和为人民币服务的一字之差
 安心是佛教的重要课题
 五欲就是捆绑我们的五条绳索
 新年祈愿文
 那些日复一日的重复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15. King Pasenadi Learns to See True Character (2)[栏目:Life of the Buddha]
 难,也得知难而上[栏目:济群法师]
 请问如果生起阿拉汉道智,在此之前是否需要次第生起初、二、三道的道智,可不可以一次性不需要断五下分结,..[栏目:玛欣德尊者答疑]
 「护生」精神的实践举隅(释昭慧)[栏目:其它法师]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四十六 (1)[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拔除我执即是自囚牢中释放 Voidness is Not Prison[栏目:生命之囚 The Prison of Life]
 16. 变成大鱼的国王[栏目:海涛法师说故事]
 第六章 看透善恶[栏目:看开]
 二届:河北省民族宗教厅时振国副厅长在开营式上的讲话(时振国)[栏目: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
 《净土十疑论》导读 第四卷[栏目:净界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