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18、《净水如意宝》中介绍了名言中否定自证识的四大过失,这四大过失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请逐一体会之后,再进行回答。
 
{返回 益西彭措·深入经藏问答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35

18、《净水如意宝》中介绍了名言中否定自证识的四大过失,这四大过失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请逐一体会之后,再进行回答。

答:这四大过失是:1、应成名言中识无法清楚、明了地现见自己;2、名言中要现见自己的识,只能靠猜测,这就和明了其他人的识没有区别了;3、名言中识的存在,就没有任何能立的根据了;4、应成名言中也安立不了境识——根识了。

这四个过失具有层层递进的内在联系。体会时,首先要体会到自证识的涵义,即“自”是自体的意思,“证”是证知的意思。“自证识”是说心识的自体能证知自己,即具有自觉的证知作用。

眼等六识的作用,都只能是取相应的对境,比如眼识的作用,只能是见对境的色法,耳识呢,只能听对境的声音等等,如果它们没有自证的功能,那么就只能取对境,而不会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而自证,就是识能清楚地了知自己在做什么的功能。比如眼识见到了外面的人,同时也能知道自己看到了对面的人;耳识听到了街上嘈杂的声音,同时也能知道自己听到了街上嘈杂的声音,乃至于意识在盘算自己怎么过这个年,同时也知道明知自己正在想这个年怎么过等等。

这样亲身体会了自证的涵义后,再来逐一体会在名言中否定自证识的四个过失。

如果心识无法明了自己,那么虽然眼识等在做上面的事情,但它们都无法明知自己正在做什么。这是过失一。

这样的话,要明知自己在做什么,只能通过比较、推理去很清楚的了解,这就和猜测别人的心识没有差别了。而且一般凡夫不具备他心通,无法真正猜到别人在想什么,在听什么,在感受什么。那样也就应成名言中对于自己的心识也无法明知了。这是过失二。

这样,识连自己在做什么都不明知,一切都是迷迷糊糊的,就像在黑暗中一样,这样根本不可能证明有识的存在。这是过失三。

这样在名言中,就连取境的诸识都无法安立了。这是过失四。

总之,以上在名言中否定自证识这四个过失,一个比一个严重,都违背了现量,形成了断灭、诽谤名言的过失。而如果建立了自证识,则名言中的一切见闻觉知等,都可以完善地建立起来了。如果大家以体会的方式,去品味这些话的意思,就能通达而感受到自证识在名言中的妙用。


{返回 益西彭措·深入经藏问答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19、认真理解并体会全知的这段释文:“凡成立识实有,则于无分一体的实有识,必失坏成立能见、所见二者,因为:何者现为境时,彼非自己;而何者不现时,不应有所取”,并以此来观察自己心的状态。
下一篇:17、请比较实事师、唯识师、中观师在见解上的异同,并总结下下宗到上上宗之间的规律。
 29、请分析寂天菩萨对数论派的遍计神我是如何进行逐步破除的。
 6、世俗的意思是虚相,那么是否一切的虚相都是世俗?
 11、认真理解《讲记》中对“有情自言见虚空,观彼虚空如何见,佛说见法亦..
 32、有人说,前面问题中关于过去、现在、未来都不可得的道理,在《金刚经..
 14、仔细思考幻人是什么,如果说自己、亲戚、朋友、同事、路人等都是幻人..
 7、“现空双融”是否是指一切显现都成为了空性?
 30、请分析破除胜论外道许色为我的方法,并与破数论外道的方法相比较。..
 28、复习《讲记》第22讲中破俱生我的内容,并仔细对照自相续,分别找出..
 3、什么是《般若品》里诠释的世俗和胜义?以这两个法相和自相续对照,能产..
 10、将这段话体会3次,每次5分钟,并记录下感受:“无实如幻”就像幻师..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相应3经 摩伽经[栏目:相应部 2.天子相应]
 须菩提(解空第一) 归投佛陀的座下[栏目:佛陀十大弟子传·星云大师著]
 八大圣地[栏目:佛学名相杂集]
 大威德之光--密宗大师热罗多吉扎奇异一生 第十章[栏目:热罗多吉扎]
 五四二 康达哈罗司祭官本生谭[栏目:第二十二篇]
 114.西域寺石刻藏经 Paying Homage to the stone-carved Trip..[栏目:虚云老和尚传]
 安居第二十八日(一):在学佛的旅途中珍惜福慧[栏目: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
 培养高尚的人格[栏目:宣化上人]
 放下就是快乐·佛学故事教会你大道至简 内容简介 目录[栏目:放下就是快乐]
 慧律法师语录精华全集(二)[栏目:佛教格言]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