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如何依止善知识》讲记(七)
 
{返回 传喜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54
《如何依止善知识》讲记(七)

  传喜法师

  10.7.30 首届佛教慧日夏令营

  我们先唱一遍主题歌“菩提大道”。(略)

  这个歌适合眯着眼唱,眯着眼跟着歌词内在的境界,有想象的空间,眼睛睁大了感觉反而没了,特别是最后一句心咒,唱的时候要像打坐入定一样集中心思:

  嗡 牟尼牟尼 玛哈牟拿耶 梭哈,
  嗡 牟尼牟尼 玛哈牟拿耶 梭哈,
  嗡 牟尼牟尼 玛哈牟拿耶 梭哈。

  “菩提大道”这首歌,这次你们是得真传啊,这首歌学好了,以后走到哪唱到哪,那些无形众生就高兴死了。上次汶川地震我做了一首歌“送你入莲光”,那天我唱到一半不唱了,一个弟子对我说:师父,不行,不行,一定要唱完啊。我问:为什么?她说:因为这个歌一唱,那些众生都来了,送他们入莲光了。如果唱到一半不唱了,这些众生还在,我就走不动了,一定要唱完才行啊。哦,原来是这样。“菩提大道”这首歌最后一句的加持力特别大,你走到哪里如果害怕汗毛竖竖的,你就祈祷三宝,或者你就唱这首歌,就可以做超度。

  我们佛弟子看到蚂蚁、小鸟、小狗等小动物,可不可以给他们皈依呀?(学员:可以)给它们作皈依,念七宝如来,给它们忏悔: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今对佛前求忏悔,今对三宝求忏悔,一切罪障皆忏悔。

  嗡班札萨垛吽!嗡班札萨垛吽!嗡班札萨垛吽!

  然后再念四宏四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嗡嘛呢叭咪吽!嗡嘛呢叭咪吽!嗡嘛呢叭咪吽!

  每个人都可以这么做的,到哪个地方都可以念往生咒,阿弥陀佛,然后,唱这首歌:我送你入莲光,佛陀的家莲池碧波荡漾,那清凉永恒的光,甜蜜温暖又慈祥。我送你入莲光,佛陀的家,莲池碧波荡漾,那清凉永恒的光,甜蜜温暖又慈祥,甜蜜温暖又慈祥。

  就好像小孩子被你哄睡着了一样,娑婆的苦就熄灭了,就把他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好不好?(学员:好)把它学会哦,师父总共就做了这么两首歌,一首“送你入莲光”,现在这首“菩提大道”,把它学会啊,网站上都有。今天等于是交代任务给你们了,知道吗?这是亲自传承给你们啊。前面那个歌词有时节因缘,唱的时候要有因缘,但后面这首什么时间都可以唱,永远可以唱。

  前面那首你们还记得完整的歌词吗?

  我看到一只手,握成的拳像一朵含苞的莲,那不是花丛中的手,砖块瓦砾废墟中,紧紧地握着一支笔,在死亡面前亦不放弃,你本来是我们的希望,却用生命指引我方向。

  你看,本来这些孩子都是我们的希望,但是在死亡的那一刻,他们还紧紧地握着手中的笔,我们也要有这种精神啊。

  无论怎么样,我们都要谨记自己是佛的弟子,你只要记得想起佛菩萨就没有问题。但是,佛菩萨是什么呢?我们在没有灾难的时候要了解一些,菩萨是六度万行功德庄严,佛是三大阿僧祗劫功德圆满。作为佛弟子我们要深入地跟着佛学,不给佛脸上抹黑,佛那么高尚那么圆满,我这个佛弟子千万不能给佛抹黑。如果你给佛的脸上抹黑,丢佛的脸那恶大了,这是戒大恶,这个要保证。进而修善给佛脸上争光,给别人看了,像今天上午你们回答的一样,别人看到佛弟子都这么高尚,嗯不错,这样的人就叫佛弟子呀,那我也愿意做这样的佛弟子,我也愿意做这样的人。这样的人走到哪里都给人以希望,给人生命带来温暖。所以,送你入莲光,这个里面也有一种警策,提醒我们佛弟子要有正念。所以,从灾难中也能得到一种启示启发:一方面是对他的悲悯,一方面是对我们的警策,你用生命来指引我方向,教导我们怎么做,你虽然不在了,但是我们应当正确地活下去,有信念地活下去。

  继续学习《如何依止善知识》前面讲了善知识具足的相,善知识至少要有戒,有定,有慧,除了这个之外还要有教,而且教富,有丰富的佛教知识,善达实性而且开悟了,通达如来真实之意。也就是说,相续中要有三学修证的功德,还要广泛深入地了解理论通达圣教,具足教法和证法的一切功德。下面我们继续读:
  
  【原论】言教富者,谓于三藏等成就多闻。善知识敦巴云:言大乘尊重者谓是须一:若讲说时,能令发生无量知解;若行持时,于后圣教能成何益,当时能有何种义利。

  【解说】所谓教富,就是对三藏等经典成就了多闻。善知识种敦巴说:所谓的大乘上师,必须是一种说法时,能令弟子产生无量知解;若依其教言行持时,对于未来圣教接近隐没时能成办何种利益,当时对初学者能有何种利益,比如持戒、取舍因果等,就宣说此种法。

  【原论】达实性者是殊胜慧学,是谓通达法无我性,或以现证真实为正。此若无者,说由教理通达亦成。
  
  【解说】所谓通达真实性,即殊胜慧学——通达法无我空性,或者以现证真实为主。如果没有证悟的智慧,通过教理通达真实性也可以。为了简别上文“观察抉择真实义所生起的慧学”,此处特别说是殊胜慧学,即证悟的智慧。

  【原论】如是虽能具足教证,若较学者或劣或等犹非圆足,故须一种德增上者。
  
  【解说】为什么还需要有功德增上呢?善知识虽然具足了教证功德,但如果自己功德较学者低劣或与学者相等则仍不圆满,因此还需要一种功德比自己增上的上师。
  
  这是什么意思呢,虽然这个善知识,在证法上还没有证得法无我空性,但是他能通达教理也行,不过他通达教理的程度与学生相比,或者相等,甚至还要差些,那样的话也是不圆满的,至少他还要有一个特点,就是德,至少德要超过弟子,这样弟子依止他,才会对生命有所增上。
  
  【原论】《亲友集》中作如是说:诸人依劣当退失,依平等者平然住,依尊胜者获尊胜,故应亲近胜自者。所有具最胜,戒近静慧尊,若亲近是师,较尊胜尤胜。
  
  【解说】《亲友集》中说:依止低劣者,自己原有的功德将会退失;依止相等者,便会平然而住不得进步;依止尊胜者,才能获得殊胜的功德。因此,应当亲近功德胜过自己的善知识,若能亲近具足戒定慧等殊胜功德的尊长,则将比尊胜更为殊胜。”
  
  这段文字里面有一个比较法,佛陀涅槃前,最后一个遗嘱告诉我们,通过比较可以了解。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佛在《遗教经》(四十二章经)里就用过这个递增比较的方法:

  供养一百个恶人,不如供养一个善人;
  供养一千个善人,不如供养一个受持三皈五戒的人;
  供养一万个受持三皈五戒的人,不如供养一个出家比丘;
  供养一百万个比丘,不如供养一个初果须陀洹;
  供养一千万个初果须陀洹,不如供养一个二果斯陀含;
  供养一万万个二果斯陀含,不如供养一个三果阿那含;
  供养一百万万个三果阿那含,不如供养一个四果阿罗汉;
  供养一千万万个四果阿罗汉,不如供养十方诸佛;
  供养一万万万十方诸佛,不如供养一个无心道人。

  这个你们能理解吗?其实,天下所有的东西都有道理的,富贵有富贵的道理,贫穷有贫穷的道理。当一个人通过这个来反省自我而修德,深信因果来戒恶修善的时候,这个人的命运马上就转变了。这个我们从《俞净意公遇灶神记》里就可以看出来,俞净意公每年年底都要向灶神爷烧那个表,希望从灶神爷这边上达天庭,改变自己的命运。特别是他到了中晚年的时候,每年上表都是牢骚满腹:我这个人知书达理,也做了那么多好事,为什么我的命这么苦?借来一点碎银子要去买一只鸡回来过年,结果碎银子还被人偷了。想到家里几个小孩地震震死,瘟疫瘟死,丢掉的丢掉,走失的走失,老伴哭瞎了双眼,女儿还是一个傻子。唉,连个过年的饭菜都没有,算了吧,这把年纪了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想去自杀结果还被人救了,死又死不掉,只好坐在那边哭。别人看他可怜,送给他一篮子菜让他回家过年,就在这时候他遇到灶神显灵了。灶神给他开示说:你今天的如是种种,哪样不是你自己造成的?一样一样给他摆出来,这时他才开始反省自己。那个片子你们有没有看过?(学员:看过)没有看过的要去看,然后把那个片子多多去送人,这就叫做好事。
  
  佛教现在做出来的那个动画片,《地藏菩萨的故事》可以刻出来多送人,那你功德大了,你要做好事,最好的莫过于把佛法送给别人。有的佛教片他不一定接受,送《俞净意公遇灶神记》他可以接受,或者送《袁了凡》他也能接受。袁了凡也是在家人信因果的一个代表。算命的把他命运算出来很准,他很信,后来通过他的修行改变了命运。一个《袁了凡》,一个《俞净意公遇灶神记》,这些道理都非常好,非常好。我以前刚出家的时候,我那个朝山袋里装满了这些结缘品,出去的时候一路上发。汽车上别人来跟我攀谈,我就很客气的跟他讲,完了我还跟他说:我送你一本书,他很高兴。你送给他要制造这个因缘,冷不丁的送人一本书,别人还以为是发广告呢,不要不要。你要先跟他聊,聊的他很开心再送给他书,他还说:谢谢你,师父!很高兴的接受了。
  
  菩萨把脸培养得庄严让别人看了舒服,是为了弘扬佛法,为了给别人佛法,不是长得顺眼让别人生嫉妒生贪欲。你发心好,命运马上改变,你做的事让天地善神喜欢,天地善神就会护持你。现在这个时代是什么?善神在哭泣,我们的老祖先哪,我们五千年的文明断层了,祭祀中断,家家户户的这个祭祀中断,这是一个鬼神埋怨,祖先幽怨,善神哭泣的时代,你知道吗?所以你能反省一点点,这个人的功德就很大,不得了。我们今天在座的不管男生女生,你在这里学过了,你把这些思想记住了,决定回去做一个好人,不单对阳间的众生,连阴间的你都能照顾到,每天念佛回向他们,给这些小众生皈依回向,读诵大乘经典等等为这个世界,那还了得啊?以后你们的前途真是不可估量,不可估量啊。

  上个世纪广东有一个黄埔军校,那军校出来的第一第二届毕业生,几乎都成了那个社会的人才,那么我们现在的意义远远超过他们,也比他们伟大。我们女生也要好好读书,发菩提心,以后有男朋友结婚的话,好好念“定光如来”,求佛菩萨降临人间来投胎,以前是“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现在是我要好好修,祈请佛菩萨重抖擞,不拘一格降胎来。我给你搭平台,你好好修,以后找对象也找佛教徒,找有佛教信仰的组成佛化家庭,那你享受了,虽然是娑婆世界,享的是极乐世界的福。这个世界上人的命运很不同,命运从哪里来?都自己修的,这个大家要知道。好好地发菩提心,为这个世界,因为,不仅我们的爸爸妈妈,所有的爸爸妈妈都还处在一种黑暗无明的状态里。

  【解说】全知麦彭仁波切说:所依止者在持戒、多闻等功德方面超胜自己,如是依止才能增长善根。若依止与自己平等或不及者必要不大。《论语》也说:毋友不如己者。
  
  以后你们本事大了,去找比我更好的师父去,我不会怪你们的知道吗?就是这样的。但是目前来说,我还比较谦虚,所以我每天也在进步,而且我每天进步的速度,你们要能跟的上就算你们本事蛮大了。但是,一旦你们根器比我深,一闻百悟,一闻千悟,一悟就彻底,那你赶快哦,这世界上确确实实还有更殊胜的上师,更殊胜的善知识,我也在精勤地祈求有缘的善知识,所以你们也要这样啊。如果你亲近一个跟你差不多的,甚至比你还不如的,你还被拖后腿,那你就要马上离开。今年我们这个夏令营功德很大很大,每个人都这么增上,然后你不小心又到哪里去跑了一下,马上这个功德被染污了一半,所以平时不要乱跑。
  
  我刚出家时,师父就告诫我这个,说:“不要东打听西打听,不要东看西看,烦恼从中生。”我们学的那个《出家劝勉》里说:终日烦烦恼恼,驴年哪得悟道?有没有驴年?没有,说明悟道绝不可能。我师父告诫我的话,我现在再来讲给你们听。所以要有清净心,它是一种理智的行为,是一种需要自我保护的有取舍的。万法里面有善法有恶法,我们要有择法眼,舍恶法取善法。在娑婆世界修行好比什么?我师父用比喻告诉我说:叫垃圾堆里捡黄金,我们这个世界是黄金多还是垃圾多?(学员:垃圾多)又好比在大海中觅针。所以,你如果学佛没有善知识引导,会天然成佛吗?不会的。有些人修行崇尚自然,佛教称为天然外道,不可能了达实相的。要把我们生命里的佛性提升出来,需要很多工序,大海里要找到那根针很不容易的,所以你要有善知识的引导,入门了那就方便了,没入门之前很困难的。古时候有位庞居士,他讲:难!难!难!十担芝麻树上摊。把芝麻摊在树上怎么摊啊?是不是很难?有说不难我拿胶水粘,胶水也难啊。我也曾多次在梦中想到众生,怎么才能了知佛法的真谛呢?梦里面都痛哭流涕啊。庞居士这句话是站在众生的角度讲的,他妻子听了就说:易!易!易!百草头上祖师意。因为庞居士一家人都是开悟的,在她看来随处所见哪里不是佛法啊?

  我们学《五蕴论》,学《百法明门论》就是要了达那个意义,了达在一切法当中,什么法是染污的要舍,什么法是干净的要取。不是所有的法光等着我们,还是要我们升华的,升华起来才有智慧,有智慧才能发现佛性的真面目。不是说佛性都长得很漂亮,长得像钻石那样一闪一闪放光的,那我就可以找到了:哦唷,这是佛性,这是垃圾,不是这样的。就像外国拍电影一样的,有时候魔鬼打扮得很美,你以为他是佛性;有时候佛性恰恰是很朴素很简单,你以为他不值钱呢。

  所以要亲近善知识。我在这方面个人的损失和体会也是很多,我平时亲近善知识的机会越来越少,我现在这样子装模作样地做大家师父,其实对自己不是很好的。告诉你们这些是要大家知道配合,好好配合,要不就辜负了我的一片心意。大家都很努力那我还略有一点点功德,否则,我费了精力自己不得利益,你们也是恍兮惚兮那就糟糕了。我费精力,你们能配合,那虽然辛苦一点,虽然自己有点损害,但是为了你们我甘愿奉献,那还可以。下面引语录说明:

  【原论】如朴穷瓦云:闻诸善士史传之时,我是向上仰望于彼。又如塔乙云:我于惹珍诸耆宿所而作目标,是须一种目向上望,增上德者。

  【解说】如朴穷瓦所说:听到诸善知识的传记时,我是向上仰望他们的。又如塔乙所说:我把惹珍寺的长老上座们作为自己向上的目标。善知识必须是一种学人自己心目向上仰望的功德增上者。

  要想追随善知识,就要了解善知识的德,要多看善知识的传记,不看传记,没有办法了解善知识的德。我就提倡初学佛的人,一定要熟读释迦佛陀的本传,各种类型的关于释迦佛的传记,八大菩萨的传记,佛陀十大弟子的传记,诸大成就者的传记。那天给你们看的师公的纪录片,也算是完整地介绍师公的。你们在座的福报很大啊,以前很多人见过师公甚至也皈依,但是并不知道师公有哪些德。师父自己不会讲的,弟子们愚笨根本看不出来。我第一次见到师父我就怔住了,哇,世上还有修得这么好的尊者!还有这么好的一位圣者啊!后来我出家给他老人家当侍者,侍奉亲近他,向他学习。我跟师父那么多年了,我发现真正知道师父德性这么高的人很少,不要说在家居士,在家居士单纯,看到师父很欢喜,但是他不知道师父的功德有多深,很难知道的,出家人就更复杂了。为什么说我们是末法时代?末法时代很多事情是颠倒的,有时候不小心,出家人倒不如在家人,男的不如女的,这就是末法时代的相。我师父亲自剃度的徒弟,有的对师父也不一定生出信心,有的甚至还说师父的不是,他那么想一下罪过都无量,知道吗?甚至有的人臭味相投,在一起讲师父的过失还开心得不得了,这是很悲哀的事情。我那时候给师父做侍者,还经常扮演辩论的角色,跟师兄弟们辩论。有人就有这种业障,他没有办法看到别人的德,专门就看到别人的过失。这些人碰在一起议论别人,他不知道是犯业障还说得很开心,于是业障碰业障,以后感召无量的苦果,你说可惜不可惜。
  
  我认识师父的时候师父已经有七十岁了,你想想师父这一辈子,出家这么多年,出家六十年皇帝就要向他磕头啦,国宝级的啦,居然还有很多弟子对师父没有信心。从普陀山那几位师兄身上可以看出来,谁对师父有信心谁就有成就,其他很多很多弟子就是大海中的一滴水而已,哪里谈得上什么信心,他们在干嘛也不知道,出家再久也没有用。对自己的师父都没有信心,这种人不可能有出息的,这种是大恶知道吗?这就叫染污,他是一种染污,我们学佛的人,你不小心碰到这种人会被染污,你要当心哦,这个世界的陷阱很多的。
  
  《如何依止善知识》为什么先要说善知识的相,是让你知道善知识的德,好好依止他。如果对师父生起过邪见,生起过不好的念头,三年里面还能忏悔,过了三年还不忏悔,以后就没办法忏悔掉了。如果师父已经不在了,那只有等着下地狱了,这是很严重很严重的事情啊。不要说直接讲师父的过失,甚至经典里说,对师父连眉头都不能皱一皱,这个真的很严重啊。我让大家多读传记,就是学习佛菩萨、祖师大德们怎样依止善知识的,不学习我们根本不知道这些。学佛最重要的是什么?其实,学佛实践上主要就是依止师父,了解师父的功德,增上信心,然后依止学习,逐渐开发智慧,从而了知诸佛菩萨的境界。
  
  善知识作为你功德增上的对境,你要尊敬要仰视他。我今天虽然讲的是末法时代的现象,但是你们不能轻慢出家人啊?哪怕就是那样子,你们也要有恭敬心。佛教我们:末法时代,对于如法的出家人,我们要亲近,要恭敬供养。对不如法的,他不如法是他的事,因为他现的是出家相,你恭敬的心态不可无,同时你也不要亲近他,敬而远之。反过来还要忏悔自己的业障:我为什么生在这末法时代?这是我自己的果报,他的罪就是我的罪啊,所有末法的现象都是我过去造的因,这个相不是别人的是我造的,所以是我的错。你要敢于承担然后忏悔,这样也能快速消业。
  
  【原论】如是六法是自所应获得之德,诸所余者是摄他德。

  【解说】以下摄他功德,都是在说法方面安立的,因为除了说法之外,再无其他利益众生之事。

  以上六法(三学成就、教证二德、功德增上),这是作为师父的六种相,三学成就是戒定慧成就;教证二德是富教和通达诸法实意;而且自己的功德能增上,这六法是善知识自己相续中所应有的功德,其余四法则是摄受众生的功德,叫摄他功德。说法能打开众生心灵的大门,所以叫法语,法语能叩开你智慧的大门,除了说法之外,再没有其他可以真正利益众生的了,知道这个很重要啊。
  
  【原论】此亦如云:诸佛非以水洗罪,非以手除众生苦,非移自证于余者,示法性谛令解脱。若除为他说无谬道摄受而外,无有以水洗罪等事。
  
  【解说】这也如教典中所说:诸佛不是以水洗除众生的罪业,而是为众生宣说集谛;不是以手遣除众生的痛苦,而是为众生宣说苦谛;不是将自己的证悟转移给他人,而是为众生宣说灭谛——诸法寂灭;诸佛唯一是以开示法性的真谛使众生获得解脱,如是为众生宣说道谛。因此,除了为众生宣说无缪正道而摄受外,并没有以水为他人洗罪等事。

  众生的罪业从哪里来?众生的苦从哪里来?苦从苦因中来。因从哪里来?因是造业积累,因无明惑而造业感召苦果,不是佛拎了一桶水来对你说:来,我给你洗一下,你苦就没了,不是这样的。佛转**是向众生宣说四圣谛——集谛,苦谛(轮回的因果);道谛,灭谛(涅槃的因果),你了解了因,去除掉苦因,苦果就不存在了;继而向往解脱修行证悟,就能获得究竟涅槃。

  【解说】《礼记》也说:师者,教人以道之称。以道教人者为师。

  中国的文化叫文以载道,师者,授业解惑也,你看这个师多伟大啊,告诉我们道所在的称为师。我们今天在座的这么多老师,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说的话,糟糕了,我们师最多给大家修加行。我没有办法完成这个,我引你们进佛门,但是千万千万你们别把方向给人引错了。

  整理:妙高 、妙生 校对:慧照 编辑:德藏


{返回 传喜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如何依止善知识》讲记(八)
下一篇:《如何依止善知识》讲记(六)
 光射十方普召请
 一切功德恭敬中求
 来之不易须珍惜
 佛教的社会意义
 学佛修行求觉悟
 放下愚痴 靠近智慧
 十二因缘破无明
 超越自我就是解脱——安波温泉山庄放生开示
 斋天祈福与学佛
 海南行海边放生开示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听别人说日本的僧人可以娶媳妇,那么中国的僧人也可以这样吗?[栏目: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佛教文化-版刻艺术[栏目:周叔迦居士]
 沉默的世界[栏目:佛子禅心·种德禅寺佛学苑学僧文选]
 禅修与念佛[栏目:宋智明居士]
 观察自己相续中的常见和断见[栏目:达真堪布]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五七八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什么是心不相应行法?[栏目:成刚法师·修学问答]
 Chapter 21 - The Spiritual Powers of the Thus Come..[栏目:The Wonderful Dharma Lotus Flower Sutra]
 林清玄——散文中的佛教思想[栏目:名人说佛·名人佛缘]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